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李元霸和罗士信谁更厉害?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老白闲聊】的最佳回答:
在《说唐》《隋唐》《兴唐》这三部小说里,要论影响力,无疑《说唐》是最大的。
在以《说唐》为蓝本的评书小说里面,有十八位最厉害的武将,号称“隋唐十八条好汉”。其中李元霸以绝对的优势名列第一位,马前几乎没有三合之将,真正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十八条好汉分别是:
第一条:西府赵王李元霸;
第二条:天保将军宇文成都;
第三条:银锤太保裴元庆;
第四条:紫面天王雄阔海;
第五条:南阳侯伍云召;
第六条:双镗无敌伍天锡;
第七条:神枪少保罗成;
第八条:靠山王杨林;
第九条:花刀大帅魏文通;
第十条:四宝大将尚师徒;
第十一条:八马将军新文礼;
第十二条;双枪大将定彦平;
第十三条:金刀殿帅左天成;
第十四条:铁枪大将来护儿;
第十五条:铁锤大将梁师泰;
第十六条:兵马大元帅秦琼;
第十七条:皂袍大将尉迟恭;
第十八条:赤发灵官单雄信。
大家看到没有,《说唐》里面没有罗士信,李元霸就是无敌的存在,无人敢与之争锋。
而在《隋唐演义》里面,并没有“十八条好汉”之说,而是有个“四猛、四绝、十三杰”。
他们分别是:
四猛
第一猛:今世孟贲罗士信;
第二猛:四宝大将尚师徒;
第三猛:八马将军新文礼;
第四猛:铁枪大将来护儿。
四绝
第一绝:罗松的枪法;
第二绝:程咬金的斧子;
第三绝:侯君集的轻功;
第四绝:尚师徒的呼雷豹。
十三杰
第一杰:西府赵王李元霸;
第二杰:天宝大将宇文成都;
第三杰:银锤太保裴元庆;
第四杰:紫面天王雄阔海;
第五杰:南阳候伍云召;
第六杰:双镗大将伍天锡;
第七杰:神枪少保罗成;
第八杰:靠山王杨林;
第九杰:花刀大帅魏文通;
第十杰:金面韦陀秦用;
第十一杰:铁锤大将梁士泰;
第十二杰:武王杨芳杨义臣;
第十三杰,并列两位:神拳太保秦琼;皂袍大将尉迟恭。
其中,罗士信是四猛之一,而李元霸则是十三杰之一。
要问李元霸和罗士信谁更厉害,咱们就得以《隋唐演义》里面的内容为准。
下面咱们先对这二人做个简单的介绍。
西府赵王李元霸
李元霸,唐国公李渊的四儿子,长得面黄肌瘦,瘦小枯干,上称称一称,最多也就七、八十斤的样子。用单田芳老爷子的话来说,掐吧掐吧不够一碗,按吧按吧不够一盘,摆在席面上,都不够一道菜。
别看这位四公子其貌不扬,却是天生异禀,力大无穷,双膀一晃,有四象不过之力。
好家伙,四头大象都没他力气大,这也太恐怖了。
此人胯下一匹宝马,名叫万里烟云照,掌中一对金锤,名曰擂鼓瓮金锤,横扫天下,盖世无双,那是公认的隋唐第一条好汉。
李元霸出道即是巅峰,自出世以来,几乎没遇到过对手,与人对战,都是碾压性的胜利。
天宝大将宇文成都厉不厉害?在他面前过不去三个回合。
银锤太保裴元庆勇猛不勇猛?也就勉勉强强能接住他三锤而已。
别人就更不用说了,对他而言,全部都是笑话。
他最露脸之战有两处,一处是大战四平山,一处是大战紫金山。
四平山之战,他把十八国的百万联军打得落花流水,千百员的战将无不胆颤心惊。
紫金山之战,他逼着十八家反王递上降书顺表,为大唐朝的建立立下不世之功。
这么说吧,纵观隋唐时期所有的英雄好汉,也只有李元霸能真正当得起“天下无敌”这四个字!
