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朱元璋为何杀徐达?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1 05:11:33 4次浏览

关于问题朱元璋为何杀徐达?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闻学天史】的最佳回答:

徐达是朱元璋手下第一猛将,他统兵之术,作战才能和战场功绩,可以说,远超三国的五虎上将,若要类比,应该对比韩信,有韩信之能,政治觉悟却比韩信高出太多。

而徐达不仅军事才能出众,政治上情商更是高超,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可以说朱元璋得天下,徐达居功至伟。后来,朱元璋建国后,却处死了许多当初一起打江山的兄弟。据史料记载,徐达的死也是离不开朱元璋的暗中操作,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死徐达呢?要讲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徐达跻身行伍说起。

弃农从军,成为开国功臣

徐达出身贫寒,艰苦生活的磨炼,培养了他坚毅勇敢、善于动脑的性格。自幼习武,长大后,成为一个相貌不凡、智勇双全的汉子。

元至正十三年,朱元璋回到家乡招募兵士,22 岁的徐达听到消息,毅然仗剑从军,投奔到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郭子兴的女婿朱元璋麾下,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徐达和朱元璋从小就是好朋友,在之后中,不管是相处还是战役,二人都谈得甚是投机,配合默契,于是,便有心委以重任。

自从加入红巾军之后,徐达便一直追随在朱元璋左右,两人经常是形影不离,而且两人的想法总是不谋而合。对于朱元璋的委派,徐达也必定竭尽全力去完成任务,并且还不时向朱元璋进献一些“王霸之略”,也因此,徐达很快成了朱元璋的心腹。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后,朱元璋对徐达更加欣赏,并正式委任徐达为镇抚,地位在其他将领之上。这时的徐达,已经成为朱元璋手下不可或缺的一员得力干将。

后来,郭子兴去世,朱元璋逐渐掌握了原郭子兴所领导的红巾军的最高统帅权,其实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同时徐达也更受朱元璋器重。

随着朱元璋地位的提高和实力的增强,他决定率领徐达等将士渡江南下,与元末群雄角逐,争夺对江南的控制权。不久,徐达便随从朱元璋率军攻破了元将俞通海等据守的水寨,直接与元朝大将、中丞蛮子海牙所部元军对垒,南下的战斗正式打响。

徐达奉朱元璋之命向东进攻溧水、句容等地,以期截断蛮子海牙的陆上支援。徐达不负重托,兵锋所至,所向披靡,连克溧水、溧阳后,又回师与常遇春等合力击退扼守长江江面的蛮子海牙的水师,确保了朱元璋安然无恙地进军江南的基地太平。

徐达和常遇春配合,二人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在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处在各路义军的包围中,徐达在与陈友谅作战中,所乘战船着火,这时候徐达临危不乱,一面扑火,一面指挥战斗,很好地表现了他卓越的将帅之才。

后来朱元璋在镇江开设淮兴翼元帅府,任命徐达为淮兴翼统军元帅,领兵守护其地。朱元璋自称“吴国公”,不久设置江南等处行枢密院,又晋升徐达为枢密院同佥。

就在徐达率兵攻克镇江后,张士诚也调兵遣将占领了常州,并且其常州守将还暗中派间谍诱降朱元璋的前线将士,其势力逐渐侵入镇江。徐达侦察到这些情况后,果断出兵抵御,在龙潭成功地击败了来犯之敌。

徐达在消灭了南方陈友谅,张士诚之后,朱元璋正式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师二十五万北取中原。北伐大军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直指驻守山东的元兵。

经过一番的激烈交战,元大都外围兵力已被清除,徐达率兵进驻通州城(今北京通州区),兵锋直指元大都(今内蒙古多伦市西北)。

元顺帝得报后,大为恐慌,当晚带领其后妃、太子等悄悄溜出京城,逃往上都了。

徐达的北伐堪称经典,不滥用武力,能谈判绝不攻城,能招降绝不用武力,能智取绝不力敌,兵锋所指,一举攻破元朝的都城大都,然后贴出安民告示,使得大都城内秩序井然,百姓交口称赞,拍手称快。

在北伐军的节节胜利声中,朱元璋于 1368 年正月在应天登基称帝,建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徐达也被封为中书右丞相、兼太子少傅。

