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历史上的九门提督和八府巡抚到底是多大的官,谁的权力更胜一筹?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福垊】的最佳回答:
一提九门提督,我们总能想到《雍正王朝》蔡鸿翔先生扮演的佟佳·隆科多。能雍亲王升级为雍正帝,胤禛的六叔隆科多可是出力不少,主要还是他这个九门提督起到了作用!
一想八府巡抚,你是不是立即就想到周星驰先生在《九品芝麻官》里,扮演的包青天的后人包龙星呢!八府巡抚的包龙星成功审理了一起大太监李莲英干孙子强奸杀人的恶性案件,还平民以公道。
蔡鸿翔 VS 周星驰,隆科多 PK 包龙星,九门提督大呀?还是八府巡抚大?谁的权力更胜一筹?在影视剧,里按品秩八府巡抚大,按权力还是九门提督大!在现实中,就是不这样了,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容我慢慢给您唠唠。我们先来看看九门提督和八府巡抚是多大的官?
- 九门提督管的可不仅仅是九门事务!
九门提督是个俗称,其正式全称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简称步军统领。顾名思义,其管辖的范围是九个宫门(不是九宫格哦),五个巡捕营。
1644 年,崇祯上吊,顺治入关。这年的十月初一,顺治正式迁都北京,为了皇宫安全,随后设立了步军统领衙门!这个衙门在历史上长河里,不断扩张。
需要说明的是,内城九个宫门的防务,最初由兵部负责。这里我们介绍一下故宫的那些宫门!故宫宫门,用一句口诀来形容就是“內九外七皇城四”。
皇城也就是紫禁城,有四个宫门,即四安门——承天门(顺治改为天安门)、地安门(明朝为北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外,是外城,有七个门,分别是,东便门、西便门、广安门、广渠门、右安门、左安门、永定门。
内,为内城,共有九门,北边两门——德胜门、安定门,西边两门——西直门、阜成门,东边两门——东直门、朝阳门,南边三门——宣武门(不是玄武门)、正阳门、崇文门。
1674 年,康熙皇帝把兵部负责的九门防务移交给步军统领衙门,于是步军统领衙门改为提督九门步军统领衙门。这时候,步军统领的衙门的核心工作就是掌管九门防务!其兵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八旗汉军的步兵。
十八年后,康熙皇帝又给九门提督派活了,把京师绿营的马、步兵事务也交给了九门提督,绿营就是绿旗兵,是清朝收编的明军及其它汉兵。而这个京师绿营的马、步兵,就是巡捕三营,三营为南营、北营、中营等三大营。
1711 年,隆科多担任九门提督(步军统领),隆科多正式的官衔应该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也可以说是提督九门八旗步军及京师绿营三大营马、步兵统领。1781 年的乾隆年间,又增设左右二营,于是也就有了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的说法。京师的卫戍、警备和治安保卫,其职责大概相当于故宫内城公安局局长及故宫内城卫戍区司令。
这个步军统领在嘉庆四年(1799 年)之前为正二品,之后为从一品。虽然级别不是正一品,但其权势很大,步军统领隆科多支持雍亲王,雍亲王就能升级为雍正皇帝。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掌握九门提督,就能像做菜一样,把八大臣切的切,炒的炒。戊戌变法时,慈禧更是让荣禄兼任了九门提督。
九门提督级别虽然不说太高,但权力非常大,一般非心腹红人、满人不能担任,影响中只有一位汉人担任。
- 八府巡抚管的也不只是八府,准确的叫法也不是八府巡抚,而是八府巡按!
