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你还知道军旅作家曲波吗,觉得如何?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诗云历史】的最佳回答:
1964 年,贺帅接见曲波,第一句话就问,白茹呢?小白鸽怎么没来?
曲波连忙回答,老总,我爱人叫刘波,白茹是我塑造的(小说)人物的名字,不是我爱人的真名。
贺帅哈哈大笑,那不行,回去告诉你爱人,把名字改过来,白茹多好,又好听又好记!
这个小片段,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当年的小说《林海雪原》流传的有多广,书中的各位主人公的故事早被广大读者烂熟于心了。
下面,我就来简单介绍一下这部小说的作者,曲波。
一,少年从军,粗通文化。
曲波原名曲晴涛,1923 年 2 月 22 日出生在山东黄县。由于家庭贫困, 只上了 5 年半的小学。
虽然接受的正规教育有限,不过曲波有着自己的天赋,那就是记忆力很好,对于《三国演义》、《说岳全传》、《水浒传》等书,从小只要听别人说过一次,就能记住。而这,也是他日后走向文学创作的基础。
十五岁的时候,曲波毅然加入了八路军,成为一名小兵,在队伍中担任宣传员。在组织的培养下,曲波进步很快,十六岁就入党了。
二,从小兵到团政委。
加入队伍后,曲波的进步非常快。这和他文化素质高有很大关系,毕竟当时许多新战士都是文盲。
所以曲波从胶东五支队国防剧团的小宣传员做起,数年中,先后担任文化教员,指导员,青年干事,组织干事,组织股长等职位,积累了丰富的部队工作经验。
1943 年 4 月,曲波进入胶东抗大学习。1944 年夏,担任胶东军区前线报社记者。
1944 年秋天,驻扎在威海刘公岛和龙须岛的汪伪海军一部起义。随后我党派遣一批干部战士与之合编,改造这支起义队伍,提高其军政素质。曲波因为军政素质优秀,也被上级选调进入这支队伍,先是担任了四中队的政委,后来又担任了大队政委。
1945 年,这支部队也被派往东北,从山东龙口出发,渡海北进,到辽宁庄河下船,踏上了黑土地的征程。
随着形势变化,这支部队一路北上,直到 1946 年,来到了牡丹江地区,与牡丹江军区合并,两个大队改编为两个团,曲波担任了二团副政委代政委,时年仅仅 23 岁。
三,曲波和刘波的爱情。
1941 年的一天,十九岁的小男兵曲波认识了十八岁的小女兵刘波。刘波虽然年纪也不大,却已经参军三年,在部队医院担任护士长。
刘波以前就看过曲波在剧团演的戏,也非常喜欢曲波的才华。虽然是在严酷的战争环境,然而爱情的种子却在两个年轻人的心间悄悄萌芽。经过数年的相互了解,1946 年,两人终于结为连理。
不过,这个和曲波的自身努力也有关。当年结婚的规定是职务要达到团级才可以。曲波担任了团政委,妥妥的团级,当然就可以打报告结婚啦。
两个人的爱情生活,也经历了重重考验。
曲波在东北战场曾经负伤两次,第一次是在剿匪中负伤,很快痊愈;第二次在辽沈战役中负伤,伤得很重。刘波听到曲波负重伤的消息,就一个医院一个医院去找,终于在一所医院找到了曲波。曲波因为流血过多,身体很虚,刘波还不顾怀孕之身,抽了自己 200CC 的鲜血,给曲波输血。
也正是第二次重伤,导致曲波的身体条件已经不适合继续在部队继续奋斗。于是在 1950 年,曲波转业到地方,担任了一个大型机械厂的党委书记。
在以后岁月里,刘波和曲波扶持相伴,照顾好曲波的生活,曲波选择写作,刘波就帮忙抄稿。可以说,曲波写作的成功,也有刘波的一份功劳。
曲波和刘波合影
四,在牡丹江的剿匪经历
