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秦桧位高权重为什么要通金?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6 22:02:21 3次浏览

关于问题秦桧位高权重为什么要通金?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sunjin6278】的最佳回答:

现在总有些人说岳飞被害主责在宋高宗赵构,他不点头,秦桧是不敢害死岳飞的。诚然有这种情况,但一开始宋高宗还是很欣赏岳飞的,因岳飞在军事上的一系列突出表现,宋高宗一路提拔岳飞,一度成了有宋一朝最年轻的节度使。虽然宋高宗是个只求自安自全自保,骨子里都想与金和议的人,但他也知道,没有一定的武力作支撑,没有一些军事表现,金人是不会议和的。有岳飞等这些得力干将作为后盾,他的求和之路方更有把握。因此,面对岳飞的一系列军事突出表现,宋高宗本来是没有害死岳飞的意思的。

但当秦桧出现后,宋高宗对岳飞的态度就越来越不一样了。刚入仕的秦桧,还是个强硬的主战派,但自从陪侍徽、钦二帝被俘入金国,秦桧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对金人硬刚、坚贞不屈,只能受苦,甚至有被杀的危险,而学会变通,迎和金人,能保全自己不说,还能护全家人,过上好的生活。这就叫做好汉不吃眼前亏。因此当时有很多骨耿直臣陪二帝去了五国城,而秦桧却因自己的变通,被金太宗赏给了其弟挞懒,成了挞懒的高级奴隶。挞懒很欣赏秦桧,并给予秦桧很优厚的待遇。挞懒率军南侵,还带上秦桧夫妇,让秦桧负责军粮后勤。在金军围攻楚州时,秦桧还主动向挞懒献殷勤,向楚州城写劝降信。由此可见,这时的秦桧是真心在为金国卖命,成了地地道道的叛徒。

金军南下受挫,再加秦桧的一力撺掇,挞懒逐渐倾向于与南宋和议,成了金国的主和派代表人物。也许正是这个时期,挞懒与秦桧达成了一种默契,让秦桧带夫人回南宋,把南宋变成金国的附庸国。秦桧正是求之不得,于是就和夫人王氏以逃跑为名,回了南宋。到了南宋后,秦桧夫妇谎称是杀了金军的监视兵才逃回来的。当时被金军俘掠北方的大臣成千上百,却很少有能逃归南宋的,而秦桧竟能带夫人王氏完好无损地逃回来,这就让当时很多人怀疑秦桧是金国的奸细。而当时朝中有秦桧两个旧时好友,一力为秦桧辩白,宋高宗本就骨子里想和金国议和,不管秦桧是不是奸细,正好用他和金国沟通和好。

秦桧取得了宋高宗的信任后,就提出了和金国议和,但他却完全按金国挞懒提出的议和条件来,让已南渡的中原人重新返回到北方去,就是所谓的“北人归北,南人归南”,而且宋要对金屈辱称臣。这引起当时南宋朝野巨大不满,赵构也说:“北人归北,朕是北人,你让朕将归于何处?”于是秦桧遭贬。这次打击,让秦桧更揣摩透了赵构的心思,知道赵构骨子里就是想议和,但议和也不能太无底线了。

秦桧也知道,自己作为文臣,只有推动宋金和议,既能迎合金国的意图,打着和议的幌子从南宋取得更多实惠,又能迎合赵构的心愿,取得赵构的信任支持,抬高并稳定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果不其然,金太宗去世,金煕宗上位,挞懒执政,伸出了和议的橄榄枝:宋对金称臣,要向金每年进贡岁币银若干,金同意归还原来黄河以南的土地,并将宋徽宗的灵柩和高宗的母亲韦氏归还。赵构自然高兴得了不得,马上又重用了秦桧。