今世孟贲罗士信
罗士信,河北河间府人氏,自幼父母双亡,被九省绿林道的北路瓢把子王宣王君可收留在身边,以放牛为业。
这罗士信虽然天生愚笨,脑子不太灵光,但长得却是五大三粗,身高体壮。尤其是一身力气,大得惊人。
他放牛有个特点,牛要是听他的话还就罢了,要是有哪只牛敢不听他的话,他一生气就把牛摔死。他天生的神力,摔死一头牛就跟咱们普通人摔死一只老鼠差不多。
因此他放牛是越放越少,都被他隔三差五地给摔死了。
好在王君可是家大业大,对这种事也不在乎,大不了天天吃牛肉呗。
有一次秦琼路过王君可的五柳庄,见到了罗士信。他爱惜罗士信的天真烂漫,便和王君可一商量,将这傻小子带回到山东济南府历城县自己的家中。
罗士信自从跟了秦琼以后,拿秦琼就当自己的亲哥哥一样尊敬。秦琼也十分疼爱这个傻兄弟。
秦琼在济南节度使唐璧帐下做中军官之时,曾受到过监军大人来护儿的欺负。
罗士信知道以后可不干了,他大闹监军府,不仅把来护儿胖揍了一顿,还把他的大铁枪给夺过来占为己有。
罗士信的大铁枪是怎么来的?就是从铁枪大将来护儿手里抢过来的。
罗士信跟着秦琼到了瓦岗山以后,更是屡立战功,成了瓦岗军的一张王牌。
对这二人做了个简单的介绍之后,再说一说他们的交手经过。
在《隋唐演义》里面,西府赵王李元霸曾经和今世孟贲罗士信有过一次正面交锋。
那是大战四平山的时候。
话说大运河开通之后,杨广就要准备着乘坐龙舟去扬州赏琼花。
那杨广身为一国之君,能悄无声息、偷偷摸摸的去吗?当然不能!他要轰轰烈烈、大张旗鼓地去。
随行人员除了宫娥彩女和文武百官之外,沿途之上还有三十多万大军一路护送。统军大帅是靠山王杨林,先锋官是天保大将宇文成都。
杨广此举震动天下,消息一下子就传开了。
以瓦岗山大魔国为首的十八路反王得知此事以后,经过商议,决定兵伏四平山,待杨广经过此地之时,趁机将这昏君截杀。
这就是著名的“十八路反王截杀杨广”的故事。
十八路反王都是谁?
第一位:大魔国混世魔王,程咬金;
第二位:相州白御王,高谈圣;
第三位:河北凤鸣王,李子通;
第四位:曹州宋义王,孟海公;
第五位:明州王,张金城;
第六位:南阳王,朱灿;
第七位:淮安王,铁木尔;
第八位:沙陀王,罗可汗;
第九位:荆州王,刘大鹏;
第十位:甘肃王,谢天豹;
第十一位:北汉王,萧铣;
第十二位:宁夏王,马德来;
第十三位:武英王,哈洪太;
第十四位:高丽王,李凤;
第十五位:上梁王,韩勇;
第十六位:下梁王,韩猛;
第十七位:济南王,唐壁;
第十八位:济宁王,王薄。
这十八路反王共带来八十多万人马,号称百万。盟主是混世魔王程咬金,盟军统帅是瓦岗军的大帅秦琼,先锋官是河北凤鸣王李子通的手下大将伍云召。
其实“十八路反王伏兵四平山”这件事,杨广早就知道了,这么大的动静隋军的探马蓝旗早就探知了消息。
杨广虽然恼怒,但也并不如何害怕,他认为这无非就是一帮乌合之众在虚张声势而已,朕有皇叔和宇文将军护驾,他们纵有百万大军又能把朕如之奈何?
