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唐朝 289 年,明朝 276 年,为何古代王朝难破 300 年大关?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晓张说】的最佳回答:
首先, 请不要拿北宋和南宋来说事, 也不用拿什么南北宋,东西汉都是后代史学家为了区别来加的别称, 因为这两种说法都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王朝的更迭不是简单的血统更迭, 王朝更迭的规律也不是简单的皇家血统是否一脉相承来定的。
古代王朝很难突破三百年,核心问题是这个王朝,像隋文帝杨坚兵不血刃废了外孙就把北周的江山拿过来这种, 对社会政治经济形态没有任何触动和重新整合的方式, 只能算表意上的王朝更迭,而非实质上的更迭。
如果讨论表意上的王朝更迭, 那么这里边就有太多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了, 而明明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一个王朝更迭的规律, 乃是有其必然性的更迭规律。
所以诸如刘秀到底是不是刘邦后裔, 南北宋到底算不算一个王朝等等, 都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 为何一个古代王朝,总是在三百年历史内发生动乱, 从而导致政治和经济的重新大洗牌。
当国家开始出现的时候, 阶级分化就已经形成了, 王朝也是国家, 所以任何一个王朝都存在着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在奴隶社会时期, 奴隶主是统治阶级,奴隶和部分自由民是被统治阶级。放在夏商周时期, 就是夏后、商帝、和周王以及臣服于这三者的周边方国、诸侯国的首领。
但是,奴隶社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是非常缓慢的,社会活力和经济活力基本处于静止状态, 所以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矛盾积累也非常缓缓,这就造成夏商王朝动辄三五百年。
如果还不能理解, 我就举个简单的例子,大部分动物都是几十年的寿命, 唯有乌龟可以长寿几百年, 夏朝和商朝,乃至于周朝,基本就属于乌龟那种静态级别, 所以一躺就是几百年,因此也不在我们今天讨论范围之内。
战国以后,封建生产关系确立,中国古代进入封建王朝时期, 那么从此有, 封建地主以及代表地主利益的君主就属于统治阶级, 而广大农民则属于被统治阶层。
好, 讲完这两个概念,我们就要引入一个概念——执政联盟。
皇帝和国王固然是最高统治者,但是整个国家不可能只依靠皇帝一人去完成管理工作。治理需要官员,征税需要官员, 维护统治则需要军队, 军队则需要将领。所以一个皇帝如果要维持对这个国家的统治, 就需要一大帮子支持者, 来帮助他维持统治。
这个群体, 对于皇帝而言就是执政联盟, 或者叫统治联盟。
现在说第一个意思,执政联盟的素质, 基本上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管理效率。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所谓变法的核心意义, 就是打破传统贵族对执政联盟的垄断, 吸收更多的更具有活力的士人们来加入统治阶层, 帮助君主来维持统治。
谁变法最彻底, 谁的国家执政联盟就更加高效,这个国家也就会日益强大。
所以最开始搞变法的魏国率先强大, 但架不住周边地缘劣势, 最后被齐国楚国秦国一起搞垮,退出强国队伍。
也所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最终能够成功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王朝。
第二个意思,执政联盟既然要协助君主维持统治, 同样的君主就需要对联盟进行回报。这个回报可能是封官进爵, 也可以是分封土地,反正就是给足好处, 让联盟里的成员死心塌地团结围绕在君主周围。
所以历朝历代建立以后, 都要大肆分封功臣,不然人家辛辛苦苦跟着你打天下, 难道真的只是为了理想和情怀吗?不仅仅是建国初期,统治时期,也会建立官员考核机制,提拔机制, 有功劳的升值,没本事的降职,外加三纲五常这些儒学规范,本质上都是为了建立一个稳定的执政联盟,建立一个稳定的秩序,从而继续维持统治的持续。
结论来了, 执政联盟的稳定与好坏, 才是决定这个王朝稳定与否的根本原因。
根本的根本是, 只有给与联盟不停的回报, 这个联盟才会继续协助君主统治这个国家,一旦回报停止,或者惠而不至,那么这个联盟要么开始内卷, 要么开始离心离德,执政联盟的秩序就会崩塌。
此时,由这个联盟所维持的帝国就会开始衰败, 或者在内卷中走向灭亡。
明确了这一点, 我们就会理解秦汉以来的所有王朝更迭规律了。
