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战国时期哪个国家最先被秦朝灭掉?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青松腊梅 602】的最佳回答:
首先要说一下标题中的错误。秦朝和秦国的区别。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后才能称其为
秦朝
,战国未统一前只能称
秦国。
战国时期,为了增强国力,各国都积极的招揽人才,实行改革。秦孝公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特别是经济上奖励耕织,使秦国达到了“
富国
”的目的;军事上奖励战功,达到了“
强兵
”的目的。这一切都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 260 年秦国进攻赵国,两国在长平交战,秦国采用反间计使赵国上当。改派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将,结果使赵国 40 万大军惨遭活埋。长平之战后,六国更无力抵挡秦的进攻了。
“
富国强兵
”后的秦国开始着手灭六国的计划。秦王嬴政采取“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和“
合纵连横
”的军事外交的策略。
公元前 230 年
,
首先进攻最近实力最弱的韩国。取得了成功。
之年依次灭了赵、魏、楚、燕、齐五国,完成了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分立混战局面,
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来自网友【刚日读史】的最佳回答:
有人说,从东周末年的公元前 475 年到前 403 年,称为春秋;之后到秦始皇一统六国的公元前 221 年,称为战国。
有人说,从公元前的 475 年,到公元前的 221 年,统称为春秋战国。战国就是春秋,春秋就是战国,战国是春秋乱象的形容词。
你认同哪一个?
认同第一个说法的理由是:公元前 403 年,周王朝正式承认韩、赵、魏为诸侯国,用“三家分晋”这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来对春秋和战国进行割裂,也有他的道理。
因为“三家分晋”代表了周王朝“礼乐制度”彻底崩坏,从此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更加剧烈,更加不讲道理,不讲“出师有名”,只讲“丛林法则”,优胜劣汰,礼崩乐坏!
认同第二个说法的理由是:“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战国策》其实也是在说从公元前 475 年以后的事情。
“春秋无义战”,周王朝根本没有什么“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幸福传说,从周武王开始,天下就没有停止过战争。
说什么“师出有名”、其实都是借口。烽火狼烟、民不聊生,这就是当时的现状。大争之世,用“战国”来形容当时的乱象,最为合适。“战国”更多地成了一个现状的形容词。
比如日本史上,也有一个战国时期,也就是用来形容当时的乱象的。
那么我们就从两个不同的时期进入史料,来看看秦国在当时先灭掉的是哪一个国家?
一:公元前 475 年,秦国的国君是秦厉共公,在位 34 年,灭“大荔戎国”。
(厉共公)十六年,以兵二万伐大荔,取其王城。——《秦本纪》
大荔县,原为关中平原东部重镇。早在夏朝时,神农氏后裔这里就建立“向国”,商周时期,大荔为“古芮国”及同国所在地,春秋时少数民族沿洛河进入此地建立“大荔戎国”。
到了秦厉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秦国再伐大荔,灭大荔国,设立“临晋县”。
由此可知,如果以公元前 457 前为战国开端,那么被秦国所灭的第一个国家就是“大荔戎国”。
二:以公元前 403 年为战国开端,此时是秦简公在位期间,差点被魏国所灭。
秦简公在位十六年,对内进行改革,允许官吏带剑、允许百姓带剑。
在春秋战国时期,带剑是贵族才能拥有的特权,秦简公这一次改革,确实开了创举。但很不幸,秦简公在位期间的前 414 年——前 400 年,正是吴起在魏国变法期间。
所以,秦简公在位时,秦国被被打得七零八落,能撑下来不灭国,已是祖宗保佑得很好了,就别说去灭别人的国了!
秦简公去世,秦惠公上位。惠公五年,秦国灭“绵诸戎”,此后,绵诸逐渐和秦人融合。
绵诸,是当时西戎诸部落中较强的部落,他与义渠、大荔诸戎的实力相当。“绵诸”有国王,住地在秦的故土附近,与秦疆土相接。
秦简公的老祖宗秦穆公在位时,当年手下有一名重臣“由余”,就是来自这个部落。秦穆公通过重用由余,由此了解到了西戎的地形、兵势。
穆公三十七年(前 623 年),秦军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绵诸”,活捉了绵诸王。秦穆公乘胜前进,二十多个戎狄小国先后归服了秦国。
到了秦惠公五年,秦国也终于完成了灭亡“绵诸戎国”的大计,吞并了绵诸戎国的疆土。而上面所提到的另一个义渠国,也在秦昭襄王年代,被秦国吞灭。
由此可知,如果以公元前 403 年为战国开端,则被秦国所灭的第一个国家是“绵诸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