杨广这么想,杨林和宇文成都可不这么想。这二人深知,这十八路联军里面,并非都是乌合之众,有的是骁勇善战的猛将和足智多谋的谋士,要是一旦皇上有个闪失,这本已岌岌可危的大隋江山就彻底完了。因此这二人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果不其然,隋军人马刚一来到四平山下,就听三声炮响,惊天动地,紧跟着伏兵四起,漫山遍野都是雷鸣般的杀喊声。十八国联军拦住了隋军的去路。
双方一对阵,联军的先锋官伍云召首先出战,隋军方面应战的是靠山王杨林。
两人交手三十个回合,杨林不敌,被伍云召走马活擒。以众反王的意思,把杨林杀了,除去隋朝这根擎天柱。但联军大帅秦琼念及昔日杨林对自己的恩情,不忍心那么办,他力排众议,最终将杨林释放了。
隋军方面第二个出场的是天保将军宇文成都,他一催胯下赤炭火龙驹,晃动掌中凤翅鎏金镗来战伍云召。
这宇文成都不愧是天下第二条好汉,是真厉害,仅仅二十多个回合就打的伍云召只有招架之功,无有还手之力。
正在此时,联军队伍里面一将杀出。只见此人胯下一匹落日红云兽,掌中一对半月混金镗,正是伍云召的堂弟,隋唐第六条好汉伍天锡。
伍天锡一看哥哥不是宇文成都对手,他打马如飞加入战团,哥俩儿双战宇文成都。
哪知这哥俩儿也打不过宇文成都,三人打斗到四十多个回合,伍氏弟兄就顶不住了。
眼看伍氏弟兄就要落败,联军里面又杀出来一员大将。
此人身材魁梧,紫面虬髯,胯下一匹落日黄风兽,掌中一条熟铜大棍,乃是相州白御王高谈圣麾下的第一猛将,隋唐第四条好汉紫面天王雄阔海。
雄阔海与伍氏弟兄交情至厚,他一看这哥俩儿要吃亏,赶紧催马抡大棍杀了上去。
三人合力,这才将宇文成都堪堪抵住。
这就是“海云天三人组,合力大战宇文成都”的故事。
宇文成都以一抵三,不仅毫不畏惧,反而是越战越勇。一时之间,这四人杀了个难分难解,不分胜负。
待打斗到一百多个回合之时,宇文成都就渐渐感到体力不支了,而海、云、锡三人更是累的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就在这个时候,联军的队伍中又跑出来一匹战马,但见来将银盔素甲,胯下一字癞角墨麒麟,掌中提着一对八楞梅花亮银锤,来将非别,正是排名天下第三条好汉的银锤太保裴元庆。
原来前些日子裴元庆奉命去押粮了,这是刚回来。他往两军阵前一看,四将打的正酣,当场向大帅秦琼讨了一支将令,催马来到两军阵前。
来到四将马前,裴元庆让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三人先稍作休息,他要独战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一看到裴元庆出马,心中就有些发怵。他知道这个裴三儿的本领比自己差不了多少,如今自己激战多时,早已消耗了大半体力,如何能是裴元庆的对手?
