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甲午海战时,如果慈禧太后不挪用水师经费过生日,如果北洋舰队弹药充足,战争能胜利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7 19:30:21 2次浏览

关于问题甲午海战时,如果慈禧太后不挪用水师经费过生日,如果北洋舰队弹药充足,战争能胜利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辽宁资深球迷二代】的最佳回答:

如果谈论北洋水师海军经费被挪用的话题,那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可就有话要说了。

福建水师:1888 年,国产第一艘铁甲舰龙威号建成完毕后可是划归到了福建水师,四年前经历了马江海战失败且差点遭遇全军覆没的福建水师正需要这艘军舰来壮大力量。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你李鸿章凭什么把这艘军舰划拨到了北洋水师的序列里?

南洋水师:1893 年,我们的广甲、广乙和广丙三艘军舰前往北方会操(同时也为了躲避瘟疫和向北方送水果),这三艘军舰虽然不是南洋水师吨位最大和火力最强的,但它们却是南洋水师最新的军舰,广乙和广丙甚至还装备了最新式的 120 毫米速射炮。但李鸿章又是大笔一挥,凭啥又把这三艘军舰划到北洋水师的阵营里去了?

尤其是 1885 年,海军衙门成立后,清廷的宗旨是利用这个单位来筹划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水师,但作为主管的李鸿章却把全部的注意力和资源集中投放到了北洋水师的身上。这也直接导致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只能依赖于闽、粤、桂三省的地方筹集。

例如,福建水师每年能得到的理论经费只有 60 万两,但实际能拿到的钱只有 60%—70%,有的年份甚至还不到这个标准。这笔钱也只够福建水师残余舰船的维护和官兵的开支,想购买和制造新军舰?门都没有!

所以在挪用经费的话题上,这其实是一笔糊涂账,北洋水师觉得委屈,可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却更加委屈!

至于甲午海战的弹药问题,这其实根本不是问题,因为根据各方资料的考证,绝大多数的北洋水师战舰根本不缺弹药。

丰岛海战受损的济远号和被击毁搁浅的广乙号,两艘军舰在开战阶段就遭到日军的高密度火力覆盖,舰上官兵甚至无法有效射击。两舰只在近距离阶段向日舰连开五炮(济远 4 中 3,广乙 1 中 1),但由于两艘军舰全部遭遇重伤,尽管这阶段的命中率不错,但日舰的命中率更好,重伤的两艘战舰只能加速逃跑。

随后的黄海海战,超勇号开战不到 10 分钟就身负重伤,直接丧失了战斗力,扬威号也在半个小时内燃起了大火,被迫逃离战场,最终又被济远号失误撞沉。致远号毁于锅炉爆炸,经远号在沉没前仍然持续不断的开炮还击,至少根据日方的记录来看,这艘军舰不存在弹药紧缺。至于逃跑搁浅又被日军击毁的广甲号,它在整个海战中几乎没开过几炮。

也就是说,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沉没的五艘军舰,没有一艘是因为弹药紧缺而遭到日军的趁机攻击。

很多人认为北洋水师缺乏弹药,主要是因为铁甲舰镇远号在黄海海战后仅剩 15 发 305 毫米穿甲弹,开花弹和 150 毫米主炮的炮弹已经全部打光。但是大家不要忘了,1894 年 9 月 17 日的黄海海战打到下午 5 时 30 分许的时候,镇远号虽然只有 15 发大口径炮弹,但这些炮弹还能坚持一段时间,可此时对面的日本联合舰队却选择了撤退。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的剩余弹药的确不多,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在战场上的发挥和日军首先撤退的结局。

甚至日军撤退后,北洋水师剩余军舰还进行过一定距离的追击,可见水师的弹药虽不宽裕,但完全可以再打一段时间。

如果非要纠结弹药问题,那北洋水师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定远号和镇远号上的开花弹数量不足,平远、超勇、扬威号上的 260 毫米和 252 毫米主炮的炮弹只有穿甲弹,但这些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

1、定远和镇远号虽然配备了八门 305 毫米主炮,但由于主炮是短倍径火炮,火炮只能使用短长度的炮弹(也可以使用长倍径炮弹,但风险系数极大,容易出现炸膛),而该款型号的开花弹中的黑火药只有几公斤,根本难以形成大范围杀伤。

