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李世民登基后是怎样对秦琼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灵枫历史阁】的最佳回答:
李世民登基后,对秦琼的态度,就发生了 180 度大转变。此后 12 年,一直到秦叔宝去世,李世民都没给他升过官。秦琼战功赫赫,在凌烟阁的排名,却是“倒数第一”。这一切,只因四个字:君臣离心。
算起来,李世民对秦琼,还算是很优待的。
公元 626 年,李世民凭借玄武门之变,顺利登基成为唐朝新皇。
他对身边的一众亲信,进行了封赏,战功赫赫的秦琼,也位列其中。
从历史记载来看,李世民对秦琼的优待,主要体现在三件事情上:
第一件:封秦琼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李世民登基后,就对秦琼进行了封赏。
他将秦琼封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旧唐书·秦琼传》)
第二件:追赠秦琼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公元 638 年,秦琼病死的消息传来,李世民立刻追赠他为徐州都督,并赐他陪葬昭陵。
为了彰显秦琼的战功,李世民还特地在他的墓葬前造了石人马,以表彰他的战功。
十二年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茔内立石人马,以旌战阵之功焉。(《旧唐书·秦琼传》)
第三件:修建凌烟阁,将秦琼纳入其中,受后人敬仰。
据《旧唐书》记载,贞观十七年,李世民修建凌烟阁,特意将已经去世的秦琼,纳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让其受后人敬仰。
十七年,与长孙无忌等图形于凌烟阁。(《旧唐书·秦琼传》)
乍一看,李世民似乎对秦琼挺好的。
秦琼活着的时候,李世民给他加官进爵;秦琼死后,李世民让他陪葬皇陵;修建凌烟阁,李世民还记得把他列入二十四功臣行列,给他死后哀荣。
可是,如果综合秦琼的功绩、其他功臣的待遇来看,李世民对秦琼的这点好,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细看历史,从公元 626 年,到公元 638 年,秦琼都是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从未有过任何变化。
相比秦琼的功绩,他所受到的优待,真的是少得“可怜”。
秦琼的赫赫战功
秦琼没什么背景,是真正靠着白手起家,而名垂千古的人。
在归顺李世民之前,秦琼跟随了好几任首领:隋朝强将来护儿、齐郡通守张须陀、据守虎牢的裴仁基、隋末割据群雄之一李密、王世充……
他是有真本事的人。
曾摧毁过卢明月的营寨,征讨过孙宣雅,击退过宇文化及。
在混乱割据的隋末年间,秦琼的军功,处处展现着过人的本事。
公元 619 年,秦琼不耻于王世充的奸诈,和陈咬金等人一起,投奔了李唐。
刚投奔李唐,秦琼就被安排到了李世民的府上,正式成为李世民的亲信。
在李世民麾下,秦琼的战功更是非常卓著。
归顺后的第一年,他跟随李世民征讨河东,一举击破宋军(宋金刚)大将尉迟恭,斩首两千余人;
归顺后的第二年,秦琼趁胜追击宋军。
此后,宋金刚大败逃走,尉迟恭则带着军队献城投降。
敬德、相率众八千来降,还令敬德督之,与军营相参。(《旧唐书·李世民传》)
这一年,秦琼还是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的先锋之一。
他带领千余人队伍,让敌人闻风丧胆,大振本军士气。
秦王世民选精锐千余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资治通鉴》)
归顺后的第三年,李世民和窦建德打仗,秦琼带领数十名精锐骑兵,直接冲破窦军大阵,绕道后方举起唐军旗帜,导致窦军军心涣散。可以说,秦琼的勇猛,是唐军胜利的关键。
从讨王世充,每为前锋。太宗将拒窦建德于武牢,叔宝以精骑数十先陷其阵。(《旧唐书·秦琼传》)
归顺后的第四年,秦琼跟随李世民在河北平叛,一举击破刘黑闼,肃清了窦建德旧部。
二月,刘黑闼引兵还攻洺水,癸亥,行至列人;秦王世民使秦叔宝邀击,破之。(《资治通鉴》)
……
可以说,秦琼不是花拳绣腿,而是战场上实打实的功夫。
