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作为一个医学生是什么感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小梁要冷静】的最佳回答:
1.读书
众所周知,学医年限长,本科 5 年,硕士 3 年,博士 3 年,如果非专业型研究生还有规培 3 年,加上现在越喊越热的专培,等到正式工作至少要十多年。
本科期间比起其他专业确实又苦又累,很多专业期末考试叫考试周,随便复习一下成绩就是 90+,学医的叫考试月,我在本科时候考试月期间每天学习至少 12 个小时以上。但其实就整体来说没有那么辛苦,比起高中轻松很多,然后周围同学都一样辛苦,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都说学医要读本硕博时间太长,我们要知道的是硕博不是你想读就能读的,考研的竞争才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先不说复习的痛苦,就现在各大医院研究生名额一直缩减,再加上本校学生的亲生优势,可以说是对一众想考外校的学生雪上加霜。其次是对于专业型硕士想考博,除了自身导师是博导或者本身非常优秀,不然就只有三个字,非常难!另外考上研究生上临床后你会发现上下班时间只是个数字,夜班真的会上的心悸,然后毕业的压力等等真的会抑郁。
2.就业
就目前的医生就业情况来看,只要想去大三甲或者大学附属医院,学历至少是博士(本硕博毕业院校也有门槛)加上海外留学经历,硕士学历找工作现在是越来越难,我目前研二在读,打算硕士毕业工作,看今年找工作的师姐只有绝望二字,我硕导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知名度,也是我们中心的大主任,我师姐也是 SCI 在手,但是投简历连非省会城市非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的一个面试通知都没有收到。
3.待遇
在研究生期间是有工资的,除了上海和北京,绝大部分地区的工资只够一个月的正常开销,稍微大一些的开销还是要啃老,除此有的学校还需要自己租房,这个进出账自己想想。如果是专业型研究生还要规培,规培期间工资会比研究生高,但是跟住院医比干相同甚至更多的活,只有基本工资可领。
4.兴趣
我还在高二就对学医无比痴狂,所有志愿全是医学专业,大学期间虽苦但是从未磨灭我对学医的热爱和对当医生的憧憬,但就在我读研还不到两个年头,我讨厌跟这些相关的一切,我只说环境和人可以杀死一个人的兴趣,也许你说是因为你不够坚定,我承认可能是我心态不够坚强。
最后我想说学医需要一个人坚定的信念和家人精神和经济上的支持。另外我希望每个医学生都能找到好的导师和研究组(这是我发自内心最真挚的祝愿)!
【2】、来自网友【是黄叮叮医生吗】的最佳回答:
本科五年,硕士研究生 3 年,正式上班近 7 年,我已经是一名早已过气的医学生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回想自己当年作为医学生时的感受,有新的体会、新的感想。
最初的誓言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当我在国旗下,跟着老师一字一句重复医学生誓言,那个时候觉得自己碉堡了,觉得自己在做全世界最伟大的事情,幻想自己将来能够成名成家、永载史册!
初入新手村
医学的主干课程,一开始跟医学没什么关系。第一学期我在学习《医用高等数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医用物理学》等等通用性学科,后来慢慢加入了《系统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性》、《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等基础医学学科,才慢慢有了点学医的感觉。
然而我幻想中的学医是望闻问切、是拿着听诊器、是拿着手术刀,怎么有点不一样?上着课,做着实验,我不清楚我现在学习的东西跟我以后成为一名医生有多大关联。有些老师的课实在太无聊了——确实,不是每个人都擅长讲课,学习强的人也不一定能够把自己的学习能力转化为教学能力。遇到无聊的课,不想学的课,我们跟普通的大学生一样,也会跷课,在宿舍睡懒觉、打机、打球。
考试怎么这么多?
医学院的主干课程都是必修课,都是有统一的课表的,考试通常安排在学期末。这让人很崩溃,每到期末,少则参加 10 来门考试,多则十几门。考试考察的都是些死记硬背为主的知识,需要彻底融会贯通的较少——不是说不需要融会贯通,而是读书的程度未到,无法打通任督二脉——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有些老师会留下“重点”,对着重点背,考个七八十不成问题。有些老师喜欢重复一些往年的试题,复印店的老板总是能够放出一些历年的真题或者复习资料出来。有些老师很有个性,说整本书都是重点。每每到了考试月,就是最焦虑、最憔悴的日子。
新手村外还有新手村?
慢慢地基础医学都学完了,实验都做过了,开始学习《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眼科学》、《影像诊断学》等等临床专科。慢慢地也要到医院里见习,由带教老师带着去看看真正的医院、真正的病人。
这个阶段,开始以为自己像是个医生了。结果面对亲友的咨询,这个症状好像我见过,好像是这个病,又好像不是,好像可以吃这个药,可能要手术……现实一顿打脸,当别人向你寻医问药的时候,才觉悟医学生始终是医学生,还不是医生。
实习
终于学完所有课程,准备去医院里实习了,一个个磨刀霍霍向“猪羊”,呃不对,一个个翘首以盼。
去到医院,从帮带教老师买饭、拿快递做起。慢慢开始贴化验单,写病历。一开始病历写得一塌糊涂,给带教老师骂得毫无人生尊严。终于可以上手术了,开心,换好了洗手衣,以为可以动刀子了,在人群的最外围站到腰酸背痛,如果能因为违反无菌原则被骂得狗血淋头,那么恭喜你,你至少上台了。
听说要考研,不考研没得出路,只能去挖煤。那究竟是实习呢,还是看书呢,还是一边实习一边看书呢?其实相当部分的人,直接把部分科室的实习跳过了,美其名曰看书!考研!
再入新手村
部分努力的、幸运的同学,顺利考上研究生。终于到了自己的选择的,心心念念的专科了。到科室报到,踌躇满志,结果上班第一天,发现自己还是啥也不会。
但这个阶段不一样了,考研的时候又重新复习了一遍生理生化内外妇儿等等等,当我们的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懂得自己把知识重构一遍,按需索取自己的知识。这个阶段,我觉得才是真真正正的开始有个小医生的样子。
然而这个时候,你已经二十好几了,靠卑微的研究生补助过日子。你的同学,学计算机的、学金融的已经上班好几年了。速度快的同学已经买了车,买了房,迎娶了白富美,老婆孩子热炕头。心里面羡慕啊!
如果没有规培,你在一个专科规规矩矩呆两三年,等毕业的时候你已经基本可以独当一面了,流畅地自己收病人、开医嘱、做医疗决策,手术台上也可以当称职的一助了。然而假如你是专硕并轨规培,那么你的研究生生涯,又是在无尽的轮科中度过,再入新手村,不停打怪升级。
尾声
有的人还会继续读博,博士主要诉求是——毕业!这个阶段,是个人科研能力成长的阶段,标志一个人具备输出原创理论成果的能力。
我是野生型 Yellow 医生,放射科主治医师,关注我,继续为您带来医学科普,带您“窥探”医院里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