前文说过,曲波带的部队,到了牡丹江,编为牡丹江军区二团。后来这个团又编入东野一纵,也就是三十八军,参加了辽沈战役。
牡丹江是交通要道,是北满根据地的东部重镇,东可向苏联,南可下朝鲜。1945 年,我军进入东北,已经成立了牡丹江军区,采用“摘葡萄”的方式,收编了大量民间散在武装,号称有 2 万多人。
随着国民党军也进入东北,拉拢了马喜山,谢文东,郑云峰等匪部,并且施展金钱拉拢,封官许愿等手段,收买和拉拢我牡丹江军区某些不坚定分子,造成牡丹江地区敌我形式剧变,严重威胁根据地的稳定。
在此情况下,牡丹江省委,牡丹江军区决定,开展剿匪行动,坚决肃清土匪。
土匪所凭据,自然是山高林密之地,出动大部队剿匪,往往用力过猛,反而容易被惯匪穿山过林逃脱。所以,当时东北剿匪的经验就是,派出小分队,进入高山密林,不断追赶,压缩土匪的活动空间。
二团政委曲波,也亲自带领一支小分队,进入深山之中,参与剿匪行动。
后来他写作《林海雪原》,就是根据这一段经历,加以艺术提炼概括加工,写成的。
《林海雪原》中的人物,大都有生活原型。少剑波原型就是曲波,杨子荣原型就是战斗英雄杨子荣,高波原型就是曲波的警卫员高波,刘勋苍原型是天津人刘蕴苍,孙达得原型是孙大德,等等。
杨子荣,高波都是曲波非常熟悉的亲密战友,在东北剿匪战争中牺牲了。所以,曲波在写书的时候,牺牲的同志,用的就是真名,尚在的同志,用的就是化名。书中大多人物都有真实原型,但是也有虚构人物,比如白茹,就是以刘波为原型虚构出来的。
牡丹江二团模范合影,后排右四就是杨子荣
五,转业地方,兢兢业业。
曲波是二等甲级残废,在受伤之后,1949 年,先是去了海军学校,当大队政委。后来苏联顾问说,二大队政委是个残疾,怎么上军舰指挥啊?这个不行。
于是上级动员曲波去陆军院校,曲波却不愿意去。后来当时在东北管铁路的刘居英很欣赏曲波,就动员曲波转业,去了沈阳皇姑屯机车车辆厂当党委书记。再后来,这个厂迁到了齐齐哈尔,如今还在,属于北车集团。
从一名小兵到身经百战的团政委,再到转入工业战线,曲波都是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迁到齐齐哈尔之后的,曲波发挥特长,带头抓了厂里的文化娱乐工作。他有剧团工作经验,能导能演。由于受伤,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他上台就把一个戏靴子垫高,这样看起来就正常了。
事实上,以后曲波一直到退休,都是一直在工业战线上忙碌着,奋斗着。到 1980 年代他退休的时候,已经是铁道部的工业总局副局长了。
那么,工业人曲波,是怎样跨界,成为著名作家的呢?
六,一场大雪,激发他偷偷写成的《林海雪原》
残酷的战争已经结束,厮杀疆场,百战余生的将士们,以胜利者的姿态,昂首走入了和平年代。
和平年代是自己打出来的,幸福生活也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这就是 50 年代的那批军人的心态。
1955 年的大年三十,齐齐哈尔。天降大雪。
曲波爱雪,他趁着大雪,观雪赏雪,在齐齐哈尔的大街上,观看者民间的明灯蜡烛,直到半夜,才乘兴而归。
回到家里,妻子和孩子都早已经睡下了。曲波却是脑子兴奋,浮想联翩。眼前的这场雪,让他想起了 9 年前,在牡丹江剿匪的时候的人和事。当年杨子荣向他请令进威虎山的时候,就是在这样的一个雪天。曲波目送着杨子荣的背影,出了林子,进入了一片大雪弥漫之中。
林海雪原 杨子荣剧照
当时的曲波,心里也有忐忑,让杨子荣孤身进入威虎山的土匪窝子,是不是太冒险了?这个决策,是否是正确的呢?
