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全国这么多城市,为什么富士康落户郑州?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乐观绽放的青春】的最佳回答:
说白了就是这里有廉价劳动力,以及廉价的土地价格,这个是吸引富士康落户郑州的主要原因,其次才是四通八达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首先企业不是慈善家,他们看中的是利益,河南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人口早就超过了 1 亿。郑州是河南的省会城市,常住人口达到了 1260 万,超过武汉,成为中部地区人口最多的城市。富士康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口红利肯定是富士康这种企业先考虑的问题。
河南整体的城镇化率又低于全国水平,在这里建厂土地成本比较低,富士康的规模普遍比较大,土地成本低可以节省不少建厂的成本。
以前河南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匮乏,大量河南人只能到外地务工,河南是当初人口外流最多的省份。先是去广东,后来去江苏,现在有了富士康,河南外出的人员都选择回到郑州发展。
其次是郑州是国家的区域中心城市,连接东西,汇聚南北,交通非常便利,是全国第一个实现高铁米字形布局的城市,方圆 500 公里以内的城市,均可实现 1-3 小时直达,可以迅速集结周边过剩的劳动力。
当初富士康开建的时候,河南省政府给出了一系列的支持,先是集全省之力,替富士康招募了 20 万名员工,接着提供 15 亿美元建厂补贴投产,前 5 年免企业税和增值税,后 5 年减半,甚至还向海关总署请求保税区政策。这样大手笔的投入,也是吸引富士康落户郑州的原因。
有付出就有回报,富士康替河南创造了 20 多万个岗位,其中这里面大部分是河南本地人,除此之外还有替富士康服务的中下游企业,涉及就业人数超过百万。
富士康从 2010 年成立到 2012 年,郑州出口贸易从 34.56 亿美元涨到了 202 亿美元,两年时间增长了 5 倍。到了 2020 年,富士康出口总额达到了 316 亿美元,进出口产值几乎占据郑州进出口额的 80%,整个河南省进出口额的 60%,整个中国手机产业链出口额的近三分之一,郑州富士康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出口贸易公司。
富士康选择郑州主要考虑的是廉价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便利的交通,以及河南省政府当初的一系列支持,这些都是吸引富士康来郑州落户的原因。如今富士康也为郑州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也替郑州拉动了经济增长,两者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2】、来自网友【卡路里公社】的最佳回答:
富士康当然不仅仅是落户郑州。在落户郑州之前,富士康已在大陆十多个城市落户;之后,又在其它一些地方陆续落户。
目前富士康在大陆拥有四十多个园区,郑州园区算是具有代表性的园区之一,但它的大陆总部一直在深圳。
“我之所以将产业选择在郑州,是因为我看上了这里的飞机场、人口和位置。”这是十多年前富士康确定落户郑州时,老板郭台铭说出的理由。
郭台铭讲这话的时候,富士康已经在大陆的昆山、深圳、上海、太原、杭州、烟台、淮安、廊坊、营口、秦皇岛等十多个城市布局建设了科技园(生产基地),这其中不少是地级市。显然,富士康的选址标准并不绝对是飞机场、人口和位置。
那么,郭台铭讲的是台面上客套话还是真心话?我们来看看。
郭台铭于 1974 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1985 年创立“FOXCONN”(富士康)品牌。
1988 年,郭台铭开始投资中国大陆,在深圳开办了工厂。1993 年,富士康开始建设深圳龙华科技园、昆山科技园,其实也就是富士康的生产基地。
此后,富士康走上了快车道,先后在大陆十多个城市布局建设了科技园(生产基地)。
那么,为什么郭台铭要在郑州布局呢?而且为什么要把郑州排到上述十多个城市之后呢?
