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有人说《周易》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籍,是这样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30 13:05:36 4次浏览

关于问题有人说《周易》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籍,是这样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知者易也】的最佳回答:

《周易》共有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爻辞中确实有许多关于对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买卖交易、军旅方面的描述,也有许多对祭祀、官制、婚嫁、衣食住行等伦理习俗的列举。这些具体的事例虽然在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发展水平,但并不是说《周易》就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周易》只是借助这些事例阐明一个适用于万事万物的一般规律。

《周易》原本是用来占卜的,占卜所依据的是先人们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而具体的经验终究是有限的,还必须从中抽象出来一个普遍通用的推理体系,要想将这个抽象的体系讲清楚就必须借助一些人们熟知和常见的事例,也就是我们现在仍然常用的“寓理于事,借事说理”。于是,在每个卦中几乎都有一个或几个看似并不相关的事例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我们在解读《周易》时千万不可过于纠结这些事例本身,而要着重体会其中蕴藏的一般规律。

白丁

2022 年 12 月

【2】、来自网友【河间金栋】的最佳回答:

金栋按:有人说“《周易》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籍”,果真如此吗?殊不知,实非如此!拙见如下:

据易学史料,易、周易、易经、易传、易学不是一回事!

1.易,本字为蜴,蜥蜴也。见《说文》。引申为变易、不易等。《中华易学大辞典》认为“易”有十种意思,兹不赘述(见下评论区),感兴趣者可参看原著。

2.今通行本《周易》分“经”与“传”两大部分。

3.《周易》之“经”——《易经》(狭义)乃占筮典籍,为非逻辑性,即本占筮而寓哲理,出自古代卜巫史官之手(传统说法“文王拘而演周易”,非是),定型于西周时期,编纂成书于春秋末战国初(以帛本《周易》为据,或编纂成书于西汉时期)。

4.《周易》之“传”——《易传》乃哲学与神学混合体之书,出自受道家、阴阳家影响的孔门后儒之手(非孔子亲撰),作者以儒家的伦理观、道家和阴阳家的天道观等阐释发挥、附会推演《易经》奧旨,以帛本《易传》为据,当编纂成书于西汉文帝以后的宣、元时期。

《周易》之“经”“传”二者相差好几百年,其内容、性质截然不同,莫把《易传》当《易经》读!

何谓“成书”?即该书所有内容完全编纂在一起了才算成书!成书与成篇不同。每篇文章可能是不同时期、不同作者写成,但编纂成书是同一时期、一二个或几个作者所为。

5.说“《周易》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籍”,非当,既非指《易经》,亦非指《易传》,乃后世“易”学之内容。

所谓“易”学,是汉代以来的经师、学者对《周易》所作的各种阐释发挥,附会推演。朱伯崑《易学哲学史》说:“易学是通过对《周易》的解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广义之“易”学包括《易传》;狭义之“易”学,专指《易传》之外对《周易》的阐释发挥,附会推演,分为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清代《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将其分为“两派六宗”,引如下:

“圣人觉世牖民,大抵因事以寓教。《诗》寓于风谣,《礼》寓于节文,《尚书》《春秋》寓于史,而《易》则寓于卜筮。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房)、焦(延寿),入于禨祥;再变而为陈(抟)、邵(雍),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

“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伊川),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

“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

由上可知,“易”学包罗万象,“易”道穷极宇宙,阴阳无所不及,“引得历史上的无数圣贤尽折腰”(章秋农《周易占筮学》)。圣人贤哲、兵法儒道,易学大师、阴阳堪舆、风水命理、医卜星相、奇门遁甲等,皆可推演其说以述自己之是,为他人服务,为自己谋名利;或成功,或失败,且“一人有一人的伏羲八卦,各家有各家的文王周易”。有近人讥之“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梁启超《梁启超论中国文化史》),虽有此说,但仍属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之一,且是我国古代哲学、古代科学之一般矣!而非现代意义上之科学。

据易学史料,《周易古经》——《易经》本与阴阳五行无关,既无“阴阳”连用之词,亦无“五行”连用之语。《易传》有阴阳说,无五行说。以阴阳说解《易》,乃《易传》特别是《系辞》之特点;以五行说解《易》,首见于汉易西汉京房《京氏易传》。

清·赵翼《陔余丛考》说:“《易》不言五行。五行乃天地自然之理,然《易》卦但取天、地、风、雷、水、火、山、泽,而不及五行。”故

汉代以后之五行、卦气、干支、太极图、河图、洛书、先后天八卦图、风水命理、梅花易数、奇门遁甲等术数之学,乃“易”学之分支,既不是《易经》内容,亦不是《易传》内容。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说:“我以为从前一切河图、洛书、谶纬术数,先天太极……种种议论,都是谬说。”故既莫把“易”学当《周易》读,亦莫把《易传》当《易经》读!

“可是,古代的经学者,出于尊孔读经的要求,缺乏历史主义观点,往往不区分经、传、学,将三者混为一谈,或者以传解经,或者以学解传,或者将自己的解释说成是真正符合《易经》的本义。这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朱伯崑《易学基础教程》)

殊不知,当代仍有部分“易”学爱好者混淆不清《周易》之经、传、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憾事矣!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