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袁绍有机会接来汉献帝而“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拱手让给曹操?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2 17:01:51 2次浏览

关于问题袁绍有机会接来汉献帝而“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拱手让给曹操?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豹眼看历史】的最佳回答:

(先下手为强,这是硬道理哈)

最近在写作《豹眼中的官渡之战》,对袁绍、曹操的相关史料做了较多的阅读。其中,“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桥段。

对于题主这个问题,还是从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开始说起吧。

十八路诸侯伐董卓,这是演义的说法,史书没有明确的数字记载,但的确不在少数。

《三国志·曹操传》记载,初平元年(190 年)春,曹操自行代理奋武将军,与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同时起兵,推举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

在演义里老罗还安排了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扬、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等七家诸侯。这些大都是与曹操做对的,不反一下董卓不太合适。

孙坚跟随袁术参加了讨伐董卓的行动,并且斩杀华雄,击败了吕布。但孔融、陶谦等人就没有参与。西凉马腾曾经受董卓邀请,想一起带兵入京,当时看还有联盟的可能,也没有讨伐董卓的行动。

像幽州牧刘虞、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等大佬,都没有参与讨伐董卓。

且不去管它究竟有多少诸侯参加了讨伐董卓的军事行动,当时这一行动的目的是“讨伐董卓,匡扶汉室”。

那么,兴平二年(195 年),献帝东归,诏令天下勤王的时候,这些诸侯们都在干嘛呢?

献帝流落到了河东,已是河东太守的张扬立马率兵前往安邑救援。杨奉、董承、韩暹等百官都很饥饿,没有粮食吃,张扬派数千人背着米袋在回洛阳的路上迎接献帝等人,然后一起回到了洛阳。

张扬命董承修缮洛阳宫殿,认为自己护驾有功,就以“扬”命名这个宫殿,叫“扬安殿”。之后,张扬说:“现在天子有各位公卿大臣辅佐,我可以在外捍卫大汉朝,怎么可以留在京都呢?”

于是,献帝拜张扬为大司马、假节钺,张扬回到了野王。

此时,袁术在琢磨着自己称帝;孙策盘算着江东;刘表一心在荆州那一亩三分地上;刘璋听他老子说益州有天子气,正惦记着这事;西凉韩遂、马腾,天子在眼前时也没想勤王,这会儿就更没心思啦;刘备接了陶谦的班,这会儿只想跟吕布、袁术抢地盘,顾不上献帝。

献帝下诏令吕布迎驾,但由于吕布的军队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无法勤王。吕布派遣使者上书谢罪。朝廷表示理解,赞许吕布的态度,任命吕布为平东将军,封平陶侯。

这就是当时那些大佬们,对待天子的态度。

献帝东还,无疑是一面可以利用的旗帜,但各地诸侯却都当做烫手的山芋。

195 年十月,献帝在杨奉等人的护卫下逃到曹阳。这时。袁绍的谋士沮授就提醒袁绍赶紧把献帝这面旗帜抢到手,奉迎天子,建都邺城,然后号令天下,以征讨不臣。

袁绍准备接受沮授的建议,但郭图、淳于琼反对(三国志记载郭图曾力劝袁绍奉迎天子),他们说:“汉室衰微已经很久,今天重新振兴何谈容易?现在正是’秦失其鹿,天下逐之‘的时候。献帝在身边,到时候事事需要上奏,服从就失去权力,不服从就是违抗皇命,把天子奉迎到身边不是个好办法。”

沮授苦口婆心地劝告:“奉迎天子不仅是符合道义,而且也是符合时局形势的重大决策。如果我们不先下手,一定会有人抢在前头。取胜在于不失时机,成功在于敏捷神速,希望将军考虑。”

袁绍思虑再三,最终还是放弃了沮授的建议。

其实,沮授想多啦,几乎没有人对献帝感兴趣。

建安元年(196 年),献帝回到了洛阳。但是宫殿破弊,财物短缺,实在是没有了帝王的尊严。董承、杨奉、韩暹又开始争权夺利的斗争,让献帝没有一点安心。

董承看到韩暹弄权,就秘密召兖州牧曹操进京勤王。

曹操本不想接这个烫手的山芋,所有部将认为徐州还没有平定,韩暹、杨奉弄权专政,北连接张扬,暂时还无法控制他们。奉迎献帝,麻烦很多。

在这关键时刻,谋士荀彧却对曹操说:“晋文公奉迎周襄王复位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东征项羽,为义帝穿素服发丧而天下归心。将军您首倡义兵勤王,心无时不系于王室。此时奉迎天子不仅符合道义,顺应人心,而且可以‘奉天子以令诸侯’是最大的智慧。如果不及时扶正朝廷,天下将生叛离之心,以后考虑此事,恐怕就来不及了。“

荀彧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利。

曹操权衡再三,感觉利大于弊,认为荀彧说得对。

于是,曹操应安集将军董承的秘密召请,亲率大军进抵洛阳,朝见献帝。献帝任命曹操为司隶校尉。

之后,曹操借口洛阳残破不堪,粮食短缺,把献帝转移到了许县,在许县建立新的都城,从而把献帝牢牢地控制在手中。

建都许县后,献帝封曹操为大将军、武平侯。荀彧也升为汉侍中、守尚书令。

曹操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引起了袁绍很不爽,袁绍后悔不已。

袁绍提出让献帝迁都鄄城,以临近冀州便于控制,但曹操一口回绝,而且以献帝的名义谴责袁绍拥兵自重,不进京勤王,只知道争地盘抢利益。袁绍知道是曹操在搞鬼,但没有办法,还得上书为自己辩白。