果不其然,两人一交战,裴元庆只一锤就把宇文成都打的抱鞍吐血,拨马败回本队。
这就是“银锤大战鎏金镗,三杰反打第二杰”的故事。
宇文成都这一落败,靠山王杨林赶紧指挥着隋军压住阵脚,以防联军乘胜追击。
与此同时,杨广下了一道旨意,命人赶紧到山西太原府,去请西府赵王李元霸前来救驾。
闲言少叙,李元霸一来,这十八国联军可遭了秧了。
他胯下一匹万里烟云照,掌中一对擂鼓翁金锤,杀人就如同拿着苍蝇拍儿打苍蝇一般。不仅沙陀王罗可汗,宁夏王马德来,上梁王韩勇,下梁王韩猛,这四位反王先后命丧李元霸之手,就连银锤太保裴元庆也被打得落荒而逃。
面对这天神一般的李元霸,大魔国亮出了自己的最后王牌,让今世孟贲罗士信出战。
诸位,这第一猛和第一杰可就交上手了。
这两人一交手,那真是实打实,硬碰硬。
两人一个马上,一个步下,一个挥舞着双锤,一个抡动着铁枪。
李元霸的一对擂鼓瓮金锤重达八百斤,罗士信一条浑铁无缨枪重达三百六十多斤。这样比起来,罗士信的兵器上好像吃着点儿亏。
说到这儿咱得交代一句,罗士信的大铁枪是抢的来护儿的,原本没有这么重,是他后来特意让加粗加重的。
由于这二人力气相当,谁也不服谁,枪来锤架,锤去枪迎,两人一直打了一百多个回合也没分出胜负。
后来打着打着也不知怎么的,罗士信的铁枪和李元霸的双锤锁在了一起,两人几次较力,却怎么也分不开。
这下可把两军阵前观战的双方将领们吓坏了,都替自己人担心。因为大家知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时间长了非得有一人受重伤不可,弄不好就得丧命。
正在这个危急时刻,四绝之首的罗松恰好打此经过。
再看罗松罗永年,催马舞枪来到二人近前,大喝一声如虎啸,银枪一挥鬼神惊,使出了一招盖世绝技,替二人解了围。
这就是“一猛一杰会一绝”的故事。
这是李元霸和罗士信唯一的一次交手,还是以平局收场。
不过这次二人交手主要是比的力气,伯仲之间,难分上下。
要是综合而言的话,我认为西府赵王李元霸应该更胜一筹。
因罗士信只是力气大,并不会武功招数,而李元霸就不一样了,除了力气大之外,捶法也十分精湛。
【2】、来自网友【风去了无痕 D 论史谈兵】的最佳回答:
演义里的李元霸天下无敌!这家伙,十三四岁时,能举起一二千斤重的石狮子,就像只拿着一二斤重的东西一样轻松。一对大锤重达八百斤,天底下没几人能挡得住他三锤。
号称武艺天下第二的猛将宇文成都,与李元霸交手,只一合,就被李元霸一锤打飞了凤翅镏金镋,然后拦腰一把,就被从马鞍上提了过去,抛上了半空。然而待其跌落下来时,竟让李元霸抓住了双腿,凌空一撕。只听得“咔嚓”一声,竟将宇文成都直接撕成了两半。这样的盖世之力,已经让小说描写成了神。那当然是子虚乌有,虚构瞎扯之事。
然而真实历史上的李元霸自幼体弱多病,十几岁就夭折,根本没上过战场,也没认真习过武艺。至于力气,一个体弱多病的少年又哪来的力气?
