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起兵铲除吕后余党的齐王刘襄,作为刘邦长孙,为何不能继承皇位?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2 03:15:28 4次浏览

关于问题起兵铲除吕后余党的齐王刘襄,作为刘邦长孙,为何不能继承皇位?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烟郭说历史】的最佳回答:

刘襄在诛杀吕后一党的行动中立下不小功劳,但他身上有个致命的缺陷,功臣集团是坚决不能让他继承皇位的。

这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刘襄的家族。

其实吧,刘襄的父亲齐王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本身并不是一个强悍之人。

甚至在吕后对付刘姓诸侯时,他为了保命,不仅将自己的封地割了两个郡献给吕后,把它作为鲁元公主的封邑,还将妹妹鲁元公主尊为齐国王后。

刘肥在吕后时代,就是这么一个憋屈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选择了忍气吞声。

这件事发生后不久,刘肥没过几年就在郁郁寡欢中死去了。

虽然刘肥活得比较憋屈,但他的几个儿子都不是省油的灯!

刘肥死后,他留下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刘襄、刘章、刘兴居。

有了前车之鉴,这三个儿子都不愿意像老爹那样憋屈地活着,他们于是开始在暗中筹划反击。

为了能获得一手的情报和掌握朝廷的动态,刘襄便将刘章和刘兴居派到长安,做了皇帝的侍卫郎官。

这俩货绝非一般人可比,在吕后比较猖獗的时代,刘姓诸侯都害怕被吕后清算,遭到迫害,唯恐避之不及的时候,这哥俩却在朝廷混得风生水起。

他俩在朝廷混得有多好呢?

刘章和刘兴居都被吕后给封了侯爵,而且刘章还娶了吕禄的女儿,跟吕家的人那是打得一片火热。

按理说,当时吕后为了巩固地位,大规模包办了不少婚姻,主要就是将吕家未出嫁的女子嫁给刘姓子孙。

这些嫁过去的吕家女子,由于刘姓诸侯慑于吕后的权势,一般会将她们好生供起来,而且她们顺便还充当了吕后的眼线。

但这套在刘章家里完全行不通,因为刘章实在是太强势、太能折腾。

即便是娶了吕禄的女儿,她在刘章家里依然不敢造次,只能乖乖听话,完全被刘章降服。

如果这只能算一件小事的话,那咱们说个大点的事儿。

高后六年(公元前 182 年),吕后在宫内举办了一场酒宴,刘章也参加了,吕后便叫他做酒吏。

所谓的酒吏,在汉朝就类似于主持这场酒会的人,吕后的意思就是让刘章来负责主持这场宴会。

这时,刘章却提了要求:我是武将出身,请允许我用军法来监酒,并且,如果有人违反规则,就得按军法处置。

吕后也没在意,当即就许可了。

随着宴会的进行,当大家喝得酒过三巡时,刘章这家伙听会来事儿,当即请求让自己献上歌舞来助兴。

刘兄不愧是个社牛,当场就来了一段歌舞,在场的人纷纷拍手叫好。

一番歌舞之后,刘章接着又说,请允许我作一首关于耕种的歌谣。

这下把吕后给逗笑了,因为她觉得刘章自小生长在诸侯王室家庭,他父亲刘肥早年是会耕田,但他本人生下来就是个王子,又如何懂耕种之事?

但刘章面对吕后的质疑,显然是胸有成竹,当即就说:臣知道太后的意思,但不让臣试试,又怎么知道臣不懂耕种呢?

就这样,刘章再次获准当场作一首关于耕种的歌谣。

只见刘章开口说道:深耕既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苴鉏而去之。

好家伙,这简单的一句话,既点明了种庄稼的要诀,又似乎别有深意。

而吕后听完,却是沉默不语。

就这样又过了一会儿,有个吕氏家族的人,不知道是不喜欢参加这种宴会还是不喜欢喝酒,还是说他喝醉了,反正招呼也不打,就偷偷溜了。

刘章听说后,当场拔出配剑就追上去,一刀了结了那个吕家的人。

不一会儿,只见刘章提着带血的佩剑回到宴会上,同时向吕后汇报说:

