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什么是分享经济?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31 04:43:52 4次浏览

关于问题什么是分享经济?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陈思进】的最佳回答:

谢邀!

注意到此问题下面有了近 250 个(其中不乏不错的)答复了,那从前几天开始,就借用在得到上由徐玲对《魔鬼经济学》一书的解读中的部分内容,来回应几个相关的问题。

在回应《创意经济有哪些?( https://www.toutiao.com/answer/7196256501328855336 )》的最后谈到,人的动机分为四类:金钱动机、道德动机、社会动机和从众心理。想要改变人们的行为,金钱是最直接的激励手段,但不是什么时候都有效。道德动机和社会动机,效果也一般。利用从众心理来引导人们的行为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这儿接着谈。

前言

我们继续来解读《魔鬼经济学》这套书,这是第三部。

“魔鬼经济学”这个书名,看上去有点博眼球的嫌疑,不过客观地说,这套书的确有一种“魔鬼视角”,就是不会轻易接受大众观点和传统的理论假设,而是在事实、数据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透过表象,找到真相。

比如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包括这么两点:第一,人都是自私自利的;第二,人都是理性的。所以每个人都在理性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但是,这两个假设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成立的呢?人除了自利,有时也会利他;人除了理性,有时也会犯迷糊。

在第二部的介绍里,我们探讨了第一个假设,也就是人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私的。本期音频我们来探讨第二个假设,也就是人在多大程度上是理性的。实际上,《魔鬼经济学》这套书探讨的一大主题,就是为什么人号称是理性的动物,但现实中人们的行为却常常是非理性的?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为你详细讲述,人类理性到底面临哪些局限性。

第一,认知的非理性:为什么人们往往无法正确地认知世界?

第二,行为的非理性:为什么即使有了正确的认知,人们也很难做出正确的行动?

第三,后果的不可预期性:为什么看似理性的行动,往往带来意料之外的后果?

第一部分

好了,下面我们就先来说第一点,认知的非理性。想要真正认知一件事情,就必须花费时间精力去搜集事实、分析数据,这是一件苦差事,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去做。更多的人选择人云亦云、道听途说,看起来好像知道很多东西,谈论起每件事情都头头是道,但实际上这些观点和看法根本经不起推敲。它们往往是由某些人出于自身利益凭空捏造出来,然后口口相传,结果成了所谓的“常识”。在这套书中,作者就以事实和数据,驳斥了大量这类“常识”。

比如美国民众有个“常识”,就是贩毒利润非常高,毒贩都非常有钱。不仅如此,毒贩们还拥有非常精良的武器装备,连警方都赶不上。这种观点对吗?你只要去美国毒品交易泛滥的地区走走,就会发现,毒贩们大多数住在贫民窟,而且还与自己的母亲同住,这说明他们连房租都拿不出来。毒贩真的是一群腰缠万贯、武装到牙齿的人吗?事实上,这种观点首先由美国警方提出来,是缉毒工作进展缓慢的借口。然后媒体广泛传播这种观点,推波助澜,用来激起民众对毒贩的公愤。

毒贩的真实收入水平究竟怎样?他们承担的风险和收入相称吗?他们的内部组织架构是怎样的?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还真有不怕死的经济学家亲身打进贩毒集团内部,做起了卧底。这名经济学家叫文卡斯特,本来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硕士论文,到贫民窟做调查问卷。结果他误打误撞,遇到了以贩毒为生的黑帮团伙,又误打误撞,获得了黑帮首领的信任。

将在回复《金融是什么?》中接着谈,再将昨天的#思进每日美股点评#中的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02 月 04 日:今日周六,美股休市,就简单提几点吧:

1、美国失业率降至 3.4%,是 1969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看来,真正考验美联储的时刻到了,如果鲍威尔没有坚定的意志,美国将会重演 70 年代长达十年的通胀(其实是大滞胀);

2、#油价大跌至 73 美元# 上个周五,WTI 原油价格最高时还处于 82.5 美元,但是到这个周五收盘时已经跌破 73 美元,短短的一个星期之内,每桶价格下跌将近 10 美元,跌幅超过 10%。 12 月初开始,美国带领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原油出口价格进行限价,目前正在密锣紧鼓地准备升级限价令,把限价范围进一步扩展到成品油。

另外,据肖走教授,俄对中国出口石油,一月份创记录达 380 万吨,油价为世界最高;

3、下面是我昨天在一微信群内,和群友对美股和黄金等问题的一些讨论:

群友 A:每天都是大公司裁员的消息,但为何就业市场却大幅高于预期?

