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花木兰、樊梨花、佘太君、穆桂英这些女将是否真实存在,有什么依据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1 09:27:19 2次浏览

关于问题花木兰、樊梨花、佘太君、穆桂英这些女将是否真实存在,有什么依据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秉烛读春秋】的最佳回答:

有人问我,历史上真有花木兰、樊梨花、佘太君、穆桂英这几位巾帼女将吗?

很遗憾的告诉大家,这四位女英雄除了佘太君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外,其他三位都是文艺作品虚构的人物。

首先花木兰这个人物是流传在我国古代南北朝时北魏《木兰辞》里的人物。

(花木兰剧照)

《木兰辞》叙述了花木兰没有长兄,只有一个弟弟,朝廷要征兵,花木兰的父亲被迫服兵役,这时候花木兰男扮女装替父从军。

然后花木兰在战场上屡立战功,被朝廷加封为将军,战争结束后,花木兰谢绝了朝廷的封赏,恢复了女儿身回家赡养父母。

从上面可以看出,花木兰这个人物是从辞中走出来的,最后被历朝历代所歌颂,成为了深入民心的巾帼女英雄。

说实话花木兰到底姓氏名谁,籍贯在哪里?其实谁也不知道。

随后“花木兰”这三个字成了女英雄的代名词,历朝历代出现了各种体裁的文艺作品,花木兰的形象越来越丰满。

不过历史上确实出现过花木兰这样的女英雄,据我所知,全国至少有 4 座木兰墓。

比如河南商丘虞城县的木兰墓,陕西延安的木兰墓,武汉黄陂的木兰墓,安徽亳州的木兰墓等。

我认为这是地方抢注名人的现象,是为了打造名人旅游观光景点。

说白了,最初的那个花木兰其实就是个虚无缥缈的人物。

严格意义上来说,那些木兰墓埋葬的也许是替父从军式的女英雄,但绝对不是花木兰。

樊梨花是唐朝名将薛丁山的妻子,她也是民间野史虚构的一个人物。说她自幼随黎山老母学武艺,师成下山巧遇薛丁山,二人比武招亲,樊梨花自己做主嫁给了薛丁山。

薛丁山死后她任征西大元帅,完成了丈夫未竟的事业,最后被朝廷封为一品诰命镇国夫人。

(樊梨花剧照)

樊梨花是从民间野史中走出来的一个人物。

到了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的文人对这个人物进行了艺术再加工,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让人误以为樊梨花就是唐朝的女英雄,这得益于文艺作品深入人心的影响。

再逼真再形象,樊梨花也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穆桂英是宋朝杨家将中的女英雄,她也是文艺作品中的一个人物。

穆桂英最早出现在明代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中,又名《杨家将》传,说她是杨宗保的妻子。还说穆桂英是穆柯寨穆羽之女,传说她是黎山老母的徒弟,也就是说和樊梨花师出同门。

(穆桂英剧照)

其实这种野史都一个套路,说穆桂英武艺高强,遇见了杨宗保,二人比武招亲,穆桂英打败了杨宗保,自嫁给了杨宗保。

说实话,穆桂英和樊梨花等女英雄都是自由恋爱的先锋,女权主义的先行者。

历史上不但没有穆桂英这个人,就连她的丈夫杨宗保也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杨六郎根本就没有杨宗保这个儿子,因此也没有穆桂英这个儿媳妇。

历史上没有穆桂英,但是历史上有她的婆婆佘太君这个人,不过真实历史上的佘太君根本没有“百岁挂帅”这一说。

佘太君,名赛花,云中郡人(今山西大同市与朔州怀仁一带),北宋名将折德扆(yi)之女。

(佘太君)

在这里顺带说一下,佘太君可能是历史上以讹传讹,“佘太君”应该是“折太君”,因为她父亲姓折。

佘太君另一身份是北宋名将杨继业的妻子,杨家将“七郎八虎”的母亲。

支持佘太君在历史上存在的证据,有山西代县杨忠武祠保存的《杨氏族谱》,族谱给予了佘太君很高的评价。

文/秉烛读春秋

【2】、来自网友【文藻巧翁】的最佳回答:

