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罗大佑嗓音沙哑、唱歌难听,为什么能被尊为台湾音乐教父?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2 07:37:40 6次浏览

关于问题罗大佑嗓音沙哑、唱歌难听,为什么能被尊为台湾音乐教父?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砖家叫兽精神病院院长】的最佳回答:

罗大佑写歌不错

唱歌要命

【2】来自网友【Michael 的小辫子】的最佳回答:

因为罗开创了华语现代流行音乐的新思想,经典作曲数量第一,连接邓丽君和现代流行音乐的思想桥梁

结论:世界永远不缺把《童年》唱好听的人,但每一个时代都极度缺少写出《童年》的“罗大佑”。

在罗大佑之前,大众是听邓丽君。在罗大佑之后,大众是听陶喆、周杰伦。在整个十九世纪八零年代到新世纪 2000 年,华语音乐最大的进步就是音乐不再仅仅局限于商业,而是开始有了人文主义的思考性和现代社会的反思性,这是音乐最强大的力量源头,也是披头士伟大的缘由。在华语音乐之内,人文主义、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两大核心,就是由罗大佑一人振臂高呼完成时代跃进,这是审美的本质区别与进步。

邓丽君时代,人们对于音乐审美的准则,是改革开放后情情爱爱的直抒胸臆表达提供的震撼感。加上视觉效果上的形象、偶像,以及声乐上的溢于言表的甜蜜感咬字唱法。这个时候人们对于音乐的认知是停留在一种新型娱乐上,商业音乐的侧重点会朝着和媒体的偶像娱乐效应出发。

罗大佑在 1981 年第一次担任音乐制作人,发行了一首 40 年后成为华语音乐最强音乐的单曲——《童年》,这个时候音乐的审美从邓丽君那里开始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音乐不再是为情情爱爱服务,音乐不再是为商业娱乐服务,音乐不再是为光鲜亮丽的偶像资本服务,音乐成为为每一个普通人的童年服务,音乐成为了沟通起成年人回忆童年欢快时光的桥梁。

这个时候,罗大佑代表的音乐审美来到了一个超越娱乐的领域——人文主义的思考性。音乐的内容不再是商业的附庸,音乐开始具有了艺术的意义,和诗歌、散文、美术、建筑、文学一样走入了艺术的领域,开始致力于大众情怀的思考与思想的熏陶。

这种思考性、批判性,在罗大佑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之中尤为强烈,也成为 TW 地区音乐思潮的一次大变革。我们可以从代表性的《鹿港小镇》的一句歌词管中窥豹:“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城市变革和乡土故乡的冲突导致的人文割裂感,在 1981 年后的 42 年的 2023 年,依旧是并未解决的巨大困境。

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一下这种音乐偏向人文主义的思考性,在音乐上的特征:

  • 1:尤为注重歌词的文学意义,直指哲学。
  • 2:音乐生命力尤为绵长,几乎永不过时。
  • 3:以民族、时代作为现象级传播的范围。
  • 4:作曲旋律会因为时代的原因,印上不可磨灭的味道和记忆,超出了音乐本身。
  • 5:不注重歌喉,注重思考性和创造意义。

所以,为什么罗大佑嗓音沙哑、唱歌难听,还会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因为他的作品专业核心从来都不是声乐技术,而是音乐艺术的思想性。音乐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商业音乐也只是一个组成部分,流行声乐也只是商业音乐之中很小的一个比例,声乐并不是商业音乐的最高话语权。

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小众音乐,从声乐歌手、混音师、编曲人、到和音工程、到乐器演奏者,等等等等他们都并不是最高话语权的职位。古典音乐最高话语权是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肖邦,流行音乐最高话语权是迈克尔杰克逊、罗大佑、周杰伦,林夕、方文山。他们代表的职位是:作曲人、作词人、音乐制作人。

这类作曲、作词、音乐制作,他们都享有知识版权的版权收入。因为他们都是音乐的创造者,而不是一种技术的使用者。声乐歌手永远不可能享有知识版权,声乐是音乐之中的一种应用技术,而不是音乐的创作技术,并不满足知识版权确定的艺术标准。

以下具体以罗大佑的《之乎者也》专辑做一点补充说明;

《之乎者也》批判当下与解决方法:

  •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都曾经这么说
  • 现在听听我们的青年他们在讲什么
  • 但是要想想到底你要他们怎么做
  • 眼睛睁一只 嘴巴呼一呼
  • 耳朵遮一遮 皆大欢喜也
  • 大家都知之 大家都在乎
  • 袖手旁观者 你我是也

在《之乎者也》之中,罗大佑表达的观点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时代与青年的问题。这就和我们的高三老师,每一个高三老师都会说“你们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而当我们走之后的学弟学妹再度听到了这句话。

罗大佑在音乐之中的表达则是认为,祖先与青年的最大不同是在于,青年对于世界的认知偏向于理想化,祖先和话语权拥有者则是现实化,并且认为理想并不是一件值得推崇的事情。所以会下意识的抨击青年,进而去一味的贬低,而不是去帮助青年拥有更好的指引。尤其是当下各种头衔的专家当道,却成为了资本的鹰爪,泯灭良心只为资本。

老一辈只抨击青年,却不给青年做指引,不给青年迷茫期间的解决方案,这是一种袖手旁观式不肯空职位让年轻人上位的现象。而要做出突破的关键则是“袖手旁观者,你我是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去帮助你所见到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青年,哪怕只是一句交流。更深一层,青年只是一个标签,一个表达着还有理想改变的行为。

放在音乐圈之内,罗大佑自身也是践行了这样的准则。当他的音乐无法在 TW 地区制作时,他沟通朋友,将 demo 寄给朋友在日本完成录制,然后再度寄回发行,而并不是和其他歌手一样满足于弹匣。当滚石唱片的时代来临后,他在 HK 开设了音乐工厂,开始最大限度的购置音乐产业相关的设备,在这个时候 TW 和 HK 的音乐交流,开始频繁,而罗大佑则是牵动了滚石和 HK 的桥梁。

在每一次的金曲奖上,在每一次大型音乐典礼上,最佳新人奖、最佳专辑等等大奖,颁奖人出现最多的身影就是罗大佑,罗大佑对于新人,尤其是拥有音乐制作能力的新人格外关照。比如:周杰伦。周杰伦在言谈之中言谈理想:“我想成为像罗大佑一样的音乐人。”

周杰伦:“我觉得罗大佑是个时代性的歌手。现在什么歌能流传超过三年的?很少,但罗大佑的歌可以。做歌手就是要成为历史,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言人物”,让大家在想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就想起他。我的目标就是像罗大佑一样成为一个时代的“音乐教父”。

罗大佑对于批判后的行动,一直是最令人为之钦佩的,他并不是高高在上一直只说话不干事,而是一直在干事,不断在活跃在乐坛。从最初的录像带,到后来的光碟,到演唱会市场的开拓,到电影时代的影视音乐市场开拓,这一切都有着罗大佑的身影。音乐市场的巩固是一定需要这种老牌强者话语权具有者来参与,才能具有一个相对公正的市场环境和产业质量标准。


整体而言,罗大佑身上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对于流行音乐思想深度人文主义的要求,没有一个人超过他。这种旗手类的歌手,是绝对稀少的。

当 2011 年,周杰伦开始进军好莱坞,开始拍电影,忽视音乐时,罗大佑同样直接批判,并没有任何的情面可留:

“他(周杰伦)现在越走越娱乐,进军好莱坞、拍电影、做主持……有这个时间,怎么不在录音室呆着?我很有意见。每个人在娱乐圈里会有最舒服的位置,但不能什么都吃。是一个很好的演员同时又是一个唱歌的巨星,还是一个很好的电视主持人,这是不可能的。或者尽量选最有把握的几个东西,否则你只是在占地盘而已。”

2011 年之后,周杰伦的创作划水情况就越发严重,显然周杰伦最终并没有成为罗大佑一样的人物,显然有些过于留恋商业和占地盘。简单而言,可以批判批评周杰伦的人,除了罗大佑之外,几乎没有第二个人,李宗盛也不行。

这样的音乐专业不断开拓,不断进取,不断改善音乐市场的罗大佑,才是改变土壤的那一人。

【3】来自网友【太史公 926】的最佳回答:

罗大佑,需要唱功吗?

【4】来自网友【火生土】的最佳回答:

俺就喜欢罗大佑的嗓音!特别是他唱自己写的歌!越听越有味道!

【5】来自网友【可耐先生】的最佳回答:

罗不仅是音乐人,更是思想家,哲学家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