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怎么评价明太祖朱元璋?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流沙河 75701475】的最佳回答:
中国的专制文化,在他手里彻底放飞。
【2】来自网友【艾迪特】的最佳回答:
一个千年才会出现的天才,一个悲天悯民的佛教徒,一个胡作非为的屠夫,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一个好父亲,一个坏丈夫,一个精力充沛把好事与坏事都做到极至的不世出的天才。
【3】来自网友【风水轮流转明天会更好】的最佳回答:
猪在风口浪尖也会飞,火焚庆功楼,他象防盗贼一样,审查百官,没有重点放在济世利民,发展经济,只是动用国家机器排除清洗异己。不能算有德有才之君,唯一可圈可点是三省六部制,维护了中央集权!
【4】来自网友【真人大实话】的最佳回答:
一个充满争议的平民皇帝,能力本事极强的开国大帝,能征善战,极善权谋,治国有方,破坏力也极强。他痛恨腐败,反腐手段极端。既有平民情结,又用残酷手段统治。总之,是一个历史上存在感很强的一代君王。
【5】来自网友【与生活交朋友】的最佳回答:
朱元璋出身底层,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最终开创大明基业,成为明太祖。
朱元璋武定祸乱,文致太平,既能打江山,更能守江山,自古帝王,能与朱元璋相比的,屈指可数。我认为朱元璋是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
自古以来,农民起义极少能取得成功的,中国历史上也就刘邦、朱元璋成功。
他们的成功并非运气好,而是他们确实有常人所不能及的特质。
特别是朱元璋,开局一只碗,比刘邦要惨得多。但是朱元璋身上很多特质,都是常人所不能及的,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们也未必学得来。
朱元璋出身贫农,父母早亡,又遭逢乱世。朱元璋便有了当和尚,乞讨的经历。
其中所受之苦,常人难以想象。要是一般人,一辈子也就那样了。
但是朱元璋没有认命,加入了反元义军队伍,他的优秀品质,也助他在反元道路上脱颖而出。
朱元璋有哪些优秀品质呢?
第一、英勇善战,既是将才,更是帅才,战略大家。
朱元璋刚入义军,便得郭子兴赏识,留为亲兵。朱元璋也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更加为郭子兴看重,将义女嫁给了他。
随着朱元璋势力的发展壮大,手下大批文臣武将,到后期已经不需要冲锋陷阵了。这时候朱元璋只需运筹帷幄,让部将决胜千里了。
经常有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实际上,刘备没有诸葛亮是真不行,朱元璋没有刘伯温,也并不影响他夺取江山。
朱元璋善于听取意见,但是更有自己的主见,并非对刘伯温言听计从,前提他自己得认同。朱元璋救安丰小明王,刘伯温是反对的。因为当时朱元璋面临陈友谅、张士诚东西夹击,如果去救安丰,应天就空虚了,搞不好家就被偷了。
但是朱元璋坚持去救了安丰,还回师击败了陈友谅。虽然朱元璋两方面都成功了,但他还是感到后怕,对刘伯温说:“我确实不应该救安丰。如果陈友谅乘机直捣应天,我就完蛋了。但陈友谅围攻南昌,他不亡谁亡?陈友谅完蛋了,天下就不难定了。”
可见朱元璋更相信自己,不会对某个谋士言听计从,即使自己是错的。但是他也确实有自己的运气,陈友谅率 60 万大军顺流而下,不打南京,反而围攻南昌 85 天,不但给了朱元璋救援安丰的时间,还给了朱元璋积极准备,与陈友谅决一死战的时间。
第二、朱元璋善于学习,一辈子坚持学习,并且重视教育。
朱元璋作为底层出身,吃饭都是个问题,更不可能有机会学习。
但是我们丝毫看不出朱元璋是个文盲,反而觉得他是个能文能武的人。
这只能说明朱元璋在日常一直都在坚持学习,才会有战略眼光,治国方略。
朱元璋除了自己学习,还要求子孙学习。更重视兴学,教化百姓。
特别是对儿子们的教育,历代帝王就没有比得上他的。
无论是秦始皇、汉高祖还是唐太宗、康熙帝,教儿子都不及朱元璋。
朱元璋更愿意为子孙后代着想,而且几个儿子都非常优秀,又没有出现夺嫡之乱。
而秦始皇忙着修仙,汉高祖忙着泡妞,唐太宗、康熙帝的几个儿子都不安分。
只要朱元璋,目标明确,称王便封朱标为世子,称帝封朱标为太子。早早就确定好继承人,用所有资源进行培养。其他的儿子再有本事,对于太子之位,想都别想。
可惜造化弄人,朱标早亡,朱元璋全都白忙活了,才有了后面的各种悲剧惨案。
如果不是朱标早亡,朱元璋绝对会不受任何质疑的成为中国甚至世界历代皇帝中的千古第一帝
第三、朱元璋懂得民心者得天下,坚持以民为本,一辈子都在想着减轻百姓负担。
从朱元璋起兵起,到最后驾崩,一直都是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善待百姓。
朱元璋本身就是苦出身,知道民间疾苦,憎恶贪官污吏。所以凡是祸害百姓的,他都是不容的。
正是一直秉持这个原则,朱元璋才能够从众多义军中脱颖而出,发展壮大。
朱元璋的队伍,军纪严明,禁止祸害百姓,抢掠父女,违令者,斩首示众。所以人心归附,所向披靡,战无不杀。
在朱元璋一生中,多次告诫以徐达为首的将领,克城以武,戡乱以仁,只有秋毫无犯,才能一举而定,禁止诸将妄杀。
