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关羽在麦城突围,如果听王甫的建议走大路,是否会成功呢?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夏雨风】的最佳回答:
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逼使曹操险些迁都,到被吕蒙玩耍明里歌颂暗放冷箭而不幸身陷囹圄,身首分离,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就犹如项羽一样威武一生,到头来却是霸王别姬、垓下一战、乌江自刎、肉体分割的悲壮结局。谁让他们都叫铩羽而返呢!
关羽没有按照诸葛亮临别时的"赠言":"北拒曹操,南和孙权"的八字方针,北拒威震华夏,南和却成仇家。一句"虎女岂嫁犬子"顿将孙权推入了曹操方,从联吴抗曹的大好局面,一下却逆转成了孙曹联手攻击关羽的危险局面了。
而且,关羽孤傲,一头扑在与曹操的正面战场上,后方甚至没有一点防范东吴的措施。被吕蒙书信大赞之后更是身后露出了极大真空地带,让吕布白衣渡江如履平地,轻易偷袭了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时,大势已去,陷入重兵围困追击中难以脱身。
寥化虽突围到上庸向刘封求援,刘封听孟达的话,没有出兵解围。但鞭长莫及,就是出兵也可能无济于事。
此时,曹军正面施压,牵制了刘备兵马。孙权已在大路小路都安排好了伏兵。关羽不走小路走大道,将遭遇着大批东吴兵的围追堵截,也是险象环生的。
此前,刘备带走大批人马征战汉中,留下关羽是孙刘两家抗曹。如今,孙吴毁约转和曹操联手,关羽的主力都在抗曹,后方早已空虚。孙吴在大道埋伏重兵扎好口袋直待关羽自投罗网。关羽只能剑走偏锋,想抄小路摆脱险境。无奈被马忠绊倒被虏。
总之,三国盟友变成敌手,两家抗曹突然变成两家攻关,形势已然急转直下,关羽无论大道小路,都已经到了危在旦夕了。援军来了都可能赶不上关羽被虏被杀的局面。否则,凭关羽当年斩颜良、过五关斩六将之气势,岂不能够全身而退吗?
【2】、来自网友【虹猫大侠】的最佳回答:
按照演义内容来看,关羽突围走大路是能成功的。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原著中有交代。
却说孙权求计于吕蒙。蒙曰:“吾料关某兵少,必不从大路而逃,麦城正北有险峻小路,必从此路而去。可令朱然引精兵五千,伏于麦城之北二十里;彼军至,不可与敌,只可随后掩杀。彼军定无战心,必奔临沮。……
书中交代的已经非常清楚了,吕蒙分析关羽必然从北边小路突围,一切部署都布置在小路上,大路根本就没作安排。
关羽一生傲气,不走大路走小路是因为临了怂了还是因为别的原因?
首先肯定不是关羽怂了,北边兵少,这必然是敌方有意安排,目的是让关羽往北突围,只要关羽从这个方向突围,必然中了吴军的埋伏。也就是说北方明面松懈,实际是最难突围的地方。
关羽不是军事小白,不可能看不出来,就算关羽一时疏忽当时没看不出来,他身边还有谋士呢,当时谋士王甫就立马提醒了他。
王甫谏曰:“小路有埋伏,可走大路。”
但是王甫的建议,关羽并没有采纳。
公曰:“虽有埋伏,吾何惧哉!”即下令马步官军:严整装束,准备出城。吕蒙的一些列操作,关羽的谋士王甫已经看穿了。
以前关羽没听王甫的建议,用赵累总督后方。导致吕蒙偷袭荆州,后方三将潘浚、糜芳和傅士仁集体投降,荆州不战而丢。事后关羽也非常后悔(吾悔昔日不用公言),这一次王甫指出危险,关羽为什么依旧不采用王甫的建议呢?是关羽看不起东吴人?
要说关羽看不起东吴人自然是有的,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关羽对丢失荆州一事一直处于自责中。其实荆州一丢,关羽马上率军撤回西川,谁也拦不住。
但是关羽很不甘心,他的第一反应是,带兵重新夺回荆州。最后被吕蒙用计瓦解,再加上本身粮草就不足,最后几万的人马就剩下了几百,不得已退守麦城。
如果这时候关羽见形势不对直接退走蜀地,仍然有希望安全撤离。但关羽仍然不死心,他寄希望于离他最近的刘封能率军驰援他,所以关羽退守到了麦城,并且派出廖化去上庸搬救兵,这个救兵不是来救他关羽脱困的,而是助他夺回荆州的。
廖化久久不回,其实已经说明上庸来不了人了,关羽应该清楚。但是关羽心里这个坎过不去,走大道虽然万无一失,但是这也表示他彻底放弃了夺回荆州,直接去面对刘备。
刘备把荆州托付给他,现在丢了,关羽哪还有脸面去见刘备。所以他选择了走小路往北突围,转道西北,其实就是要去上庸。到上庸的目的自然是夺了刘封的兵权,重新夺回荆州。
关羽选择走小路,谋士王甫就已经明白了关羽的想法,他没有继续再劝,并选择留守麦城。
甫哭曰:“君侯于路,小心保重!某与部卒百余人,死据此城;城虽破,身不降也!专望君侯速来救援!”公亦与泣别。遂留周仓与王甫同守麦城,关公自与关平、赵累引残卒二百余人,突出北门。
王甫留守有三个目的,一是身为文官跟着突围就是个拖累。二是尽量保住麦城,给关羽重新夺回荆州留下一个据点,最后一点就是麦城还有兄弟在,关羽要尽全力突围来救这帮兄弟,不要轻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