至此,入主中原半个多世纪,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元朝政权正式宣告灭亡。徐达攻克元大都,推翻元朝政权的捷报传到应天,群臣庆贺,朱元璋诏令改大都为北平。

至此,历时近一年的北伐战争胜利结束。

戎马一生,将星陨落

自元至正十三年投奔朱元璋所领导的红巾军以后,徐达或拼杀沙场,身冒矢石,或出镇边塞,历经雨雪风霜,数十年如一日,为开辟大明江山、稳固新生的明朝政权呕心沥血。

随后徐达平定西北,扫荡残元 ,威震北塞,并且为了加强边塞防御,修筑 32 个关隘,其中就包括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然而,长期的戎马生涯,因奔波劳碌,餐风露宿,使徐达的身体逐渐支撑不住,终于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洪武十七年,徐达在北平病重,朱元璋遣使将他召还京师应天。

据史料记载,在徐达疮疾缠身、久治不愈时,朱元璋心急如焚,唯恐失去他这位开国元勋。

为了能使徐达早日康复,朱元璋不但遣使“四召名医治之”,而且特地在洪武十七年举行祭礼,祷告山川、城隍之神,乞求神灵保佑徐达痊愈。

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得知徐达“病疮而愈”,很是高兴,还特意派遣徐达的长子徐辉祖持其玺书前去慰问徐达。不料,徐达已见好转的病情后来又突然恶化,就这样,徐达病逝于应天府邸,时年 54 岁。

朱元璋闻讯后,“袒跣奔徐达寝,抚尸而恸”,并为之停朝数日,以表示对徐达的哀悼。同时,下诏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并准其配享太庙,名列功臣第一。

不过关于徐达的死因,有些史书记载:“徐达病疽,甫痊,赐蒸鹅,流涕食之而卒。”这些材料虽不完全可靠,但也不是捕风捉影,随意捏造的。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便想方设法加强皇权,为的就是确保朱明皇朝“万世一系”,凡是他认为有碍于独裁统治的人,不管是勋臣,还是宿将,一律剪除。

胡、蓝党狱,把功臣旧将几乎一网打尽。前一年又将南征北战、立下大功的义子亲外甥李文忠暗中毒死。

徐达虽为开国功臣,立下盖世奇功,而且一直忠贞不贰,但想到他的震主之威,朱元璋“赐蒸鹅”一事也就并非子虚乌有了。

野史笔记中,徐达的死因是帝王之术

可以说,自古帝与臣,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享乐的例子还少吗,特别是对那些在开国中有卓越贡献的功臣,谁能逃过“狡兔死、走狗烹”的铁律呢?

只不过徐达为人低调,不仅军事才能出众,政治情商更是高超,使朱元璋不好下手。据野史和民间传说,徐达的死因是出于帝王之术。

据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追随他南征北战、为其夺取天下立有汗马功劳的功臣心存疑忌。为巩固大明江山,朱元璋决定效法汉高祖刘邦,大杀功臣。

但是,这些功臣手掌军政大权,要将他们除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计划要天衣无缝,必须确保行动万无一失;另一方面,要想事后瞒天过海,必须预先想好一个能使天下人信服的理由,否则必将留下千古骂名。

传说朱元璋在此时心生一计,下令建造一座庆功楼,想借大宴功臣的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

听说朝廷要建造庆功楼大宴群臣,那些开国功臣们无不深受感动,但是,只有军师刘伯温却忧心忡忡。第二天他要求觐见太祖皇帝。

见了明太祖后,他恳求说:“如今王业已成,臣责已尽,但愿陛下允许臣辞官归田。”

朱元璋愕然,忙说:“军师随朕辛苦半生,如今正当享福,为何却要归隐?”

刘伯温说:“朝中政事费神,臣年老力衰,只想过个清闲的晚年。”

明太祖再三挽留,无奈刘伯温去意已决,于是取出许多金银相赠,并亲自将他送出宫外。

刘伯温走出皇宫后,径直来到魏国公徐达府上,向他辞行。临别前,刘伯温紧紧握着徐达的手说:“徐兄,我得走了,有一句话务必牢记,庆功楼上紧随驾。”

