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广东,上海本地人都在说方言,为什么西安本地人喜欢说普通话?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9 00:25:14 6次浏览

关于问题广东,上海本地人都在说方言,为什么西安本地人喜欢说普通话?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体悟闭嘴的酣畅淋漓】的最佳回答:

西安作为全国资深旅游城市,外地游客比较多,天南海北,口音繁杂,作为东道主,必须说普通话,原因

第一外地人听不懂,交流有障碍。

第二,不礼貌。

别看陕西穷,但是涉及到礼数教养问题,别说西安,往城外走一百公里,农村人碰见外地人,口音也立刻变成陕普,为了让你听得懂。这是老陕作为已经没落的曾经首善之区遗留下来的贵族气质,最后的倔强。

第三,陕西人在经济上不自信,所以很多农村人认为应该响应国家号召,积极现代化,在很多人眼里,城市化就是要说普通话,那样才是现代化,比较洋气,方言和普通话比起来有点土。这点心思就像有些国人学英语说英语,以彰显自己的国际化,受教育程度高……一样的道理。另外,我自己也有点这样的感觉,还有就是普通话说久了,突然说方言,感觉特别特别难听,很多词都不会发音了,但是一回到村子,就正常了,很奇怪。

说到旅游,以前我在头条上说过西安,旅游搞的越来越肤浅,假大空,全是网红……结果被很多西安人骂了,这些遗老遗少,我还是那句话,西安的旅游已经走上邪路了!

陕西的人文素养历史韵味不在西安那不伦不类的仿唐建筑上,也不在灯火辉煌的北大街钟楼,更不在装空调的古建筑里,而在家家户户过的日子里,冬天蹲在墙角嗮太阳,妇女们手里衲着鞋底,嘴里聊着家长里短,夏天蹲在门口树荫下咥干面,借邻居一碗面粉,顶上要平,还的时候顶上要堆的高高的……

范仲淹在庆历五年被贬谪至陕西做经略使,知彬州,这一年 6 月他收到了好朋友滕子京的信,和一副岳阳楼全景图,邀请他写一篇序文,他没有立刻回复,而是等到来年即庆历六年才动笔,在陕西的这段日子,他悟到了一些为官做人之道,这才有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鄙人老家陕西扶风,学生时代曾在苏轼《喜雨亭记》 中读到了扶风县,兴奋不已,最倾慕的词圣竟然与我有交集,实在荣幸。苏轼曾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段话大家耳熟能详,但是,其实苏轼的仕途起点就在凤翔,今天的扶风县,岐山县,凤翔县以及部分陈仓区,在这里他意气风发,也写下很多明快的诗词文集,直到乌台诗案以后,他的文风才有了变化,因为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极其巨大。

张载“继往圣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陕西的历史太厚重,更多的是思想文化的贡献,周武王开中国封建制,秦始皇开郡县制中央集权,帝国时代,汉族成为华夏主体民族始于汉朝,汉高祖的长陵有几个游客去拜谒过?汉武帝派遣博望侯张骞凿空西域,成就千秋功业,隋唐开科举制,西安事变为全民族抗日……我希望游客更多关注的是我们陕西的文化,历史,中国历史从这里辉煌过,也出现过转折,宋以前,帝国的所有政令都出自古长安……去陕西旅游需要非常多的知识储备,凭吊古先贤才能让人精神升华!

希望西安停止那些肤浅的,毫无营养的网红款节目,到处张灯结彩,浪费电力资源,那就是光污染,停止景区造假,大唐芙蓉园就是一个公园,居然收费超级贵!特别是寒窑曲江池那一带,我以前在大雁塔后村住着,目睹整个建造过程,太莫名其妙了,随便讲个没有历史记载故事,就斥巨资造一个景点,然后收门票,卖纪念品,真是为了挣钱无所不用其极!如果光看景点,西安的旅游景点性价比太低了,远远没有北京的景点实惠,差十万八千里!

建议整顿一下营商环境,少一点坑蒙拐骗偷,一锤子买卖太多了,听说兵马俑旁边还有个小的假的展厅?真是让人无语!

【2】、来自网友【朝夕闻天下道】的最佳回答:

确实如此,在西安街头,本地人说的基本都是普通话,说陕西话的要么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要么是小摊小贩。按理来说,陕西方言也不难懂,为什么当地人不喜欢说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改革开放后,新西安人的不断涌入。

在清末民初,关中地区分为东府(渭南市)、西安府(西安咸阳)、西府(宝鸡市)。方言基本都差不多,但是仍然保留了各自的口音,也许外地人听不出来,但是只要你一开口,关中本地人就知道你来自哪里。

比如“水”字,关中地区有的读“fei”,有的读“shei”,渭北一带读的音还没法用拼音写出来。真的是千里不同音。

在以前,交通不便,人员流动也不难么频繁。大家也不觉得有什么,哪怕两地人见面,说话只要能听懂就行,根本不会在乎口音。随着改革开放,交通便捷,西安市不断扩张,关中地区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西安发展,很多人在九十年代就开始在西安置办房产。

这些新西安人为了适应大城市的生活,便首先从口音上入手,尽管东西府方言和西安方言听起来都差不多,但口音总有点差别,当然大家并不会排外歧视,但这个口音有时也被大家拿来品头论足一番。

于是乎,这些新西安人选择了普通话,因为普通话可以消除口音,至少听不出来我是凤翔人还是蒲城人。渐渐地,大家也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用普通话交流了。

还有学校推广,外来工厂迁入等因素,导致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

记得我上学那会儿,学校到处都有“请讲普通话”的标语,谁要是说方言,还会被同学报告给老师。当说普通话的学生走入社会,也就扩大了说普通话的人群。

另外,在三线建设时期,西安上马了很多工程,科研人员来自祖国各地,为了方便交流,大家都说普通话,至今你在西安某些老旧小区,还能听到一些老人在说着南方方言。

另外,陕西的“醋溜普通话”也很有特色,我有一个小伙伴,小时候大家都一起穿开裆裤玩大的,大家从小说的都是方言。我大学毕业后回西安时,他竟然跟我说普通话,而且是“醋溜普通话”,比如说“把值班表 bia 到墙上”,让人忍俊不禁。

总之,说普通话是为了大家方便交流,陕西方言也很有特色,只要对方能听懂,说啥都行。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