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怎么理解“战略”一词?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洒脱百灵鸟 qH】的最佳回答: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给刘备开出的战略是:东联孙吴,北拒曹操,占据荆益之地。东联孙吴,就是要和东边的孙权掌握的吴国搞好关系;北拒曹操,就是要和北边的曹操抗衡;占据荆益之地,就是要占领荆州和益州。荆州就是现在的湖北,益州就是现在的四川。这两个地方都是鱼米之乡,土地肥沃,沃野千里,粮草丰富,占据荆州益州,就相当于占据了当时的粮仓。
朱升是朱元璋的谋臣,他曾经给朱元璋开出过这样的战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就是要稳固防守,以防为主;广积粮,就是要囤粮草,屯精兵,壮大自己,待时机成熟,从力量上碾压敌人;缓称王,就是不要称王称霸那么快,以免自己还没有强大到可以统治世界的时候,就已经成为敌的肉中刺、眼中钉,被别人连根拔起,死在襁褓之中。
有高人曾给蒋介石开出战略:外战入川,内战入湾。这个战略不太好。为什么?因为整个战略都是战败的思想,是逃跑主义,采用这一战略想不输都难!果然,老蒋被日本兵打败后,重庆就成了陪都。重庆地处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粮草丰厚,丰衣足食。内战入湾,就是内战打输了,你就跑到台湾去。后来蒋介石打败了,果然就逃到台湾去了。这个战略之所以不好,就是因为它落入了一个心理陷阱:自我心理暗示。什么是自我心理暗示?一个人,你老是说自己老了老了,那你看起来就真的老了。我就不这样,我已经 56 岁了,我总是不断地提醒自己:“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带着最初的激情,追寻着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继续上路吧!”每天总是这样像打满鸡血一样往竞争圈里追,你不年轻都不行啊!
毛泽东为什么能打天下?他没有照搬苏联的城市暴动革命模式,而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胜利”的战略。这个战略,高就高在它里面含有“胜利”两个字,它和蒋介石的逃跑战略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个进攻性的战略,是一个致胜的战略!所以,中国革命后来为什么胜利了?这是战略的胜利,是正确选择战略的结果!
那么,什么是战略呢?毛泽东说:战略是关于战争全局性规律性的东西。德国战略家冯.克劳塞维茨说:战略是为了达到战争的目的而对战术的运用。美国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专家麦克·波特说:战略就是定位。所以,对于战略的定义,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我国著名的瘪三战略研究专家、民间战略研究机构“拿下智库”核心成员犁子先生说:战略就两个字:一是战,就是干什么的问题;二是略,就是不干什么的问题。这个定义也是通俗易懂:战,就是开打,就是干什么的意思;略,就是省略、忽略,就是不干什么的意思。战略,就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思考着干什么、不干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的问题,选择正确的方向,把所有的资源调配到最佳状态,用到极致,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效益,这就是战略。如果你资源丰富,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技术有技术,要项目有项目,要机会有机会,那根本不用考虑什么战略,干就完了!如果你处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干什么,人员缺胳膊少腿,有钱买了枪就没钱买子弹,买了面包就买不了豆浆,那必须思考战略的问题。
战略历来是战争必须思考的问题,是战争致胜的法宝。现在战略已经不仅仅囿于战争,它已经延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领域。比如,经济发展战略,文化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战略等等。
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战略就考虑两个东西:一抓方向性,二抓主动权。人在职场,今天干什么,明天干什么,加入哪个站队,远离哪个团队,在哪个团队站稳脚跟,在哪个团队发挥作用,这是需要有战略思维的。最终怎么选择,都是博弈思维的结果,也就是权衡利弊,取得最佳的效益。
我们举个例子:现在有两个农业发展项目摆在你面前:一是种甘蔗,二是种剑麻,你选择哪个项目?就看战略选择。
如果你种甘蔗,当年收甘蔗的糖厂倒闭了,或者糖厂故意刁难你,不收你的甘蔗,你无法把甘蔗卖出去,你早上一根甘蔗,中午一根甘蔗,晚上一根甘蔗,饿死人不饿死人?!你甘蔗吃腻了,你可以油炸甘蔗,干锅甘蔗,生炒甘蔗,死不死人?!这就是牢牢抓住了主动权,不至于饿死。
如果你选择种剑麻,剑麻确实是个好项目,它不仅可以做麻袋,现在用高科技处理,可以做高档衣服、高档床垫,吸水性、透气性很好。可是,如果剑麻加工厂倒闭了,你能不能早上吃一片剑麻、中午吃一片剑麻、晚上一片剑麻?你能不能生焖剑麻、干锅剑麻?!没有,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祈祷剑麻加工厂起死回生。
所以,战略一定是要有选择性的,至于怎么选择,就要看有没有主动权。毛主席教导我们:掌握了主动权,就相当于打胜了一半!
【2】、来自网友【老刘】的最佳回答:
谢谢邀答。
战略一词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战略的特征是发现智谋的纲领。在西方,战略一词原意为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后来演变成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在中国,战略一词历史久远,“战”指战争,略指“谋略”“施诈”。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对战略进行全局筹划的著作。
我们对“战略”一词的理解,决不能单纯片面以为只对军事战略而言,其实战略覆盖世界层面和国家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我们有机的去主动掌握和运用于各个方面的战略用途,那么其实际产生的效果是难以估量的。
战略在现代社会的运用十分广泛,广义上的战略泛指对全局性、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筹划和指导,如国家战略、国防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等。
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战略主要体现在:
一是市场经济发展战略;
二是商业经营战略;
三是多角化经营战略;
四是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五是市场营销战略;
六是生活目标战略;
七是个人职业奋斗战略目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