而且刘伯温还建议徐达将他的孩子送出京城,去城高池深的山海关,说此处进有平川,即使烽火连天,退有高山,是用武之地。

正说着,闯进一员大将,姓胡名大海。他在帐外听到了徐、刘二人谈话,进屋嚷着,坚持也要打发他一个孩子同行,随公子去山海关了。

庆功楼建成了,明太祖选了一个“良辰吉日”,邀请朝廷所有功臣前来赴宴。赴宴的功臣们互相恭喜道贺,好不热闹。唯有徐达心事重重,毫无心思与众人寒暄,因为刘伯温的临别赠言一直在他脑海里回荡。

在酒筵上,大臣们开怀畅饮,场面热闹非凡。当大臣们酒兴正浓时,朱元璋忽然站起身来,向门口走去,徐达连忙跟随。

就在徐达跟随朱元璋才走出几百步,突然,庆功楼“轰隆隆”一声巨响,顿时火光冲天。徐达按刘伯温所言,寸步不离皇上,方保性命。这些开国元勋,竟都糊涂地死在庆功楼火海之中。

徐达虽然侥幸逃脱了庆功楼之难,但朱元璋并未就此罢休,仍在继续寻找除掉徐达的机会。原因是自从太子朱标病逝后,朱元璋为此而苦恼,始终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经过纠结谋虑,最终下定决心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当时大多数人都欣然接受,但是燕王朱棣却不服气。

他不理解,他自持文武双全,论能力,论资质,理应作为继承人,为什么父亲要给朱允炆这个涉世未深,毫无能力的年轻人?

这些朱元璋心如明镜,知道朱棣并不认可他的选择,他还尚在,朱棣是敢怒不敢言,不会轻举妄动,但他百年之后,就不好说了。

于是朱元璋把目标锁定在了徐达的身上,因为徐达是朱棣的岳父,如果朱棣有异心,徐达必然站在朱棣这一边,那么朱允炆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同时抗衡这两个人的。这样一来,朱元璋想除掉徐达的心就越来越强烈。

后来,机会终于来了,徐达患上了背疮!生背疮忌讳吃鱼肉和饮酒,尤其忌食鹅肉,因为鹅肉是发物。与煮鹅相比,蒸鹅因为肉力未进入汤汁,全保留在肉里,劲力更猛,为背疮第一大忌。

朱元璋得知徐达生背疮的消息后,心中暗喜,立即亲自生火蒸鹅,然后派两个小太监拿去送给徐达。 此前,徐达经过服药治疗,背疮已经好了许多,正躺在床上静养。

忽然,两名小太监破门而入,说是奉皇上命拿鹅肉前来问安。徐达知道,自己得了背疮,皇上还钦赐鹅肉,这明明是赐死啊。

想着想着,两行热泪潸然而下。迫于无奈,他只得上前谢过隆恩,流着泪吃下鹅肉,随即背疮骤然加剧,十天后便一命呜呼。

当然,这只是野史笔记中和民间传说的故事,在正史里并没有记载。

写到最后

话说徐达虽为开国功臣,立下盖世奇功,但一直守着为臣之道,从不居功自傲,忠贞不贰,朱元璋没有理由杀他,但想到他震主之威,又是朱棣的岳父,所以朱元璋“赐蒸鹅”一事也就并非子虚乌有了。毕竟皇权可以凌驾于法律和人民之上,信任归信任,可朱元璋多疑的性格,对徐达的猜测依旧存在,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牺牲功臣不是不可能。即使徐达有多睿智,政治情商有多高超,但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2】、来自网友【飘雪楼主的历史课】的最佳回答:

徐达于公元 1322 年出生在安徽凤阳的一个贫苦人家之中,他和朱元璋是老乡,也是玩伴。朱元璋参加义军后,徐达紧追不舍。

可以说朱元璋和徐达如同亲兄弟一样亲密无间,两人关系铁的不能再铁。朱元璋渐渐发迹后,也对徐达嘘寒问暖,呵护有加。而徐达也是很自重的人,他自我要求很严格,不酗酒不贪财不爱好女色。在军中的威望很高。后来,朱元璋见徐达一直是单身,就亲自选了一个名叫谢翠娥的美女许配给了徐达。这还不算什么,后来,他又把徐达的女儿许配给了自己的儿子朱棣,使之成为亲家,这是后话。

徐达自然也以鞠躬尽瘁效忠于朱元璋。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徐达最开始担任的是征虏大将军要职,后来他挂帅远伐塞外的元军残部,最终摧毁了元朝的最后势力。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大功臣徐达被封为丞相。