佘太君实有其人

《杨门女将》是改编传统剧目的成功作品之一。原剧《十二寡妇征西》既有积极高昂的一面,也有消极低沉的一面。改编后的《杨门女将》,塑造了杨家一门孤寡挺身御侮的英雄妇女群像,使艺术形象的英雄性格与民族性格达到合谐的统一。剧中尤其是塑造了意志坚强、气概豪迈、老当益壮的佘太君。看了剧,谁不为她百岁高龄的慷慨请缨和痛斥投降派的大义陈辞所感动,以至使人潸然泪下。可是当人们从舞台上的艺术形象思维回到历史的回忆时,谁也不会认为历史上会真有十二寡妇征西;明知沒有却又信服,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不过,话说回来,人们总是要问:历史上是否真有佘太君其人?回答是肯定的。

历史上的佘太君本姓折,由于北方人读音折佘不分,在文艺作品中才讹变为佘。折家世居陝西府谷,这里自五代时起便为抗击北方辽契丹贵族袭扰的重要军事据点。从折太君曾祖折嗣伦时起,折家便世袭军职,参加抗辽斗争。折嗣伦的儿子叫折从阮,从阮的儿子叫折德扆。据毕沅《关中金石志》载:“折太君,德扆之女,杨业之妻也。”《岢岚州志》又记:“折氏性警敏,尝佐(杨)业立战功。……后业战死陈家谷,潘美、王侁畏罪,欲掩其事,折上疏辩夫力战获死之由,遂削二人籍,除名为民。”可见折太君确为杨业妻子,并曾同杨业并肩战斗于抗辽前线。不过折太君上书的事,在戏剧中则改为六郎告御状,《攥御状》就是描写六郎告潘洪十大罪状,八贤王协助其伸冤的事。《晋乘捜略》还记载“乡里世传折太君善骑射,婢仆技勇,过于所部,用兵克敌,如蕲王夫人(韩世忠夫人梁红玉)之亲援桴鼓然。”这又说明折太君还曾训练一支由婢仆组成的骁勇的家兵,《杨排风》的故事,当来源于此。不过,历史上的佘太君事迹,虽然史书有徵,但因为多出于地方志,所以并不是都可信的。因为地方志中的人物及其事迹,有时是先有传说,然后再逐渐附会而成史的,因此有的是真,有的半真半假,有的全假。折太君可以肯定实有其人,至于其事,只能略备一说了。

杨家将的故事,从北宋便开始流传,元杂剧中已有杨六郎称“母亲佘大君”。明时成书的《杨家将演义》中称杨业为令公,因此称太君为“令婆”。佘太君几乎出现于每一出杨家将的戏剧,是一个与艺术形象的杨氏家族共终始的人物,历经杨家四五代人,人们不知她到底活了多大年纪,她简直是一颗永不殒落的将星。以佘太君为主的戏有《余赛花》(《紫金带》)、《摆箭会》、《雏凤凌空》(《杨排风》、《烟火棍》)、《杨八姐游春》、、《雁门关》(《三关排宴》、《佘太君斩子》)、《杨门女将》(《百岁挂帅》、《十二寡妇征西》)、《太君辞朝》(《苟西番》)等,其中除了《佘赛花》写的是太君靑年时代,共余全是写她老年时期的活动。

佘太君是我国古典戏剧中一个独特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而又十分丰满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如果《杨门女将》中的太君,表现的是一个为国为民而不服老,又有深谋广略的帅材;在《雏凤凌空》中的太君,则表现的是有慧眼,识人材,确信青出于蓝,敢于打耐尊卑,取将于婢仆之中的英明长者;而《杨八姐游春》,则颂扬了太君的不慕容华富贵,不为帝王的淫威所屈,敢于和以封建最高统治者专制皇帝为代表的邪恶势力斗争的可贵气节。佘太君是广大人民长期塑造的爱国主义形象,尤其是改编后的这一形象更为完美,她己经不是为赵宋一家效忠,爱国是为了民族利益。在她的身上,不但沒有宣扬那种对封建皇帝的愚忠,《杨八姐游春》中,简直是把至尊的皇帝置于一个小丒的地位。佘太君这一艺术形象,赢得了人们的普遍爱戴而获得它长久的艺术生命。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