比如,大秦帝国,其执政联盟是商鞅变法以后的军功集团,商鞅变法以后确定了以军功进爵的回报方式, 所以只要打仗, 大家就有机会进爵,只要战争不停止,加官进爵就不会停止, 回报就会源源不断。所以大秦军队在统一进程中所向披靡, 就是因为商鞅变法打破了贵族对联盟的垄断, 然后也堵死了所有的晋升通道,单单只留下了战争这个门路。
文官献计,武官杀敌, 是大秦帝国联盟得以保持稳定的主要通道。杀敌越多, 回报越多,所以商鞅变法本质上是将所有秦国人捆绑在了对外战争这个战车之上。
只不过,秦国变成秦朝以后, 四海同一, 帝国突然没仗可打了,大秦帝国的军队士兵和将官们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没有机会再有任何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原本一直在不断做大的蛋糕, 有一天突然就不再增长了, 统一以后, 再也没有新增蛋糕分配给这些维持帝国统治的军功阶层了,所以内卷开始了,所以军队秩序率先崩溃。
最典型的就是, 领导大泽乡起义的陈胜, 本身就是一个军官, 在大秦帝国十二等爵里属于不更甚至更高的大夫爵位,不更顾名思义就是免除更卒(轮流服役的兵卒)的意思。然后, 当位于不更之上的陈胜都要被迫去渔阳戍边的时候, 就说明大秦军队军官的待遇已经日益低下,甚至到了不得不去服更卒的地步。所谓失期当斩,不过是陈胜发动起义的理由而已, 根本原因还是维持大秦帝国统治的军工集团率先崩溃,甚至揭竿而起, 才引发秦末大乱,六国宗室群起而攻之, 从而生死族灭为汉所代替。
反倒是秦朝的苛政, 其实早在商鞅变法以后就已经以变法形式开始了。
与此相反的是, 不论是西汉,东汉, 唐朝、南北宋、明朝,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建立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战乱之后的废墟上。
战乱导致人口减少,大量土地闲置。新的执政联盟建立以后, 君主手里有足够的蛋糕(土地)可以回报给执政联盟。执政联盟也就可以不断的投桃报李,协助君主治理国家。
到了王朝中期,所谓盛世出现,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人民生活稳定, 人口不断递增,而执政联盟经过百年的发展, 新老成员叠加, 君主已经没有足够的蛋糕(土地)分配给各个联盟成员。于是,内卷开始了, 老成员需要保住既得利益, 甚至还需要继续扩大利益, 在蛋糕固定的情况下,新成员既然不能从君主那里得到新的回报, 就只能去内卷老成员的利益, 或者是向下内卷被统治阶级的利益(土地)
所以王朝的中后期, 联盟成员之间的内卷, 往往体现在党争、政治斗争和吏治腐败上, 今天你参我一本, 明天我弹你一劾,有人下去, 才有人上来。实在不行就贪污,明的不行就来暗的。
这还只是其一。
所以王朝初期往往大家齐心协力, 政治清明, 吏治清明, 而到了王朝中后期,吏治腐败, 党争频繁,朝纲败坏,讲的都是一个道理。
其二, 统治阶级的内卷必然伴随着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的内卷。
没错, 这就是土地兼并。
横向内卷往往伴随着纵向内卷。集中体现就是土地兼并, 大量农民的土地流入地主官僚手中, 成为流民,土地兼并越严重, 流民就越多, 吃不饱饭的人就越多, 闹到最后,干脆就揭竿而起。
被统治阶级揭竿而起,执政联盟又执着于内斗,结果就是王朝倾覆。
所以王朝中后期除了吏治腐败, 也必然伴随着土地兼并问题越来越严重。
不论是黄巾军起义,黄巢起义, 红巾军起义, 本质上都是土地兼并的结果,土地兼并是执政联盟内卷的结果。执政联盟内卷是因为蛋糕不够分配的结果, 而蛋糕不够分配,则是因为生产力发展,统治和被统治阶级都在不断扩大的结果。
你叫它生产关系决定生产秩序也可以。
所谓王莽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一条鞭法,等等这些改革,本质上都是在抑制土地兼并, 调整生产关系。
话说回来, 再不动根本的前提下, 王安石的变法从开始就注定了要失败, 因为他或许会通过变法短时间内增加财政收入,但也不过是给北宋王朝续命十几年而已。
所谓魏征直谏,包拯刚正,本质上也是为了维持执政联盟的秩序, 保持统治的稳定而已。
从这个角度讲, 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繁荣, 必然带来衰落, 盛世, 必然带来乱世。
了解到这一块, 所谓三百年的争论反而不再重要。三百年, 只不过是走完这么一个循环刚好需要的时间罢了。
从更高的维度去看,人人都有追求生存和发展的权力, 而对生存和发展的追求, 必然带来对蛋糕的分配需求。 当社会停滞不前,增量蛋糕变成存量蛋糕,改革又无法触及根本的时候, 内卷也就开始了。
而最细思极恐的是,这个规律, 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言, 也同样适用。
