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人们总是叹息项羽不肯过江东,可是项羽过了江东又如何,结局会改变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日慕乡关】的最佳回答: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项羽过了江东到底会怎么样,这个官司打了几千年都没有结果,历史不能假设,但是我们就事论事,来做个推论!
公元前 202 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到乌江边自杀身亡,在此之前,属下曾经劝他渡江,江东是项羽发迹之地,家乡父老还是很支持他的,如果可以回到江东,招兵买马,重头再来,以项羽的资历、能力、人脉、年龄,卷土重来有可能翻本!
这种可能性有多大?我认为很小!
主要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人少地少
垓下之战前,刘邦把压箱底的家当都用上了,六十万大军,文有张良,陈平,萧何,曹参,武有韩信,彭越,英布,灌婴,樊哙,这个阵容加实力,足以荡平天下,江东六郡,虽然是富庶之地,但并非主要人口聚居地,打仗打的是国力人口,没有人口就没有兵,“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乌江亭长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数十万究竟是多少,不是很精确,但是数十万百姓,除去老弱病残女人,能上阵杀敌做士兵的十分有限,远不及刘邦六十万大军,如何卷土重来!
第二:有兵无将
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的兵是越打越多,项羽是越打越少,双方的优劣势逆转十分迅速,不仅兵力对比发生变化,在指挥人员方面差距更大,天下英雄好汉纷纷投靠刘邦,如韩信,英布,陈平,项襄等都是从项羽集团跳槽反水去了刘汉,刘邦手下却没有人跳槽到项羽集团。除了反水,项氏子弟兵战死众多,如曹无咎,龙且,薛公等人,唯一的谋士范增不受重用,郁郁而终。有出无进,与项羽用人思想管理方式有很大关系,用今天的观点来看,高层干部的败亡是项羽失败的重要原因。试问,项羽即使募集了足够的士兵,没有有经验的指挥者,靠一群菜鸟如何打赢刘汉集团的老炮?
第三:人心丧尽
项羽从出道到败亡,除了千古无二的神勇,就是千古无二的残暴,以屠城为己任,以杀人为乐趣,襄城屠城,城阳大屠杀,新安大屠杀,咸阳大屠杀,破齐大屠杀,外黄大屠杀,项羽本纪中有名有姓的大屠杀就有六次,还不包括杀子婴,烧秦王宫等一系列震动天下的暴行,这样一个残暴的家伙,又有多少人会真心支持他,项梁项襄等本家至亲都离他而去,可见项羽有多么不得人心!
项羽是名垂千古的神将,在推翻暴秦的斗争中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加上年轻帅气神勇,贵族出身,两千年来收获了无数粉丝迷妹,但实事求是的说,他并不是一个好领袖,也不会是个好皇帝。性格决定命运,他过的了秦国这道天堑,却过不了乌江这个坎,能不能卷土重来,我想项羽在自刎之前是很清楚的!
【2】、来自网友【祭史】的最佳回答:
人们都把乌江当成了天堑,仿佛江那边就是铜墙铁壁般的另一个世界,刘邦抓耳挠腮、无计可施,实际上这不过是一个美好而又不现实的愿望罢了。要知道,项羽从渡过江的那一刻就注定会诞生两个现实:一是刘邦称帝,二是他本人成为逃犯。道理很简单,成王败寇耳!
俱往矣!项羽已再不是那个振臂一呼应者如集的王者了,而是如一条急急惶惶的漏网之鱼。退一步讲,即便是项羽有充足的资本去招兵买马,但刘邦会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呢?难道刘邦不懂得“死灰复燃”的道理吗?既然项羽能坐一条小船渡过江东,刘邦为何就不能多找几条小船过江呢?即便是再造几条大船也不需要费多大事吧!到时候千军万马入江东,项羽如何应对?或许,到时刘邦根本就用不着兴师动众。
如果项羽按最初的设想,将 10 万人马带回江东,那么足以割据自雄,卷土重来,而实际上他即便能回,也是只身人,等于是赔光了老本儿。有人说,项羽可以继续招兵买马呀!谈何容易?军饷粮秣呢?再说有多少人愿意响应他的号令呢?要知道,垓下之围前后,普天之下只有临江王共尉一个人还在忠于他,可是共尉又在刘邦与英布的蚕食下支离破碎,摇摇欲坠,自保都难,又怎么能顾得上去管他呢。所以共尉不过是一面插在山头上孤零零的旗子,以致于当刘邦要消灭他的时候,竟然派去了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卢绾与武略一般的刘贾,可见对他的蔑视。
最关键的问题是,江东百姓会不会支持项羽。因为老百姓的普遍愿望就是过安定的生活,除非他没有活路的时候才会起来抗争。所以,对于江东老百姓来说,刘邦当皇帝与项羽称霸没什么区别,他们要的就是一个简单的,容易满足的生存环境。而当刘邦称帝成为了大势所趋,其实是没人愿意再跟着项羽去玩命的。
项羽死后,刘邦将韩信封为了楚王,结果是包括江东再内的楚国很安定,没有那一位老百姓跳出来为项羽鸣冤喊屈。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刘邦将楚国一分为二,上半部分给了兄弟刘交,江东地区给了堂兄刘贾,直到刘贾于公元前 196 被英布所杀,江东也没有发生过叛乱事件。
(汉初诸侯分布图)
刘贾去世后,刘邦还是担心江东民风彪悍,会有乱局出现,于是将血气方刚的侄子刘濞封为了吴王。结果,到了汉景帝时期刘濞带头制造了“七国之乱”,而老百姓不过受其裹挟罢了。因此,当项羽只剩下一个人的时候,过江与否意义不大,所谓过江不过多延续几天性命罢了,当他输光了身上带着的本钱后,江东也不会再成为他的“提款机”了。
所以项羽乌江自刎,看似悲壮,令人感慨,偶尔还被人说成是为解天下苍生之苦于是终止生命就等于结束战乱,实际上这个只是一个用英雄气短、回天乏力去演绎的“童话故事”,虚幻、冠冕堂皇,没有苟同的意义。况且,项羽对刘邦的恨不可能轻描淡写地化为一江春水,如果有一丝生机,他绝对不会放弃复仇的希望。项羽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性格,楚汉战争期间他所经受的种种羞辱,怎能轻易放下。
再往上梳理一下,回到楚汉罢兵的鸿沟议和。表面上看,刘邦不厚道,明明划定了楚河汉界,可是转而又追击楚军,似乎是让项羽陷入了被动。而实际上项羽也有预料,所以他才没有回到国都彭城,以免被彭越、韩信、刘邦、英布等人包了饺子,成了“瓮中捉鳖”。项羽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过江据守,回到他起兵的吴中。
因为,在四年楚汉战争中,项羽将彭城作为了发力点,将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押在了同刘邦对峙的荥阳、成皋前线,这一局面的代价是源源不断的补给,渐渐将后方江东掏空,甚至不排除激起了民愤。所以,即便项羽率 10 万兵马平稳到达江东,也需要先沿江布防,然后再经历一个“从零开始”的过程,如此才能再考虑卷土重来的可能。这样一来他才有生的希望,但这是以他带着 10 万人马回去为前提,否则,只身一人,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