每一次,他跟随李世民作战,英勇且不输谋略,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若是没有秦琼,李世民要想打赢,还要费很多心力。
从功劳上看,李世民登基前,秦琼就算不是数一数二,也起码是前 10 名。
然而,李世民给秦琼的待遇,在功臣里,却连前 20 名,都比不上。
李世民给秦琼的待遇
李世民给秦琼的待遇,和他的功劳相比,实在有些不对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其一,在食邑上,秦琼在功臣里基本属于最少的一等。
秦琼食邑七百户,在功臣里,几乎算是最少的一批。
举个例子。
李世民登基后,对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等人的封赏,都是食邑 1300 户。
而功绩非常一般的张公谨、侯君集,李世民也爽快给他们册封将军,食邑 1000 户。
建成、元吉之诛也,君集之策居多。太宗即位,迁左卫将军,以功进封潞国公,赐邑千户,寻拜右卫大将军。(《旧唐书·侯君集传》)
李世民对其他人异常爽快,可到了秦琼这里,却只是食邑 700 户,实在有些少了。
- 其二,在仕途上,李世民登基后,秦琼基本是个消失的状态。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将原本秦王府里的亲信,都进行了重用。
而这些人,基本上都成了贞观之治的肱骨大臣。
尉迟敬德懂武不懂文、性格跋扈嚣张,可李世民对他非常包容,还派他去当了重要的地方官、监修洛阳老君山、征讨过高句丽……
然而,能文能武的秦琼,却一直寂寥无名。
李世民登基后,他的仕途,基本处在消失状态,在史书上留下的记载,也只有寥寥数语。
史书记载,李世民登基后,秦琼逢人就说,自己戎马一生,屡受重伤,如今经常重病难以起身。
“我戎马一生,经历大小战斗 200 多阵,多次受了重伤,前前后后流的血都有好几斛,怎么能不生病呢?”
其后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旧唐书·秦琼传》)
称病,是秦琼后期的主旋律。
一个战功赫赫的亲信,需要四处称病,大抵只有 2 种可能:一是他自己不愿上朝,称病当借口;二是李世民不愿意见到他上朝,他明哲保身,称病当幌子。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指向了四个字:君臣离心。
- 其三,秦琼的排名,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末,明显不对劲。
李世民对自己的亲信,都有一套标准流程:死后册封、陪葬皇陵、入住凌烟阁。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亲自挑选 24 位功臣,入驻凌烟阁。
功臣的排序,不按功劳大小,而按官职大小。
在贞观十七年以前去世的人,会按照追赠的官职进行排序。
按照旧例,追赠的官职,一般比活着的官职,要高许多。
然而,即便这样,秦琼仍然被排在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最后一位。
由此可见,秦琼活着的时候,官职不如其他亲信,死后哀荣也非常一般,追赠的官职也并不算大。
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
如果李世民不给其他人发糖,那他不给功勋卓著的秦琼发糖,也是情理之中。
可当李世民给旁人发了一堆糖,却只愿意给秦琼几颗,就显得有些“刻薄”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李世民要这样对待秦琼呢?
从两人的相处细节来看,李世民如此对待秦琼,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君臣离心。
不止是李世民猜忌秦琼,秦琼也不愿意搭理李世民。
李世民对秦琼的猜忌
李世民登基后,如此对待秦琼的原因之一,是他对秦琼的忠心,产生了怀疑。
在归顺李唐之前,秦琼几次易主,虽然李世民求贤若渴,但不免在心中留下一颗怀疑的种子。
此外,每一次,秦琼立下赫赫战功,李渊都给予秦琼过分的褒奖,也加深了李世民的猜忌。
击溃宋金刚的那一次,李渊赏赐秦琼金瓶,加封他为上柱国,并且对他说:
“你不顾妻儿过来投奔我,还立下这样的军功,我连肉都可以割给你,更何况是一些财物!”
