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齐襄公和妹妹文姜之间真的不清不楚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1 19:36:20 2次浏览

关于问题齐襄公和妹妹文姜之间真的不清不楚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老夫从来不吹牛】的最佳回答:

齐襄公因为跟妹妹文姜通奸,还做了一件人神共愤的事,这可是春秋时期的一桩大案。

待嫁闺中的文姜与哥哥齐襄公之间不清不楚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盛产美女,又因为齐国原本是姜子牙的封地,在三监之乱后,周成王赐予了姜子牙征伐大权,所以齐国很快便成为西周最大的诸侯国之一。

汉·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东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因此,诸侯国诸公子,无不以娶到齐国公室之女为荣。

这也是为什么春秋时期很多有名的美女,都以某姜为名的由来,姜即齐国公室之姓,也就是姜子牙的姓,比如文姜、宣姜、齐姜、等等。

在齐僖公时期,他的两个女儿文姜和宣姜,也是当时有名的大美女,登门求情之人络绎不绝。

尤其是小女文姜,不仅生得国色天香,更是才华横溢,因此才被人称为“文姜”,文即表示才华,姜则是她的姓。

在文姜长大之后,齐僖公从诸国太子中为她挑选了一名夫婿,此人便是郑国的太子姬忽,也就是后来的郑昭公。

不得不说,齐僖公的眼光还是不错,姬忽的确是难得一见的人才。也正因为如此,他拒绝了齐僖公的好意,不想娶文姜为妻。

姬忽的父亲郑国国君非常不解,问儿子是什么意思,各诸侯太子、公子争相讨好的大美女,难道你都看不上,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媳妇?

姬忽对他父亲说了这么一句话:“娶妻应该讲究门当户对,齐国是大国,而我们郑国不过一个小国,这样的婚配不相配,将来一定会后患无穷!男人要想得到幸福,只能靠自己,也不能将希望寄托在女人身上!”

这就是“齐大非偶”的成语由来。

显然,姬忽是正确的,虽然他这时候还不知道,这个美名远播的文姜,其实正与她哥哥乱搞男女关系,但是也算保住了自己一命!

关于文姜与她哥哥的故事,春秋时期很多记载史料的书籍上都有提及,在《诗经·齐风》上就至少有三篇,讲的是文姜与她哥哥之间的爱情故事,分别是《载驱》、《敝笱》,以及《南山》。

文姜嫁鲁桓公

文姜被姬忽拒婚之后,齐僖公又给她物色了一个“良婿”,这一次他抛弃了那些诸侯太子、公子,直接从在位的诸侯中选了一位年轻的。

此人就是刚刚弑兄上位的鲁桓公,虽然杀了哥哥名声不太好,但是毕竟已经当了诸侯,地位比那些太子又高了一筹 ,何况鲁国是周公后人,地位上先天就比其他诸侯更高。

这一门婚事倒是门当户对,只是不知道齐僖公是否知道自己儿子跟女儿之间的荒唐事儿。

若是不知道,那他这个父亲可就失败的很。

若是知道,那他就暗中坑了鲁桓公一把,将其当做了接盘侠。

不管齐僖公知不知道,但是鲁桓公肯定是不知道自己的妻子还没过门,已经给自己戴上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的。

不管怎么说,鲁桓公刚当上国君没多久,又娶了一个名扬天下的大美人,功成名就、财色双收,一时间成为了人生赢家。

再续前缘

鲁桓公就这样与文姜做了十几年的恩爱夫妻,文姜还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若是没有意外的话,文姜与哥哥齐襄公之间的事儿,也应该随着文姜的远嫁而告一段落,除了他们本人,以及宫中极少数人之外,不会被外人所知。

可是,谁也没想到,鲁桓公为了讨好文姜,做了一个决定,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小命,也将齐襄公与文姜之间的丑事传遍了天下,使得数千年后依旧被人 津津乐道。

齐襄公,也就是文姜的哥哥,他从小就不是一个安分之人,从他跟妹妹乱来就可以看出。

做了齐国国君之后,他也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主,四处掀起战事,为了攻打纪国,还搞了一个“九世之仇”出来。

《公羊传·庄公四年》:“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鲁桓公十八年,即齐襄公四年,鲁桓公与大舅哥约定在齐国的泺地会见。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文姜便向鲁桓公请求,让鲁桓公带着她一起回齐国。

鲁桓公为难道:“这不太好吧?我是去齐国与齐襄公商议国家大事,带着你做什么?”

