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基辅会战为什么那么多苏军投降?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2 01:26:57 4次浏览

关于问题基辅会战为什么那么多苏军投降?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度度狼 gg】的最佳回答:

1941 年 9 月 14 日,当古德里安第 2 装甲集群和克莱斯特第 1 装甲集群的前锋部队即将完成会师之时,苏军西南方面军司令部其实已经意识到了危险。根据德国空军第四航空队的空中侦察报告,大批苏军正从第聂伯河防线撤下来,朝着合围圈仅存约 50 公里宽的缺口蜂拥而来。

(克莱斯特将军)

在合围圈缺口地区的上空,苏军派来的侦察机正指引从西方撤下来的部队抓紧突围,铁木辛哥仓促组织起来的一支装甲部队负责突破,大批满载兵员和物资的车队正随后跟进,如果德军不能扎紧这个“袋口”,则苏军被围部队就可以通过缺口逃之夭夭,铁木辛哥元帅在军事指挥上并不是菜鸟。

甚至德军第 24 摩托化军的军长施彭韦堡将军(后来的西线装甲集群司令),都因为跟随先头部队前进,差点被忙着突围的苏军所俘。不过德军一南一北两个先头装甲师挺进的非常坚决,莫德尔第 3 装甲师和克莱斯特集群的第 9 装甲师 9 月 15 日终于会师,彻底封闭了基辅合围圈,此时苏军西南方面军的主力部队,距离封闭口还有约 90 公里。

(第 3 装甲师莫德尔)

在德军的两只装甲铁钳合拢后,苏西南方面军当然不甘坐以待毙,开始更加猛烈地攻击行动,试图重新打开缺口。而莫斯科紧急调动而来的四个预备师(一时只有这么多部队了),也正从包围圈外向内进攻。也就是说,负责封闭合围圈的德军那是腹背受敌,但是,迅速增援上来的德军第 10 摩托化师等步兵部队,最终还是顶住了里外夹攻。

苏军没有及时突围出去,一方面是 1941 年的德军战斗力确实很强,另外一个方面也确实是高级将领指挥不力,苏军的突围和解围作战,都始终没能集中到一个点上。所以尽管给德军造成了许多麻烦,部分地段出现危急情况,却最终没能完成事实突破,

(德军进入基辅)

在古德里安装甲集群负责的 240 公里侧翼战线上,没有一点最后漏风,其它战线上也差不多如此。因此,德军两大“集团军群”的有力部队,最终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合围圈:宽约 300 公里、纵深达 800 公里,总计有方圆 1800000 平方公里。

被围苏军有西南方面军的第 5、第 21、第 26、第 37、第 38 等五个集团军,包括基辅城内临时动员参战的 20 万工人和民兵武装,总数量达到 100 万人。德军从 9 月 18 日起开始压缩包围圈并歼击苏军各部,那么,战斗中为什么会出现大批苏军投降的情况呢?

(苏军士兵投降)

1、苏军百万人马处于无粮无弹的局面。

这就是大纵深突破和大合围战法的可怕之处,一旦重兵集团被敌人合围,则意味着与后方的联系完全中断,百万大军所需的粮草和弹药耗尽后将再也得不到补充,必然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我们举个例子,在未来的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中,保卢斯第 6 集团军的 20 万残军,每日所需的物资最低量也有 400 吨,那么铁木辛哥的百万大军每日所需呢?至少 2000 吨。

但是苏军被合围之后,几乎一点物资也得不到了,由于德军当时掌握着制空权,苏联空军对大规模空投也无能为力,那么很快,西南方面军的部队将面临枪里无弹、炮里无弹、战车没油、战士饿肚子的情况,在现代化战争中,这将成为一边倒的屠杀。苏军部分部队也在无燃料无弹药的情况下,端起刺刀整团整营地向德军的战车、大炮和机枪阵地发起勇猛冲锋,企图突破合围圈向东撤退,然而血肉之躯终究不敌钢铁和炸药。

(铁木辛哥元帅)

2、苏军在 1941 年的战斗意志很不坚决。

德军的“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曾经在斯摩棱斯克、明斯克、乌曼等战役中俘获大批苏军,一方面是德军的闪电战与合围战攻击凌厉,另一方面就是缺乏准备的苏军完全陷入混乱,大清洗的后遗症、失败之下的恐慌和指挥不力,以及大量基层官兵缺乏实战经验,都造成形势绝望的情况下投降者众。敢于突围的苏军部队在德军的炮击、扫射和碾压下,则成千成万地死伤,用“尸横遍野”毫不夸张,那么后面的许多苏军部队就此丧失了继续突围的勇气。

自 1941 年 9 月 20 日以后,德军更多的部队加入到围歼作战中,在敌人的空中和地面轰炸、战车和大炮的轰击和地面部队的射击下,大批苏军已经心理崩溃,纷纷缴械投降,所谓兵败如山倒啊。莫斯科之所以发布严格的第 270 号命令,就是试图增强苏军官兵的抵抗意志:投降就是叛国,家属亲人一律遭殃,后来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现象。

(古德里安)

