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扶苏身边有蒙恬,还有三十万的秦军,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0 05:24:24 3次浏览

关于问题扶苏身边有蒙恬,还有三十万的秦军,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一壶清茗品春秋】的最佳回答:

要弄清扶苏为什么接到圣旨就自杀,就要首先要弄清扶苏为什么来到上郡。

当年,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招来大批方士求仙炼药。谁知这些方士聚到一块,不是一心为秦始皇长生大业搞好服务,却议论起了秦始皇的是非。秦始皇听说后大怒,下令坑杀四百六十多名诸生方士。

扶苏对父亲的做法很不以为然,劝谏秦始皇,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百姓还没有归附,现在皇上用重法制裁他们,我担心天下会不安定,希望您好好考虑考虑。

这时的秦始皇已经很难听取不同意见,大怒之下,便将扶苏赶出了咸阳,到上郡去给蒙恬做监军,虽然秦始皇本意不过对这名不听话的儿子小示惩戒。但在扶苏看来,离开咸阳来到上郡则等同于流放。

第二年,秦始皇死于东巡途中,临死前下诏让扶苏赶回咸阳处理后事,但赵高、李斯、胡亥三人篡改遗诏,改立胡亥为太子,并又写了一封信给扶苏、蒙恬,列举他们罪状,让他们自杀。收到信后,扶苏不听蒙恬劝阻拔剑自杀。

当时蒙恬已经看到了疑点,蒙恬认为皇帝在外,没有立太子,派我带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疆,派公子担任监军,这是重任。现在只派一名使者来,就自杀,其中必有缘故。蒙恬建议扶苏再请示确认一下,再死不迟。但扶苏并没有听从蒙恬劝告,留下一句“父赐子死,何复能请”的话,就拔剑自杀了。

手中握有三十万大军,如果扶苏抗命不遵,如果扶苏再去请示,或许秦朝的历史就会改写。但扶苏却仍然拔剑自杀。

他的自杀有着很深的家庭和历史原因。

首先,扶苏长期生活在强势父亲的阴影之下,早就养成了唯命是从的懦弱性格。特别是作为长子,竟然一直没有被秦始皇立为太子,说明秦始皇对扶苏并不是十分满意,扶苏一直就生活在战战兢兢之中。

其次,对大臣先流放再赐死一直是秦国的传统。白起先被流放,半道被赐死;吕不韦先被流放,半道被赐死。自己先流放到上郡,再被赐死,在扶苏看来,再自然不过。

第三,秦始皇是在最后一次出巡的半道得病去世的,远在上郡的扶苏对此毫无所知。凭借秦始皇对朝政的掌握,还没有人胆敢假传圣旨,将自己赐死。即使蒙恬也只是对旨意怀疑,而不曾想到秦始皇已经去世。

但不管怎么说,从这件事上看,扶苏确实不是大秦帝国的理想继承人。

【2】、来自网友【何老师的小聊斋】的最佳回答:

这个事其实非常简单,远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

类似的问题还有希特勒叫隆美尔自杀,他为什么不反抗,玄武门之变,李建成的手下为什么不来救,光绪为啥不刺杀慈禧……答案是一样:人,比你想象的要脆弱的多。我朝承平日久,大家没有经历刀兵荼炭,再加上键盘在手,都觉得自己很牛。实际上我们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强,每一个人,只要你是人,你没多强。不论你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帝王将相。

人很脆弱,处理起来,非常容易。

就像扶苏、蒙恬,想处理他们,派一个使者,带两个副手,再加上十几个身强力壮,有杀人经验的士兵,直接过去。到达门前,这是传圣旨的钦差,谁敢拦?再说,圣旨说的是啥,谁也不知道,兴许是立扶苏为接班人的呢。

使者这一路,首先没事先通知,消息没泄漏。扶苏、蒙恬这些人压根就不知道自己要倒霉,也就没有事先准备。没提前派人截杀,也没想过要逃跑。使者进城、路过兵营、到府门前,肯定是一路绿灯。

然后使者带着十个八个人进来,也很正常。

而扶苏、蒙恬在府内接待使者,肯定也不能部署重兵。他可能以为是普通公文,甚至是在做美好的期待。他俩接待使者的时候,周围应该也就是几个高级副手。

问题是这几个高级副手也是大秦的官员、臣民,他们也得听圣旨的。

在这样的局面下,使者宣布圣旨,要扶苏、蒙恬自杀,然后十个八个武士一凑上来,这事就办完了。宣布完圣旨,你现在就得死、立马就得死。这时候,扶苏、蒙恬没有半点反抗的机会。使者带着人盯着呢。跑也跑不了,叫人也来不及。而且这是圣旨,国家判决,扶苏、蒙恬身边的武将、官员,也得立即站在使者一边。