文姜泪眼汪汪:“我十几岁远嫁鲁国,现在一晃已经过去了 15 年,一直没有机会回家看看亲人,你就这么忍心让我整日以泪洗面吗?”

鲁桓公显然不知道,文姜所谓的亲人对她究竟意味着什么,不忍心看到妻子落泪,于是就这么稀里糊涂答应了带着她回家省亲。

文姜回到齐国之后,便将鲁桓公扔到一边,整日在齐国宫中与哥哥齐襄公享受鱼水之欢。

发现奸情,鲁桓公被杀

鲁桓公开始见文姜整日去往宫中,也没当回事,毕竟那是她的家,虽然父亲已经不在了,现任齐国国君是她的哥哥,与嫂子、侄儿侄女什么的亲近一下也无妨。

可是,随着时间的过去,鲁桓公渐渐发现不对了。

自从到了齐国之后,文姜就愈发对自己疏远起来,甚至每当自己想要与其欢好的时候,她总是百般拒绝。

并且,每次文姜总会花费大量时间打扮去宫中,而回来的时候又特别兴奋。

如果说这些还算正常,那宫中的那些侍卫、宫女们每次看到自己的时候,那一副令人不解的眼神,就让鲁桓公愈发觉得问题没这么简单。

于是,鲁桓公便暗中派人去打探消息。

这不打探还罢,一打探下来,结果不得了!

齐襄公与文姜兄妹间不可告人的绯闻已经传遍了,原来就自己还不知道!

这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当年,文姜尚未出嫁之时,齐国还是齐僖公当家,兄妹二人还需躲躲藏藏,偷偷摸摸进行。

如今齐襄公当家,他又是那种自认天下第一的脾气,根本不在意别人怎么看,所以与文姜的事儿,宫中近乎人尽皆知。

知道了文姜对不起自己,鲁桓公怒火滔天,却不敢去找齐襄公麻烦,毕竟在别人的地盘。

于是,他只能将怒火撒在文姜身上。

等文姜从宫中回来,怒不可遏的鲁桓公当即就给了她一个巴掌,并骂道:“你这个奸人!荡妇!”

文姜被鲁桓公一巴掌打蒙了,从小到大,还没人敢打自己呢!

不过,她也很快反应了过来,应该是自己跟哥哥的事儿败露了,于是她也开始害怕了,甚至不敢跟鲁桓公同处一室,当即就哭着跑回了齐王宫。

到了宫中,文姜在齐襄公面前涕泪俱下,哭诉鲁桓公对自己的无情,听得齐襄公咬牙切齿。

“这个不知道好歹的东西!能娶文姜已经是你莫大的福气,竟然还敢不知好歹!”

齐襄公是什么人?天下最大的诸侯齐国之主,哪里是忍气吞声的货色?

到了他这个地步,他都懒得去想什么神谋、妙计。

直接叫人将鲁桓公叫来赴宴,然后将其灌醉,鲁桓公虽不愿,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能听凭摆布。

鲁桓公醉倒之后,齐襄公便派公子彭生将其送回去,并在半路上折断了他的肋骨。

《春秋左传·桓公十八年》:“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 ”

后续

鲁桓公去齐襄公那里赴了一场宴,回来就已经是个死人了,这叫鲁国人如何能接受?

于是鲁国派遣使者来向齐襄公要个说法,齐襄公只能将公子彭生杀了向鲁国赔罪,并表示这一切都是公子彭生自己的意思,与自己无关。

齐国是大国,鲁国势弱;再加上正主已死,而齐国也已经给了台阶,鲁国就没有再继续追究。

鲁桓公与文姜的儿子顺利继承国君之位,齐、鲁两国重修于好。

只是,文姜知道自己 的丑事已经败露,从此再也不敢回到鲁国,干脆就此留在了齐国,正好从此与哥哥长相厮守。

关于齐襄公与文姜的故事,在《左传》、《史记》等很多书中都有明确记载,《诗经》中也有很多讽刺齐襄公与文姜的诗歌。

可见在当时,虽然道德伦理观远不如后世,譬如上烝下报的婚姻也常常存在,但是兄妹之间的不伦也依旧是被世人所厌弃的。

【2】、来自网友【走在历史边缘的三三】的最佳回答:

齐襄公跟妹妹文姜乱伦的事情记载在《史记·齐世家》中:

“襄公之醉杀鲁桓公,通其夫人,杀诛数不当,淫于妇人,数杀大臣。”

“齐襄公飨鲁桓公,桓公醉,使公子彭生抱鲁桓公,因命彭生折其胁,桓公死于车。”

鲁桓公的夫人就是齐襄公的妹妹文姜,齐襄公不仅跟文姜私通,还让彭生杀了妹夫鲁桓公,简直令人发指。

所以,齐襄公跟妹妹之间并不是不清不楚,而是清清楚楚地苟且私通。

文姜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大美人,她还有一个姐姐宣姜,也是大美女,文姜跟哥哥私通,姐姐宣姜跟舅舅私通,后来嫁给卫国国君,先嫁父又嫁子,这种贵族阶级之间的“内部消化”是屡见不鲜的。不过齐国似乎这种事情特别多,到了汉武帝时期,齐国的诸侯王也跟自己的姐姐私通。

而文姜从小就跟哥哥暧昧不清,齐襄王也是个好色之徒,面对绝色妹子,把持不住也挺正常的。

文姜的美是天下闻名的,美是真的美,好色也是真的好色,好色并不是男性的专利,女性一样有这方面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当时求娶文姜的人非常多,不仅因为她的美貌,更因为她强大的娘家,齐国的实力雄厚。

不过,白富美文姜却看中了郑国的世子姬忽,疼爱女儿的齐僖公就主动跟郑国联系,表示要把女儿嫁给他们的世子姬忽,但是姬忽竟然拒绝了,他说“齐大非偶”,不敢高攀。

文姜因为被心仪之人拒绝了,甚至相思成疾了。

后来齐国与北戎部落发生战事,齐国向郑国求援,郑国派遣了姬忽前去应援,成功解了齐国的危机,齐僖公又提起婚事,姬忽再次拒绝:“他说以前没有帮过齐国的时候,我都不敢娶您的女儿,如今我奉父王的命令前来解您之危,要是答应娶您的女儿回去,那郑国百姓该觉得我是用郑国的军队来换取自己的婚姻了,我绝不能这样做。”

婚事再次落空,一直高高在上受人追捧的文姜却在姬忽这里碰了两次钉子,对她来说真是一个奇耻大辱。

而姬忽一再地拒绝,恐怕也是因为早已看穿文姜的本性,对她与哥哥之间的苟且略有耳闻,才会如此坚决地拒绝一个白富美的求婚。

后来,文姜嫁给了鲁国的国君鲁桓公,送嫁当天,齐僖公亲自把文姜送到瓘这个地方,在《左传》中的记载,这样的行为是不符合礼法的。

一般诸侯国的国君女儿出嫁,都是由大臣送嫁,绝没有国君亲自送嫁的先例,而齐僖公因为不舍得女儿远嫁,竟然亲自送嫁,由此也可以看出齐僖公对文姜的疼爱是非同寻常的。

身份高贵,母国强大,父亲疼爱,容貌出众,可以想见这样的文姜在当时该是多么骄傲的女子,任性妄为也不是难以理解的行为了。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猜测,从小千娇万宠长大的公主,面对心仪之人的两次拒绝,心灰意冷之下,跟风流成性的哥哥暧昧不清,举止轻浮,也算是一种自我放逐吧。

嫁给鲁桓公后,文姜很得鲁桓公的宠爱,生了一个儿子,因为跟鲁桓公同一天生日,所以取名为同,长大后就被立为太子。

齐襄公和鲁桓公与纪国国君结盟,但是结盟没多久齐、鲁就爆发了战争,为了缓和双方的关系,公元前 694 年,齐襄公就邀请鲁桓公会面,在邀请函上写着:请携夫人出席。

鲁国的大臣们都觉得此举不妥,文姜的父母都已经去世了,回娘家看父母合情合理,可是没有回娘家看哥哥的道理呀。

但是鲁桓公对爱妻是有求必应的,又不舍得离开爱妻太久,就没有听从大臣的建议,执意要带妻子一同出席。

谁知,就在这次两国最高领导的会晤活动中,文姜就跟齐襄公旧情复炽,两人久别重逢,干柴烈火,一发不可收拾。

很快就被鲁桓公发现了,鲁桓公发现了妻子的奸情,恼羞成怒,要立刻带妻子回国算账。

文姜怕鲁桓公对自己不利,于是暗中向齐襄公求救,齐襄公也是条汉子。不知道是本来就有意要杀鲁桓公,还是真的是一时激愤,要保护爱人,他设下酒局,哄骗鲁桓公喝得酩酊大醉,吩咐大力士彭生扶鲁桓公上马车,扶着扶着鲁桓公的肋骨断了几条,没一会就在马车上身亡了。

