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你怎么看待网络小说?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7 19:56:31 4次浏览

关于问题你怎么看待网络小说?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日日悦读】的最佳回答:

中国网络小说创作生态之繁荣,供需之两旺,在全世界都是独一份的。

中国网络小说为什么能有现在的成就?

首先是特殊的历史机遇。业内人士有个共识,在传统出版时代,类型小说在欧美市场已经非常发达了。网络时代来临之后,欧美网络文学的创作其实并没有脱离开之前的类型小说模式。而中国的情况不同。在传统出版时代,中国的出版单位和创作单位基本是国营的,小说出版的数量有限,类型小说并没有充分发展起来。没想到,类型小说这块出版业最大的商业蛋糕,后来被网络文学吃到了。

而且,传统出版业是以季度或者半年为出版周期的,而网络文学是以天为单位更新的,网络小说作者日更六七千字是行规。这种更新节奏和竞争激烈程度都史无前例,一下子就把中国网络类型小说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就像“霸道总裁爱上我”这样的玛丽苏文,你可能觉得不高级,但是,如果把同一类型的小说拿出来横向比较,中国网文是不落下风的。举个例子,风靡全球的英国小说《五十度灰》,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它的内核也是“总裁文”。不少读者评论说,中国网文平台红袖添香上的不少“总裁文”质量要远远高于《五十度灰》。还有台湾言情小说,起步比大陆早很多,但是到了网络时代,台湾言情小说衰落了,现在大陆网络言情小说的创作成绩全面超越了台湾。

中国网络小说的崛起,除了特殊历史机遇,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起点中文网为中国网络小说平台跑出了一个可以闭环的商业模式——按章付费阅读。这在当时真的算是一个异想天开。

你知道,中国网民在网上付费的习惯其实是后来被电商培养起来的。而在起点中文网创立的 2002 年,淘宝还没出生呢,那时候互联网上几乎一切都是免费的。更要命的是,那时候也没有网上支付工具,读者要付费的话,得跑到邮局去汇款,你想想得有多麻烦。

所以,起点中文网一开始设想了这么几种商业变现的方案。第一种方案,就是接广告,当时新浪这样的新闻网站是走广告模式。第二种方案,做代理出版。就是把网站上发表的小说版权签到手,拿到台湾去出版,网站赚一点中介费。当时另一个网文平台“龙的天空”是走这样的商业模式。第三种方案,是等小说完更之后,再重新排版成完整的电子书来卖。

但后来,这几种方案都被否决了。起点中文网的几位创始人认为,无论是广告还是代理出版,从某种程度上都是依赖外部的收入,一旦外部环境出现变化,比如广告主砍预算了,那网站可能就支撑不下去,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里。

更重要的是,在广告和代理出版下,网文作者的收入是不稳定、很难预期的,作者只能“用爱发电”,没办法进行持续地、职业化地创作。“只有真正地让用户给作家钱,作家能从用户这里收到钱,作家才能不断地通过自己的优秀创作获得收益,这样才是一个持久的商业模式。”

这样来看,第三种电子书模式似乎可行,但是还有一个大麻烦,就是盗版问题。当时台湾的小说电子书是一个月一出版,但是这边刚一上线,第二天盗版就上了,电子书卖不动,这个商业模式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台湾网络小说的发展。起点的人就想,既然这样,就不按月出,按天出,作者当天写完当天上线,你想看的话就当天付费。当然,这个付费标准得降到用户心理门槛的最低极限。

最后,起点中文网把这个价格定在了一章一毛钱,当时一章小说大概五千字,合每千字两分钱。定下这个政策后,他们心里也没底,用户会不会买单?没想到在推出的第一个月,当时起点网站上只有 6 本书,结果就收到了 3000 多名用户的汇款。而当月收入最高的作者,流浪的蛤蟆,有 1000 多元稿费,相当于当时工薪阶层一个月的工资。

看到起点成功后,其他网络小说平台也纷纷跟进,按章付费阅读成为中国网文平台的标准商业模式。直到今天,网络小说有了影视剧改编等更多的变现渠道,但付费阅读的核心模式仍然没变。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如果当初网文平台走了新闻网站那样的免费模式,很可能中国网络小说达不到今天的成就。

