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肠癌最后是怎么去世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小荷医典】的最佳回答:
肠癌最后是怎么去世的
肠癌引起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还是肿瘤晚期的恶病质、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远处转移造成的器官功能损害。
肠癌,主要是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癌。发生于小肠的癌较为少见。未切除或复发的肠癌,最终引起肠梗阻,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左侧结肠癌有时可以急性完全性结肠梗阻为首发症状。右半结肠癌隆起型多见,易坏死出血及感染,以腹痛、腹部肿块和全身症状为多见。直肠癌主要为直肠刺激症状如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肛门有下坠感、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晚期有下腹痛。癌肿破溃出现大便表面带血及黏液,甚至有脓血便。癌肿侵犯致肠管狭窄,初时大便进行性变细,甚至成形的便条上出现凹槽,但并无先粗后细的特征变化。晚期肠腔狭窄症状当造成肠管部分梗阻后,有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等完全或不全性肠梗阻表现,可以导致肠腔内致病菌向肠内移位,引发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同时由于营养物质无法从肠内吸收,长期的肠外营养也会加重感染的风险。
远处转移最常见的是肝,其次是肺和脑。如肝转移,导致腹胀、腹水、黄疸,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会导致死亡,大量消化道出血,也会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出现脑转移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脑功能衰竭死亡。肺转移则可出现胸腔积水、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最后呼吸衰竭而死。
本内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主任医师 袁芃审核
【2】、来自网友【南开孙药师】的最佳回答:
肠癌即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上升迅速。结直肠癌的发病与高脂肪饮食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紊乱也参与其中,遗传因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结直肠腺瘤,如肿瘤性息肉,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疾病;结直肠慢性炎症,如慢性细菌性痢疾、克罗恩病、慢性阿米巴肠病等,也是诱发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还有大便隐血阳性、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本人癌症史、长期吸烟者或肥胖者,特别是年龄>50 岁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盆腔放疗史者,都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或高危因素。
结直肠癌多见于男性,发病率从 50 岁开始明显上升,75-80 岁达最高峰,随后缓慢下降。我国发病年龄多在 40-60 岁,发病高峰在 50 岁前后,30 以下青年人亦不少见。结直肠癌初期表现可能有血便、顽固性便秘、大便形状变细、腹泻、糊状大便等,腹痛也是常见症状,伴肠梗阻时腹痛加重,触及腹部肿块时,已到中晚期,指检可触及直肠肿块,质地坚硬。全身症状可见低热、贫血,晚期可见进行性消瘦、腹水、恶病质,并可出现肠梗阻、肠出血及肿瘤转移等并发症。
结直肠癌多因肿瘤转移致器官衰竭以及相关并发症而死亡,比如癌栓可以通过门静脉转移到肝脏,也可经体循环转移到肺、脑、肾、肾上腺、骨骼等处,从而导致上述器官和组织功能受损,进而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结直肠癌可引起肠道出血,患者可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结直肠癌还可引起
肠梗阻,导致肠壁血液循环有障碍,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可致肠道细菌移位,或是肠腔内细菌直接穿透肠壁至腹腔内而产生感染,细菌入血诱发脓毒血症,患者可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
总之,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病因与饮食、环境、大肠腺瘤、大肠慢性炎症、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常见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腹部肿块等临床表现,患者多因肿瘤转移致器官衰竭以及相关并发症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