八府巡抚最早出自周星驰国语版的《九品芝麻官》,电影里的同治皇帝明确指出八府巡抚是正一品。在职务排名上名列刑部尚书花大人,提督常昆之前。前面我说了,九门提督的品秩最初是正二品,在嘉庆四年后才升为从一品。就这点而言,九门提督的级别比八府巡抚低一个级别。
我们回到历史,巡抚我们都理解,基本等同一省的省委书记兼省长,巡抚出自明清,而明清省不叫省而叫布政使。一个布政使下辖府、直隶州,再往下就是县。一般来说,一个布政使(省),能辖数个甚至十数个府,八府也是一个省的级别。
实际上,巡抚的品秩仅仅是从二品,就是加上兵部侍郎衔也才是正二品。不过,历史并没有八府巡抚。实际上,就是影视剧里,周星驰粤语版的《九品芝麻官》,同治皇帝提到是不是八府巡抚而是八府巡按。这里,我需要强调的是,周星驰的电影原版都是粤语版!
在周星驰饰演的《审死官》,秦沛先生就饰演了八府巡按。在电影里,八府巡按级别高于布政使大人,而布政使的级别是从二品,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八府巡按是从二品之上。我们回到《九品芝麻官》粤语版也明确提到八府巡按是一品官。
历史的巡抚没有八府这个修辞,同样地巡按也没有。明清的确有巡按,巡按是简称,全称是巡按御史。
从级别上来看,巡按御史和九门提督根本没法比,一个是高官显宦,一个是芝麻绿豆官。巡按御史只不过是区区七品官,可你不要小瞧这个七品官。这些个巡按御史,在国内巡视各地百官,他们非常低调。常常是骑着小毛驴,带着两个小书吏就出发了。不仅是典型的轻车简从,而且风尘仆仆一路,连个肉都难以吃到。
别看他们如此可怜,可出巡在外,遇到地方官员,管他是巡抚、布政使还是知府、同知、知县就像老鼠遇到猫。巡按御史虽然只是七品,但他们的出行简直比钦差大臣还厉害,因为他可是代替天子巡守的,权力非常大。大事立即上奏,小事直接解决,他们是典型的是位卑权重。
总结:
在影视剧里,九门提督级别不如八府巡抚(八府巡按),但其权限来说,九门提督应高于八府巡抚。而在实际历史中,巡按御史级别完全没法和九门提督比,但他的权力之大,就是九门提督也难以比拟。巡按御史与九门的提督相比,基本就是皇帝身边红人与钦差大臣相比,两者堪称不分上下,对此你又怎么认为呢?
【2】、来自网友【有个顾客吧】的最佳回答:
九门提督
清代,京师的卫戍、警备和治安保卫机构叫“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衙门”,通称“步军统领衙门”。长官简称“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京师内城共有城门九座,分别为:正阳、崇文、宣武、朝阳、东直、阜成、西直、德胜、安定)。九门提督统领满、蒙、汉军八旗步兵和京师绿营的马步兵(即“巡捕营”),所部的具体任务是分泛驻守(“泛”指基层的军队编制)、稽查城门、缉捕盗贼、申禁巡夜等。步军统领创设于清初,后经历了数次变迁。原来只统辖八旗的步兵营,到康熙十三年(1674),始兼提督京城九门事务(原由兵部管理),康熙三十年(1691),又兼管巡捕三营事务,官衔全称遂改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雍正七年(1729),官署定名为“步军统领衙门”,十二年(1734),在宣武门内京畿道正式建立衙署,九年后迁至北城帽儿胡同,又称“北衙门”(同为负责审案的刑部因设在南城称“南衙门”)。乾隆四十六年(1781),巡捕增设左、右两营,变成中、南、北、左、右五营,故该衙门的主官改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嘉庆四年(1799)改官秩为从一品。
1900 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设立安民公所,维持治安。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前的最后一任步军统领是慈禧太后亲信荣禄。1901 年清廷仿效联军方式,设“善后协巡营”,后来改名“巡警总厅”,替代原步军统领衙门的巡捕营。1902 年,肃亲王善耆任步军统领,支持军警分离的改革。1905 年清廷正式创设巡警部,并开办现代警察学校,培养警察人才。自此,军警编制分离,现代警察制度初步创立。