网络小说兴起之前,中国读者从来都只是“文学爱好者”,而不是“文学消费者”,没有获得过消费者的权利。而网络小说的付费机制,一开始就是认真地把读者当成消费者,通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成就了自己。

【2】、来自网友【董江波】的最佳回答:

不久前,我系统的撰写过网络小说当前的新情况和新现象,这篇文章能够代表我对网络小说的集中的看法,现发表如下,以答问主:

关照现实,当前网络文学发展的十个新情况

网络文学即将迈入第三个十年发展期,厚积薄发的网络文学行业,在累积了巨量文学作品,涌现出一批网络文学精品佳作的今天,出现了哪些新情况,面临着哪些新问题。今天,我就试图通过这篇文章,初步谈一谈,希望能给中国网络文学的未来发展,提出新的思路可能。

一、网络作家的分化:市场化、商业化、职业化和兴趣化。

与过去几十年来,大家对作家这个名词确定的含义不同,网络作家,目前呈现出两个显著的特征。首先,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需求,二十年来,催生了一批职业化的网络作家,这批网络作家,就是以作家为职业,靠写出市场化、流行化的小说为生为业。这大抵能够概括了绝大多数网络作家的创作状态。

我对网络作家的定义,是狭窄的,不是说,你在一个网络文学网站注册了,或者发东西了,就是网络作家,而是,起码要达到签约,及有完本的一部作品。这两个标准一树立,其实,1300 万网络作家,也就剩下 60 万名左右。当然,60 万名,也是一个绝对数量很大的数字。

这 60 万名网络作家中,除绝大多数以作家为职业的网络作家中,近两三年来,涌现了一批以兴趣为出发点的网络作家,除了网络文学的爽文特征外,在创作中,他们尤其注意作品的文学性、社会效益,包括小说本身的起承转合高潮结局等体裁本身特点。

因此,网络作家形成了职业化的作家和兴趣化的作家两大阵营,当然,目前来讲,职业化的网络作家,还占据绝大多数,而兴趣化的作家,只是一个零头。但正是这个零头,让我们有了未来的希望。而且,我们也能隐隐看到,职业化的网络作家,尤其是金字塔顶端的重点和大神级网络作家,也正在慢慢向兴趣型靠拢。

这是网络文学领域,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

二、网络文学评论研究的新动向。

如果说,三五年前,率先进入网络文学领域,搞网络文学评论的,还是以作协体系的文学评论家为主,高校教师、学生主动研究网络文学、搞网络文学评论的鲜有见到。

可最近三年来,大量的高校文学院、新闻学院教授、副教授,带着他们的研究生,一头扎进了网络文学评论这个领域,为网络文学评论带来了新气象,大大促进了网络文学评论的发展繁荣,也让更多专家学者真正开始去接触、去了解网络文学这个“新生事物。”

三、网络文学,存在一定拔苗助长情况。

一种文学类型的发展,需要一个萌芽、诞生、成长、壮大的过程,这期间,也免不了各种挫折。网络文学,也是这样。

当前的评论界和舆论环境,整体对网络文学,虽然较之几年前,有了巨大的进步,不少客观的声音出现,但整体,还是苛刻。

举一个通俗的例子,一部网络文学作品,如果网络点击特别高(比如上亿点击)、章均订特别大(比如均订过万)等等,各项数据很好,往往舆论会说,不就是一个小白文吗?这很正常,没什么文学性。

可当,如果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本身在语言、情节、细节上加强,向经典型靠拢,而点击、均订等数据不好的时候,舆论就会评价,你看,他本来就不行吗?看,扑街了吧?

一部作品,如果说既叫好又叫座,那是理想的状态,是每一个作家,终身追求的目标。

网络文学,作为一个二十弱冠之年的新生类型文学题材,尚处于成长引导期,既要叫好又要叫座,这个要求,无疑于拔苗助长。

网络文学,还是要回归到本身的写作特征,用作品说话,在中国文学这棵参天大树上,结出自己该有的硕果。

四、网络文学评论的争议现象。

我觉得,我们搞网络文学评论的专家学者,要抱着一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阅读就没有评价,更没有发言”这种的态度。有一些搞文学评论,甚至搞网络文学评论的评论者,一提到网络文学,脸立刻就黑了起来,甚至妄言“网络文学也能叫文学”“网络文学,还能有经典”诸如此类的话。

