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能否在《道德经》中得到“天道”的启发?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2 03:37:56 5次浏览

关于问题能否在《道德经》中得到“天道”的启发?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魏永臣 550】的最佳回答:

“天道”并不能从道德经书中直接得到启发,因为道德经只是书,只是文字,不是人手。什么是天道?就是各种自然物质独立的特殊性的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自然物的特殊性就是不可改变的“天”,每种独立的自然物按照其内在的特殊性发展变化、进化存在就是该物的“自然之道”,因此,天道就是指的是自然事物的特殊性。怎样精确地精准地找到决定自然事物独立存在的特殊性(天道),就必须“损有余”,“余”就是多余的,不能精准正确表达阐述“天道”的成分,也即剔除所有多余的非天道的成分。“足”就是人与动物之间交织共存的共性,“不足”就是“不共性”,就是强调人的特殊性和动物们的特殊性,“补不足”就是不断补齐缺失了的确存在的特殊性,才是真正的“核心点”——“天道”。这就是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用“张弓射箭”所瞄准的靶心。“行”或“行者”,就是“足”,就是共性,这就是西游记中“孙行者、行者孙、者行孙”均能钻进妖怪“口袋”的原因,就是因为都没有脱离“行”,也即没有脱离丢掉共性而进入特殊性的深度。只有人手的非凡能力(深入探索未知自然的能力和创新生产制造技术的能力)才是人类真正区别于动物(行者)的特殊性。“天道”存在于未知自然的客观存在中,只有用手坚持不懈的实践探索自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受天道的启发,认知高质量的精华的新的自然之道,才能强有力地推动一系列生产制造技术创新。

“天之道,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就是因为人是群体活动为主的,群体联系纽带就类似于各种动物内部所建立的情感纽带,这就是“奉情义”“奉仁义”“奉礼义”等的原因。“奉有余”就是崇敬动物的共性,而泯灭丢失人的特殊性,也即“损不足”。

就人类或国家民族整体而言,靠什么奉养天下百姓?靠的是“能”,也即生产制造能力的发达,产大于需,国家国防能力保卫国家抵御外强入侵“有余”,就是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发达“有余”,也即“能有余”。“孰能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也即只有坚持不懈探索未知自然并不断发现新的自然之道(非常道)的人,才能实现或达到“能有余”。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就是言圣人的作为而不依赖什么,全靠用双手借助工具探索未知自然的客观存在而发现获得有价值的能创新制造技术的实在东西,获得成功也不停歇,继续新的探索,就是不愿见那些“贤邪”的东西。什么是“贤邪”?就是以空虚不实,不客观存在的东西为贤为好;“邪”就是“牙耳”,即交流虚声、虚文化;“牙”“耳”虚文化,休闲聊斋文化就是“邪”,就是不正之“异”。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无亲”即亲“无”。为什么“亲无”?就是因为“无”有孕育产生独特自然物的作用。任何物,尤其人造物,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必然都要经历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对于人造物来说,新的前所未有的人造物的诞生,就是“无中生有”;新的人造物或技术的诞生就是对人类生存发展有重大意义和普惠的德。自然科学的探索创新,制造业、建造业等实体业的探索创新的作为就是“无为”,就是无中生有之大作为,这样的部门(司)就是“有德司”,“有德司契”,就是言实体部门的探索创新作为要有大作为,就像欠了国家民族债务那样有紧迫感。只有这样的“亲无”观常与人相伴、相交,就可善人,也即对人民有切实的好处。

【2】来自网友【愚人子】的最佳回答:

道德经经义,经天纬地包罗万象,是自然不二之法,蕴藏道由是肯定的。

至于能否在《道德经》中得到“天道”的启发?回答是得到、得不到都有可能。为什么呢?

因为老子的思想境界过于高深,一般人的思境,是很难企及老子思想境界高度的,与老子的心思不能暗合,不能以心对心的与老子著作进行有效思想沟通,最终结果是:得不到“天道”启发的。

只有少数人,少数从道修炼,天资悟性极高的人,修道已经开悟,达到了明心见性、返璞归真的境界,思想充满了智慧的成份,研学道德经与老子思想暗合,经义如我知之我见,最终只有这样少数的人,才能在《道德经》中得到天道的启发。

【3】来自网友【于无声处没有雷】的最佳回答:

何谓“天道”?老子已经告诉你了,“天道自然。

老子的《道德经》也是因感悟自然丶社会和人生而著(包括“庄子”思想)。而“老子”如今已“回归自然”二千多年了也不可能有新的发现或感悟,更没“新著”。你还能从中得到什么更多启发呢?

老子之后有庄子,还有程朱理学。如今更有西学,各种思想如“哲学”和“科学”都是全人类对自然丶社会和人生的观察丶发现丶感悟等生产丶社会和科学实践的知识总集,而这一切都来自于社会实践,都能给你启发。

如果只是照搬书中教条,不能运用于实践,除了读成呆子和傻子外,啥也得不到。

【4】来自网友【解剖易】的最佳回答:

研究《道德经》不可能获得“天道”的启发。道德经不具备逻辑性、连贯性依据论证自身发表的言论,只是罗列出作者自身的经历和见解,比喻:“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表述,没有表明这些数据代表什么,更没有表述这些数据生化的程序过程。书中尽是一些无头无尾,无限宽松广泛的言词概念,读者想套那就可以套那,没有标准的定义。

【5】来自网友【禹夫飞天】的最佳回答:

老子的思想境界高深,一般的常人思想不能与之交流对话,难以得到“天道”的启发。后世王阳明潜心悟道,执行合一,他才在《道德经》中得到启发。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