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历史上立了太子之后要废掉,困难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爱国者 ws】的最佳回答:
废太子这个事,其实是皇帝老头儿打自己脸的一个过程,很难。
第一,皇帝老头儿自己选太子,自己废掉,会折损自己的威信。
太子是未来的接班人,要继承皇帝老头儿事业的,直接关系到皇帝老头儿一家子的幸福。
皇帝老头儿的家事就是天下事,如果选个愣头青上来,很有可能搞的天下大乱,人人都举旗子打皇帝老头儿一家人。
比如秦二世,所以才会有,万岁的是鳖,二世的是秦朝这个说法。
这么重大的干系,皇帝老头儿选太子,肯定很慎重。不但自己考察,还要参考一大票人的意见,麻烦的很。
但不管别人怎么说,最终拍板的,是皇帝老头儿,选的好不好,考验你老头儿的识人能力。
其他人只是助攻,如果选不好,说明你老头儿识人不准,能力一般。别人面上不敢说,私下肯定偷偷嘲笑。
所以废太子,首先是皇帝老头儿对自己的一个否认,需要打自己的脸给天下人看,他们当然懂这一点。
第二,有亲情的羁绊,不好下决心,毕竟是亲人。
电视上的演员把痛苦演的再好,也不可能赶得上皇帝老头儿真心的难受来的实在。
比如康熙废太子的时候,那个揪心,这是我们感受不到的。自己的亲儿子,一生的前途要毁在自己手里,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皇帝老头儿不光是拥有天下的大财主,更是孩子的父亲,所谓虎毒不食子,他们干了这个职业,只能在天下人面前表演杀伐决断。
但在家人面前,亲情是不好伪装的,而且太子一下来,势必会引起夺位之争。
废太子的前途先不考虑,命能不能留下都两说,还有可能引起其他孩子自相残杀,这个代价太大了。
第三,做了太子,肯定会有人依附,这些外力也是废太子的阻力。
太子边上,会衍生出一票势力,舅舅、姥爷、大姨、小姨一大堆,大小都是皇亲国戚,这是一票人,也算个皇帝老儿沾亲带故;
太子老师、家臣,甚至为了提前拍马屁接近太子的外臣,这又是一票势力;
还有那些谁也不依附,就是忠于职守,囿于传统道德观念的老学究,又是一票势力
哪一坨儿势力,都够皇帝老头儿头疼。
【2】、来自网友【豹眼看历史】的最佳回答:
太子的事说起来很复杂,豹眼想了解一下,在历史上究竟有多少人曾经被立为太子?有多少太子被废?有多少被废的太子重新被立?有多少太子是皇帝亲生的?有多少太子能够最终上位?有多少帝位不是传给了太子而是太弟或太孙?
诸如此类,让豹眼懵逼,却找不到确切的数据。与本题无关,也就不必再费那个劲啦。
对于题主这个问题,太子被废,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扶苏(?~公元前 210 年),嬴姓,名扶苏,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秦朝宗室大臣,秦始皇长子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许多人把秦始皇长子、公子扶苏作为中国第一位皇太子,但没有史料佐证。
豹眼查阅《史记·秦始皇本纪》,并没有关于秦始皇立扶苏为太子的记载。
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
秦始皇东巡,到了平原津时就病了,而且病情越来越重。于是,就用玉玺作诏书给公子扶苏说:“回来办理丧事,在咸阳埋葬我”。
这里明确记载是公子扶苏,而不是太子扶苏。没有记载秦始皇立太子一事,或许因为秦始皇自以为长生不老,就没准备让别人接班。
嫡长子扶苏因为反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就被发配北方,协助蒙恬修筑长城。
秦始皇感觉不行啦,就想把扶苏召回,主持丧礼,继承皇位。
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
当时,赵高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陪同秦始皇巡游。赵高与李斯串通修改了遗诏,立胡亥为太子,之后假诏赐死扶苏,让胡亥继承了皇位。
从《秦始皇本纪》来看,秦始皇本人并没有立太子,胡亥这个太子也是赵高、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而改立的。
有史料可查、皇帝亲立的太子,最早是刘邦所立的太子刘盈。
汉惠帝刘盈(公元前 210 年―公元前 188 年 9 月 26 日),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
公元前 202 年,刘邦在定陶即皇帝位,就以王太子刘盈为皇太子。
这是有史可查的第一位皇帝自己确定的皇太子。
虽然是刘邦自己立的太子,但也不很满意,就想废掉他。
