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结直肠癌发病初期都有什么症状,长期便秘就会得结直肠癌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薛敬东】的最佳回答:
结肠癌早期没有明确的症状,部分患者多是在临床检查中突然发现。
1、大便习惯改变:早期的症状多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一天大便数次,便后多感觉便不尽,仍有便意,里急后重。也有以腹泻为主,或出现腹泻、便秘交替;
2、大便性状改变:患者粪便较前变细,可伴随暗红色血液、脓液或黏液;
3、腹痛:可出现难以定位的腹痛,疼痛无规律,部分患者仅有腹胀不适。当结肠癌诱发肠梗阻时,疼痛可加剧;
4、腹部肿块:早期结肠癌癌肿可导致肠腔逐渐狭窄,易造成梗阻侧肠腔内的粪便积聚,粪块较坚硬且呈结节状,部分患者可触及腹部无痛的肿块;
5、贫血:少部分结肠癌破溃导致全身性贫血,或因排便不畅、营养吸收不良等因素,出现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等表现,出现体重下降的表现。
长期便秘是导致结肠癌的一个病因,不是绝对因素,所以不是说便秘就会得结肠癌!
【2】、来自网友【营养医师黎明】的最佳回答:
主要是由排便习惯的改变,还有粪便性状的改变。长期便秘需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问题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简介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 40~50 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 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 3 位。
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为易感人群。
病因
结肠癌发病的主要与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有关。结肠的慢性炎症使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有结肠息肉者,结肠癌发生率是无结肠息肉者的 5 倍。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瘤,癌变的发生率更高。遗传因素可能也参与结肠癌的发病。
表现
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中晚期可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痛,黏液便或黏血便。
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下肢水肿等症状。
如出现腹胀、腹痛、便秘或不能排便,体检见腹部膨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听诊闻及肠鸣音,提示可能出现不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
若肿瘤与网膜、周围组织浸润粘连,形成不规则包块。晚期可出现黄疸、腹腔积液、水肿等肝、肺转移征象,恶病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
结肠癌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分述如下:
1.右半结肠癌
右半结肠腔大,粪便为液状,癌肿多为溃疡型或菜花状癌,很少形成环状狭窄,不常发生梗阻。若癌肿溃破出血,继发感染,伴有毒素吸收,可有腹痛、大便改变、腹块、贫血、消瘦或恶液质表现。
2.左半结肠癌
左半结肠肠腔细,粪便干硬。左半结肠癌常为浸润型,易引起环状狭窄,主要表现为急、慢性肠梗阻。包块体积小,既无溃破出血,又无毒素吸收,罕见贫血、消瘦、恶液质等症状,也难扪及包块。结肠癌往往有器官转移,远处转移主要是肝脏。淋巴转移一般由近而远扩散,也有不按顺序的跨越转移。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几率更多。结肠癌癌细胞或癌栓子也可通过血液转移,先到肝脏,后达肺、脑、骨等其他组织脏器。结肠癌也可直接浸润周围组织与脏器,脱落在肠腔内,可种植到别处黏膜上。播散至全腹者,可引起癌性腹膜炎,出现腹腔积液等。
判断:
结肠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常被漏诊。对中年以上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出现下列症状时,应考虑结肠癌的可能:
1.近期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持续腹部隐痛。
2.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
3.粪便稀,或带有血液和黏液。
4.腹部可扪及包块。
5.不明原因出现乏力、贫血、体重减轻等。
直肠癌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直肠癌发病年龄中位数在 45 岁左右。青年人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
病因
直肠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其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直肠息肉也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目前基本公认的是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高,食物纤维摄入不足是直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症状
1.早期直肠癌多数无症状。
2.直肠癌生长:
到一定程度时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
3.大便:
逐渐变细,晚期则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恶病质。
4.肿瘤:
侵犯膀胱、尿道、阴道等周围脏器时出现尿路刺激症状、阴道流出粪液、骶部及会阴部疼痛、下肢水肿等。
一般在临床上应对大便出血的病人予以高度警惕,不要轻率地诊断为“痢疾”、“内痔”等,必须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癌肿的可能性。对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必须重视直肠指检、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等检查方法的应用。通过镜检可获得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