然而,好景不长,两年后,徐达从丞相一职上“退居二线”。取而代之的是胡惟庸。

徐达的迅速跌落,不是他本人的原因,而是朱元璋的原因。朱元璋是个能同患难不能同享福的人。朱元璋称帝又统一天下后,很快变成了另一幅嘴脸:屠杀功臣。他认为只有大规模屠杀了这些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功臣,自己的江山才平稳地万代相传下去。

徐达虽然和朱元璋是最要好的兄弟,但他明显感到了朱元璋的变化,以及做自己的态度。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常找徐达“叙事”,并好酒好肉的招待,面上还如往昔一样亲昵,但实际上,徐达已明显看出朱元璋对他的戒备和堤防,以及不信任,因此,隐藏在朱元璋背后的是一股杀气。

徐达意识到了潜在的危险后,做事更加小心了,谨慎到了尘埃里去了。尽管哪些,朱元璋却没有放下对徐达的一次次“试探”。

第一重考验:以房试心。朱元璋赠送一套住房给徐达。结果徐达坚辞不受。原因很简单,这个赠送的房子是朱元璋称王时住的府邸,徐达如果接受了,就有称王的勃勃里心。徐达是聪明人,不接受,也就想消除朱元璋对他的怀疑。

第二重考验:以酒试心。

一次,朱元璋邀请徐达到宫中喝酒,徐达有千杯不醉的海量,但面对朱元璋的“御酒”也不敢多喝,为了脱离困局,他故意装得喝的烂醉,醉的不省人事,便躺在了朱元璋的龙床上,还盖了他的被子。第二天一大早,他醒来后,假装突然惊醒一样,赶紧去向朱元璋请罪,说他睡了皇帝的龙床,动了皇帝的物品,犯了死罪,请求严惩。徐达的酗酒胡为让朱元璋很高兴,结果,朱元璋不但没有惩治他还嘉奖了他。

第三重考验:以棋试心。

在民间,广为流传着朱元璋和徐达的“胜棋楼 ”故事。据悉,朱元璋和徐达都喜欢下围棋,当然徐在的棋艺要比朱元璋高出很多个档次,在朱元璋称帝前,在下棋时,他常常杀的朱元璋丢盔弃甲,惨不忍睹。但朱元璋称帝后,徐达或主动避开和朱元璋下棋,或主动让棋,以免触怒龙颜。有一次,朱元璋邀请徐达对弈,朱元璋在下棋前,给徐达提出自己的要求,4 个字:不准让棋。

因为各怀鬼胎,这盘棋双方都下得很慢,整整一上午还没下完,眼看棋盘越来越小,离终局越来越近了,徐达却突然放子不下了。朱元璋问他缘由。徐达也不直面回答,而是朝棋盘努了努嘴,朱元璋定睛一看桌上的棋局,顿时惊呆住了。原来,棋盘上竟然出现了“万岁”两个字。朱元璋心花怒放,于是将这个围棋场赏给了徐达。

我们都知道,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对很多以往的有功之臣都存防备之心。这里面有大臣居功自傲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朱元璋自身的权利欲望,加上,太子朱标柔弱,这更是加剧了朱元璋的忧虑。所以,朱元璋称帝之后,就下定决心要铲除这些隐患。 随后,很多兄弟都被朱元璋杀害,但只有徐达,朱元璋没有对其动手,而且,之所以没有下手的原因根本不是顾及旧情,而是没有找到徐达的不妥之处。徐达处处表现的恰到好处,让他没有理由下手。

尽管如此,度过“三重门”的徐达最终还是没能逃出“生死门”。

朱元璋首先利用胡惟庸对徐达的不满,对徐达进行了打压,随后甘脆直接免了徐达丞相的职务,让胡惟庸顶替他的职务,使得他“闲赋在家”。

尽管如此,徐达仍逃不出朱元璋对他的算计。据传,在朱元璋的处处紧逼下,徐达因为急火攻心生了毒疮。结果朱元璋很快就转达对他的“慰问”,送了“御品”—— 蒸鹅。

要知道,生了毒疮是不能吃发物的东西,而朱元璋却偏偏送给他最发的蒸鹅。徐达看到蒸鹅,顿时明白了朱元璋对他已下了“必杀心”,不由泪流满面,叫家人准备后事。因为君要臣死臣不得死,徐达手撕蒸鹅而食,不久毒发身亡。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