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历史上都有哪些“多智近乎妖”的人?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甲申以后风云逸纪】的最佳回答:
乔治.凯南,美国历史上遏制战略奠基人,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署领导人,曾在莫斯科长年当过大使连署,是苏联问题百事通。
他是第一人断定苏联是个碱式碳酸铜式的政权,在加热(外部和内部的怪力拉扯下会瓦解)。
他的凯南长电建立了冷战美国对苏政策的基调。
凯南在“长电”和汇报文件方纲中说过,“苏共领导人”长期形成的“与外部世界的不合作,逐渐导致自身的强力反弹”。久而久之,这就出现一种定式:“对每个领导人,只要他能证明自己将整个[外部]世界当作敌人是正确的,他都将享有一种不容剥夺的特权。因此,当他不断做如此证明,并将他的证明成为其政策决策行为的出发点,长此以往,他最终必定能证明自己的永远正确。”
在这种定式的主导下,莫斯科对外交往行为所表现出的“秘密行事躲躲闪闪、口是心非、疑惧战争以及不顾后果”等特征,便不足为奇了。据此,凯南肯定地预测,“只要苏俄政权的内在实质一天不发生根本变化,其对外交往的行为逻辑也——大不会改变。”在苏联政治文化产生“实质性”变化的那一天前,他强调,苏联的对外战略与目标“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会改变。
美国该如何调整其对苏政策而有效“抗拒”苏联的长期挑战?
凯南的答案非常明确:美国必须放弃急功近利的“小打小敲”与“一相情愿”,代之以采取“长期、耐心但又坚定、警惕的遏制政策。对凯南而言,对苏实施遏制并非权宜之计,它起码必须追求三个长期战略目标。第一,有效地堵截住苏俄的“不断扩张”,同时又避免与苏联大规模地“兵戎相见”。第二,在遏制苏联的同时,有目的地促进苏俄内部变化,最终令莫斯科改变其革命所追求的大目标。第三,以能否对苏长期遏制,检验美国民主制度下能否实行现实的聪明的、长远的对外政策。对于第二个目标,凯南做了展开说明。他认为:
美国拥有力量,足以使能够束缚苏联的牢套大大地紧缩,足以通过施加压力迫使克里姆林宫在过去从未经受的不得不做出改变与迂回,足以在上述策略的作用下推动苏共政权走向最终分裂或不断崩溃。这是因为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诸如克里姆林宫那样神秘行事并以救世主自居的政权能够长期面对压力的困扰而无需在国家事务运作的逻辑上哪怕做一丁点的调整与改变。
有趣的是,这段激越的文字,40 年后当苏联解体时,被后人奉为“先见之明”的圣言。
值得一提的是,凯南认为,历史教训表明,“俄国人或者整个东方人生来便不予排斥、自然地乐于接受谨慎、迂回、灵活、欺诈等政治素质”。
【2】、来自网友【自由国学经典】的最佳回答:
李泌。
神童闻名,四朝老臣,三匡储位,功绩不显。
//4 月份挖的坑,今天填了。毕竟咱和某位挖坑不填拆螃蟹遁的,还是有区别的(滑稽)。
唐玄宗当年把李泌当做神童召来,然后让开元名相张说考他。李泌:“我当时就念了……四句诗。”
泌既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弈,因使说试其能。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说因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说因贺帝得奇童。
李泌这个“方若行义”不光是说说,对于和他结成忘年之交的张九龄(就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那位),他也敢直言劝谏。
九龄与严挺之、萧诚善,挺之恶诚佞,劝九龄谢绝之。九龄忽独念曰:“严太苦劲,然萧软美可喜。”方命左右召萧,泌在旁,帅尔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九龄惊,改容谢之,因呼“小友”。
(严挺之确实是个正臣,不为李林甫所容,被排挤之后郁郁而终)
后来啊,李泌开始研究《易经》《老子》这些“旁门左道”,研究长生不老的秘诀(挺玄乎的。反正神人嘛,没点特殊爱好才是不正常的)。后来被唐玄宗召回讲《老子》,封翰林待诏(“唐翰林院,本内供奉艺能技术杂居之所”),同时“供奉东宫”。也就是在这时,他和后来的唐肃宗李亨关系非常之好。