秦桧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尽力与金和议。但不久金国主战派金兀术发动政变,杀死了挞懒,再次发动了对南宋的大规模入侵。这时的南宋军队,历经多次与金军、伪齐军作战,战斗力明显增强。特别是岳飞带领的岳家军,更是金军的克星。因此金兀术率领的金军南侵,不但没有占到多少便宜,还处处受打击。特别是岳家军与金军作战,连战连捷,相继两路出击,下颖昌,克郑州,收洛阳,逐步对金军占领的开封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秦桧也许非常恼恨金兀术杀死挞懒,表面上也很支持岳飞北伐,对岳家军不断传来的大捷,表现得也很积极,每次大捷,他都会拨出大量军备作为奖赏,奖励岳家军。但是,他深深知道,一旦金人溃败,岳家军收复失地,他秦桧这个主张议和的人,将一无所用,只能再次失相,成为人人唾弃的人。于是,他虽恼恨金兀术,但仍害怕金兀术一败涂地,不可收拾。当金兀术困守孤城开封之际,也许正是受他的暗使,另一路北伐的张俊军突然从东线撤走,使岳家军侧翼没了凭依。

与此同时,岳家军主力已兵分两路,一路守颖昌,一路攻洛阳,岳飞所在的大本营偃城,却只有了了的很少部队。张俊突然撤走,岳飞都不知道,岳家军两路出击,大本营空虚,这是高度机密,但在开封城的金兀术却马上知晓,并立即组织金军十余万人,突袭偃城,妄图俘获岳飞。多亏岳飞临危不乱,亲自出战,颖昌救兵又及时赶来,才粉碎了金兀术的阴谋,取得了偃城大捷。

金军不敌岳家军,面对岳家军的三面围攻,金兀术已决定退出开封城北归,正当他骑马率军出城之际,突然有一个太学生模样的读书人,拉着金兀术的马缰说:“哪有将相不和,将在外能持久的?殿下不能退兵啊。”正是一语点醒梦中人,金兀术由此停止了北归,据守汴京,以待时变。果然,没多久,赵构以十二道金牌召回了岳飞。岳家军收复的黄河以南失地,又相继被金人占领。

张俊突然撤军、岳飞进军重大军事机密泄露,和太学生谏阻金兀术退军,这一个个机缘巧合,都说明南宋有金国奸细,这奸细最大的嫌疑人,应该就是秦桧。因为只有宰相秦桧,才能如此通晓宋军的一切机密。

据说,当岳家军一连串的大捷传来,赵构拿着捷报非常高兴,这时秦桧走进来,赵构随即把捷报递给秦桧看,还高兴地说:“岳飞果然不负朕的希望啊!岳家军打败金军了!”秦桧看了看捷报,说了句:“岳家军真的能大败金军了?”“怎么爱卿不相信?”“陛下难道忘了淮西兵变?”“难道岳飞会谎报军情邀功?这怎么可能,岳飞可不是贪财贪色贪名的人,他可是个忠臣!”

“陛下,我们的太祖皇帝也是北周的忠臣啊!”秦桧一句话让赵构霎时沉默了。是啊,赵匡胤当年做北周大将,对北周那是忠心耿耿啊,可他手下的众军将硬是将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赵匡胤这才不得已代周称帝。正是有这个教训,有宋以来,朝廷都忌讳武将掌兵权,实行重文抑武之策。现在因金灭北宋,时局动乱,才给了各抗金将领很大的权力,以致他们带领的军队,都成了岳家军、韩家军等家军,好似已经不是朝廷的军队了。再想想前几年发生的苗刘兵变,赵构差点退位被杀,而岳飞的岳家军呢,军纪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岳飞本人不爱才不贪色不慕名,在岳家军中有着崇高的威望,这要有一天岳家军收复了失地,灭了金国,功盖天下,仁德怀远,他手下的将士一旦不满朝廷,要推举岳飞做皇帝,焉有我赵构的存活之地?

