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假如末代皇帝溥仪没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溥仪最可能的路会是怎样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不省人史】的最佳回答:
倘若老溥在 1924 年没有被老冯赶出皇宫的话,现在老溥的后代会不会还坐在那个位置上呢?
老实说,这个情况绝不会出现。
老溥逊位之后,为什么还能够安枕无忧地住在皇宫?
关于这件事,我也已经说过很多次了,说到底就是老袁为了能够达到变相地监视和控制老溥的目的。
老溥才逊位的时候,多少遗老遗少哭得喊爹喊娘?他在那帮人中间其实还拥有着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如果真让老溥出了宫,让他能够自由行动的话,他根本就不用等到 1931 年才回“老家”,1912 年可能就已经回去了。
他一旦回了“老家”,振臂一呼,会不会有人响应?显然一定会有。
至少那个一直到了 1917 年还愿意剪辫子,又有些处境尴尬的“辫帅”张勋就会带着他那几千号人响应。
从冯德麟在 1917 年应张勋之邀赴京一事来看,他也极有可能会响应。
冯德麟一旦响应,同在奉省的张作霖处境就尴尬了,迫不得已之下老张也有可能会选择暂时低头。
奉省一旦响应,那么吉、黑二省肯定也会走上这条路。
那样一来,老溥后来在“老家”的动作极有可能会提前。
唯一不变的一点就是即便老溥后来在“老家”的动作提前了,他想要彻底站稳脚跟,终究还是得借助日本人之手。
老溥在 1912 年逊位,一直到了 1931 年,已经过了 19 年,可他一旦回了“老家”之后却还是吸引了一大批人过去。
所以说,老溥当时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并不能小觑。
从这一点来说,老袁也不愧是宦海沉浮了几十年的老手,他之所以会让老溥住在皇宫,就是为了不让有心之人利用老溥那点号召力和影响力。
这就叫防患于未然,后来的段祺瑞和吴佩孚也都这么做。
可惜到了 1924 年的时候,却被老冯给打破了。
对于赶老溥出宫这事,老冯带着几分所谓的“理想”没人知道,但是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为了宫里的财宝。
老冯这个人最不擅长的就是经营,所以出了名的缺钱。
没钱就养不了那么多人,养不了那么多人,那他的实力就会大跌。
所以,他得想办法弄钱。
而老溥和皇宫,就是老冯弄钱的捷径。
老冯这个人在当时其实是出了名的没底线,别说老溥了,为了弄钱,他连死了多年的老袁都没放过。
他在 1928 年还轰轰烈烈地带着人去抄了老袁的家,他说他在 1924 年没动宫里的东西?谁信。
那么如果老冯在 1924 年仅仅只是软禁了曹锟,而没有选择把老溥从宫里赶出来的话,老溥结局会怎样呢?
其实在我看来,老溥至少 80%的可能得和光头一起坐船离开,至多只有 20%的可能会被留在这边。
老溥在 1924 年没有出宫,那么他出宫的时间应该就会往后延迟 13 年,也就是 1937 年。
这一年会发生什么,我不说,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老溥 1924 年没出宫,那么到了 1937 年的时候,他也会被转移到南方。
他到了南方之后,光头那种谨慎的性格会怎么对待他?很有可能还是会选择老袁那样的办法。
说不定老溥还能和当时已经身陷囹圄的小张成为“同窗好友”呢。
只是我们也不要忘了,光头到了 1949 年的时候就会一败涂地,从而坐船离开。
光头离开的时候,他会不会扔下老溥不管?
我认为这个可能性并不大,可以说几乎为零。
就连杜月笙、黄金荣那样的人,光头都让人去游说他们,让他们跟着一起坐船离开。
让光头扔下老溥不管?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至于老溥坐船到了那边之后,会发生什么,会不会获得自由,那就是一件说不清也道不明的事了。
可能会在不久之后获得自由,也可能和小张一样一直熬到光头去世。
不过,老溥那身子骨可能不如小张,所以他可能熬不过光头。
老溥只有不超过 20%的可能留在这边,也就是被光头扔下不管,那么他在这边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呢?