但袁绍跟曹操这梁子也就结下了,多年的铁哥们就有了嫌隙。

等到袁绍平定了河北,就集合大军南下,找曹操算账来了。

官渡一战,曹操也几乎是要玩完啦,玄些被袁绍包了饺子。

但最后曹操还是得益于奉迎天子的幸运,关键时刻得到了贾诩、桓阶等人的支持,最终战胜了袁绍。

看来,挟天子还是有实实在在的利益哦,这就是战略眼光。

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人乐意奉迎天子;袁绍、曹操的谋士中都有非凡的人才。

但袁绍犹豫再三选择了放弃,曹操权衡利弊选择了奉迎,就这一步之差,导致了最终的结局。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

献帝把机会给了每一个人,但能够抓住的人却只有曹操,这怪不得别人哦。

(出手慢了哈,这就是差距)

【2】、来自网友【一国之君历史研究】的最佳回答:

因为袁绍的政治理想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立天子以争天下”。东汉帝国之所以走到目前的乱局,袁绍“功”不可没。

是谁给当年的大将军何进建议杀尽宦官?是谁建议征召外军入京逼迫太后同意杀宦官?又是谁带领军队冲进皇宫将所有宦官全部斩尽杀绝?

是袁绍。

袁绍早在没有进入大将军何进幕府为官时,就已经在私下里接触党人和侠义之识,不接受朝廷的征僻,隐居六年之久,作为出身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家族年轻一代最杰出人才的袁绍,在国家最需要人才的时候,偏偏在隐居和结交英雄,你觉得袁绍在做什么?

东汉近两百年的江山,有两个很显著的特点,一是豪强势力大,连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都拿豪强没有办法;二是宦官与外戚专权贯穿整个东汉除前三任皇帝之外的所有皇帝。

到东汉晚年时,由于皇帝需要加强权力,任用宦官打击外戚与豪强,所以宦官势力非常大,并且桓帝与灵帝朝还有党锢之祸,禁止党人参政,其实也就是士族豪强出身的人,所以对于士家大族来说,最恨的就是宦官。

而袁绍已然成为东汉末年士族的领袖,世家大族在地方上占据着绝对的主导权,所以袁绍空有一身四世三公,并且出身士家大族的身份,所以很快就凭借名声迅速成为东汉末年崛起的第一大势力,其崛起速度之快,人才聚焦之集中,实属罕见。

所以在大将军何进当政的期间,袁绍就给何进出主意要杀尽宦官,宦官已经在东汉存在了一百多年,是为了维护皇权的存在,是依附于皇权的,并且存在就是合理的,袁绍消灭宦官的建议,无非就是消灭皇权的目的。

消灭皇权,就是消灭皇帝,别以为豪强世家不敢干,事实上袁绍就敢。袁绍唯一失算的就是胜利果实被董卓摘取了,还因此赔上了袁家族人数十口的性命被董卓杀害,因为董卓这个袁家故吏不按常理出牌。

之后不久,袁绍就成为了反董联军的盟主,袁绍何德何能?为什么迅速就能成为世族豪强的领袖,而成为天下最大的势力呢?

因为袁绍代表着世家大族的利益,这些士家大族的终极理想就是消灭皇权,成立一个傀儡皇帝,代表世家大族的政权,所以这也是袁绍的政治理想,简单的说,这个政汉理想就是另立一个傀儡皇帝,打着皇帝的旗号征服天下,再建立一个保证世家大族利益的政权。

回到题目,袁绍为什么不“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按照汉献帝东归的路线来看,袁绍所控制的冀州、并州是离东都洛阳最近的地方,而曹操所在兖州则远得多,按理来说,袁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优先权,但是袁绍并没有迎立汉献帝。

因为袁绍首先考虑的是汉献帝是董卓立的,而袁绍是反对董卓的,在关东诸侯共同反董卓时,袁绍可是盟主,不可能董卓一倒台,袁绍立马就去拥立董卓立的皇帝,那袁绍不是打自已的脸吗?况且董卓还和袁绍有着血海深仇,董卓杀了袁绍留在洛阳的叔父袁隗及其族人数十口。

袁绍当时的想法是拥立另一个皇帝,也就是当时的汉室宗亲幽州刺史刘虞,这个刘虞是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的后人,是根正苗红的汉室宗亲,可惜袁绍如意算盘又失算了,刘虞本人不同意。

袁绍是世家大族捧起来的领袖,他代表的就是世家大族的利益,而且袁绍内部的势力也是派系林立,袁绍手下的头号谋士沮授向袁绍建议迎立汉献帝,可是得到郭图、淳于琼等人的反对,袁绍就开始犹豫了。

袁绍的势力虽然起来得很快,但是缺乏内部的强有力整合,包括官渡之战,袁绍都是输在内斗上,攘外必先安内,如果袁绍内部的各家势力争斗不息的话,严重影响了袁绍势力的发展,包括袁绍去世后,他的几个儿子争权夺利大打出手,甚至闹出了向曹操这样的敌人投降的笑话,可见袁绍内部的问题非常大。

袁绍这一犹豫,曹操那边可丝毫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发兵迎接汉献帝,虽然曹操离洛阳路程遥远,但是曹操有行动啊,袁绍没有行动,离得再近还不是拱手相让。

其实关于迎立汉献帝的建议,并不是只有曹操和袁绍有这个想法,其实当时靠得近的诸侯都有这样的讨论,关于是否迎立皇帝的讨论,比如说袁术,袁术手下就有人建议迎立汉献帝,可是被袁术否决了,袁术离洛阳也比曹操近啊。

袁术为什么要否决呢?很简单,袁术是想自已直接称帝,连傀儡那层遮羞布都不要了,可见袁术在政治上愚蠢到什么地步,当然了,袁绍也高明不到哪里去,就拿迎立汉献帝来说,由于犹犹豫豫,失去了先机。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