齐襄公用上好的棺木把鲁桓公安葬好,又派人去鲁国报丧,鲁国的大臣心知肚明自己的国君是怎么死的,奈何齐国太强大,没办法找齐襄公的麻烦,于是就说要严惩凶手,要求齐襄公处死彭生以慰国君在天之灵。

齐襄公当然照做,把齐襄公的尸体和彭生的人头一起送回鲁国,平息了此事。

而文姜当然就留在齐国不走了,后来文姜的儿子同登上了鲁国的王位,来函请太后回国,但是文姜依旧不愿意,她就在齐鲁两国的交界处建了一座宫殿,长住于此,方便与齐襄公约会,还能顺便操控鲁国的政事。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 692 年、687 年,齐襄公和文姜两次相会。

兄妹乱伦私会还能载入史册的,而且是煞有介事地记载了时间、次数,这样的殊荣古今以来也就文姜和齐襄公榜上有名了。

齐襄公虽然跟自己的妹妹乱来,但其实他的政治才能也不容小觑,正是因为有他前期打下的基础,才为后来他的弟弟齐桓公成就霸业提供了条件。

齐襄公时期,虽然齐国已经算是七国中实力比较雄厚的一个国家,但也远远没有到一家独大的局面。而齐襄公却能够凭借自己的运作,先是灭了跟齐国有“九世之仇”的纪国,后又联合鲁国攻打卫国,扶持他的妹夫卫惠公回国夺回政权,不仅扩大了齐国的疆域,又跟鲁国、卫国结成了坚实的联盟关系。

虽说齐襄公的政治才能并不逊色齐桓公,但是他的名声却比不上齐桓公,只因为齐襄公的道德品行遭人诟病,不仅跟妹妹乱伦,又杀害妹夫,而且在他举办的首止盟会上,只因为郑国国君没有就之前的私怨向他道歉,他就设埋伏杀死了郑国国君,这样的狂妄背信之人,在春秋时期,尽管礼崩乐坏,但人们的心中的道德准则依旧存在,对齐襄公就没有过高的评价,对他的政绩就没有过多关注。

其实,撇开齐襄公的私人作风来说,他还是一个颇有成就的君主,就算没有齐桓公那么突出,也不至于昏庸无道。

这一点从下属对他的忠心维护就可以知道。公元前 686 年,齐襄王去贝丘(一作沛丘)打猎把脚给崴了,鞋子也丢了,回行宫后越想越生气,派管鞋人费去找鞋子,费回来说找不到,齐襄王一气之下就拿费来出气,亲自打了费三百鞭,把他的后背打得皮开肉绽。

大臣连称、管至父听说齐襄王受伤了,意识到这是一个造反的好时机,就联合公孙无知准备杀死齐襄王取而代之,他们在宫门口遇到了费,就把费捆了起来,费对他们说:我不可能反抗你们,别惊动了士兵们。

公孙无知不相信费,费就叫他们看看自己的后背,说:我刚刚才被大王鞭打了,我恨得要命,我愿意加入你们的行动。让我先进宫去查看下大王的动静。

公孙无知听信了费的话,让他先进宫去打探。

费进宫后立刻禀报了齐襄王,帮助他藏了起来。公孙无知见费入宫那么长时间都没有动静,按捺不住率人马闯入宫中,杀死了许多士兵,费与护卫们为保护齐襄王一起奋力抵抗,被公孙无知所杀。公孙无知在兵力上占优势,顺利杀死了齐襄王,取而代之。

从费被齐襄王鞭打后依旧忠心耿耿就可以看出,齐襄王并不是无道之人,他虽然暴戾却不昏庸,虽然风流却不会色令智昏,他之私会文姜,其实也是看中了文姜对鲁国的控制力,在鲁桓公死后,依旧能够得到鲁国的支持,攻打纪国,扶持卫惠公复位。

结语:

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单单看他的功绩,但是也不能因为一个人的生活作风不检点就抹杀他的一切功绩,这也是不客观的。

一个历史事件也不能单单看表面,要从多个角度分析,齐襄王作为一个国君,表面上看他荒淫暴戾,细细分析,我们也能看出他为齐国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