而罗士信却是真正的在十四五岁少年时,就成为了张须陀麾下赫赫有名的虎将。
所以,正史中的李元霸,给罗士信提鞋都没资格。
下面,就浓墨重彩地说一说,罗士信有多骁勇善战。实际演义里的罗成,就是以真实历史上的罗士信为原型的。
少年时代就天下闻名的猛将罗士信。
罗士信,乃山东齐州历城人,与名将秦叔宝有亲戚关系,估计亦为真。
隋末天下大乱,齐郡通守张须陀招募壮士、组建军队讨伐叛逆。
罗士信应募从军,其时年仅十四岁,却能身披两层重铠,腰悬两壶箭,飞身上马、左右驰射。其之武艺与力气,令军中宿将也不得不叹服。
公元 613 年,即隋炀帝时的大业九年。
长白山贼王薄
、
左才相、孟让等悍匪,纠合部众来攻齐郡,
张须陀率新组建的官军列阵于在潍水与贼军对峙。
由于敌军数量远胜官军,又来势汹汹。
按兵法,像这样的情况,须先遣勇将劲卒先登破阵,先挫敌锐气,而后方可一击而胜。
于是,趁贼军刚刚列队,阵脚未稳时,罗士信披甲执矛,奋勇当先,突然驰马冲入贼阵、连杀数人并斩下贼军一人的首级,将之戳于矛尖上、驱马在阵前来回疾驰。其之骁勇,使贼军全体惊呆,无一人敢逼近交锋。
张须陀乘其势,击鼓进攻,一举大破贼军。罗士信首战便建奇功,由此,与秦叔宝一起,成为了张须陀麾下的亲信部将。
从此,罗士信每战皆为先登,屡屡摧锋破阵。每次战斗,凡杀一人、就割其鼻,回军后便将所割鼻子数量报功。其之善战,使得张须陀也叹服,为彰显罗士信的功绩,张须陀将自己的战马赏给了罗士信。
隋炀帝也得知了罗士信的勇猛,专门遣使慰问,并派遣画工将张须陀、罗士信等人的战斗场面绘成图画,交长安朝廷收藏。
由是,少年时代的罗士信,就已经成为了名震天下的猛将。
孤军入虎穴,大破罗明月。
大业十年。
涿郡贼帅卢明月率众大举南下,屯兵于山东祝阿。张须陀麾军讨伐,两军对峙。
其时,卢明月部众有十余万,兵马众多。而张须陀所部,总兵力只有步骑万余人。但是官军虽然兵少,却甲坚兵利,贼军一时也不敢妄动。
十余日后,官军粮草将尽。张须陀打算退兵,对将士道:
“贼见我退兵,必定趁势来追,如果能用一支精兵潜行逆击其巢穴,必能大胜。然而这是九死一生之举很,诸君有谁敢率兵前往?”
众将闻言,自然都不敢前往。唯有秦叔宝与罗士信二将,却同时站了出来,请命出战。
于是,张须陀佯作弃营仓促撤走,让罗士信与秦叔宝各率一千劲卒埋伏在芦苇丛中。
卢明月见张须陀仓皇撤兵,大喜,果然倾巢而出,全军追击张须陀。
秦叔宝与罗士信趁机率领伏兵潜行,突袭贼军大营。到达,贼军营门关闭,二人披甲执刃,身先登上营门,各自击杀贼兵数人,打开营门。二千精锐官军冲入敌营,顿时就打了个势如破竹。敌营留守人马大乱,全盘崩溃,罗士信与秦叔宝率兵打穿了敌巢,连续纵火焚毁了三十多座营寨,火势冲天。正在追击隋军的卢明月见后方浓烟漫天,心知不妙,急忙率部驰返。这时候,张须陀回军猛攻,大破敌军十万众,斩获无数,卢明月仅率几百骑兵逃窜。
此战,年龄不足十六岁的罗士信,与秦叔宝并列为首功。
猛将归唐。
公元 616 年,张须陀在讨伐瓦岗军时中伏阵亡。罗士信与秦叔宝等诸将,归属于隋将裴仁基麾下。
隋王朝日渐人心尽失,而李密以朝廷元勋后裔的身份执掌瓦岗军,已有问鼎天下之势。
于是,裴仁基等隋朝名将改旗易帜,带着秦叔宝、罗士信等骁将投效了瓦岗军。
瓦岗军败亡,李密西逃关中。罗士信等瓦岗诸猛将又被洛阳王世充代表朝廷重新收编。
然而,程知节、秦叔宝等将门子弟,识得王世充其人,整日装神弄鬼,实非明君人主之相。于是,带着少年英雄罗士信,趁大唐秦王李世民伐洛阳时,索性阵前易帜,直接归降了秦王李世民。