我想,这些狂妄的话,放在《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古代名著诞生的时代,当时的“评论家”也放言过,可如今,谁又能说这些古典名著,没资格叫文学呢。

这种针对网络文学领域的戾气,确实得改观,一个新生事物,你还不去了解,就直接否定,甚至盖上“不是文学”的帽子,这反而体现了个别评论者没有真正做学问的态度。

这种做学问的态度,也正是每次网络作家和评论家对谈,发生争议,甚至不欢而散的最主要原因。

五、网络文学极大的拓展了作家群体,增进了文学作品的数量,增加了读者的数量。

客观的讲,在 1998 年网络文学出现之前,甚至网络文学出现的前十年,1998 年到 2008 年,能够从事文学创作,是一件门槛很高的工作,你可以成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喜欢阅读,但要成为一名作者,甚至作家,确实很难,不说万人过独木桥了,但也相差无几。而相应的,文学作品的数量,也较少,很难满足读者不同类型的阅读要求。

网络文学的出现,不客气的讲,现在,只要有手机,就可以写作,就可以阅读,二十年网络文学,1300 万人前赴后继,投身到网络文学创作当中,创作出了超过 1600 万部网络小说;而网络文学的读者,也从 1998 年最初上网的几十万人,猛增到超过 4 亿人,遍布所有人群,尤其是 80 后 90 后和 00 后这三类年轻族群,几乎人人爱看网络文学。

这些数据和现象,为中国文学的未来,奠定了庞大的基础,为中国文学出现新的可能,新的高峰,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可能性。

六、网络文学第一次让中国文学大规模走向海外,外国人也开始写中国网络文学。

走过二十年岁月的网络文学,如今蜚声海外,成为与美国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国韩剧并称的新世界四大文艺现象。

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学,近代以来,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如此深远的走出国门,影响整个世界,据最保守的统计,目前,网络文学的海外读者市场,已经巨达千万级数量,遍布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我认为,相比之前极其高调的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到海外去,外国人写中国网络文学,意义更大,为什么这样讲?因为,网络文学走出去,有可能是主动走出去,也有可能是被动走出去,两种情况,不管哪种,都是宣教式的,对外国人的具体需求,我们不了解,客观数据,也有一定分歧。

但外国人写中国网络文学,却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行为。这种主动的行为,说明了,中国网络文学已经被海外数量不少的读者真正接受、认可,并融入了世界文学的领地和圈子。你可以说,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有水分有夸张,但你无法否认,外国人来主动的写中国网络文学、翻译中国网络文学,是一种夸张。

这说明,世界文学圈,正在以一种融洽微妙的方式,接受中国文学的先头军——中国网络文学。

这对中国文学,是划时化的意义,因为,世界文学和世界文学圈,一直对中国文学有一定偏见,部分世界文学圈的人士,热衷搜索丑化中国的文学作品,并大加宣扬;但却对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反应这个时代沧桑巨变的大量中国文学和中国网络文学作品视而不见。

但外国人开始主动的来写、来翻译中国网络文学,我认为,这是这种偏见的极大改观和进步。我认为,外国人写中国网络文学,最大的催生国外文学种类的丰富,就是让中国文学(中国网络文学)这个元素,有了更大的声音,占据了更多的类别,同时,让类型文学的品类,有了量和质的全面提升,至少为世界类型文学增加了几十个新的品类和创作方向。

我认为,这是中国文学的标志性事件,相信不久,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中国网络文学)纪元,即将到来。

七、网络文学创作,同样要耐得住寂寞和辛苦。

有一句特别说明人们辛苦努力的话,我认为,放在网络作家身上,也说明问题,就是:你只看到人家喝酒吃肉了,你怎么就看不到人家喝西北风的时候呢?

纵观现在每一个具备一定知名度,拥有重点和大神头衔的网络作家,哪一个不是,过去至少七八年,普遍十几年,一天 4000 字到 15000 字不等,码字不停,创作不停。

今天的成绩、地位和收入,是他们日复一日辛苦码出来的。网络文学,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需要网络作家,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辛苦,否则,网络文学这碗饭,还真吃不了。

我想,这样的一个客观情况,是绝大多数网络文学行业之外的人,或者,刚刚进入网络文学行业不久的人,所完全不了解的。

八、网络文学的情怀问题。

这个问题很严峻,其实,也是专门针对我们网络作家自身说的,客观讲,现在的绝大多数网络文学作品,缺乏缺失情怀,小白文、爽文、流行文这些词汇,就是这么来的。

情怀这个东西,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但不管怎么说,也需要生活的历练和积累,需要网络作家们到人民中去,从人民中来。或许,我们会觉得,情怀很简单啊,你看美国人拍的大片,哪一个没有情怀,《复仇者联盟 3》里灭霸要随机毁灭宇宙,还能整得那么有情怀,有格调,有牺牲,怎么,难吗?