赵构越想越怕,本来他就致意岳飞北伐要适可而止,可岳飞偏要痛击金人,收复失地,不作撤军的打算。这还了得,赵构就示意秦桧抓紧下诏,急促岳飞退军,同时让秦桧抓紧与金国沟通,商谈和议之事。于是,正当岳家军痛击金军,要收复汴京之际,赵构一天之内竟连下十二道金牌,急促岳飞退军。岳飞痛心啊,悲痛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金兀术在开封听到岳飞退军的消息,非常高兴,看到秦桧派来的求和使者,金兀术依然打肿脸充胖子,对南宋求和使者态度非常强硬。但这时金兀术的日子并不好过,进攻南宋连连受挫,岳家军连战连捷,打到了黄河岸边,河北人民反金的浪潮,此起彼伏,汹涌澎湃,他们纷纷打着岳家军的旗号,与北伐的岳家军遥相呼应。金朝廷中那些主和派也让金兀术感到坐位不稳。正是在内忧外患之下,金兀术也感到要想一鼓作气消灭南宋活捉赵构,已不现实,于是他也开始倾向于南北和议了。但金兀术面对南宋议和使者,依然强硬地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河东、河北等地,签订《绍兴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岁贡银 25 万两,绢 25 万匹,规定宋、金两国的国界。据说他还密信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

秦桧向赵构传达了金国和议的条件,赵构有恐金症,又急于迎母韦氏回来,就听凭秦桧操作。就这样,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了岳飞父子,答应了金国的一切要求,于 1142 年初达成了“绍兴和议”,从此南宋与金形成了长期对峙局面。因为与金议和成功,宋高宗非常感激秦桧,加秦桧为太师,进封秦、魏两国公,又对秦桧全家人进行了加封。一时秦桧权倾朝野,陷害排挤反对他的人,提拔重用追随他的人,朝廷上下尽是秦桧的人,就连宋高宗见秦桧,也不得不靴藏匕首,以避不测。

我们说,事物的发展,内因起着决定作用,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对事物发展起作用。正是秦桧这个外因,有效作用了宋高宗赵构这个内因,才推动赵构一步步陷入必杀岳飞的心理。因此说在冤杀岳飞一事上,秦桧比赵构的罪更大更让人可恨。

从以上所述可见,秦桧虽位高权重,但他为了逢迎赵构的心理,得到赵构的宠信,稳固自己在朝中的权力地位和富贵,就要为朝廷不断建功立业。那么作为文官出身的秦桧,通过统兵打仗建功立业不是他的长项,显然不可能,那他就只有奉迎赵构的心理,通过与金国议和,来建功立业。他本就来自金国,也了解熟悉金国的情况,与金国议和,正是他的强项。因此,他既不愿看到金国被打败甚至被灭,也不愿看到金国灭了南宋。岳飞是金军的克星,但经过与金国的不断战争,南宋军队战斗力得到了增强,南宋的优秀将领也不只岳飞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国已灭不了南宋,两国已成势均之势。秦桧正是看到了这个形势,又看到赵构骨子里的一心求和,才里通金国,力主议和,为自己争功建业,以达到自己在朝堂立于不败之地,富贵永固。

【2】、来自网友【毁建策】的最佳回答:

观历史书上的记载可以看出,秦桧这个人和后世民国的大汉奸汪精卫非常相似,

早年都是热血青年,为了国家存亡奋力与敌抗争,希望能够凭一己之力挽救国家危亡,给民族争取利益,机会,一线生机,使其能够免于危亡,可后来却成为古今中外公认的大汉奸,遗臭万年。

不过汪精卫后来投敌还好说,毕竟其是因为和蒋介石争权夺利,竞争失败,

为了免了被蒋介石排斥打压,维护自己地位,实现自己梦想,政治主张,还有对当时中国还有日本的情况,实力,军事上的差距太了解,不看好中国,为了自己今后荣华富贵,还有权力,

所以在其心目中注定的失败结局中抢得先机,故才抢先向日本投降,以图成为新朝功臣,日本人心目中的好狗,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所以才会如此。

不过由于判断失误,最终才会落到这个局面。

而其虽也因靖康之耻,坚持反对金人主张,政策,不配合人家行动,事后被押往北方,受尽磨难,和汪精卫刺杀清廷重臣被俘入狱一样,最多受苦的时间更长,情况更严重。

不过或也正因此由于在被俘的时间段由于受打击折磨的程度太大,面临过生死,为了自己还有自己的家人不再受这么多苦,不必死亡,能够得以解脱,最终向金人投降,屈服,走向反面面,最终落到这个地步。

只是在落难之时,其为了自己还有家人的生存,以及给自己留有可用之身报国,他做出这种事情还正常,可以理解,一切不过权宜之计,纵人们不明白也只是暂时,终会被人们明白,得到大众的谅解,甚至还可以做到洗刷,使此不影响到自己。

毕竟皇帝,满朝文武也与之差不多,甚至连其都不如。

毕竟经过靖康之乱其们的家人,不是被杀,同样遭受折磨,就是受辱,没比其好多少,最起码其还能够在此生还,逃回来。

这一切的一切只会让人同情,觉得其聪明,而不会觉得其其它,只要其善于运用,炒作就行,以其聪明应不会没考虑到这,不会不这样做啊!

