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什么商人的地位非常低?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2 06:35:43 3次浏览

关于问题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什么商人的地位非常低?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超风行者】的最佳回答:

古代一切权力归于帝王一家所独有,占有的所有资源无法共享给其他阶级。商人的流通身份决定了其地位的“两面性”,无法对君王的忠诚程度保持稳定性和长久性。

自古以来的土地公有制度,使得地主阶级地位难以撼动。商人属于流走式的经济形式,古代制度难以对商人进行全方位的控制,造成商人经常与流民、强民、强人等群体进行经济来往,直接影响到朝廷的经济管理的威严性和唯一性。

古代真正“富可敌国”之人只有帝王家,古代君主集中制度决定了商人不能参战与参政,只能被依附于强权的政治权力或军事斗争的漩涡过程中,造成商人被迫地提供“军饷开支”或秘密充当“眼线”的群体,间接地造成部分商人的不满情绪,形成古代群众运动过程中“经济援助”的组成部分。

商人自古以来就是“唯利是图”之人性,有利可图就会造成手段具有显性特征与隐性关系,可以间接地威胁到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控制手段,是导致古代中国要“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在于商人的流动程度与交易程度都较强及传播舆论场的速度较快。

商人打交道的人各种各样,就会使得商人更加比统治阶级了解底层问题,造成商人的“包打听”作用更加明显,是古代统治阶级只可以利用商人群体的身份去做“间谍”活动,不能给与商人特权是统治权术之需。

商人经常参与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群众活动,是古代统治阶级必须打压的阶级成分,是古代统治阶级的儒家理论思想即重义轻利所决定的政治语言环境,加上商人的义利观是法家最终使得秦朝“成也法家,败也法家”的历史教训,直接造成历朝历代贯彻执行“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土地资源公有制的演化史,使得农民阶级与商人阶级之间的关系总是不平衡,无法达到和谐共存的局面,加上两个阶级成分是互相对立的天然属性,(农民阶级是公有制代表,商人阶级是私有制代表)。

古代统治阶级是封建制度下的地主阶级,而大部分地主阶级是“独享”之生活状态,农民阶级属于庶民地位的组成部分也是最辛苦的且商人阶级也属于阶级等级制度的末流地位,直接造成“重农抑商”之本质特征还是“国富民弱”的社会状态。

阶级地位决定论加深了阶级矛盾,始终处于无法调和的过程中,使得“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带有明显地偏向于农民阶级产生的劳动成果带来了的“土地收益”,而商人收益渠道自古以来都有所谓的中间路线即灰色收入地带让统治阶级政策无法深入干涉的地步。

商人历史溯源至今还是未解之谜,目前考古发现与商朝有一定的关联性,孤证是历史研究的大忌,只能从周朝文学当中去发现“蛛丝马迹”,所有“贬义”故事都在间接地讽刺这个群体,仔细从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中也没有发现“商朝”痕迹,反推商人对商朝的破坏程度较大之可能性,让后人留下了千百年来痛苦的“刻板印象”至今也无法释怀。

【2】、来自网友【Mer86】的最佳回答:

不止中国。古代欧洲商人的地位也不高。

比如大革命前的法国,商人赚了钱就想尽办法花钱买贵族头衔,送孩子去读法律,从而让后代不做商人。

法国大革命之所以爆发就是因为商人、知识分子、农民、工人以及资产阶级对贵族特权不满导致的结果。

如果商人、资产阶级地位够高,他们也不会跟着工人、农民一起造反了。毕竟他们都是有钱人,跟工农根本就不是一个阶层。推翻了旧贵族后,他们马上变成了剥削工农的统治阶级。

还有西班牙、奥地利也是如此。商人们赚了钱之后,首先就是去买地,买贵族头衔,争取让后人成为吃地租、免缴赋税,不用劳动的上流社会人。这一点与中国古代的士绅很像。都是先争取考官,考不上就去买。买一个挂名头衔也是值得的。

英国也差不多。之所以现在我们感觉英国商人地位高,主要是因为英国贵族经商,拉高了商人在社会上的整体地位。而除去这些经商的大中小贵族,当年英国普通商人的社会地位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所以其实不止中国,只要是旧体制国家,大多数商人的地位都不算高。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我们想一下,

“商人地位不高”这一概念是谁告诉我们的

是工人、农民吗?当然不是。

在贫穷的工农眼里,商人虽不是上流人,但却有机会过上上流人的奢侈生活。只是他们没有上流人(中国是士大夫阶级,欧洲是贵族和教士)的政治地位而已。

而自己想过上那种生活,几乎不可能。

不是工农,又是谁呢?其实就是所谓的士大夫和贵族、教士们告诉我们的。

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里面说: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

