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为什么感觉中国很少能培育出像爱因斯坦,牛顿那样的伟大科学家?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文园清】的最佳回答:
中华民族智商并不差于欧美,那么感觉很少培养出大家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原因。
首先,我们民族的血液中充满差孔孟之礼,中庸之道。人的天性就有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干什么事都不愿过分,道路走中间最稳妥。如某人展现个性,标新立异,往往还会受到环境周围的挤压。这很不利于有个性,能突破的人才的成长!
其次,我们的教育制度与应试教育,难以破局。给学生减负等改革收效甚微,最终还是高考指挥棒使教育回到应试的老路上。逼得教师还是用题海战法应对考试。学生哪还有精力研究考试以外的科学,怎么对其他还有兴趣,怎么展现科学才华?这样磨圆了棱角,没有了个性,沒有了(科学)兴趣,完全成了高考的机器!
总之,民族环境,教育环境都不利于大家的培养成长。
个人浅见。
【2】来自网友【骄阳冰点】的最佳回答:
不是感觉中国很少能培养出爱因斯坦,牛顿那样的伟大科学家,不客气的讲,中国即使从清朝开始那样的社会再过几百年也根本出不来伟大科学家,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中庸之道,以德治国,强调的是等级臣服,温吞吞的社会,麻木的人群,这样的土壤和环境是培养不出独立思想者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长大成人则唯命是从,思想被层层禁锢,不敢有一点出格的想法,这种奴性的表现还指望成为科学家,岂不可笑,好在当今社会,民智大开,世界思想交流空前繁盛,以中国人的智慧,假以时日,必然会有世界级的大师出现的。
【3】来自网友【依山傍海看夕阳】的最佳回答: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此问过一个机械工程师,他告诉我:
稍微有点成绩就给他各种荣誉称号,然后使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慢慢地从具体工作中脱离……几个月之后,曾经积累的各种的灵感,及精心建立起来的架构体系都消失了。
从此之后,他就很难静下心来做研究,也很难重建回归到高峰状态的心态……转而走向名利场,这种情况类似于《伤仲永》。
【4】来自网友【子夜寻梦客】的最佳回答:
简单啊,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
1、元朝清朝将我国工业科技发展进程给阻断了,原来我国是可是很厉害的,要不是元清,我国肯定是世界最强,拥有最强的工业和科技。相对科学家也会也拥有最好的科研环境,出几位伟大的科学家很有可能。
2、教育原因,学生时代求高分,毕业以后求论文数。这一点我也不多说,大家都懂。
3、高学历人才都跑外国去了,国内越好的大学为外国培养的人才越多。
4、想着办法往上升职,或想着办法开自己的企业搞钱。
5、一味地照搬照抄国外技术时间太长,自主科研能力还没提升到应有水平。
6、科研人员收入相对不高,没动力。光喊口号没啥用,人家也要养家糊口,也要和同学比收入的。
7、宁愿没成果,也不能出错。
8、信仰不足。
简单说这几点,不耽误大家时间和流量了,感觉有理就点个赞,感觉是瞎扯的还望朋友见谅!
【5】来自网友【安得广厦 0801】的最佳回答:
感念了孔儒中庸的沃土,得了孔儒这片土地的滋润,中华民族走上了团结一致、3000 年不离不散的路,现在却想要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牛顿和爱因斯坦这样的人才了。
不知道这是两片截然不同的土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