是真难,情怀,是你经历后、感悟后、启迪后,那个落在你笔尖手中的东西,或许,只有灵感,才能跟它媲美吧。

网络作家,普遍年轻,宅,缺乏生活阅历和经历,我想,随着网络作家的成长,情怀,会顺其自然,敲打在他们的键盘之上的,这一点儿,真的急不得。

九、网络文学的阅读和读者问题。

很多家长,很多文学评论者,反感年轻人(主要还是 80 后 90 后和 00 后)阅读网络文学,觉得不成样子,能不能读点儿经典名著啊。

但我认为,阅读,是一件喜悦的事情,阅读,应该是喜欢而不是强制,更不是,你必须读《战争与和平》《百年孤独》这样的。说实话,阅读名著名篇,真的是需要知识和积累的,如果强制让小学生读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原文,甚至简化本,都只能增加他们对阅读的反感,从此,没有了阅读的习惯。

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没有了阅读这个习惯,那在很多方面,都会停止成长,这,我想,不是年轻人的家长,喜欢看到的。

因此,阅读要由兴趣入手,如果一个孩子,一个年轻人,喜欢看科幻小说、喜欢看玄幻小说、喜欢看都市异能英雄小说、……等等之类,我看这不见得是坏事,反而是好事,因为他喜欢阅读。而随着他的年龄增大,他必须会向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涉猎,甚至,你所推荐的名家名著。

看《童话大王》《小学生之友》长大的孩子,长大后手中捧的书,一定不会继续是《童话大话》,一般都会换成家长所期望的名家名著。

阅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容不得跳级,否则,阅读,就会变成让人厌恶的事情。

十、网络文学成为全国高三大联考月考试卷的阅读理解大题。

很荣幸,我就职公司的名字北京天下书盟和我的名字董江波,出现在了 2018-2019 学年全国高三大联考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卷上,作为一道阅读理解大题的阅读材料。这应该也是有记录以来,网络文学第一次进入高三月考乃至高考相关的试卷中。

这一次月考试卷出来,我收到了全国各地两百多位朋友或语音、或文字或图片的问询,我一一作了感谢和回答。

我认为,网络文学进入高三毕业班全国联考语文卷,意义重大,保守估计,目前全国一届高三学生,至少有一千多万的学生。也就是说,有一千多万的高三学生,认真阅读并做了这一道关于“网络文学”的阅读理解大题。

毫无争议,网络文学,已经真正成为全民关注的中国新文学现象。

我认为,这既是中国作家最好的时代,也是中国网络作家最好的时代。中国网络文学目前处于最好最繁荣的时代,不再存在怀才不遇的尴尬,对于网络作家来讲,如果你的作品写的好,很难再默默无闻。认真写个三四年,就能够脱颖而出,这在哪怕是五年之前,都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越来越多网络作家的作品,得以出版、拍成影视剧、制作成游戏,甚至输出到海外。

中国网络文学,即将迎来第三个十年发展期,网络作家,必将能够成为,中国网络文学蓬勃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正能量分子,在中国网络文学这方沃土上,写下一个又一个网络作家的名字。我相信,网络作家,也必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记录者。

(本文作者简介:董江波,笔名冷得像风,中国作协会员、北京作协会员、山西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届网络文学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起点中文网签约网络作家,天下书盟小说网总编辑。

已创作六部小说,一部诗集,其中 4 部已出版,创作字数超过 460 万字,代表作《面食世家》《永远的纯真年代》。上榜 2017 猫片•胡润原创文学 IP 潜力价值榜第 47 名,入围第十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网络文学作家,获得 2016 年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梦”主题专项网络文学重点扶持作品、入选 2016 年“湖北省 20 部网络文学精品工程”暨参评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网络出版物奖推荐名单,入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参评作品。)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