安史之乱以后,李亨继位灵武,广求人才(我们的诗圣杜甫就是这会到了灵武去当左拾遗),李泌也来了,但是他并不想做官,一袭白衣“入议国事,出陪舆辇”,“权逾宰相”,人们都指点说“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李亨可能觉得面子挂不住,于是让他当了广平王李俶(chu,后来的唐代宗)行军司马。
然后,他神奇的表演就开始了。
始,军中谋帅,皆属建宁王,泌密白帝曰:“建宁王诚贤,然广平冢嗣,有君人量,岂使为吴太伯乎?”帝曰:“广平为太子,何假元帅?”泌曰:“使元帅有功,陛下不以为储副,得耶?太子从曰抚军,守曰监国,今元帅乃抚军也。”帝从之。
“非嫡子领军立军功——嫡庶不和——手足相残”,这个剧本在唐朝曾经发生过一次,就是玄武门之变。李泌的建议从根本上使得建宁王(肃宗三子李倓 tan)和广平王(肃宗长子)之间避免了这样的悲剧。
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使胁从之徒得释言于贼。帝不悦,曰:“往事卿忘之乎?”对曰:“臣念不在此。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帝感悟,抱泌颈以泣曰:“朕不及此。”
李林甫当年坑李亨的时候,李泌也在,不过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懂得大局重于私仇(以帝王之尊要把一个人刨坟,可见是多大的愤怒)。
因从容问破贼期,对曰;“贼掠金帛子女,悉送范阳,有苟得心,渠能定中国邪?华人为之用者,独周挚、高尚等数人,馀皆胁制偷合,至天下大计,非所知也。不出二年,无寇矣,陛下无欲速。夫王者之师,当务万全,图久安,使无后害。今诏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翊,入河东,则史思明、张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安守忠、田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三地禁其四将也。随禄山者,独阿史那承庆耳。使子仪毋取华,令贼得通关中,则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其精卒劲骑,不逾年而弊。我常以逸待劳,来避其锋,去翦其疲,以所征之兵会抚风,与太原、朔方军互击之。徐命建宁王为范阳节度大使,北并塞与光弼相掎角,以取范阳。贼失巢窟,当死河南诸将手。”帝然之。
会西方兵大集,帝欲速得长安,曰:“今战必胜,攻必取,何暇千里先事范阳乎?”泌曰:“必得两京,则贼再强,我再困。且我所恃者,碛西突骑、西北诸戎耳。若先取京师,期必在春,关东早热,马且病,士皆思归,不可以战。贼得休士养徒,必复来南。此危道也。”帝不听。
一般“XX 不听”后面没啥好事。这次也是,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鱼朝恩带着九节度使围洛阳,被史思明打了个落花流水……
后来李泌被李辅国所不容,隐居衡山去了。隐居之前,因为太子(李俶)不容于张良娣,且张有李辅国为外援,而且这对“黄金搭档”已经坑死了李倓,所以李泌在唐代宗面前吟诵了章怀太子李贤(被武则天所杀)的《黄台瓜辞》(不是“黄瓜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少,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意思很明显——你都已经“一摘”过了,千万别“再摘”了。这是他第二次掺和人家“家务事”救命了。
唐代宗李俶继位后,把李泌召回。代宗、德宗两朝倒是没啥特别奇的事——虽然从中央到地方,从文到武的成就都有,不管是代宗的“为翰林学士,颇承恩遇”还是德宗的“召赴行在,授左散骑常侍”都可见待遇不错,但是不搞大事怎么对得起李泌呢?在德宗任上,他第三次掺和人家“家务事”,而且比前两次都狠。
太子妃萧母,郜国公主也,坐蛊媚,幽禁中,帝怒,责太子,太子不知所对。(信纲曰:汉成帝皇后许氏的姐姐也是“挟媚道,祝诅后宫,署及主上”,最后连累许后被废。所以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搞不好就是太子全家 GG)
泌入,帝数称舒王(德宗的侄子)贤,泌揣帝有废立意,因曰:“陛下有一子而疑之,乃欲立弟之子,臣不敢以古事争。且十宅诸叔,陛下奉之若何?”
帝赫然曰:“卿何知舒王非朕子?”(古代人觉得“为人后者为人子”,所以只要德宗把舒王过继来,就算皇帝的儿子了——明世宗的“大议礼”就是围绕这个问题撕起来的)
对曰:“陛下昔为臣言之。陛下有嫡子以为疑,弟之子敢自信于陛下乎?”(你连亲儿子都不信,侄子会信你?)