1911 年,辛亥革命后,北洋政权为了维护其政权统治,不仅没有裁撤“步军统领衙门”,反而保持,只是将其更名为“京师步军统领衙门”,辖左右翼总兵。并以此为工具,插手京城社会治安,牵制警察办案,成为民国初期十分特殊的一处“衙门”。1924 年,冯玉祥率部进入北京,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同年 10 月 5 日,这一特殊的衙门才被裁撤。
特征
步军统领衙门因有“军”、“警”属性,其特征为:
军队属性:隶属于兵部;与清军八旗、绿营编制相同;兵源来源为八旗、绿营兵勇;按照清军规则实施军事训练。
警察职能:武装警卫;侦缉捕查;诉讼及断狱;对京城人口进行社会管理;消防及其它任务此外,步军统领衙门还担负其它一些“警察”工作。如执行禁令时的街道戒严,官员皇室出巡时的“清道”与“迎送”、礼炮的鸣放与守卫,到了清末,步军统领衙门甚至还负责来京外国人的查验及管理工作。总之,步军统领衙门虽为“军队”,但在京城的职责及任务,却是“警察”。所从事的警察业务可以说基本涵盖了现代警务内容。当然,它所从事的警察业务比较简单,也比较原始,更缺少法规的规范。却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类似警察的机关,特别是京城地区的警察与警察机关,步军统领衙门为其滥觞。
编制
九门提督负责京师的警卫、治安,其统率的部队长期保持在 3 万人左右,且人员精干,装备精良。
从机构、人员、职掌看,步军统领衙门除衙门本部外,还下设八旗步军营、巡捕五营、内外城十六门管理机构和白塔山信炮管理部门。
步军统领之下,设有左、右翼总兵各一人与步军统领同堂办公;八旗步兵营则设有左、右翼尉各一人(秩正三品)。八旗步兵营主要驻守内城。
巡捕五营分布于外城和四郊。中营驻扎于圆明园一带,由副将(从二品,隶属于总兵)一员带领,下分五汛(每汛有官兵 370 人至 580 人不等);南营分防外城及南郊,下辖六汛;北营分防北郊,左营分防东郊,右营分防西郊,以上三营均各辖四汛。巡捕五营总计二十三汛。南、北、左、右四营设参将一人,游击一人。嘉庆四年,又添设左、右翼总兵各一人,左翼总兵节制南营、左营,右翼总兵统辖北营、右曹,顺治十年(1653),于白塔山(今北海琼岛)设置信炮五位,若京城发生暴乱、敌情、火灾、爆炸,则凭金牌“奉旨发炮”;内九门也各设信炮五位。白塔发炮,则九门信炮齐鸣。京城驻防官兵闻炮声后,立即分区集合待命。乾隆八年(1743),信炮及其管理系统移交步军统领衙门。京师有内城九门,外城七门,内外各城门均派官兵驻守,负责门禁。顺治初年,守门军官称门千总。康熙十三年(1674),又设城门尉、城门校。乾隆十九年(1754),城门尉改名城门领(正四品),城门校改名城门吏(正七品)。内城九门,每门设城门领二人,城门吏二人,门千总二人。外城七门,每门设城门领一人,城门吏一人,门千总二人。
八府巡按
八府巡按只是戏曲上的官职,在明朝都察院下倒是有十三省巡按一职全称为巡按御史,正七品,《明史》记载:“北直隶二人,南直隶三人,宣大一人,辽东一人,甘肃一人,十三省各一人。”据《清史稿》记载,清初沿明制,设都察院,下有十五道监察御史。顺治初,又有巡按御史,每省各一人,顺治以后逐渐废除,改为十三科道,而每省中设分巡道一职,即俗称道台,正四品,位知府上,和明朝的巡按有多少相同,但职权大多了。
词语辨析
八府巡按的形象多为正义的,这可以理解为百姓对官吏们公正廉明的一种渴望、期盼有廉明的官员来管一管他们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是百姓希望吏治清明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