关于问题是什么原因促使政府高层决定在 12 月 7 日后彻底放开对疫情的防控?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翻开历史书】的最佳回答:
现在我们的抗疫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了,这不是我说的、这是领导说的。但是现在有些抗疫后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了,例如:经济的问题、发展的问题、个人账户钱减少的问题等等。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分析:当时为啥就要突然的放开管控呢?现在来研究这个问题其实更有意义、会更加全面而透彻的了解这件事情的。当然了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我会委婉着说——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其实不管对于疫情防控采取的是封控措施还是放开措施,根本目的还是要控制住疫情,让这个社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国情和国情是不一样的,一旦当时我们这边失控的话,那将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
废话我就不说了,下面就来简单的跟大家分析一下:为啥去年 11 月份的时候还在封控管理,可是到了去年 12 月 7 日的时候就突然放开了呢?其实最主要的核心原因有五点。
原因一:病毒的属性或者说特点发生了严重的变化。
大家应该知道一个事实:去年在我们这里流行的病毒主要就是奥密克戎了。这个病毒跟以前的德尔塔相比较的话,出现了两个最重要的变化。
一是,奥密克戎的毒性相对变低了,致死率也已经变得很低了,很多正常的年轻人得了之后基本跟感冒没有任何区别。当然了,这个病毒对带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肯定是没有那么友好了。
第二个特点更加关键,奥密克戎的传染性太强了,据有关专家判断,奥密克戎的传染性是以前病毒的好几倍,甚至十几倍。
在这两个主要的因素之下我们就会发现:放开之后也没有那么恐怖了。另外就是:即使选择封控管理的话,也无法有效的控制病毒的传播、无法阻止病毒的传播,例如:去年的时候,很多地方就出现了此起彼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现状。
原因二:群众对于封控管理的意见越来越大、整个舆论出现了巨大的反转。
这一点原因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体会,无论是各个平台上、还是自媒体上面,很多人对封控管理的看法彻底改变了。大家的意见变成了:不再赞成继续封控管理下去了,很多地方还出现了“不太友好”的事情等等。
另外加上封控管理引发的“次生灾害”越来越多、群众们的不满情绪也越来越猛烈了。到了后期的时候甚至出现:负责封控的基层管理者也开始不满意、也开始吐糟的现象了。
总之一句话,封不下去了、控也控不住了,那么还不如回应民意放开了更好,反正大家都要求放。
原因三:经济上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大家一定要知道一个事实:封控管理是要花钱的、是要花很多钱的,例如:“志愿者”的工资、各种保障措施、核酸检测的费用等等。
以上单单是封控本身的成本,如果加上城市“静默”以后所带来的成本,这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这里面的成本还要加上工厂停工的成本、商业萧条的成本、群众收入减少的成本等等。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继续封控下去的话,财政上也扛不住了、群众们的生活也扛不住了。
原因四:外部的各种压力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考虑。
从目前来看的话,经济全球化、人类全球化应该是一个大趋势了。这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政策如何实施的话,可能会受到全球大环境的影响。
当我们去年还在封控管理的时候,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已经放开管理了。大家应该知道:我们经济中对外贸的依存度是非常大的、外资也是有很多的。于是乎,当时对很多外资企业、很多订单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国际上的各种批评也比较严厉。
另外我们是世界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既然我们这一环出现了问题,那么很多国家就重新开始调整产业链了。大家只要看看:去年越南、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就知道了。
当然了,目前网上还有一种传闻就是关于世卫组织的决定问题。不过目前来看的话,这个消息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原因五:放开的时间也跟春节有关。
按照后来的事实来看:春节前放开是有利于病毒的免疫共存的、也是有利于大家的“休息”时间的。
12 月 7 日放开之后,后面紧接着就是春运和春节了,很多人几年都没有回家了肯定会选择回家过年的。这样一来的话,总体上是比较有利于快速过峰的。另外春节本来就是会放假的,如果春节后放开的话,必然会影响明年的经济发展了。
说白了就是:经历了春节前的一波感染高峰之后,老百姓对病毒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体会,恐惧情绪必定减弱,生产就容易启动。
最后总结一下去年 12 月 7 日突然放开的原因就是:病毒的属性变了、群众情绪也变了、经济和财政都扛不住了、外部压力巨大、春节前放开有利于快速过峰。