帝曰:“卿违朕意,不顾家族邪?”
(注意这句话的分量!唐太宗说魏征“会须杀此田舍翁”也不是当面说的啊……皇帝对大臣赤裸裸的下死亡威胁,可以说是要玩命了)
对曰:“臣衰老,位宰相,以谏而诛,分也。”(下略一段)
执争数十,意益坚,帝寤,太子乃得安。
这是李泌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一年多以后他就去世了。
快一千年后的康熙 61 年(1722),李泌得以从祀历代帝王庙。从祀历代帝王庙的唐臣共 13 人:房玄龄、李靖、宋璟、郭子仪、杜如晦、狄仁杰、姚崇、张巡、李泌、陆贽、许远、李晟、裴度。
最后来看看后人对他的评价吧,看他是否对得起这几个字。
《旧唐书》:泌放旷敏辩,好大言,自出入中禁,累为权幸忌嫉,恒由智免;终以言论纵横,上悟圣主,以跻相位。
(插一句,《旧唐书》不知为何,关于李泌的很多事都没写)
《新唐书》:泌之为人也,异哉!其谋事近忠,其轻去近高,其自全近智,卒而建上宰,近立功立名者。
司马光:泌虽诡诞好谈神仙,然其知略实有过人者。至于佐肃、代复两京,不受相位而去,代宗、顺宗之在东宫,皆赖泌得安,此其大节可重者也。《旧传》(《旧唐书·李泌传》)毁之太过。
胡三省:自李泌为相,观其处置天下事,姚崇以来未之有也。史臣谓其出入中禁,事四君,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好纵横大言,时时谠议,能寤移人主意。然常持黄、老、鬼神说,故为人所讥。余谓泌以智免,信如史臣言矣。然其纵横大言,持黄、老、鬼神说,亦智也。泌处肃、代父子之间,其论兴复形势,言无不效。及张、李之间,所以保右代宗者,言无不行。元载之谗疾,卒能自免,可谓智矣。至其与德宗论天下事,若指诸掌。以肃、代之信泌而泌不肯为相,以德宗之猜忌而泌夷然当之,亦智也。呜呼!仕而得君,谏行言听,则致身宰辅宜也。
王世贞:元载忌之,出为江西观察判官判官,一下佐也,泌不辞而往,又奇也。载诛而复召,常衮忌之,出团练澧朗、剌杭州,又不辞而以吏治显,又奇也。嗣帝为德宗,避(朱)泚奉天,复召泌而用之,则直臣之而已,又出而观察陕虢,凿饟漕之道,剪淮西之逆,又奇也。自是始登相位,天子恭巳葵之,不复设他相,以至终其身,又奇也。至德之初,郭汾阳(汾阳王郭子仪)、李临淮(临淮王李光弼),贞元之际,李西平(西平王李晟)、马北平(北平王马燧):其建勋克复,若异代然,而皆保全于泌之手,又奇也。
(这段讲了代、德两朝李泌究竟干了些啥大事)
王夫之:宰相者,位亚于人主而权重于百僚者也。君子欲尽忠以卫社稷,奚必得此而后道可行乎?……邺侯(李泌)知之,敬舆(陆贽)弗知也,二贤识量之优劣,于此辨矣。
可惜,“泌有谋略,而好谈神仙诡诞,故为世所轻”。这可能是唐代诸位名相里面,最被埋没的一位了。
还有达芬奇和王守仁,公认的两大妖孽。这两位可算是人类智力所能有的巅峰状态了。
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徐渭。这货闲没事自评『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不过就是他最看不上眼的画,曾经让郑板桥和齐白石两位大神在百年之后发出『愿为青藤门下走狗』的感慨。就是我去给徐渭家里做条走狗就很好的意思。
问题是,这位仁兄在历史上留名却是因为军事才能,东南抗倭,他是当时东南第一军师,胡宗宪之下,俞龙戚虎之上。坑死徐海,害死汪直,组建戚家军……荡涤东南倭乱的所有大事件,基本上都有这位军师的谋划参与其中。
最后,临老了,还要去客串一把家庭教师,教育出了万历年第一名将李如松。这是何等妖孽般的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