2、至于超勇、扬威和平远,他们开战不久就纷纷退出战场,只有少数几枚主炮弹击中过日舰,就算是开花弹也难以造成太好的战果。

为什么缺开花弹,最直接的原因莫过于清朝的多个主力兵工厂的技术实力太有限,自产的开花弹的数量和性能都实难保证,可进口的爆破弹在战时状态下也很难迅速来到国内。没有自己的技术和产能,这种长时间消耗的战争本来就很难持续下去。

【2】、来自网友【不沉的经远】的最佳回答:

关于题主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一下的是北洋水师大部分主力舰光从炮弹数量来说,并不缺乏。

在黄海海战以后,因为所用炮弹存在很多问题,负责北洋水师后勤的天津军械局遭到很多指责。不过单纯从炮弹数量来说,北洋水师大部分火炮的炮弹并不缺。特别是北洋水师装备数量最多的 210 毫米克虏伯炮和 150 毫米克虏伯炮因为各炮台也普遍装备,因此天津军械局的还备有相当数量的炮弹。

像到 1894 年 10 月,天津军械库还存有 210 毫米克虏伯炮弹 609 发,150 毫米克虏伯炮弹 24966 发。因此在海战时,这两种炮弹肯定不缺。

而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的 305 毫米炮弹虽然库存已经为零,但是在黄海海战前“定远”和“镇远”上大约有 217 发开花弹,另有相当数量的穿甲弹。按照“定远”、“镇远”8 门 305 毫米主炮,每门备弹 50 发算,炮弹也应该是备足了。

炮弹真正连一个基数都不足的,主要是“平远”的 260 毫米主炮和“超勇”、“扬威”的两门 10 英寸大炮。

所以单单从炮弹数量来说,北洋水师并不是非常匮乏。

但是数量够不等于炮弹就没问题,北洋水师最大的问题是炮弹质量太差和缺乏新式的穿甲弹。

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使用的炮弹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国产的炮弹质量比较差。像丁汝昌曾经抱怨请领的三十七毫里哈乞开士开花子里面居然没装炸药,“定远”枪炮大副沈寿堃也提到国产的炮弹中有“铁质不佳,弹面皆孔”的,此外还有铜管轧火放时窜火,影响大炮发射等等。

显然这样存在质量问题的炮弹在实战中会影响北洋水师的发挥。

而且北洋水师使用的旧式穿甲弹没有引信,在实战中哑火率很高。特别是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都是防护力较差的巡洋舰,旧式穿甲弹的爆炸率更低,很多时候直接穿透舰体掉在海中,造成的破坏非常有限。

至于榴弹也就是开花弹这爆炸率倒是有保证。不过榴弹的引信在弹体前部,一旦接触到目标就爆炸,很难击中有装甲保护弹药库、机舱等重要部位,无法对敌舰造成致命打击。

比如在海战中,日本的“西京丸”号巡洋舰先后中了 4 发 305 毫米炮弹,1 发 210 毫米炮弹,2 发 150 毫米炮弹,3 发 120 毫米炮弹,最后却只是轻伤而已。就这样的破坏力,显然北洋水师的炮弹数量再多一些,也不可能改变海战结果。

北洋水师最需要的是新式穿甲弹

在甲午战争时期,列强的海军已经普遍开始使用带引信的新式穿甲弹。和旧式穿甲弹相比,新式穿甲弹爆炸率提高了很多,而且可以穿透一定的装甲再爆炸,对舰体破坏更大。

在黄海海战时,中日双方只有日本新装备的阿姆斯特朗中口径速射炮大量使用了新式穿甲弹。也正是这些新式穿甲弹对北洋水师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如果说北洋水师在战前也购买了足够数量的新式穿甲弹,那么确实可以在海战中对日本海军构成更大的威胁。不过考虑到北洋水师装备的都是射速较慢的架退炮,火炮发射速度慢,因此要击沉日舰还是有很大难度。所以不会对海战结果有太大的影响。

而更重要的是清政府始终把海军当做一支守备力量。甲午战争爆发以后,光绪就下旨要求丁汝昌严守威海到旅顺一线,防止日本海军突入渤海湾。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海军即使难以在海上击败北洋水师,也可以以快速巡洋舰进行袭扰,牵制北洋水师,使其不能主动出击,从而保证海上运输线的稳定。

由于清军和日军的战斗力差距太大,如果北洋水师和联合舰队陷入僵持局面,那么日本完全可以从陆上击败清军,从而迫使清政府投降。

因此即使购买一些新式穿甲弹,也不可能真正改变甲午战争的结局。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