可什么其不仅不这样,而且到其位高权重,在朝廷中拥有极大势力不用害怕此时,还这样做要通金,灭国,为其杀害岳飞呢?

毕竟那时局势虽才开始和抗日战争初期一样,南宋对金人无力抵抗,能够议和,和全人谈判,通割地赔款,求得和平已算不做,其通金,向金称臣,虽然屈辱也不算什么,不过委屈求全,想要在极端弱势,不利情况下尽力维持国家利益,保存现有局面,以图后进的必要措施。

可经岳飞等人努力,国力回升,已能做到反攻,有彻底击败金人,做到洗雪耻辱中兴的可能,其不仅不帮助,还要破坏,对之彻底釜底抽薪,使之不成功,完全完蛋就让人不能理解了?

为什么会如此呢?起初还不理解,不过经我反复思考,结合史料在我看来,应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其经过全人反复折磨,威逼利诱调教,已彻底失去傲骨,向人屈服,成为人家的一条狗,其现在一切都因人家而来,被人掌控,无法反抗,也不想反抗,仅能听人命令行事,人家金人主人想让其干什么,其就干什么。

纵其有心要反抗,刚生出那个念头,就因对其害怕到骨子里头无法生出,还有人家手中掌握其太多把柄秘密,一旦公布,反制,其将死无葬身之地,为防人家公布落到这个地步,其也只有如此纵其有现在地位也是这样。

二,乱世,战乱,武人掌权,拥有太大势力,在这种情况下武将的重要性,权力,势力已远超文人,不符合大宋文人治国,与士大夫共天下的传统。

在这种情况下,武将势力太大,将他们文人,文臣压得喘不过气人,在竟争上不占优势,为维护自己地位,利益,恢复传承,其也只有携敌自重,通通敌,借助金人的力量制衡,压制,消灭自己的对手,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所以为了私利,所以其不顾国家利益,如此。

三,当时经过靖康之变,靖康之耻,皇权,朝廷的势力已被压缩到极点,落到最低,权威不再,威信,威严,脸面尽失。

纵通南宋得以重建,一切也回不到从前,权力,一切都掌握地方与那武将军人手中,中央极其微弱,太阿倒持,

几成唐末,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割据,五代兵骄逐将,将骄逐帅,皇帝走马灯一样不断换,兵变,黄袍加身之事不断的局面。

宋朝才从那个时代来,其就是如此取得天下,对之十分了解,无比忌惮,要说其不怕害怕,和这没有防备才怪。

或也正因此,怕再发生这种局面,秦桧赵构君臣才会君臣相得,亲密无间合作,要借助金人之手,借其所施加的压力帮自己收权,削藩,整合自己的势力,真正重建自己的朝廷吧。

不然不灭金,金人还存在,没有外来威胁,其必然要挟大功,发动政变,兵变,进行内乱,内斗威胁自己的地位的。

所以纵未来再诱人,其也不能不不顾当下,好高骛远的追求眼前利益,不顾将来,故如比了。

当然打败金人,迎回微,钦二宗会使其不好处置,可能威胁其今后地位也是一个原因。

当然我更认为这是以上原因,综合造成的,或正因如此,其最终才会这样,变成如此吧。

历史如烟,一切已经湮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留下一鳞半爪,让后人猜测,而难尽知,只能让后人慢慢猜测,假设,推演了。

桧不是当了宰相才通金的,1127 年,他因反对金国立张邦昌为帝(傀儡皇帝),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国,他的观点被金国上层所信任,可能达成了某些共识(有争议),三年后回到临安,力主宋金议和,逐渐被宋高宗欣赏,一年后拜相。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