不过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反思一下当时的政策,也可以看到很多的问题,例如:药品储备不足、医院资源不足、对老年人不太友好、放开的时间点选择也有点问题等等。
从目前来看的话,疫情有些遗留问题还在不断的显现出来,例如:经济重启的问题、外贸的问题、财政收支的问题、医保费用的问题、群众的信心问题等等。
【2】、来自网友【方寸恒】的最佳回答:
不可否认,此次放开现在看来的确是有点突然,11 月份刚刚还在高调地宣布要清零,各地还在严防死守,突然就 12 月初就“精准防控”了,就放开了,很多前两年都坚持的措施一夜之间就取消了。
这其中的原委当然我们老百姓是不可能知道的,只能谈点个人的看法,分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说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外部原因就是 12 月 14 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明年某个时候可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全球卫生紧急事件”。他说 2023 年 1 月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将讨论新冠疫情不再构成紧急事件的判断标准。
“全球卫生紧急事件”是什么意思?联系到当前的国际疫情形势和各国的措施,我觉得通俗地说“全球卫生紧急事件”就是一种传染病在全球流行,情况很严重,需要各国重视和合作。2020 年 1 月 30 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年来,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和现实防控新冠疫情。随着新冠病毒变异成为一种高传染性、低危害性的病毒,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事实上已经是接受了和病毒共存。而中国还是世界上极个别还在高举“清零”大旗的国家,对内对外都在严防死堵。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世卫组织真的于 1 月份宣布通过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全球卫生紧急事件”的决议,等于是事实上不再将新冠当成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等于正式宣布世界范围内疫情结束。那到时候中国要是还不跟上世界大势,那真的是要被当成世界上唯一的疫区,带来的国际声誉是极差的,那将真正的自绝于全球、自己主动和世界隔绝了。以中国的现实、以中国的经济布局、以中国当前的经济情况,一旦和世界真正的隔绝会怎么样可想而知。
这样重大的措施,特别是世卫组织这样的国际组织里,所有的决议都是由各方博弈的结果,世卫组织肯定已经做出了内部决定,时间就在 11 月底那段时间,就等着合适的机会宣布,估计中国政府也早就已经知道了世卫组织的决定,考虑到病毒现状和国内经济形势等,于是于 12 月初作出调整。
现在说说内部原因。从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 11 月份经济数据里可以看到点端倪:内需不振,11 月份消费同比下降 5.9%,1—11 月下降 0.1%,除了中医药和食品是增长,其他行业都是下降——这数据是令人担忧的,因为经济主要靠消费拉动,消费不振,经济自然不行。
经济不行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经济不行,老百姓的生活自然也不行,财政收入自然也受到影响,经济下滑一旦突破某个临界点,那会崩溃,那带来的危害可不会亚于疫情的。而经济这个东西,不是自来水龙头,想放就有水的,一旦冷下来,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启动的。
救经济显然是刻不容缓了,而且事实上 12 月初也是相对来说比较适宜的放开的时间点。
第一当然是因为真的防不住了。病毒变异加快,超强的传染性,让三年来的防控措施已经很难防住病毒了。病例越防越多、疫情爆发越来越地多,老百姓收入大受影响,对于防控已经是越来越反对,甚至爆发了群体事件。人毕竟不是机器,不可能永远保持紧张的状态,时间长了必然会有松懈,而且任何措施都会有漏洞。
特别是接下来临近过年,春运马上就要来临,人员流动频繁,回家过年是中国人深埋在内心的基因,疫情三年了,无数人积聚了太多的回家冲动,这靠封控、管控是很难压抑住的。在这种情况下封控、管控效果更不佳,哪怕进行防控,年后也必然会有一波疫情高潮。
第二最为关键的是,从时机来看,12 月初放开,感染高峰在 1 月份,每年 1、2 月份是过年时节,本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过年时节就是不生产的,而等高峰期过去,时间也到了过年后。那时候经历了一波感染高峰,老百姓对病毒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体会,恐惧情绪必定减弱,生产就容易启动。
而假设是年后再放开,高峰期再加上恐惧期,明年上半年是基本上没有办法正常启动生产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半年没有办法正常生产,明年经济也就基本上泡汤了,到时候经济也许是真的会崩溃。
因此权衡利弊之下,估计国家也是看到了 11 月以及其他更多的数据,才痛下决心,长痛不如短痛,以短时的放开的剧痛来换取长期正常的生活,这是必然的选择。救经济、促生产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
另外此次的放开的确是有点仓促的,很多物资看起来没有准备充足,在一波波的抢购下,很多物资、药品是抢购不到——不过以中国人的恐惧意识和抢购热情下,就是山也会被瞬间搬空——这病毒的超强传染性实在让人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