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最居多。高祖遣使赐以金瓶,劳之曰:“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旧唐书·秦琼传》)
击溃王世充的那一次,秦琼又被加封为翼国公,赏赐财物。
从讨王世充,每为前锋……世充平,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旧唐书·秦琼传》)
此时的秦琼,是李世民府中的人。
他被赏赐,也代表着李世民的荣耀。
但李世民欣喜之余,也难免会猜想,秦琼的心偏向父皇李渊更多,还是偏向自己更多。
尤其,当李世民背着李渊搞小动作的时候,他根本拿不准秦琼会不会密奏。
这种疑心,到玄武门之变时,不断放大。
玄武门之变,秦琼到底有没有参加过,史书上的记载不一。
《旧唐书》的《太宗本纪上》、《长孙无忌传》中,都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进行了列举,其中,秦琼是最有争议的人之一。
如果,秦琼没参与玄武门之变,那么,他作为李世民的亲信,立场就十分可疑;
如果,秦琼参与了玄武门之变,那么,按照他在战场骁勇善战,他理应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据史书记载,秦琼只是跟着李世民抵达了玄武门,并没有特别的功绩。
反倒是尉迟敬德,亲自射死了李元吉。
从秦琼后来受封的功绩来看,就算他参加了玄武门之变,想必也是消极抵抗的态度,人在心不在。
李世民宽仁,但他不是傻子,对这样的秦琼,自然“如鲠在喉”,难以优待。
秦琼不想搭理李世民
除了李世民的疑心,秦琼自己,也不愿意和李世民过分亲近。
此前,秦琼几次易主,看似不忠诚。
可实际上,他并非不忠之人。
最后一次,秦琼离开王世充的原因,是不耻王世充的行径,由此可见,秦琼绝对是个正义之人。
其实,王世充对秦琼和程咬金都非常好,都给了高官厚禄,并予以厚待。
只是,王世充气量比较狭小,经常赌咒发誓。
秦琼认为这不是君子所为,便果断离开。
“王公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此乃老巫妪耳,岂拨乱之主乎!”(《资治通鉴》)
不为高官厚禄,只是因为王世充品德不好,秦琼就果断离开。这样的他,对于玄武门之变中骨肉相残的李世民,恐怕也难以推崇。
事实上,当时的著名将领李绩和李靖,对于玄武门之变也并不支持,他俩都保持了严格的中立。
但秦琼很难置身事外。
他本就是李世民的亲信,就算心中再不认同,本着臣子的忠心,他也要附和。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秦琼消极参战,也在所难免。
李世民登基后,秦琼也自动称病,远离朝堂。
- 一方面,他认为李世民不再是自己愿意追随的主人;
- 另一方面,他为了避免李世民为难,自动远离朝堂。
- 此外,李渊曾对他特别好,秦琼内心不安,便干脆选择急流勇退。
这个世界上,拿得起、放得下的,才是真君子。
从这方面看,秦琼虽然易主七次,却始终保持忠心,有着做人的志气和底线,着实让人钦佩。
而李世民的度量,也值得称赞。
秦琼称病的十二年,他虽然没有给秦琼升官,但多次派太医去给他治病。
他们君臣之间,依旧保持着“和睦”与“厚待”,着实很不容易。
自古战功赫赫的功臣,都难以善终,但李世民手下的功臣,绝大多数都得以善终。
这一点上,李世民值得称赞。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2】、来自网友【围炉煮酒话春秋】的最佳回答:
李世民登基之前,秦琼备受重用和礼遇,而且战功赫赫,与尉迟恭、程知节等人一起成为大唐开国功臣;李世民登基之后,秦琼立马坐了冷板凳,此后十二年默默无闻,得到的待遇也很一般,凌烟阁功臣排名也只是最末。
李世民对秦琼的态度为何反差这么大,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武德九年七月二日,秦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他带领部下埋伏在玄武门内,将毫无防备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杀死,并逼迫李渊交出大权。
九月三日,李渊正式禅位给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称帝,并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功臣进行了封赏,其中秦琼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食邑七百户。