【2】、来自网友【嘉陵安汉客】的最佳回答:
这实际上说的是秩序的建立和破坏的问题。也跟我国固有的农耕文化相关 。
一个王朝建立,也就意味着建立了一套秩序 。如果这套秩序运行不下去了,这个王朝当然也就终结了 。一个良性秩序的标准 ,肯定是大多数人都能在其中获益,并且大多数人都拥护它。这在一个王朝建立之初,是容易实现的 。一个新王朝的建立,就意味着上一个旧王朝的灭亡 。这样的时候,往往都是气候恶劣 ,长期的干旱 ,粮食产量减少 。民不聊生揭竿而起 ,战争此起彼伏,风起云涌 。结果就是人口大量死亡,出现很多的荒地 。新王朝只需要把这些土地分给人民 ,搞一些轻徭薄赋的政策 ,人们自然就能安居乐业,人口恢复,经济发展 。
但是人的本性有贪婪的一面 ,会自然而然的去谋求获得自己够得到的资源 。权贵阶层必然就会兼并土地 ,最后大部分的农民失去土地 。那么这个时候,还是不是大多数人都能在这套秩序中获益呢!显然不是!那么这个秩序也就面临着崩溃 。
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必须要扩大整个社会的资源量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只能发展工商业来完成 ,因为工商业不受季节和土地的影响 ,一种商品从生产到销售一年可以进行很多次 。而农业只能受限于土地的面积和质量 ,大多数情况一年也就种那么 1~3 季,可以说每年的收成都是有限的,固定的 。还要受气候的影响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当然就更加的不利 。而且对于发展生产力和科技而言,工商业也更有优势 。因为农业领域的面毕竟太窄 。
但是我国的封建统治阶层,特别是皇帝,是不可能大力支持工商业发展的 。事实上我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都特别的稳固 。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是因为中国太大 ,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生产力、通讯条件、交通条件, 任何一个皇帝管理起来都非常困难 。因此使用外儒内法 ,对国家进行一种粗糙的管理 。也就是建立了一套粗糙的秩序,它很不完美,但是它能保证运行 。这个秩序的核心就是稳定 ,不顾一切的追求稳定。由此发展出来的农耕文化 ,也是要人们安土重迁 (也就是把人栓在土地上 ),注意团结,减少摩擦矛盾 ,也就是中庸之道,和稀泥那一套 。发展到了极端之后 ,是非曲直、人的个性、冒险性、创造性、批判性、反思精神 ,都显得不重要了 。稳定成了高于一切 !整个社会自然也就趋于保守、腐化 。工商业容易让人不安于现状,并且会促进人口的流动 ,不方便管理,也不利于稳定 ,封建统治阶层肯定不予支持 。
皇帝是不支持工商业发展的,甚至可以说,皇帝是不支持社会发展的 。那么民众是不是支持社会发展呢 ?也不是 !因为农耕文化状态下的人民 ,只会关心自己生活的那个区域,或者说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那部分人的利益和事情 。只要还能生活的下去,他们就会主动的维护和遵守旧秩序 , 他们并不对国家负责 。而那些贵族以及官吏,他们也只对皇帝负责 。真正对整个国家负责的,只有皇帝本人 。于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走入死循环 。一代一代的王朝更替,不过是走在老路上 。两千年思想和文化都没有多大的进步 ,科技水平和生产力也发展缓慢 。
我国的社会在清朝末年,犹如一潭死水 ,就如电视剧《死水微澜》里面那样 。比如搞洋务运动的那帮人,搞了 30 年,连个最起码的工业体系都没有能够建立起来 !直到清朝结束,各种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以及工商业才开始飞速发展 。整个社会的资源开始增长,打破了农业的局限性 。这一切来之不易 !还是那句话,一个社会秩序是否良好,取决于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是否能够在其中受益 ,对于垄断,不管是哪种形式的 ,都必须坚决的打击 !因为工商业文明同样有它的瓶颈 ,也就是说,社会资源不再增长,或者其增长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了 ,或者其分配方式已经不能让大多数人在其中获益了 。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来源 。现在的西方社会,好像也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
以上是我的回答,仅供参考 ,见仁见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