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满清统治中国近三百年,还把满语定为国语,为啥溥仪却不会说满语?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9 06:00:42 4次浏览

关于问题满清统治中国近三百年,还把满语定为国语,为啥溥仪却不会说满语?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鸿鹄高飞一举万里】的最佳回答:

1959 年 12 月 4 日溥仪被特赦出狱回到北京后他的工作安排就成了一个问题。当时郭沫若曾问过溥仪愿不愿意给自己当助手研究清朝历史。清朝的历史有相当一部分是用满文记载的,所以清史研究的一大难题就是缺乏懂满语满文的人。郭沫若以为溥仪肯定懂满文啊,可溥仪却回答说:“我不懂满文”。溥仪是否真如他自己所说那样不懂满文呢?在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曾对此有叙述。

据溥仪自己声称:“我的学业成绩最糟的要数我的满文。学了许多年只学了一个词。每当满族大臣跪在地上用满语向我请安时我必须回答‘伊立’”。这个满语词汇据溥仪说就是平身起来的意思。溥仪是不是真只会这一句满语呢?也许他自己在叙述时可能会有夸张的成分,但可以肯定溥仪至少是不精通满语满文的。事实上除了溥仪这位末代皇帝之外其他满人后来也大多不会说满语、写满文。

如今满语、满文更多是在民族文化等研究领域被使用,而在满族人的日常生活中已使用得越来越少。众所周知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由满族人建立的。中国历史上凡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都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如何处理本民族与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之间的关系?鲜卑人建立的北魏通过主动的汉化改革融入到汉民族群体之中;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实行对汉人和契丹人分别管理的南北面官制度……

满人入主中原后同样面临如何处理与汉人的关系这一现实问题。清朝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的方法就是尽可能缩小满汉之间的差异性。要缩小满汉之间的差异性有两种模式:一是满人像当年的鲜卑人一样主动汉化;二是用满洲文化去同化汉人。清政府的本意其实是更倾向于后者的,所以清军入关后就强制中原汉人剃发易服。可满人在用发型、服饰文化同化汉人的同时却在语言文字上受到中原汉人越来越大的影响。

清朝入关之初明确规定政府公文必须用满文书写,后来又改为用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同时书写。清军入关前就曾用满文翻译过《三国演义》、《水浒传》、《孙子兵法》等汉文书籍,入关后《西游记》、《封神榜》等汉文书籍也被翻译为满文。清朝皇室还为所有八旗子弟以身作则用满文写春联。清政府尤其重视对八旗子弟的满语教育:皇族子弟同时学习满、汉、蒙等民族的语言文字成为定制,还在全国各地广泛设立教导八旗子弟的满语学校。

清政府为了进一步巩固满语的地位还把满族文字作为科举科目之一。满语水平的高低成为了官员升迁或降职的一项评判标准。雍正、乾隆两代皇帝均曾下达谕旨强调“骑射国语乃满洲之根本、旗人之要务”。从雍正七年(1729 年)起清政府就明确规定:“如不能以清语奏对履历者凡遇升转俱扣名不用”。这样就以法令形式明确规定满语是为官必须具备的技能。由此可见清政府为推广满语可谓不遗余力。

可这也从侧面间接反映出满语正日渐式微的客观事实,所以朝廷才不得不通过国家行为来加以引导干预。满族是以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部族融合海西女真以及部分蒙古人、朝鲜人、辽东土生汉人形成的。在清代早期满洲人内部存在着佛满洲和伊彻满洲的划分:所谓佛满洲就是指作为努尔哈赤嫡系的建州女真后裔,而伊彻满洲则是指后期融入满洲人群体的海西女真、东海女真、蒙古、朝鲜、汉人等族裔。

由此可见满族实际上是一个多族源的民族。融入满洲的蒙古、朝鲜、辽东土生汉人本来都有各自的母语。清朝入关前就曾强行要求被征服的辽东关外土生土长的汉人剃发易服、学习满语。问题在于从公元 1616 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到公元 1644 年清军入关不过短短 28 年时间。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作为努尔哈赤嫡系的建州女真后裔对其他部族的语言、风俗其实只实现了一种初步大略的同化。

清朝入关之初真正说满语的主要还是作为努尔哈赤嫡系的建州女真后裔,而后期融入满洲人群体的蒙古、朝鲜、汉人等族裔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会说满语。既然连这些人都没养成说满语的习惯,那么要同化数量更为庞大的中原汉人群体就更难了。消除这种差异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统一的文字作为语言的载体。当年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的政策使得各地差异较大的汉语方言能以同一种书面文字载体呈现出来。

公元 1599 年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人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了满文。从此满洲各部族才开始拥有了统一的书面文字,可到清军入关时这种文字不过才被发明创造出来 45 年而已。这种刚诞生不久的文字即使在满人内部都没能真正完全普及开。反观汉人形成相对较为成熟的语言文字已有数千年历史。在人口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汉人在经济文化上也明显领先于刚由原始渔猎部族过渡来的满人。

满人入关后不可避免要与人口规模庞大、经济文化先进的汉人接触交流。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一接触到更为成熟完善的汉语汉字很快就将其作为日常交流的第一语言。入关后满人长期与汉人杂居生活的状态使他们具备了学习汉语的良好语言环境。这时很多满人一生中最先接触到的第一语言就是汉语。到了康熙末年北京城的八旗子弟基本上都能够说汉语。汉语无论在官方还是在民间都已逐渐开始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康熙十年前后原本在入关之初很吃香的满汉语翻译人员已从政府各部门中被全部裁撤,因为这时满族官员已全都能说汉语了。与汉语的日渐普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满语逐渐被边缘化。满人在入关前是生活在一种满语环境中,可入关后他们是与数量相当于自己数十上百倍的汉人杂居。入关后的满洲八旗子弟其实是生活在一种汉语环境中。这就像一个生活在外国环境中的华裔后代因为长期生活在非汉语环境中自然会出现汉语水平下降的情况。