贞观十二年秦琼去世之后,李世民下诏秦琼陪葬昭陵,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确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秦琼也位列其中。
表面上看,李世民对秦琼似乎还不错,但细细推敲我们会发现,在所有玄武门之变功臣当中,秦琼的待遇其实是最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第一个方面,从食邑上来说,秦琼只有七百户,少得可怜。
玄武门之变功臣当中,作为功臣第一集团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尉迟恭等人,他们都得到了一千三白户食邑,即便是功臣第二集团的侯君集和张公谨等人,他们的食邑也达到了一千户(包含后来加封的食邑)。
反观秦琼,李世民只给了他七百户食邑,再没人比他更少了,而且一直到他去世都没涨过,这显得十分不正常。
第二个方面,从官职上来说,其他功臣后来都节节攀升,只有秦琼一成不变。
前面我也说了,秦琼在玄武门之变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这个职务不算低,是十二卫大将军之一,正三品,与尉迟恭和程知节等武将官职相当,李世民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亏待他。
但是,在随后十二年时间里,其他功臣要么升官,要么得到重用,只有秦琼的官职一点都没有变化,到死都只是左武卫大将军,而且长期没有实际履职。
不仅如此,秦琼人生的最后十二年,一点存在感都没有,既没有参与国事,也没有领兵在外打仗,这与尉迟恭、程知节等人频繁活动形成鲜明对比,甚至还不如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张亮等人。
按照秦琼自己的说法,他是因为打仗受了好几次重伤,导致他经常生病,所以无法正常工作的。
其后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其实,秦琼大概率是在装病,道理其实很简单,为何玄武门之变前他不生病,之后却一直生病呢?
秦琼之所以这么做,要么是因为他不愿意见李世民,要么是李世民不愿意见他,至于原因,我们后面会说到。
第三个方面,从功臣排名来说,秦琼虽然进入凌烟阁功臣名单,但排名最末。
对于去世的玄武门之变功臣,李世民给的待遇通常是,陪葬昭陵,追封更高官职,入凌烟阁功臣名录并悬挂画像。
当初,李世民在让阎立本画功臣像的时候,曾说过不以功劳大小确定排位,而是以功臣最高官职(包含追封官职)排序。
一般而言,功臣死后追封的官职往往要比实际官职大得多,比如说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就被追封为司空或者司徒,这些官职是他们生前不曾担任的。
在确定凌烟阁功臣的时候,很多人都还活着,秦琼算是去世得比较早的,也获得了李世民追赠的官职,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排在了最后一名,可见他混得有多惨。
事实上,秦琼死后之被追赠徐州都督这个官职,这在唐朝历史上真的拿不出手,很多二流人物去世之后被追赠的官职都与他相当或者更大。
那么,是不是因为秦琼功劳不够大,所以李世民才不愿意追封他更高的官职呢?
显然不是,秦琼的功劳其实很大,他早年在多路诸侯手下干过,但都不顺心,后来他因为兵败而投靠唐朝,得到了李世民的礼遇,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在消灭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和刘黑闼的战争中居功甚伟,是唐朝统一全国的大功臣,也是拥立李世民登上皇位的功臣。
在李世民手下,最能打仗的几个人,无非是尉迟恭、程知节和秦琼等数人,其中尤其以秦琼最拼命,他作为将军,每次打仗都把自己当前锋用,甚至单枪匹马也敢冲锋,但也正如他所言,受伤特别多,不过他毫不在乎。
所以说,秦琼在功劳这一块是没什么可以挑剔的,但李世民却在他死后,只给他追封了徐州都督这个官职,导致他在凌烟阁功臣榜上排名最末,这也是很不正常的。
总而言之,以秦琼的功劳和表现,李世民不至于这么“慢待”他,这是怎么回事呢,李世民和秦琼之间究竟有何问题呢?
