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不靠药物可以治好焦虑症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7 11:21:51 3次浏览

关于问题不靠药物可以治好焦虑症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心身医学李晨医生】的最佳回答:

首先我想表达的是,焦虑障碍,也就是“焦虑症”,并非心理问题,而是躯体疾病。

所谓不是心理问题,就是说这不是因为“心眼小”、“想不开”引起的。

换句话说,即使乐观豁达的人,意志坚强的人, “心眼不小”、“想得很开”,照样有可能得焦虑症。

乔峰义薄云天,武功盖世,该拉肚子照拉肚子,都是肉体凡胎,都会生病。


第二个我表达的观点,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所有神经症的根源。

无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只要症状迁延不愈,背后都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问题。

说的更准确一些,交感神经过度强大,副交感神经过度衰弱……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是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神经内科和精神科非常流行的诊断,其含义也很直观——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力量不平衡,相互制约关系被打破”

就像我们开的汽车,交感神经是油门,副交感神经是刹车。

如果刹车制约不了油门,那可不是跟着感觉走的生死时速嘛。


作为我们局外人看来,焦虑症的惶恐不安,抑郁症的压抑悲伤,强迫症的刻板拧巴,都是妄念,因此觉得“钻了牛角尖”,“想不开”……为啥不能换个角度想想

但是作为从业 16 年的精神医生,接诊过的来访者越多,我就越能承认 TA 们的痛苦难言,我不能说我理解,我明白,因为我没有办法感同身受,而且任何一个没有深陷局中的人,都不可能感同身受。

我只能说,我支持你的感受。

被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困扰的人们,就像那些先天性红绿色盲者,你反复告诉他们世界上又红又绿,有什么用?

从 TA 们的眼中看到的世界,就是没有红和绿嘛,你如何说服 TA?

这就是我说的,非当事人,根本不可能明白当事人的痛苦和艰辛。

可能你已经注意到了,我写到这里,没有出现一个“患者”、“病人”的称呼……

无论是我的专栏文章,还是自己的日常诊疗活动,我习惯于称呼 TA 为“来访者”、“当事人”

因为我确实不觉得他们是病人,这个和癌症患者是不一样的。

TA 们只是碰到了一些身体上的麻烦,这不是“病”,只是“毛病”。


那么我们要继续问个为什么……

为什么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的当事人,会和其他人的感受不一样?

“内因是事物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物质决定意识……” ——都是耳熟能详的论断

身体哪里出毛病了?

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过强,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出现虚假信息过载,继而过度调用身体的应激调节系统,致使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耗竭,产生抑郁、焦虑、强迫等种种症状。

试想某座大楼里,如果所有烟感报警器敏感程度同时都增加了 1000 倍……

那一天要报多少次假火警?消防队要出动多少次?全部人员要疏散多少次?

这只是一天的情况,一个月呢?一年呢?五年十年呢?

而这些情形,就是每天发生在当事人身体中的事,而且,每时每刻……


扯得有点远了,回到您问的问题,”焦虑症能不能不吃药?“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当然可以不吃药。

理由一:药物治疗不是唯一选择。

——我们还有其他很多方法

理由二:选择药物治疗不是唯一要做的事。

——吃上药也不是保险箱,我们还要在饮食、运动、自我认知方面进行很多调整,综合干预才有更好的效果。


但是我也必须说,我建议您综合评估药物治疗的利弊,如果医生认为有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尽可能足量足疗程的执行药物治疗。

因为药物治疗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没有之一。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挂载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自我心身训练、康复治疗等多种手段。

反之,则不成立。

规律服用 SSRI、SNRI 等一线药物 4-6 周后,体内的血药浓度会逐渐稳定,每天会稳定发挥药理作用,逐步调节脑内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功能活性,从而促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逐渐恢复平衡。

这就像是一份体制内工作,虽然无法大富大贵,胜在稳定、安心。

其他的治疗方法,也许某个环节见效很快,但是波动起伏太大,就像股市投资,收益不稳定。


以下是我所知道的,国内主流心理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仅供您参考:


心理治疗


  • 支持性心理治疗
  • 行为治疗
  • 认知治疗
  • 认知行为治疗
  • 短程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焦点心理治疗)
  • 长程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精神分析)
  • 完型治疗(格式塔)

其他治疗(第三类治疗)


【物理治疗】

  •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
  •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 脑反射治疗
  • Forbrain 脑功能训练
  • 智能电针治疗
  • 经络氧疗
  •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术
  • 漂浮治疗
  • 光照治疗

【自我心身练习】

  • 坐忘
  • 正念
  • 内观
  • 冥想
  • 禅修
  • 瑜伽
  • 太极拳
  • 八段锦
  • 五禽戏
  • 健身气功
  • 芳香治疗

【康复治疗】

  • 运动疗法
  • 营养调适治疗
  • 工娱疗法
  • 音乐治疗
  • 催眠治疗
  • 感觉统合治疗
  • 作业治疗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细节,请上直通车: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第三类治疗】

【2】、来自网友【李少成心理治疗专家】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有两种答案。两种答案似乎都有道理,但这两种答案的最终结果,让我这个精神心理科医生在医院验证了三十多年,总算有些心得,奉献给大家,看看有没有借鉴意义。

一,精神医学视角

按照精神医学的角度来说,焦虑症是神经症的一种,而神经症普遍被认为药物治疗为主,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为辅。也就是说,焦虑症必须要服用抗焦虑药才可以治愈。

焦虑症的发病年龄是有区别的,有的发病年龄早,有的发病年龄晚,总体来说,发病年龄早的治愈的可能性要高很多。发病年龄晚的患者,一般预后都不是很好。

在青少年阶段发病的患者,短期内不太容易快速缓解,就算缓解了,大多数还是容易反复发作。只有少数患者可以最终停药。

在中老年阶段发病的患者,完全治愈到可以停药的人数比例低得可怜。大部分终生服药维持治疗。

二、个人经验

焦虑症患者按照精神医学和心理咨询教材提供的心理干预基本上很难奏效。只有经过医学心理学的特殊的心理治疗的患者,治愈率才有较大的提高。

青少年焦虑症患者在这样的治疗下,基本上可以治愈到可以戒断药物的程度。

老年焦虑症患者治愈到可以戒断药物的可能性要比青少年明显下降。

三、焦虑症的自愈可能

焦虑症基本上没有自愈的可能,在没有专业的干预的情况下,焦虑症也会留下精神残疾。所以,不管发病年龄早晚,都要尽快实施科学系统的治疗。

强烈推荐医学心理学框架之下的心理治疗。

注意,治疗要因人而异,与医生的专长也有密切关系。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