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只有 60 多万人口的准噶尔部,为何能够与清朝对抗 70 年?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静夜史】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就很有意思了。
1755 年,准噶尔汗国内乱,又遭遇罕见的天灾,乾隆皇帝果断出兵,消灭准噶尔汗国。随后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于 1759 年彻底平定天山南北,至此准噶尔汗国被彻底埋入历史的尘埃。
从 1690 年康熙亲征噶尔丹的乌兰布通之战开始,清朝和准噶尔汗国前后进行了 70 年的拉锯战,清朝三代帝王终于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
彼时的清朝,人口数亿,疆域数百万平方公里。准噶尔汗国虽然疆域也十分广大,但基本都是地广人稀的不毛之地,总人口不过 60 多万。
然而,就是这还不及清朝军队数量的 60 多万人,却让清朝伤透了脑筋。如果不是偶然的内乱和天灾,清朝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还需要更长时间。
那么,为何准噶尔汗国能够和清朝对峙如此之久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清朝总是力不从心
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清朝对于边疆少数民族的认识空前深刻,这是清朝能够最终解决蒙古问题,彻底消除困扰中原王朝数千年游牧民族问题的根本动力。
所以早在清朝入关前,就开始了对蒙古各部的征服,通过战争和联姻等多管齐下的政策,漠南蒙古成为清朝牢不可破的联盟,漠西和漠北蒙古则成为清朝的藩属。
但是,少数民族王朝一旦入主中原,开始轰轰烈烈的封建化进程,少数民族王朝的衰亡就会迅速出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金朝。
1644 年清军入关后,由于战事的大规模减少,所向披靡的八旗军队迅速腐化。到 1673 年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时,很多八旗士兵已经上不得马,拉不得弓。清朝不得不依靠绿营作为军队主力,耗时八年才最终将叛乱平定。
而八旗军队的堕落,一旦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偏偏和准噶尔交战的地方又是适合骑兵冲杀的大草原,这就让清朝一度非常尴尬。
在清朝和准噶尔汗国开战的 70 多年时间里,清朝遭遇了至少三次大败,分别是乌尔会河之战,喀喇乌苏之战,博克托岭、和通泊之战。尤其是博克托岭、和通泊之战,清朝数万军队被消灭,元气大伤,雍正皇帝不得不放弃了一举消灭准噶尔汗国的想法,双方以杭爱山划定了两国边界。
虽然此时的清朝有超过 20 万八旗军队,超过 80 万绿营军队,但这些八旗和绿营军队驻守在全国各地,能够抽调出来对准噶尔汗国作战的军队屈指可数,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虽然能够派出军队参战,但毕竟无法充当主力。
而且在清朝和准噶尔汗国的战争中,除了 1690 年的乌兰布通之战和 1696 年的昭莫多之战,剩下的战争几乎都在遥远的西北进行,尤其是喀喇乌苏之战,战场摆上了世界屋脊。
在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清朝,想要在远离中原的土地上作战并取得胜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后勤供应难以保障。
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朝最终用 70 年时间消灭准噶尔汗国,已实属奇迹。
另外,因为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所以入关后的清朝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巩固对中原的统治上。而中原地区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也从未停止过,这就使得稳固中原,成为清朝统治者考虑的首要因素。
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指引下,准噶尔汗国并不是清朝统治者的首位目标,所以战争时间被大大延长。