罗士信虽然年少,勇名已天下皆知。
公元 619 年,罗士信归唐后,被任命为陕州道行军总管。
这是独率一军、独立负责一个战役方向的大将。而其时,罗士信年仅 19 岁,这是古今罕有的。
秦王讨平王世充的战役中,罗士信率所部攻城略地,每战皆摧破敌军,屡建奇功。
公元 621 年,王世充投降,洛阳平定。
罗士信因军功卓著,被授为绛州总管、获封为剡国公。
这是年仅 21 岁的一州最高军政长官、大唐国公。
将军难免阵上亡——少年英雄,英年早逝。
公元 622 年,刘黑闼叛乱,叛军席卷河北。
李世民率大军出征,讨伐刘黑闼。
当时,唐将王君廓守卫洺水城,已被叛军围攻多日。
洺水城四周皆有河,宽广五十余步,刘黑闼又于城东、城北各筑两条甬道攻城,贼军攻势凶猛。
秦王李世民欲以洺水城为诱,引叛军云集于城下,然后一举围歼之。
于是,能不能守住城池,吸引住敌军,便成了战役成败的关键。
而城内王君廓部已激战多时,兵疲将乏。唐军三次增援,都被刘黑闼挡住,无法靠近城池。
秦王忧愁其守不住城池,便召集众将商议,欲派遣一员骁将率精兵入城,替代王君廓部的疲兵。
然而,这显然又是一个“九死一生”的危险任务。
大将李世勣反对秦王的提议,劝说道:“城下甬道将成,若刘黑闼麾众由甬道攻击,城池必然守不住。”
李世民不信,便问众将道:“谁愿前去代替王君廓守城?”
于是,从不服输的罗士信,再次挺身而出,主动请战。
于是,李世民登上洺水城西南方的高坡,命人以旗语发信号,王君廓部力战突围而出。而罗士信趁机率二百锐卒入城,代替了王君廓。
古人以“冲冠入死地”形容敢战勇士——而这回,少年英雄罗士信是真正地踏入了万死之地。
罗士信率部入城后,天气骤变,连日大雪,而刘黑闼部倚仗地利,冒着大雪,昼夜不停地猛烈攻城。唐军却受阻于恶劣气候与道路,再也无法提供增援。
八日后,洺水城破,罗士信孤军死战,多处负重创,力尽被俘。
刘黑闼亦仰慕罗士信的骁勇,给其治伤,待遇从优,并极力好言招降,然而每次反遭罗士信破大骂。
于是刘黑闼恼怒之下,终于下令斩杀之。当时,罗士信年仅 23 岁。
罗士信被杀,消息传到唐军中,秦王李世民为此自责悲伤不已,不惜重金赎回了罗士信的遗体,并专程往洛阳隆重安葬在了北邙山上。
为何罗士信要安葬于北邙山?
在罗士信还是隋将时,张须陀阵亡,所部改隶归属裴仁基后,裴仁基爱其骁勇,待遇甚为亲厚。
瓦岗军失败后,裴仁基与诸将等重归洛阳,而罗士信等人投唐,裴仁基父子后来因谋刺王世充失败,在洛阳被杀。
罗士信随李世民平定洛阳后,有感于裴仁基昔日的知己之恩,出资收敛裴仁基父子,葬在北邙山上。还说道:
“我死后,也要葬在此墓旁。”
没料想,一语成谶,竟英年早逝,令人嗟叹。
少年将军罗士信骁勇无双,但绝不是有勇无谋之人。
罗士信少年为将,却深有名将之风。
每次战斗发起,必身先突阵。撤退时,则亲自为全军断后。部下有立了功,常解下将军袍服或以战马为赏赐。于是,甚得军心,部众得其恩遇,皆甘为之效死。
宋朝时,欧阳修对罗士信的统军领兵能力,作了很极高的评价。
《新唐书》:(罗)士信行则先锋,反则殿,有所获,悉散戏下有功者,或脱衣解马赐之,士以故用命。然持法严,至亲旧无少贷,其下亦不甚附。
所以,看了罗士信的生平,岂是虚构的李元霸可与之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