朱元璋以民为本,并非作秀,而是坚持了一辈子。中国几千年历史,对贪腐深恶痛绝的程度,朱元璋要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吧。所以朱元璋时代,公务员不好当,百姓相对还是幸福的。
劝农桑,开荒地,降赋税,免田租,修水利、赈灾民、派官员慰问受灾百姓等都是朱元璋常干的事。
朱元璋告诫百官休养安息,清廉为官,约己利人。他并非说说而已,而是以身作则,生活朴素,遇上灾荒,带头吃素,朝贺罢女乐,减少各种开支,而且坚持很久,并非只是做做样子。
特别是养老政策,放到现在,也一点都不过时。
年过七十的老人,可留一子侍养。天下平民富民,年过八十、九十的,都各自有对应的养老待遇。鳏寡孤独有残疾的人,每年都有补助。
对于穷苦无依靠的百姓,政府提供房屋衣食,对于无业者,拉去开荒,提供各种资源,免税三年。
对于士卒,年老有病的可以让儿子代替,老而无子以及寡妇,政府给路费回家。军士阵亡,父子妻子生活不能自理的,由政府抚养。
朱元璋还特别重视礼仪风俗,为此专门下诏:
天下大定,礼仪风俗不可不正。诸遭乱为人奴隶者复为民。冻馁者里中富室假贷之,孤寡残疾者官养之,毋失所。乡党论齿,相见揖拜,毋违礼。婚姻毋论财。丧事称家有无,毋惑阴阳拘忌,停柩暴露。流民复业者各就丁力耕种,毋以旧田为限。僧道斋醮杂男女,恣饮食,有司严治之。闽、粤豪家毋阉人子为火者,犯者抵罪。
有一次朱元璋祭祀,完了后天气清明,侍臣说:“这是陛下真诚敬天起的作用。”
朱元璋说:“所谓敬天,并不仅仅在于形,更要有实。上天将子民托付给君王,作为君王想求天办事,必须先抚恤百姓。抚恤百姓,就是侍奉上天之实。国家任命官员,如不能造福百姓,就是违背君王的命令,是大不敬。作为君王,父天母地子民,都要尽职尽责。祭祀天地,并非为自己祈福,而是为了天下苍生。”
可见朱元璋绝对是个想着天下苍生的好皇帝,无论是用兵,还是治国,都是以民为本。
朱元璋时期,水患泛滥,又要兴修水利,常有征民夫挖沟之举。所作所为,都是利国利民之事,与隋炀帝挖沟亡国形成鲜明的对比。可笑还有人骂朱元璋为暴君,赞杨广为千古一帝。作为寻常百姓,要说出这种话,是何其可悲、可笑。
第四、朱元璋草根出身,成为帝王后不忘本,获得成就不膨胀。
司马光说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部分农民起义之所以失败,就是如此。起义军由俭入奢,便快速腐化,一发不可收拾,随后便会遭遇失败。
李自成辛苦抗战上十年,一朝灭明,不过个把月,便腐化得不成样子。昔日对百姓的承诺,早已不知道忘到哪里去了,然后遭遇灭顶之灾。
太平天国几乎已有灭清之势,也是迅速腐化,内部分化,自取灭亡。
即使是汉高祖刘邦,也贪图享受,易于膨胀。好在他的部下都很清醒,让他有所克制。即使如此,刘邦也差点在彭城之战中被项羽斩杀。
而朱元璋却不贪图享乐,而且不膨胀。这一点几乎无人能及,自古至今,能做到这一点的,我只能想到伟人了。
这一特质,旁人只有膜拜,极难培养,这也是最令人佩服的地方。
朱元璋不但从乞丐奋斗成皇帝,还成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使江山重新归汉,其意义是历代开国皇帝不可同日而语的。
朱元璋取得如此成就,拥有了一切之后,并没有骄奢淫逸起来,而是一直在为稳固大明江山而努力奋斗,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
朱元璋生活相对比较简朴,建立政权,所修宫殿,也只追求实用。府库有余财,他想到的不是怎么享受,而是想着之前修宫殿,苦了百姓,现在有钱了,要免百姓几年赋税,减轻百姓负担。
朱元璋始终都记得他是穷苦出身,即使身份地位不一样了,也不希望百姓再经历他的苦难了。当然,他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是稳固江山,但最起码朱元璋明白百姓和江山的关系,并一直坚持为了江山稳固而奋斗,这就足以使他成为个好皇帝,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
朱元璋被扣上暴君帽子,为人所诟病的就是杀功臣。确实朱标死后,朱元璋猜忌功臣,有几个死得确实有点冤,但是大部分都是死有余辜。
很多开国功臣,富贵了便膨胀了,可惜他们的主子没有膨胀。功臣们作奸犯科,干出不利于民的事,朱元璋收拾他们是理所当然。
论功绩有比得上徐达、汤和的吗?恰恰也只有朱元璋最好的两个兄弟,谦虚低调,谨小慎微,不拉帮结派,得以善终。
而且大明王朝,说狭义一点,是朱元璋朱家的,说广义一点,是天下人的,也就是百姓的。唯独不是那些开国功臣的。
开国功臣上威胁帝王统治,下侵害百姓安居,从任何角度都该杀。作为百姓,更要称赞朱元璋秉公无私,杀尽贪官污吏,欺压百姓之人。
换作任何人在朱元璋的位置上,怕是也要大开杀戒吧?彼一时,此一时,朱元璋面临的处境,可不是一杯酒能搞定的。
历朝历代,哪个皇帝手上没沾过血?像秦始皇、隋炀帝这种手染百姓之血,换来的都是短命王朝。像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只要心中有百姓,别说杀功臣了,哪怕是弑兄逼父,也能国运昌隆。
如果是被杀功臣后人责骂朱元璋,那是合情合理的。作为普通百姓,骂朱元璋残暴杀功臣,那就不是可笑了,那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