这一圈人盯着你,要你立即死,啥招没有。

史书里蒙恬劝扶苏造反的情节,可信度是:零。那是后代文人按照自己的思维猜测的情节。扶苏和蒙恬被使者围着,蒙恬劝扶苏:咱俩造反吧……不可能的。这任务,使者敢先放扶苏、蒙恬离开自己的视线,给他俩逃走甚至造反的机会吗?更不可能。

扶苏、蒙恬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接待使者,圣旨宣布,要他俩自杀,他俩立即就蒙了。然后在使者的催促、监视之下,当场自杀,或者是帮他们自杀。

扶苏再是公子,蒙恬再会用兵,在这样的局面下,一人身边俩武士,伺候的舒舒服服。跑也跑不了,打也打不过。

他们手下的多少多少军队,根本没用。即便是周围有其他武将,有军队在身边,他们也得听使者的。然后这就是人性问题了:你是蒙恬副将,你又在身边,你帮谁?公子和主将自杀,你立即是这里老大,你接班。你会帮扶苏、蒙恬吗?也不可能。听圣旨的,这是天经地义,对自己又有好处。救扶苏、蒙恬是造反。于公于私,都得是赶紧站队到使者一方。

所以说,人生啊。

扶苏和蒙恬很可能是满心欢喜的去接圣旨,以为自己要接班。结果圣旨宣布要他俩立即自杀。从满怀憧憬直接跌到绝望。而他俩手下的副将,前几分钟还在安心的工作,听从指挥,而且已经这样干了十几年。圣旨一宣布,先是惊讶,随即发现自己上升的通道打开了,自己当主将的机会突然从天上掉下来。

救扶苏、蒙恬是造反,大逆不道。既不合法度也不合伦理。袖手旁观,支持中央的英明决策,反倒是机会大大,还合理合法。扶苏、蒙恬的这些手下怎么可能救他们。

隆美尔自杀也是一样道理。自己在家陪老婆呢,进来俩党卫军,宣布命令,要你立即自杀。门口站俩、屋里站俩,隆美尔也只能老老实实的接受了。纵使你是统领千军万马的元帅在这样的局面下,也是待宰羔羊,只是普通人,非常脆弱,根本没反抗机会:现在、立即、马上,死。你不体面,我们帮你体面。没办法,只能自杀。

李建成、李元吉哥俩一进玄武门,看见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在前面等着,后面门一关,这也完了。他俩回头想跑,后面李世民射箭,尉迟敬德追杀上来,到人头落地,最长不会超过 3 分钟。应该在 2 分钟之内。

扶苏、蒙恬自杀,玄武门之变,这都是历史上的大事,但实际上,时间都非常短,三两分钟,十分八分,就处理完了。隆美尔好一点,给了点时间跟家属告别,但也只有十几分钟。

这些人根本没时间自救,部下知道信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光绪被慈禧囚禁,很多人疑惑为啥他不反抗,为啥不刺杀慈禧。这都是不可能的。光绪虽然是皇帝,但也是人,很脆弱。俩身强力壮的宫女,俩太监,把他看的老老实实的。能给你机会接触刀枪剑戟吗?能给你机会接触剪子吗?不可能的。

光绪想反抗慈禧,不会是小说、武侠剧的场面,而是象牙山家庭伦理剧:光绪精神崩溃,拿杯子拿碗砸慈禧,然后被两个太监死死抱住,慈禧坐地上哭,我怎么养活这么个孩子……也就这样了。

在深宫里一住,想接触外界大臣,谋划点什么,根本没这机会。你说你想召某位大臣进来聊聊,还得背着太后,你想干啥,傻子都知道了。你说你想看看奏折,想把某人、某支军队动动,这还是不打自招。直接就得让太监、宫女架走。

现在一样,这次疫情有很多例子,这顿嚣张,这顿狂,那个四平大壮、哈尔滨张松什么的,派出所小板凳一坐,立即痛哭流涕,痛改前非。官员平时牛的不行,双规起来,小屋一关,通讯一断,就什么都招了。

人,是一种很脆弱的动物。尤其是人处理人,经验丰富,非常简单。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