太后准许我以军法监酒,刚刚有个人未经请示,就擅自离席,已经被我用军法处决了。

这话一出,吕后之前答应了允许他以军法监酒的,现在有人违反规则,刘章按军法处置,吕后也无话可说。

而且事后也没有追究或者找过刘章的麻烦。

自此以后,平日里仗着吕后的权势,为所欲为的吕家人,都十分惧怕刘章,连朝廷的不少大臣也归附于刘章。

这些事情说明一点:刘章是个性格强势之人,而且十分凶悍,社交方面具有超高的天赋,连吕后都被他哄得团团转。

当然,刘章的另一个兄弟刘兴居也不是什么善茬,这里不多说。

就这样,刘章哥俩在朝廷里十分吃香,而且随时掌握着朝廷的一举一动,为身在齐国的刘襄提供高价值的情报。

而另一边的刘襄,则是待在齐国,暗中蓄养军队,一旦朝廷有变,他就起兵干翻吕氏家族,顺便称帝什么的。

果然,吕后去世后,吕禄和吕产掌握着朝廷在京城的禁军,刘章当即察觉到时机成熟,便向刘襄表示,由自己和刘兴居做内应,让刘襄赶紧发兵攻进长安。

刘襄起兵后,朝廷派出功臣集团中的老将灌婴率军平乱。

但灌婴是一个忠于刘姓的功臣,他意识到吕后一死,朝廷必定有重大变局,是刘姓家族趁机反扑的绝佳时机。

于是,灌婴带兵出发后,在荥阳安营扎寨,并派人联系刘襄,决定倒戈到刘襄一边,共同发兵铲除吕氏党羽。

而朝廷方面,功臣集团也商议好了铲除吕后党羽的计策,他们用计骗取了北衙禁军、南衙禁军的兵权,发动兵变,诛杀吕后全族。

在这个过程中,刘章深度参与了此次行动,曾经奉周勃的命令率一千多人杀入皇宫,砍死了吕产和吕禄。

此后,吕后的全部党羽、整个吕氏家族遭到血洗,一个不留,全部被杀。

在整个诛杀吕后党羽的行动中,刘章和刘兴居在朝廷内和功臣集团联合,深度参与了行动,并且立下大功。

而刘襄,则是以齐国精锐军队作为后盾,与灌婴合兵一处,作为此次行动的武力支撑。

吕氏家族被血洗之后,功臣集团开始考虑该立哪一个为皇帝?

在刘邦的儿子和孙子辈的众多后代中,功臣集团决定拥立代王刘恒为帝,功劳较大的刘襄却被排除在外。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刘襄哥几个不是省油的灯,对功臣集团是个威胁。

看看刘襄本人,居然能抢在功臣集团之前起兵讨伐吕后一党,而且早就在朝廷安插了眼线。

刘章和刘兴居作为眼线,竟然在吕后时代混得风生水起,而且从此人在宴会上当场砍死吕家人的行为来看,绝非善类。

不管是刘襄也好,还是刘章也好,这哥几个都是强悍之人,而且锋芒外露,一般人都不敢招惹,功臣集团也不敢随意招惹。

这对于功臣集团来说,是万万不能的!

因为他们已经被吕后压制多年,如今好不容易自己可以选择皇帝人选,那就得从功臣集团的集体利益出发,选一个易于控制的人做皇帝,他们才能继续保证自己到手的权势。

如果换成刘襄这类彪悍之人继位,他们根本控制不了这样的人,也根本惹不起,到时候很可能在帝王权术下,失去已到手的权势。

最重要的是,刘襄还有个性格彪悍的舅舅,叫驷钧,此人在当时众多的外戚中,可谓是名声响亮,强势、彪悍,有魄力。

当初刘襄起兵时,吕后派到齐国的国相召平就不干,当即率军包围了齐国王宫,如果刘襄被抓住,起兵计划绝对功亏一篑。

关键时刻,正是在驷钧的支持和建议下,刘襄才用计骗取了召平的兵权,逼其自杀,拿到兵权后,才得以顺利起兵。

功臣集团刚刚经历吕后之乱,如果再让刘襄继位,这个驷钧作为外戚,而且绝非善类,将来很可能演变成外戚专权的局面。

这就会重蹈吕后之乱的覆辙,大家诛杀吕后党羽的行动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不管从哪方面考虑,他们必须拥立一个可以掌控得了,而且家族势力不强的人才行。

选来选去,只有代王刘恒最合适。

因为刘恒的家族,还真就是最弱的,刘恒的母亲薄太后是刘邦众多妻妾中最不受宠的一个。

连吕后都认为她没啥威胁,所以当初吕后对刘邦的妃子痛下杀手时,唯独放过了薄太后,并准许她去代地和刘恒团聚。

而刘恒的封邑代地,处在北方边境,和匈奴交界,不仅经济发展很差,而且时常受到匈奴的进犯和骚扰。

作为刘邦的儿子,被封到这种地方,也说明刘恒实在是太不受宠了。

所以,刘恒一家,常年保持低调、隐忍,不争不抢,争取能平安活下去最好,薄太后娘家只有一个弟弟薄昭,也不是什么强势之人,更没什么家族势力。

因此,在功臣集团眼里,刘恒一家就是软柿子、老实人,既容易控制,也不会出现外戚专权的局面。

对比之下,刘襄一家实在太强悍,既不利于掌控,也存在外戚专权的风险。

功臣集团两相对比之下,选择刘恒继承皇位是必然的。

但是,像刘襄哥几个这么强悍之人,要是得知自己立了大功,皇位却不是自己的,能善罢甘休吗?

其实,不能干休又能如何?

