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有人说在三、四十年代天津相声一哥之争是侯宝林和常宝堃,没马三爷什么事,你以为呢?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5 22:57:35 4次浏览

关于问题有人说在三、四十年代天津相声一哥之争是侯宝林和常宝堃,没马三爷什么事,你以为呢?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闻香识电影】的最佳回答:

也不尽然,当年在天津有著名的相声五档,分别是“张寿臣、戴少甫、马三立、常宝堃、侯宝林。”

常宝堃和侯宝林也许在四十年代会更受欢迎一点,但这可不代表天津相声界就是他们俩的天下了。再怎么说,马三爷当时也是在天津可以叫的上名号的人物。虽然他的祖籍并非天津本地,但好歹也是出生于相声世家,外祖父是第二代相声演员恩绪,父亲是著名的“相声八德”之一马德禄。不管是论身世还是辈分,他都要高侯宝林和常宝堃一头。

在三四十年代,相声还是小剧场、天桥上的民间艺术,当时没有强大的信息技术,相声演员想要闯出名声很难,基本都要靠着自己的实力和观众们的口口相传。所以谁更红也只是相对而言的,所谓的相声“一哥”也并不能代表真正实力。

建国以后,常宝堃在朝鲜慰问演出中发生意外,遗憾去世。当时的天津,也就只有侯宝林和马三立两个人能争一争所谓的“相声一哥”。

侯宝林和马三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相声风格。

侯宝林进入了体制内,经常以国家的名义演出,其内容也是比较高雅、文明的,他擅长曲腔唱调,相声的四门功课中以学和唱最为著称。因为有了政治上的支持,所以侯宝林很顺利的把相声带入了千家万户,他前期的名气要高于马三爷不少,被称为一代相声宗师。

马三爷则是立身于民间,他的相声则是以俗为主,这里俗并非指“屎尿屁”,而是一种亲民、通俗的风格。马三立的贯口最为让人津津乐道,他开创了著名的“马氏相声”,代表作有《逗你玩》、《吃元宵》、《卖挂票》。马三立是一个大胆、正直的人,他的相声不但取材于市井民间,让人民有很深的代入感,亲切力加倍,而且还敢于直言讽刺政治势力,在人民心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侯宝林被称为相声宗师,而马三立被称为相声界的泰斗。所以在观众眼里,马三立的相声功底更为高深,侯宝林对相声的贡献则是无人能及。

【2】、来自网友【咸鱼茶馆】的最佳回答:

当时天津的相声五档,张寿臣侯一尘、马三立刘宝瑞、常宝堃赵佩茹、侯宝林郭启儒、戴少甫于俊波。

档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档次或者级别,而是搭档的意思,也就是这五组人是当时天津最火的相声艺人。

严格说这五档相声演员在当时的名望排名是张寿臣侯一尘最高,但人气的话应该是常宝堃赵佩茹第一,戴少甫一度也后来者居上,不过因为不小心惹了袁文会,结果被整了几次就过世了(当然也跟他常年吸大烟毁了身体有关系)。

而侯宝林侯大师当时在北京不算特别有名,但天津人民对他特别捧,因为这五档相声演员中,只有侯宝林能够学唱京剧,而且是尖柳,其他几组人都瘸了唱这一门,像常宝堃那种哑嗓数来宝还凑合,戏曲就玩不转了。所以侯大师活路跟宽敞,自然观众缘就好了。

可以这么说,张寿臣、常宝堃、侯宝林、戴少甫是在同一时间竞技过,在人气跟技艺上也各有千秋,总的来说常宝堃赵佩茹稍微胜出,剩下三档不相伯仲。

而马三立在这几组人最火的时候,他正在走背字,跟刘宝瑞也没有固定合作,怹的搭档也一直在换,当时青帮在天津横行,很多艺人都被迫加入青帮才有生计,马老不想跟青帮有关系,所以宁愿不演出也不加入。刘宝瑞当时为了赚钱,学了黑话冒充混混儿,结果被识破后暴打,还是张寿臣花钱才保下他。

马老当时跟高少亭去外地躲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不得不回到天津,然后就成了袁文会的免费劳动力,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在演反串戏。第一次反串戏是帮新凤霞的忙,不过这口子一开,流氓看这年轻人挺哏,演出效果很不错,于是就验证了“反串戏只有零次跟无数次”的因果律,马老也就成了被欺压的对象。

整整五年,马老都在被流氓们借来借去,一直反串循环,直到 1945 年日本投降,流氓们失去了靠山,马老才挺直腰板退出了兄弟剧团,也摆脱了反串戏的阴霾。

之后马老又经历了撂地相声,一切从头开始,然后才慢慢的有剧团跟茶馆邀约,从明地走进剧场,人气也开始慢慢上涨。

而 1945 年因为戴少甫去世,侯宝林为他义演筹集善款之后,他就返回了北京。马老这时候在津门声名鹊起,逐渐赶上了张寿臣常宝堃,也填补了戴少甫的缺口。

这也是后来田立禾不认可天津有五档相声这种说法的原因,倒不是他否认马老的艺术,而是马老跟张寿臣常宝堃侯宝林走红的时期错开了,所以很难放到一起来 PK。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