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每年上千万大学生,为什么还是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北欧余博】的最佳回答:
问题可能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教育
大学应该是宽进严出,而不是严进宽出!而且是越往上,越如此!硕士、博士更应该宽进严出!
2)培养(教育)方式
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启发式和探讨型教育,采用思辨式、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展示、讲解形式来考核而不是以试卷考试方式来考核。多以开卷考试为主,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激发学生时的创新思路!
3)要重视“偏才”、“怪才”
偏才、怪才不应参加一般性的考试,尤其是高考,不应该参加!而是给之以一定难度的课题,让他试着去独立完成,由专家给出考核结果。
4)重视实践、实习
大学的实习不少于三个月,硕士的实习可以论文的形式与企业合作,到企业中做课题,回学校答辩。由企业给出考核结果,而不是学校。帮企业解决了问题的论文就是好论文,哪怕没有发表什么文章。也就是说硕士论文可分为企业课题和学校的学术课题两类,让学生自己选。
5)鼓励尝试、容忍失败
学校、导师和社会对学生做论文还是创业,都要鼓励尝试、容忍失败,失败的论文也是好论文,只要讲清楚为什么失败!为今后的人指明改进的方向,少走弯路。
6)不要迷信导师和权威
发现与导师或权威的观点不一致的时候要敢于争辩、有理有据!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且去证明之。导师也应该理解、引导和倾听,而不是指责、打压和嘲讽。
【2】、来自网友【均是天涯沦落人】的最佳回答:
创新新人才是培养出来的嘛很显然不是,这样的人才是自己主动探索出来的,一个人要想进行创新,必须早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样自己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才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他必须要有耐心和毅力,面对挫折和打击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能够不断从失败之中汲取经验,从而让自己更加去接近成功,对于创新而言内在的素养往往很重要,因为这需要自己进行主动的付出和努力,在当下的环境中有多人能够做到这些,又有多少人愿意主动去学习的,又有多少人能够长时间坚持去主动学习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想要创新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改变是由自己决定的,当个人的内在发生改变时,自己通过外在的引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内在不改变,往往外在引导能够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这很难让人长久的坚持下去并去取得相应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