我的回应:读了《看懂财经新闻第一本书》就知道了,这就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坏消息容易传播……正好大家点评一下,为何听到的消息往往都是美国公司大幅裁员,但是真实的数据却是就业市场大好,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群友 B:老师之前分享过,金融高科技公司裁员的消息媒体广泛转播,不过,与此同时,美国其他行业大量招人。

我的回应:是的,美国大量招人的行业很多,如休闲和酒店业、政府部门和医疗保健、零售业、以及专业和商业服务业等,单专业和商业服务业一个月内就增加了 8.2 万个工作岗位,远高于去年的月均水平 6.3 万个。而且,其中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领域增加了 4.1 万个工作岗位(尽管科技行业最近宣布了新一轮裁员);特别由于一些制造业生产链回归美国,制造业和建筑业也在大量招人。

群友 C:哦,看来把通胀压下来,老百姓才能实实在在受益,被裁的高科技和金融人才只是少数而已……

群友 D:特斯拉从 200 到 100 再到 200,跌的时候每天跌,涨的时候每天涨,好似 V 字反弹。

我的回应:很简单,跌的时候是做空的力量;而涨的时候,之前做空的也要买入还回去,自然 V 字反弹。

群友 E:黄金跌破 1865 了,两天下去了近 100 美元,我前天还担心牛,老师话音刚落就掉头向下了。

我的回应:所以说,炒黄金风险巨大!

群友 E:我 13 年之前,50 万家当亏成 5 万,老婆一哭二闹三离婚,后来遇到了老师,虽说深信不疑,每回扛杆都是 2,3 倍,不敢梭哈……

群友 F:感觉美股的交易难度比 A 股高一个量级。

我的回应:是的,#经济学家错得太远# 正好,昨天,美国劳工部长马丁·沃尔什接受采访,上来就表示当他拿到非农数据后,直接跟部里的经济学家说“你们今天错得太远啦!”不禁想起冯·诺伊曼(出生于匈牙利的美国籍犹太人数学家,理论计算机科学与博弈论的奠基者,在泛函分析、遍历理论、几何学、拓扑学和数值分析等众多数学领域及计算机科学、量子力学和经济学中都有重大贡献)曾私下里评价过多数经济学家的研究:

“如果今天的经济学著作在几百年后被从地里挖出来的话,那时候的人们一定难以相信这些内容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品。因为其中运用的数学知识是如此的粗鄙,我猜他们会觉得这是牛顿时代的产物。经济学和物理学这样的学科之间的距离,还有 100 万公里远!”

Last but not least, 顺便推荐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70 多年过去了,被翻译成 30 多种语言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还在不断地重印……点到为止吧……

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全球发行的《看懂財經新聞:賺錢門道》上架、《财经金融科普漫画书系(套装共 4 册)》出齐,以及我策划、和粮食问题专家冰清合著的《大国粮食》新鲜出炉,谢谢关注!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2】、来自网友【HG 海哥频道】的最佳回答:

利用闲散的资源让他发挥效益,达到赚钱的目的,我们来看一个商业模式,近段时间崛起了一个物流配货软件,非常火快递物流第三方平台 51 快配 app,他采用的就是分享经济最典型的模式,和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完全不同。这种商业模式可能在未来几年席卷所有行业。货运市场很复杂不同的线路各种各样的车辆和货物,没有相当数量的车辆和货源很难匹配成功,新平台货主司机数量不足怎么办?只要通过平台下单发货运费最低满 199 元,任何快递物流公司个体司机接单都有效,就可以享受平台三年的分红。你发货寄快递让你的物流快递公司通过平台来接单就可以分红,货主有了,司机物流公司也有了。你把你的快递物流公司拉上来了,快递物流公司是你的闲置资源,运费还是你和接单方确定该多少还多少,你的货源本来就要发的,现在可以赚钱了。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没有花一分钱,利用的都是平时不起眼的闲散资源。这就是最典型的闲置资源利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打造自己的忠实顾客群?这就是一个好的模式之一,我开饭馆的,你来我饭店累积消费满一万元我给你饭店五年 1%的分红权,你吃饭本来就要付钱的,无非是付到我这里了。我开超市的你来我超市购物累积满 2 万元我给你超市三年 1%股权分红,这也叫消费创业,我相信在竞争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采用这样的模式。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