由今日之雪天,联想到当年那个雪天,以及那些真实的战斗情节,曲波再也坐不住了。
一种强烈的激情和意志,鼓舞着他,让他不能自己,翻出一沓稿纸,写了这样一段话:
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
这也是后来的小说《林海雪原》的第一句话。
从那时起,曲波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林海雪原》。每天写三四个小时,历经八个月,写出了小分队剿匪的传奇故事。
有趣的是,曲波好面子,他担心万一别人知道他写小说,将来写好了,出版不了,丢面子。于是,所有的创作活动,都是在不为外人知的情况完成的。
那段时间,他的写字桌抽屉永远是半开着,有人来找,他就把稿纸塞到抽屉里,合上抽屉。人走了,他拉开抽屉,拿出稿纸继续写。
七,《林海雪原》出版,英雄传奇风靡全国。
到了 1956 年,曲波写完了《林海雪原》。几十万字,厚厚的两捆稿纸。 他让刘波扯了两米布,做了两个包袱皮,准备去投稿。
此时由于工作调动,曲波已经在北京上班了。他先来到离家近的外文局大楼的中国文学杂志社投稿,却发现里面都是外国专家,原来此地是负责把中国文学著作翻译成外国文字出版的。
不过好在杂志社的人给他指了一条路,推荐他到作家出版社投稿。于是曲波又去了作家出版社,把书稿留下了。由于担心不能出版,还专门给作家出版社的人说,要给曲波打电话就打到家里,不要打到单位。
过了一段时间,曲波接到作家出版社编辑的电话,告诉他,你来吧。
于是曲波又去了作家出版社,他本来以为,人家叫他是让他把书稿取回的。
没想到去了,编辑说,你的书我们准备出版。
于是《林海雪原》就此出版,随后迅速风靡全国,甚至传播到了海外。这部精彩的作品,受欢迎程度是让人吃惊的。仅仅 1957 年 9 月到 1959 年 11 月的二年多时间里,就加印十次,销量过百万册。到了 1964 年 1 月,累积印数已经超过 156 万册。
林海雪原老版封皮
想想当时我们的总人口,才 6 亿多,这个销量,是非常惊人的数字。而且,还有小说还改编成连环画,戏剧,以及电台播讲等多种传播方式。
林海雪原连环画
而以杨子荣为代表的小分队英雄们,也成为人们口口相传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
八,《林海雪原》后,曲波还有作品吗?
前面我说过,曲波不是专业作家,他有一大堆正事儿要处理。
所以,他的文学创作,那就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写出来的。
在《林海雪原》之后,他还写了《山呼海啸》、《桥隆飙》、《戎萼碑》等几部长篇小说,在 80 年代之前都已经出版。此外还有许多诗歌,笔记等等,和他的小说作品,一起收入《曲波全集》。
写在最后的话,本文大概介绍了一下关于作家曲波。这是一个武能进山剿土匪,文能提笔写巨著,在工业领域工作能力还很强的杰出人物,是特殊的战争年代战斗经历,加上自己的聪颖勤奋的文学天赋,锻炼出的一名著名作家!很了不起!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2】、来自网友【赵仲林】的最佳回答:
中国著名作家,山东黄县人。中国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只念过五年多私塾,十五岁加入八路军,在胶东公学。今天的鲁东大学,三八年入党,在山东作战任营级指挥员,四五年在东北剿匪,负过两次重伤。四九年在海军学校任领导。五十年代转业,参加地方建设。作品有《奇袭虎狼窝》,《受命》,《扬子荣智识小炉匠》,《刘勋苍猛擒刁占一》,《夜审》,《蘑菇老人神话奶头山》,《破天险奇袭奶头山》。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俄文,英文,日文,蒙古文,越南文,朝鲜文,挪威文,阿拉伯文等。七十年代左右《智取威虎山》京剧最红的之一。由巜林海雪原》改编而成。他的作品还有,《热处理》,《争吵》,《散观平武》,巜戒萼碑》,《桥隆飙》,《三古镇》,《见面礼》,《一夕观》,《不留神》,巜走狂飙》,《飞車骑》等。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过林彪集团的打击和迫害。八十年代又回到了人民之中。我年青也是一名军人,伴随着曲老作品度过的,十份感动,也十份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