据《史记·吕后本纪》记载: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太子刘盈是刘邦与吕后所生嫡长子,为人仁弱,汉高祖刘邦就以“不类我”为由,常常想废掉他。
这个“不类我”,并非怀疑吕布出轨,不是亲生。而是指性格仁厚、软弱,不像他那么多流氓无赖的样子。
此时,刘邦宠幸戚夫人,认为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很像他。
戚夫人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将来继承皇位,日夜啼哭,请求刘邦改立如意为太子。
刘邦经不住戚夫人的眼泪攻击,加上不太喜欢刘盈,就想废掉太子。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因为年老色衰,刘邦外出征讨,就把吕后作为留守,而让戚夫人伴驾。一来二去,吕后说不上话,逐步被疏远。有好几次,如意几乎就取代刘盈为太子。
幸亏大臣们力谏,留侯张良给出了个主意,太子刘盈才保住了其位子。
汉高祖十年(公元前 197 年),刘邦想废掉太子,群臣纷纷反对,御史大夫周昌最为强烈。
刘邦就问周昌是个啥原因,周昌口吃,且盛怒之下,说话更不利索: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意思就是,你别看我说话不利索,然而我可知道这么做不行。你要想废掉太子,我坚决不答应。
刘邦看到这个情况,也笑了,暂时停止议论这个事,但刘邦并没有彻底放弃废太子的打算。
吕后感觉到了压力,就向张良求计。张良就建议吕后,让刘盈去把商山四皓请出来辅佐。
在一次宴会上,刘邦看到太子刘盈身后站着四个老头,询问之后,才得知是自己多次请他们出山而没有前来的商山四皓:
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
刘邦一看,清楚太子刘盈已经羽翼丰满,不可动摇,也就打消了废除太子的打算。
由此看来,皇帝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说啥就是啥。但废立太子一事,事关国家社稷的命运,也绝不是一句话的事。
在历朝历代,也经常发生太子逼迫父皇退位的事,如玄武门之变,就是太宗李世民,把他老子赶下了台。
但总体而言,太子还是斗不过皇帝,多数情况下,皇帝想废掉太子几乎还是一句话的事。
就以武则天执政时期,太子废立一事来说一下,这事太过稀松平常,就不必引经据典,简单说一下吧。
上元二年(675 年),太子李弘猝死,李贤继立,是为章怀太子。
不久,李贤被废,李显被立为太子。
弘道元年(683 年),唐高宗李治病逝,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临朝听政。
次年,武则天就废唐中宗为庐陵王,改立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
之后,武则天自己称帝,把唐睿宗又废掉了。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都想做太子,武则天也想把皇帝的位子传给老武家。
狄仁杰就对武则天说:
“姑侄之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祭祖于太庙;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祭姑于太庙者”。
狄仁杰的意思是说,等你驾崩后,如果你侄子登基继位,还没听说有把姑母供奉在太庙里的。只有立儿子继承帝位,才可以配享太庙哦。
狄仁杰更劝说把庐陵王李显召回。
李显回都后,皇嗣李旦主动请求逊位给庐陵王李显,武则天遂立李显为太子。
神龙元年(705 年),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革命,逼迫武则天禅位,李显再次复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从武则天主政时期,这个几位太子的废立来看,虽然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但太子之位就跟玩偶差不多。即便做了皇帝,也是说废就废。
由此看来,太子废立,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就看谁比谁厉害。
太子党一向是高危职业,一荣俱荣,一败俱败。皇帝与太子的权力争斗一直是宫廷争斗的主旋律,总体而言,太子还是斗不过皇帝。废掉太子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事,但绝不是一句话就解决问题的,最终还是取决于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