3、苏军被分割包围失去整体抵抗能力。

德国人在战术上是很娴熟的,他们不会一口吃掉这百万大军,而是通过装甲部队的穿插分割,将西南方面军的各部再行围困到六个“小包围圈”里,然后再集中兵力逐一歼灭,遂在一个小包围圈内可以形成绝对的兵力和火力优势,迫使苏军各作战分队一个个放下武器投降,否则就是无谓的被屠杀了。苏军各部放弃抵抗的顺序是:第 37 和集团军在基辅东南坚守到 9 月 23 日;第 21 集团军坚守到 9 月 23 日;第 5 集团军坚守到 1941 年 9 月 23 日;第 26 集团军在奥尔日察地区坚守到 9 月 24 日;第 37 集团军坚守到 1941 年 9 月 26 日。

在德军的围歼下,最终只有少量苏军分成小股部队向东突围成功,大约有 2 万人左右,这就属于抵抗意志比较坚决的队伍,而大规模成建制的突围是不可想像的,很快就会被德军发觉和围歼。战至最后,苏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中阵亡,第 5 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少将等人被俘,至 1941 年 9 月 26 日,西南方面军基本被歼。

再加上一部被歼灭的苏军第 40 和第 38 集团军,基辅会战德军共粉碎了七个苏军集团军,俘虏苏军 662000 到 665000 人,成为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合围战役,而所有这些俘虏中大部分是成建制投降的,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未能活到二战结束。

【2】、来自网友【萨沙】的最佳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大家看看张泽石的《我的朝鲜战争》就知道了。

他所在的 180 师在第五次战役中被美军合围,切断了撤退道路。

180 师在五次战役的进攻阶段时,损失就比较大,参战的 10036 人伤亡就有 2392 人,超过了五分之一。

第一阶段是进攻,第二阶段就是先防御再撤退。

由于 180 师位置不好,防御期间被美军重点打击,又伤亡 1600 余人。

该师撤退时,只剩下 6040 人,伤亡接近一半。

结果突围期间,由于美军切断 180 师退路,师长和政委认为成建制大部队突围不可能,只会被美军围歼,采用了分散突围的方式,也就是以营连排为单位,小部分进行突围。

这次突围中,有些 3000 多人突围成功,但还有接近 3000 人伤亡或者被俘。

其中被俘的人中,就有张泽石,他是一个宣传干事。

但是撤退时,部队被打散了,四面都是美军。

张泽石和几个士兵被打散,行军到一个山沟内,发现山沟两头都有美军,正在向里面搜查。

当时他们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之前一同行军的还有几个伤员,因伤势严重,体力耗尽,又没有饭吃,只能留下放弃撤退自杀或者被俘。

而张泽石他们几个人弹药也耗尽,仅有张还有一枚手榴弹。

当时美军越来越近,一旦发现哪里有人,就朝天开枪,让他们出来投降,不然就开枪开炮。

如果对方开枪还击,美军立即炮火覆盖,将敢抵抗的所有人打死。

美军靠近以后,张泽石拿出唯一的手榴弹想要投掷,旁边一个小战士拉住他不让投,因为只要投出去这几个人就死定了。

但美军并没有发现他们,稍后张泽石因饥饿或者过于疲惫而晕倒后被俘。

军队是需要补给的,补给一断就要完蛋。

一个人不吃饭可以坚持作战二到三天,再长就不行了。但如果人不喝水,在较为炎热的天气下,作战一二天都很困难。

另外,打仗是需要弹药的,没有弹药就没法打。

上甘岭战役志愿军一共消耗各种子弹 5040 万发,各种手雷 301330 发,炮弹 450768 发,反坦克地雷 512 枚,爆破竹 5984 根,炸药 2917 公斤,共消耗物资 1.1 万吨。

弹药为 5530 吨,平均日消耗 128 吨,以实际消耗炮弹 450768 发来计算,平均日消耗量为 10483 枚,手雷日均消耗 7007 枚,子弹日均消耗 117.2 万发,按照 4.3 万人的参战兵力来算,平均每人要打出去 1172 发。

这是多么夸张的数字,只有如此猛烈的火力,才能遏制住美韩军的进攻。

如果没这么多弹药,你根本没法打。

师旅一级的军队,如果是进攻中被敌人合围,依靠自己的补给一般只能坚持三到五天。

即便是防御作战,防御一方没有长期防御的计划,一旦在野战被合围,也只能坚持 10 天左右,补给一旦耗尽,军队就会瓦解。

在基辅会战中,为什么 66.2 万名红军被俘?

因为苏军苏军第 5、第 21、第 38、第 26 等 5 个集团军都被合围了,而且是分割为 6 块包围。

苏军突围无法成功,坚守又缺乏补给,陷入全面崩溃状态。

苏军被包围后,还是坚持作战了一段时间。

在德军猛攻下,苏军有的部队支持了 10 天,补给彻底耗尽,苏军士兵无法作战,无法突围,即便德军不攻击。

他们也没有饭吃,甚至没水喝,坚持不了多久。

最终,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 5 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10 日内苏军有组织抵抗被摧毁,剩余苏军投降!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