满语的退化甚至并非仅停留在关内,就连居住在关外“龙兴之地”的满人亦是如此。乾隆皇帝于乾隆十二年与十七年两次出关祭奠先祖。他在与当地满人交流之时惊讶地发现:这些身居关外柳条边里的满人的满语水平竟已退化到了“无法奏对”的程度。到了鸦片战争前夕关内的满人基本上全部放弃了满语。虽说这时大部分满人都已不会满语满文,但满族大臣在写奏折时碍于祖制还是会附带一份满文版本。

这时满语满文已完全失去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而仅仅是靠国家强力、祖宗制度在维持。等到清朝灭亡后这样的国家强力也不复存在了。溥仪退位后一度仍留在紫禁城享受优待。当时遗老遗少们给溥仪请来了陆润庠、徐坊、陈宝琛、朱益藩、梁鼎芬等人教授汉文,同时聘请伊克坦负责教授溥仪满文。溥仪跟随伊克坦学习满语长达 9 年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毕竟满语对退位后的溥仪而言已是没什么实际功用的鸡肋。

溥仪自称只学会了“平身”、“起驾回宫”这类的日常满语。等到伊克坦去世后溥仪就再没用过满语。溥仪的满语基础本来就不好,加之几十年不用自然就荒废了。另外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可能还有意夸大了自己对满语的生疏程度。溥仪作为战犯被改造后一直想撇清以往的历史问题。溥仪说自己不会满语一是因为自己的满语功底的确很糟糕,二来可能也是为了避免别人再把他和那个已灭亡的王朝联系起来。

【2】、来自网友【穿越再现彼岸】的最佳回答:

1959 年 12 月 4 日,溥仪被特赦出狱,回到北京后,他的工作安排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考古学家和文学家郭沫若知道后,跑来问溥仪愿不愿意做他的助手,研究清朝的历史。清朝的历史记载大都是满文形式记载的,溥仪肯定懂得满文,结果溥仪只回答了五个字:“我不懂满文”,郭沫若尴尬而去。至于溥仪是否真的不懂满文,我们不置可否,不过肯定不精通满文了。(溥仪和郭沫若照)

清朝推广国语满文为何没有成功?

1599 年,努尔哈赤命人根据蒙古文创造了满文,1632 年皇太极又改进了满文,区别于蒙古文,并将满文定为国家法定语言,但也就少量满人精通满语。

满清统治着也是不遗余力的推行满语,不过清朝满语的使用有这样一个规律,顺治之前,清朝的官方文书大都以满文形式颁布,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满汉双语颁布国家法令,嘉庆以后,汉语有逐渐取代满文的趋势,很多法令中没有满文了。我们现在看到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奏折中,皇帝们大都是用汉语批改奏折,很少用到满文,皇帝自己都不用,沟通是个大问题。(清朝皇帝们都用汉语批奏折)

满文普及的有很大难度。满文因为是根据蒙古文创造出来的,时间非常短,很多满族人本来都是学习汉文或者蒙古文两种文字,既然是蒙古文创作的,熟悉蒙古文的人肯定好学一点,但绝大多数的汉人是不会蒙古文的,普及满文的汉人基数非常大。

满文创造时间较短,肯定没有什么满文教材,相对应的满文文献资料也没有。如果想要普及必须安排大量人员翻译汉语的各种文献和普及教材,这是一项巨大的人文工程,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跨度也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同时要培训大量的满文师资力量,清政府是负担不起的,皇帝们也不愿意负担这样高额的费用。

清政府采取慢慢普及的方法,上层官员必须学习满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清朝政府规定,凡是中进士的官员必须学习满汉双语,考试合格后才能留在北京做官,不合格的外放外地做官,这一招让很少一部分汉族官员学会了蒙语,他们大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深入学习研究。

反观满清入主中原后,很多满族人自发学习汉语,他们觉得满语是拼音文字,不如汉语好掌握,此消彼长,推行的满语却慢慢停滞下来,而有着几千年底蕴的汉语在清朝官方流行起来,很多满洲贵族都学会了汉语,反而满语不会了。

每个人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普通老百姓不会满文,在实际的生活中,满族人要想顺利沟通生活必须学习汉语,既然绝大大多数人用汉语,他们也就都经常用汉语了,满语也就是摆摆样子而已,有时可以装装逼,吓唬吓唬人。

溥仪为何不会满语?

1912 年 9 月 10,退位的溥仪已经六岁了,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请来了陆润庠、徐坊、陈宝琛、朱益藩和梁鼎芬等人教授汉文,伊克坦教授满文。

溥仪学习满语 9 年,对他来讲学习满文是一种被迫承担的义务,学习只是走走样子,老师如此,学生更是如此。溥仪没有兴趣,也就根本不学习了,溥仪自己就说只学会了很少的满文,主要是皇帝用满文说的一些简单语言,比如满语的“平身”、“起驾回宫”这类的日常用语。

满文老师伊克坦去世后,溥仪就再也没有学习满语,实际满语在当时已经失去了实际的作用。

不过满语在推行过程中也有很多满语融入到汉语词汇当中的,可以看下这些例子。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