我们这边一向就有“优待”的传统,所以老溥留下来的话,他前面十几年应该不会过得太差。
毕竟这时候的他没有 1931 年到 1945 年在“老家”的那段经历。
可是十几年之后的那“10 年”,老溥就可能躲不过去了,可能就得各种交代了,这是时代所使然。
总之,老冯的一次举动就这样改变了老溥未来几十年的人生轨迹。
老冯在错误的时间做了一件迟早会发生的事,最终导致了一个错误的后果。
而这个后果,老冯并没有承担,反而是由当时的无数普通来百姓替他承担了。
对于老冯,老溥的心情估计也很复杂。
老冯赶他,他就可以过得跌宕起伏和精彩一些,还能又一次当上皇帝。
老冯不赶他,那他就只能继续坐困方圆之地,但是却又相对安稳,至少不用受那么多罪和屈辱。
【2】、来自网友【皇帝不称朕】的最佳回答: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冯玉祥在 1924 年发动兵变,是反直(直系军阀),继之将小皇帝溥仪驱逐出宫,则是反清。一年二反,是个双响炮!
冯玉祥对此非常得意,他后来曾当面对盗掘了乾隆、慈禧等帝后陵寝的东陵大盗孙殿英说,我们都是反清的,你反的是死人,我反的是活人。
对直系军阀来说,冯玉祥是叛徒,而冯玉祥不这么看,他认为自己是革命。将逊帝溥仪从故宫里撵出去,对他来说,也属于革命行为,或革命之一部分。毕竟溥仪代表了“封建帝制”,是满清遗老遗少的总头子。
然而,溥仪在大清逊位后,继续在紫禁城居住(其实只能住在“后三宫”,前朝已归为民国政府),是与北洋政府签了合约的,包括优待条件在内,是清室答应逊位的前提条件,一直得到北洋政府的履行——即便其间溥仪曾参与辫帅张勋的复辟行动,已在事实上违背了条约。
国家财政状况不好,民生维艰,却每年拿出一大笔钱供养退位的封建帝王,这在一生艰苦奋斗的冯玉祥看来,便是北洋军阀腐朽没落、抱残守缺的明证,是必须坚决反对的。所以他在兵变赶走贿选的总统后,下一步就赶走了白吃粮食的小皇帝。后来虽然城头变化霸王旗,冯玉祥很快失败,退出北京,但新来的军阀,却不肯重又把溥仪请回去,说明溥仪的确成了一个没有什么价值的玩偶,冯玉祥替所有人做了一件好事。而自从紫禁城驱逐后,溥仪失去了皇帝的尊号、地盘(紫禁城后宫及颐和园)以及生活来源,从此主要依靠出售他带出来的国宝度日,生活开始困顿,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双重打击,是他后来为日本人所利用的重要原因。
如果溥仪没有被赶出紫禁城,他照样“关起门来成一统”,我想,他可能不会有后来的叛国行为。
首先,没有了动机。在天津和在北京,生活条件完全不同,他很难舍弃较为优厚的条件去东北冒险,而没有在天津潦倒的前清皇帝,日本人大概也想不到有这样一个傀儡可以利用。也就是说,如果溥仪不走,他还是紫禁城里享受优待的大清皇帝,而之后,就成了丧家之犬。日本人可以请一位前清皇帝去伪满洲国当执政、当皇帝,却不好请大清皇帝去做什么“执政”。
其次,即便名号不成问题,日本人要想联系居住在深宫里的溥仪,着实不易,而且北京是中华民国的首都,密探很多,警备较严,日本人有什么动作,很不容易保密。恐怕伪满洲国的成立,要推迟到日本人控制北平之后,即要迟约 5 年左右的时间。但 5 年以后,恐怕日本人也没机会为伪满洲国扶持一位皇帝了。
第三,假如冯玉祥 1924 年没有驱逐溥仪,则溥仪很有可能在紫禁城多住 3 年,直到新的革命军——国民革命军打到北平。革命军是反北洋政府的,是反帝反封建的,他们来了,自然不肯接受北洋政府与清室签订的优待协议,也不会继续容忍溥仪占据一半的紫禁城。而自北洋政府垮台后,旧的协议已经失效,国民革命政府又不肯签订新的协议,则溥仪退出故宫,则为必然之举。
但溥仪不会像 1924 年那样仓促地被驱离自己的家,新政府或许会采取较为文明的方式请溥仪离开,然而溥仪却可能没法随意带有他认为有价值的文物,这就需要政府与清室协商,最大可能是国民政府采取经济补偿的方式,让溥仪留下国宝和宫殿,而给予他较为优厚的经济保障,甚至可能给溥仪安一个职务,请他到南京居住,予以近便的保护和监视。
不知国民党政府里可有远见卓识之人,如有,他一定会建议政府,将溥仪在南京安顿好,养起来,不可让他出国,而且要使他离开北方,小心日本人,避免其没倭寇所利用。(胡丹/皇帝不称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