原来,李世民与秦琼实际上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就已经君臣离心了,之所以会如此,还要从秦琼投靠唐朝开始说起。
当初,秦琼与程知节一起在王世充手下效力,后来他们觉得王世充为人奸诈,不是个可以效力的明主,于是趁李世民率军与王世充对峙的时候,带领人马投降了李世民。
李世民早就听说秦琼勇武过人,便准备留下他,但李世民不敢擅自做主,于是上书禀告父亲李渊,李渊也觉得秦琼是个将才,便下旨留下他,让他在秦王府效力。
李世民对秦琼非常礼遇,还封他为马军总管,跟随自己一同驻守长春宫。
武德二年,李世民率领秦琼等人往河东与刘武周手下大将宋金刚、尉迟恭作战,在美良川和介休等地数次将其击败,斩杀敌军二万余级,并最终迫使尉迟恭献出数座城池后投降。
这是唐朝建立后取得的一次大胜利,秦琼在战争中表现最为突出,功劳也最大,让李渊和李世民都感到十分惊喜。
秦琼作为李世民的直接下属,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应该先由李世民提出方案,报李渊批准后实施。
但诡异的一幕发生了,还没等李世民制定出封赏方案,李渊的诏书就来了,他封秦琼为秦王府右三统军,赏赐给他金瓶、数十名奴仆以及大量钱财。
这还没完,李渊还在诏书中对秦琼说,你抛弃妻儿来投奔我,现在又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我就是割下身上的肉给你吃都不为过,更何况是一些奴仆和钱财呢?
又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最居多。高祖遣使赐以金瓶,劳之曰:“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寻授秦王右三统军
不得不说,李渊说话挺肉麻的,特别容易让人感动,他作为大唐天子,其实不必如此对待臣子,那他究竟想干啥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李渊在收买人心,他是有意拉拢秦琼的,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限制李世民的权势,从而加强自身权威,并确保李建成太子之位稳固。
其实,李渊与李世民的矛盾,早在唐朝建立之初李渊封李建成为太子之时就埋下了。
当初晋阳起兵,李世民作为主谋,李渊曾许诺他说,事成之后封他为太子,但唐朝建立之后李渊却食言了,李世民因此非常恼火,一直有争夺太子之位的野心。
对于李世民的野心,李渊时有所防备的,但他不得不依靠李世民为自己打天下,所以给了他很大的权势,让他成为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人物。
不过,李渊也是个很狡猾的人,李世民虽然大权在握,但他也不断在搞小动作,对李世民进行掣肘,而收买秦琼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李渊的做法,李世民虽然很反感,但不好明说,只能对秦琼更好,尽量将秦琼给笼络住。
在随后的日子里,李世民对秦琼好得不得了,委以重任不说,还十分尊重他的意见,可以说将他当做左膀右臂了。
但是,让李世民想不到的是,李渊为了拉拢秦琼,比他想象的还要积极百倍。
尉迟恭投降后不久,李世民又击败了宋金刚,秦琼战功卓越,但李渊的使者又带着诏书来了,他赏赐秦琼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加封为上柱国;
又从破宋金刚于介休。录前后勋,赐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授上柱国。
武德四年,李世民击败窦建德和王世充之后,秦琼又立下大功,李渊的使者再次带着诏书来了,这一次他赏赐给秦琼黄金百斤、帛七千段,并册封他为翼国公。
世充平,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
李渊一而再、再而三施恩于秦琼,这就让李世民觉得,秦琼是更感谢自己呢,还是更感谢父亲李渊呢?