2、准噶尔其实很强大
准噶尔汗国相比清朝而言,最大的优势就是主场作战。
相比清朝军队千里迢迢赶来西北作战,准噶尔汗国几乎就是在家门口以逸待劳,这使得准噶尔汗国虽然人口较少,军队数量更少,但能够依托熟悉地形、民众支持等一系列优势,彻底击败甚至消灭远道而来的清军。
而从清朝和准噶尔汗国这三次惨败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的惨败几乎都是准噶尔汗国布下埋伏,诱使清军孤军深入,最后利用清军不熟悉地形的情况,将清军彻底消灭。
而且最要命的是,虽然是家门口作战,但准噶尔汗国的疆域面积同样巨大,这使得他们拥有了极其广阔的纵深。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他们不能击退,甚至消灭清军,却可以以广阔的疆域与清军展开周旋,并最终将远道而来的清军彻底拖垮。
当然,这些都不是准噶尔汗国能够硬撑 70 年的最根本因素,因为毕竟准噶尔汗国只有 60 多万人,这样的人口规模还不及清朝的一个府。在与清朝根本不是一个体量的情况下,即使准噶尔汗国将《三十六计》玩出花来,最终也只能被财大气粗的清朝彻底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所以准噶尔汗国绝对没有坐以待毙,在它与清朝展开惨烈的拉锯战时,准噶尔汗国也在和更西北方向的沙俄眉来眼去。
自 1582 年沙俄哥萨克翻过乌拉尔山向西伯利亚扩张开始,不到 100 年时间,西伯利亚就几乎完全被沙俄据为己有,成为准噶尔汗国和清朝的邻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准噶尔汗国和清朝的战争,已经不单单是中原王朝和边疆政权的战争,而是有沙俄参与的国际争端。
而沙俄作为传统的欧洲国家,其技术发展水平要高于清朝和准噶尔汗国。沙俄的站队,一定程度上能够左右清朝和准噶尔战争的走向。
而从噶尔丹开始,准噶尔汗国和沙俄的大规模对抗逐渐停止,沙俄成为准噶尔汗国的靠山,为准噶尔汗国提供了大量的火器等装备。
在清朝和准噶尔汗国的战争中,准噶尔军队的火器比例要远远高于清军,这是他们不断在局部战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
而且沙俄在其他方向对清朝的牵制,也使清朝无法集中精力对付准噶尔汗国。
另外,作为厄鲁特蒙古的一支,准噶尔汗国早已不是简单的游牧民族政权,而是一个类似于清朝的高度集权的帝国。这使准噶尔汗国相比于清朝而言有更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而且因为完成了封建化进程,社会发达程度较高的准噶尔汗国还掌握了先进的冶炼技术,能够生产一定数量的火器,这也是准噶尔汗国能够坚持 70 年的重要原因。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2】、来自网友【品点历史】的最佳回答:
因为准噶尔根本就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统治着新疆、大半个中亚另外加上小半个蒙古,同时拥有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强大帝国。清准战争并不是清帝国对一个草原部落的征伐,而是两大帝国之间硬对硬的碰撞。当然最后时清帝国取得了胜利,而且对准噶尔部进行了灭族式的屠杀。清准战争以后,天山南北才算彻底平定,这片近 20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被称作西域,而现在,有了一个新名字,叫“新疆”。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长达 70 年的清准战争史。
一 准噶尔汗国的崛起
相信很多人对“噶尔丹”这个名字很熟悉,在电视剧“康熙大帝”中,康熙皇帝为了安抚噶尔丹,忍痛割爱,将自己最喜欢的公主蓝齐儿嫁给了噶尔丹,从此父女天各一方。那么历史上,噶尔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准噶尔汗国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准噶尔部的前身是明朝时的漠西蒙古“瓦剌”部,明英宗时,正是瓦剌首领也先带兵攻打明朝,并制造了著名的“土木堡事件”,消灭明朝四十多万精锐,俘虏了明英宗。后来,瓦剌部在蒙古鞑靼部的打击下,分裂成了四个部落,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和杜尔伯特部四部,在历史上又被统称为卫拉特部。其中,和硕特部的首领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后代,地位崇高,因此长期担任卫拉特四部的盟主。四部所辖地区北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南至天山,东到阿尔泰山和蒙古杭爱山分界线,西包巴尔喀什湖地区,大致在今天的青藏高原的新疆地区,地域广袤。1644 年,清军入关,定鼎中原。1646 年,即顺治三年,卫拉特各部向清朝请降,从此,在法理上,清朝对青藏高原的新疆地区确定了主权。1670 年,噶尔丹多了他侄子的首领位置,成为了准噶尔部首领。