刘襄哥几个也只是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再强悍又能怎样,功臣集团可是追随刘邦打下大汉朝江山的功勋人物。

他们经历过无数战役,参与过无数宫廷斗争、见识过无数帝王权术,凭他们哥几个,是没有能力跟功臣集团抗衡的。

所以,刘襄丢了皇位,也只能忍气吞声,郁闷地回到齐国,别无他法。

因为,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之上的,凭刘襄手底下那点齐国的军队,是干不过灌婴手下的朝廷大军的。

【2】、来自网友【谈古论金】的最佳回答:

公元前 180 年,独揽大权的吕后去世,汉高祖的庶长孙齐王刘襄起兵,一方面是为配合长安功臣集团荡平诸吕,一方面也是为自己争夺帝位,但是最终刘襄却没能继承皇位,皇冠反而花落相对被动的代王刘恒头上。

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刘襄被委托的代理人坑了一把。

尘埃落定之后,齐王刘襄委派琅琊王刘泽(汉高祖刘邦族弟,一作刘邦远房堂兄弟)前往长安说服众臣立自己为帝,但刘泽到了长安之后,却说出了这么一番话:刘襄的舅舅驷钧不是善类,如果拥立刘襄,吕氏当国之事又将重演。诛灭诸吕的长安功臣集团正中下怀,最终拥立汉高祖第四子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委托的代理人坑了委托人一把,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刘襄在起兵时,曾经设计挟持刘泽,夺取琅琊国的军队(刘襄派使者到齐国之东琅邪国——都城东武,今山东省诸城市,说吕氏发动变乱,请琅邪王刘泽赴齐都临淄面商大事,刘泽赶往临淄却被齐王软禁),刘泽怀恨在心,所以来了这么一出。后来刘泽因平乱有功,改封燕王,很大程度上也是文帝对他的酬劳。

第二,长安功臣集团想扶持一个相对弱势的皇帝。

汉初封王,山东大部分地区封给了齐王刘肥,现在为其子刘襄统辖,势力非常大,另外,刘襄表面上给人的感觉比较英武,事实上他的举动虽然符合清除诸吕的政治正确,但也表现出很强的政治野心。

反之,代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以孝顺、谦恭著称,在长安功臣集团看来,选择刘恒对自己有利。刘泽虽然是出于私心黑刘襄,但是他提出的刘襄母族势力过大对于有着吕后专权前车之鉴的功臣集团来说,也是必须要警惕的。

(汉文帝刘恒剧照)

(母亲生病,汉文帝亲尝汤药)

由于上述两个主要原因,汉高祖的长孙齐王刘襄与皇位失之交臂,后来郁郁而终。

(朱虚侯刘章剧照)

这里还有一个花絮,刘襄的二弟朱虚侯刘章在诛灭诸吕的过场中一马当先亲斩丞相吕产立了大功,后被汉文帝加封采邑二千户,赏黄金千斤。公元前 178 年,刘章又被论功行赏封为城阳王。这件事和刘襄没当成皇帝也有关系,当初因为刘章在诛灭诸吕功劳甚大,汉文帝一度许诺封刘章为赵王,但后来汉文帝从其他地方得知,刘章当时意在拥立兄长齐王刘襄即帝位,心中比较不爽,所以只封他为城阳王。

文气的代王刘恒当上来了皇帝,但是,后续事态的发展与长安功臣集团原先的设想并不完全一致。

周勃等人之所以能最终战胜吕氏,是因为他们从吕氏手中骗取了南北军的控制权,如果不掌握长安的军队,此次行动根本不可能成功。

(《周勃夺北军》上海雕刻厂雕刻作品原稿)

汉文帝刘恒对此当然十分清楚,所以进入长安的当天晚上就入驻未央宫,连夜任命心腹代国中尉宋昌为卫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军;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巡视殿中(“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代国带来的亲信迅疾直接控制了长安的局势,此时的长安功臣集团对文帝只能俯首听命了。

(太史公评论周勃:绛侯周勃始为布衣时,鄙朴人也,才能不过凡庸。及从高祖定天下,在将相位,诸吕欲作乱,勃匡国家难,复之乎正。虽伊尹、周公,何以加哉!)

在诛灭诸吕的长安功臣集团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绛(今山西省运城市绛县)侯周勃,由于立了头功,文帝任命他为右丞相,居百官之首,并赐金五千斤,邑万户。但不久周勃因为被人提醒富贵尊荣之中藏有祸端,所以主动辞去丞相职务,而文帝亦欣然允许。第二年丞相陈平去世,文帝重新任命周勃为丞相,但不久又免去其职务,让他带头“之国(去封地)”去了。周勃之国后仍战战兢兢,甚至有些心理不正常,史载:

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

他如此一惊一乍还严阵以待汉朝官员,导致有人上书“告勃欲反”,使得周勃被廷尉逮捕下狱,几乎丢了性命。周勃后来的这些遭遇表明,文帝对长安功臣侯势力是有所提防,也颇有对付他们的收放自如的手段。

从选择相对弱势的皇帝角度,长安功臣集团也可以算是走了眼,当然,文帝为人总的来说还是宽仁厚道的,如果他们选择了齐王刘襄或者淮南王刘长,后续的走向到底怎样,也实在不好说。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