富士康的发展战略
富士康 1988 年在华南的深圳设立第一个生产基地之后,随后在东部沿海的昆山、杭州、上海等布局科技园(生产基地),然后逐步扩张到华北的天津、烟台、秦皇岛等地,西南的南宁等地。
也即,富士康在大陆的发展初期阶段,基本是沿着海岸线布局科技园(生产基地)。其中特例是地处内陆腹地的山西省太原市,是因为郭台铭祖籍是山西人,算是回报故乡吧。
随后,郭台铭向大陆腹地继续深入,向中西部地区布局。
当时,富士康已经顶着美国《商业周刊》全球 IT 百强、中国大陆出口百强榜首、全球最大 3C 制造企业、《财富》全球 500 强企业等耀眼光环。
当郭台铭计划向大陆中西部地区布局时,中西部一批城市纷纷抛出了橄榄枝。
如果富士康落户,对当地的诸多好处不言而喻。
随着几个重大事件的发生,加速了富士康布局中西部的步伐。
2008 年,广东省开始实施“腾笼换鸟”政策,正式名称叫“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简称“双转移”)战略。
“双转移”战略的目的是调整结构、升级产业,优化劳动力素质,提高人均 GDP。其内容包括转移部分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例如将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
富士康虽然头顶着全球级的诸多光环,但实质上属于加工制造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因而也受到了“腾笼换鸟”政策的影响。
而且,当时随着富士康的根据地—深圳基地的“跳楼”事件持续发酵,使得富士康的“血汗工厂”名声远扬。
另外,2008 年正好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很多企业因为支撑不了经营成本而破产倒闭,或者搬迁到低成本的地区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富士康不得不考虑生存环境和经营成本,加快实施在中西部的布局战略。河南省也就自然进入郭台铭的视线。
人口资源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人口逾亿。农村从业人员一直维持在几千万人,绝对数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能够提供丰富且成本较低的劳动力。
省会郑州市吸聚了本省大量农村劳动力。
地理位置及交通
河南省地处中原,自古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
郑州地处河南省中北部,是全国公路、铁路、航空的交通枢纽。按照高铁线路规划,郑州将建成“米字型”的线路枢纽。
1997 年建成通航的新郑国际机场,位于郑州市新郑市和中牟县交界处,是国内干线运输机场和国家一类航空口岸,中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而且正在规划二期扩建工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地理位置及交通优势,可以节省物流成本,提升生产经营效率。这一点,对于富士康这样的加工生产类大型企业很有价值。
当地政府的大力招商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即农业为主,急需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于是河南省派出了第一选手–省会郑州,争取富士康落户。
如果富士康落户郑州,对于加快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而且,随着相关配套产业和上下游厂商的进驻,必将进一步带动郑州市乃至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全面提升河南省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当然,当时中西部的很多省、市也是这么想的。
郑州市对此高度重视,在 2007 年专门成立了“富士康科技集团郑州投资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
郑州市政府可以给富士康提供土地、税收等利益让渡。当然中西部其它城市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于是,河南省拿出了王牌–人口红利。
“订单经济”是劳动密集型代工企业的主要模式,因而生产经营存在明显的周期性。
富士康是苹果公司最主要的代工企业,因而生产旺季即工人需求旺季,与苹果公司的产品订单同步。
这个特点直接决定着富士康的员工雇佣方式,平时只需维持适量工人,到旺季则需数量庞大的工人。短期内招募数十万计的工人,其它地方难以做到,而人口大省河南省具有这个优势。
由此,河南省政府承诺会依靠地方政府的行政力量,整合人力中介、社会、职业学校资源,建立劳动力供应网络体系,以保证富士康的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经过郑州市及河南省政府的一番努力,在客观优势和充满诚意的感召下,郭台铭最终确定在郑州建立大型科技园(生产基地)。
当然,在与郑州谈判期间,富士康加速扩张,在淮安、廊坊、武汉、营口、秦皇岛、南京、南宁、重庆、成都的科技园陆续开幕。
2010 年,郑州科技园开幕投产。
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定位为全球领先企业的代工商和生产平台,从劳动密集型逐步向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
郑州科技园是大型智能手机、消费性电子零组件及机构件生产基地暨系统组装基地,包括出口加工区厂区、航空港厂区、中牟县厂区。
投产两年后的 2012 年,苹果公司 CEO 库克参观了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工厂的 iPhone 生产线,给予了高度评价。
后来,为了最大程度获取资源、发挥优势,富士康在河南省追加投资,逐渐形成了“一核”(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多点”(济源市、鹤壁市、周口市、商丘市、南阳市等)联动网络,实现了企业地方嵌入战略衍伸及区域生产网络建构。
事实证明,河南省吸引富士康落户郑州,双方基本实现了双赢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