(明朝时期的准噶尔部落)
掌权后的噶尔丹野心勃勃,他不甘心臣服清朝,意图效仿成吉思汗,重现蒙古帝国的荣耀。为此,噶尔丹开始了他的精心布局。第一步,击败盟主和硕特首领兼卫拉特盟主的鄂齐尔图汗,收归权力,颁布法令,制定条约,将卫拉特部松散的部落联盟整合成一个国家政权,建立了准噶尔汗国;第二步,四处攻伐,1678 年,攻灭了叶尔羌国,占领南疆,同时,用兵哈萨克,在中亚地区开疆掠地,1688 年,大举进攻蒙古喀尔喀各部,并追杀进内蒙古。
(十七世纪末的准噶尔汗国)
二噶尔丹之死
准噶尔汗国的崛起使清朝面临巨大压力,尤其是噶尔丹的不断进攻更是让当时清朝的皇帝康熙帝寝食难安。噶尔丹攻打喀尔喀蒙古后,喀尔喀部归附清朝,请求出兵援助,清朝趁机占领内蒙古。之后,康熙果断出兵,御驾亲征,与噶尔丹在乌兰布通交战,由于清军装备了很多重型火器,虽然噶尔丹的蒙古骑兵英勇善战,但最后还是战败。这时候,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后方对噶尔丹发起攻击,噶尔丹陷入两大强敌的夹击之中,已是无力回天,不得不逃亡,1697 年,服毒而死。虽然噶尔丹死了,但是准噶尔汗国并没有瓦解,继任者策妄阿拉布坦同样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汗王,清准两大帝国,开始进行了之后 60 年的拉锯战。
(电视剧《康熙大帝》中的噶尔丹)
三双雄并列
噶尔丹死后,准噶尔汗国进入策妄阿拉布坦与其儿子噶尔丹策零统治时期(1698 年~1745 年),这段时期是准噶尔帝国的鼎盛时期,管辖包括今新疆、青海、蒙古高原西部、西伯利亚南部以及中亚地区的哈萨克以及乌兹别克等广大地区,拥有游牧区和农耕区,人口达到五百余万,拥有三十万大军。其军队不仅大量采购火器,策妄阿拉布坦还请来了瑞典的工程师,建立兵工厂,生产火器。准噶尔汗国成为与清朝并立亚洲的两大帝国之一,连沙俄都忌惮三分。1731 年,即雍正九年,雍正帝决心攻打准噶尔。动员京师八旗兵 6000 人,车骑营 9000 人,奉天(今沈阳)等处 8800 人,总计 23800 人,由傅尔丹统领,进攻准噶尔。清军靖边大将军傅尔丹不审虚实,贸然发兵一万,沿科布多河谷西前进,企图先发制人。前锋行进到通淖尔附近时,突然遭到准军攻击,准军伏兵四出,将清军包围。傅尔丹急令后军增援,均为所败。通淖尔之战,清军遭到前所未有的惨败,仅剩 2000 余人逃回科布多,这是有史记载,八旗兵损失最重的战役。此战后,雍正帝以无心在对准噶尔发动进攻。1735 年,雍正和准噶尔帝国签订和约,规定两大帝国以漠北杭爱山为界,以东属清,以西属准噶尔。
(全盛时期的准噶尔汗国)
四 准噶尔汗国的覆灭
1745 年,噶尔丹策零去世,之后继位的两个汗王,都是暴虐荒唐,不理政务。国家长期处于内乱中,实力大损。而原先汗国的附属国哈萨克,反而成为支撑汗国的主要力量。但是准噶尔汗王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哈萨克的严重不满。1755 年,乾隆帝派兵进攻准噶尔汗国,哈萨克汗国趁机响应,双方东西夹击,准噶尔汗国很快溃败,最后一任汗王达瓦齐被清朝擒获,准噶尔汗国灭亡。1759 年,清军再次远征天山南北,自此天山南北进入清朝版图。乾隆皇帝将这片古称西域的土地,命名为新疆,意思是中原王朝新的疆土,从此新疆彻底纳入了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今天的新疆准噶尔盆地)
总结
准噶尔绝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草原部落,全盛时期的准噶尔,是一个和清王朝并立亚洲的两大帝国。从准噶尔汗国崛起后,清朝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人的努力,前后近 70 年,才将准噶尔彻底消灭,而准噶尔这个代表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称呼,也彻底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只有准噶尔盆地,作为一个地理上的名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