在白居易这个士大夫看来,商人逐利,跟着利润走,没有信仰。内心极度鄙视这种人。

还有欧洲的很多著作,商人在其中几乎都是反面角色。这些人放高利贷,非常缺德。逼得百姓逼迫卖儿卖女,心中一点对上帝的敬畏感都没有。被统治阶级极度鄙视。

所以“商人地位非常低”实际上是一句带有误导性的话。

古代商人地位确实不怎么高,但古代商人活得并不算悲惨。

比如《聪明的一休》里面的桔梗店老板,他地位虽不高,在足立将军和一休眼里,只是个丑角。但他的生活水平不低。

我国古代虽然把商人排在了农工后面,但农工并不比商人过得好。这点一定要搞清楚。

▼《聪明的一休》中的桔梗店老板

那么中国的士大夫阶级、欧洲的旧贵族、教士阶级为什么要鄙视商人呢?

这个原因,中外不太一样。我国古代之所以要抑制商人。一方面是生产力所限,要是大家都不种地了,粮食就不够吃了。另一方面是因为要集权。这一点,在《商君书》中有明确的解释。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壹则少诈而重居,壹则可以赏罚进也,壹则可以外用也。夫民之亲上死制也,以其旦暮从事于农。夫民之不可用也,见言谈游士事君之可以尊身也、商贾之可以富家也、技艺之足以餬口也。民见此三者之便且利也,则必避农。避农,则民轻其居,轻其居则必不为上守战也。凡治国者,患民之散而不可抟也,是以圣人作壹,抟之也。——《商君书农战篇》

这段话很长,简单翻译意思就是:

工人、农民工作环境固定,没见识,

好管理;而商人到处跑,有钱,且见识广,很难被忽悠,不容易管理。

如果举国皆是商人,那就没有多少人愿意为主君征战沙场了

我们知道,古代最重要的两件事情是祭祀和打仗。这都是大工程,一定要最大限度的动员国内一切力量才行。而所谓动员国力,无非是动员两样东西,一个是招人,另一个是征粮。如果你是主君,你会怎么招人?怎么去征粮?你认识每个老百姓吗?不可能的。

所以,你需要推行户籍制度。你需要把每个子民都登记在册。而如果要搞这件事,那你就必须要求子民不能随便迁徙,否则一旦每个人都随便搬家,户籍就乱了,你就没那么容易招到人服役、纳粮了。

而把人稳住后,专心种田,发展农业,恰恰既可以提供粮食赋税,又可以束缚老百姓不到处跑。一举两得,所以才要提倡。

至于商人,到处跑,既无法快速征召,同时又不能生产粮食,所以自然要抑制。不能让老百姓都变成商人了。

欧洲与中国不同。因为欧洲是封建制,并不需要大量征粮招人。欧洲旧贵族之所以也鄙视商人,主要是因为:

货币有拉平各种社会职能的能力。而掌握货币的商人天然就对传统贵族具有威胁性

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德国社会学家格奥尔格-西美尔说的。

把他这句话套到古代欧洲来看,可以发现很有道理。比如大革命之前的法国,商人花钱买头衔就让旧贵族很不满。

在旧贵族看来,自己的贵族身份是靠打仗立战功赢来的,如果花钱就能买到头衔,那不仅会败坏贵族阶层的声誉,还会损害国家的整体战斗力。

这一点跟我国古代士大夫极度鄙视商人的情况类似,士大夫寒窗苦读十年才考了一个功名当上官,结果商人花钱就能买。这严重损害了士大夫的声誉和科举的神圣性。是绝对不能纵容的。

另外,商人有钱,可以买地。一旦当大量土地落入了商人手中后,必然会导致大量失地农民变成了无业游民甚至债奴。这在传统社会,是旧贵族不能忍受的。

因为在传统社会,土地资源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老百姓不需要交易,只需要小范围内的互惠即可。如果这个传统社会关系让商人用市场逻辑瓦解了,那整个社会统治秩序也必然是瓦解。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西方,也包括日韩等国的政坛,都是商人逆袭的结果。有钱人才是幕后大佬,政客只不过是被他们推到台前的提线木偶罢了。

作为旧贵族而言,这种地位转变当然是不能忍受的。所以就要抑制商人。只不过,资本主义是大势所趋。谁也不可能跟钱过不去。

贵族后来也加入到了资本阶级之中,有钱人满满做大,通过资本控制社会,于是才变成了今天的这种情况。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