这个疑问自然是没有答案的,只有秦琼自己心里清楚,李世民无从知晓。
转眼到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与李建成的争夺进入关键时期,长孙无忌和尉迟恭等人力劝李世民发动政变,杜如晦和房玄龄也冒死助力,但秦琼却一点也不活跃,既没有表达什么态度,也没有什么实际行动。
到了玄武门之变那天,秦琼的表现就更差了,一向喜欢当前锋的他,既没有像尉迟恭一样冲在最前面,也没有在玄武门前抵御前来支援李建成的三千余长林军,其表现甚至不如尉迟恭身边那个小卒,一箭射中了李元吉的腿,让李元吉跌下马去,最后被尉迟恭射杀。
总之,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肯定不怎么样,不然史书上肯定会大书特书的,只能说他作为参与者,立下了一些小功劳而已。
李世民何等英明,谁表现好谁表现不好,他心知肚明,因此在玄武门之变后,他将尉迟恭和长孙无忌的功劳列为第一。
至于说秦琼,李世民难免会怀疑他出工不出力,甚至会认为他因为得了李渊的赏赐,心里其实是反对李世民发动政变的,谁知道呢。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李世民对秦琼产生疑虑了,也不再那么信任他了。
但是,李世民是不吝赏赐的,而且他也是要顾全大局的,所以他还是封赏了秦琼,但秦琼以后想要更大的发展,就非常困难了。
对于秦琼而言,他眼看着别人得到的封赏都十分丰富,自己却沦为末流功臣,心里也明白李世民怀疑他是保皇派,所以他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来实施自保了,而称病在家不出就是个很好的办法。
大约就在李世民登基之后,秦琼就开始生病了,而且他每次见人都要强调,自己是因为以前打仗受了重伤,落下了病根,所以无法为国家效力。
其实,秦琼是不是真的生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急流勇退,李世民会觉得他识趣,自然就会留他一命,还会给他基本的功臣礼遇,甚至让他的子孙也受恩惠。
在秦琼人生最后十二年时间里,他除了经常生病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活动记载,这就说明他啥事也没干,就是在家好好过日子,直到去世。
至于说,玄武门之变后,秦琼与尉迟恭为李世民守门,被民间称为门神的故事,那都是杜撰的,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贞观十二年,秦叔宝去世了,当时他的儿子秦怀道只有十四岁,李世民念及他对唐朝的功劳,让秦怀道到太子府担任千牛备身,任期满后外放为县令,封为历城县开国公,可以说是相当优待了。
最后一个问题,秦琼有没有可能因为感激李渊,从而变成一个保皇派,与李世民走向对立面呢?
答案是秦琼会因为感激李渊而怜悯他,但不会成为保皇派。
据记载,秦琼出生在一个武将世家,受到了良好的家教,他从小有志向气节,非常重义气,对朋友可以两肋插刀。
当初,秦琼之所以与程知节一起投降李世民,除了因为王世充为人奸诈之外,还在于他们仰慕李世民的武功与人品,并且李世民对他们也都很好,所谓英雄惺惺相惜嘛。
秦琼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走向了人生巅峰,可以说没有李世民他就不会青史留名,这不是每个人都给得了的,哪怕是皇帝李渊呢。
至于说李渊,他当然也很欣赏秦琼了,但像秦琼这样的人,显然不是用名与利就可以收买的,所以秦琼只会感激李渊,但不会因此背叛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中,秦琼或许就是因为曾经受过李渊的恩惠,所以表现得给人一种不卖力的感觉,但他绝对没有想过当什么保皇派,他肯定会支持李世民的,只不过对李渊有所收敛罢了。
当秦琼意识到李世民对他有误解的时候,他也知道自己辩解也是无用的,所以他选择急流勇退,以生病为由退居二线,让李世民对他放心,从而得以善终。
总结一下,李世民登基之后,对秦琼确实不如从前好,但因为秦琼知进退,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所以他在明面上维护了与李世民的关系,也使得自己得以保全,可以说是个有智慧的武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