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杨应龙区区一播州土司,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他有胆量对抗大明帝国?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的最佳回答:
播州,在今遵义及附近地区。
明代时,播州土司杨应龙发动叛乱,企图“据重庆,直捣成都,取蜀王入营,割一隅而守之,徐观天下形势”,试图与大明王朝对抗。
一介土司,哪里来的自信?
传了 700 多年的杨氏播州土司
从唐朝末年开始,杨应龙的祖先就已经成为播州的“土皇帝”了。
经唐、五代、两宋、元、明,到杨应龙时,播州杨氏土司已经传世 29 代,存续 700 余年了。
700 余年中,其管辖的地区发生过变化,其曾经管辖的地区包括今贵州的遵义、黔东南、黔南及四川的纂江、南川等地,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极大。
因此,播州杨氏树大根深,其在当地的统治力非常稳固。
当然,再是统治稳固,毕竟那么点地方,要获得对抗天朝的勇气,还是需要有一些独特的实力的。
强大的军事力量
1、不俗的兵力。
播州之地,在秦汉时,就是著名的“夜郎”。
《史记》就曾言:“夜郎精兵可得十万”。
明朝时,明代官员对播州的兵力记载,或为九万,或为十万,或为十数万。
后来,负责平定播州的李化龙认为:播州兵“不过战兵十万,精兵二三万”。
总体来说,播州的军队,包括联合的苗兵,约在 10 万左右。
2、较强的山地作战能力。
而且,播州兵,历来强悍。
播州地区历来有“好战斗”、“刚劲之风”的民风。
自宋代以来,播州兵屡屡参与朝廷的作战,常有“三战三捷”、“九战九捷”的战绩,战绩极佳。
后来,李应龙也表示:贼亦劲敌,非易与也!
3、独步天下的山地防御技术。
而播州人的山地防御技术,可谓独步天下。
大家知道,南宋末年,宋军在钓鱼城坚持 36 年,甚至使蒙哥汗殒命城下,横扫亚欧的蒙古大军一筹莫展。
钓鱼城的选址和筑造,就是播州冉氏兄弟,结合播州人山地筑城经验进行打造的。
除此之外,播州地区的地理形势,也给了杨氏底气。
进可攻,退可守的地理优势
播州,“地联三省,三川险峻”。
播州在四川、贵州、湖南三省之间,地理位置独特。西通巴蜀,东连湖南,为中原入贵州的门户;在贵州,播州既联系长江航线,又可连接乌江流域,大娄山脉横亘其间,为其天然屏障。
自播州而出,攻略贵州、四川,都比较便利。
而“西北堑山为关,东南俯江为池,中皆山谷盘桓,悬崖峻壁,跨接溪洞,人马不得并行”。
只要派兵守住要塞险隘,“就有几多兵马来,无奈我何!”
进可攻,退亦足以自守。
而且,播州地区,虽然比不上中原江南,但也有比较理想的耕种条件。
所以,在杨应龙起事前,“存谷可支年余”,已经有了相当的物质准备。
当然,即便如此,要下决心与大明对抗,还需要对大明有所判断。
轻视+仇恨
与当年夜郎前辈的“夜郎自大”不同,播州杨氏对中原王朝是非常了解。
杨应龙本人,也曾多次进北京,对大明情况自然有相当认识。
当时,大明已经衰落,朝政腐败,杨应龙自然深知。
大明在西南的军户早已不堪用,人数虽多,但战斗力不能与播州军相抗。
而大明的精锐部队,则因抗倭援朝战争而看起来无瑕南顾。
既然如此,杨应龙对大明自然少了敬畏之心。
与此同时,杨应龙又与朝廷有了刻骨之仇。
在杨应龙胡作非为其间,他曾受弹劾,被捕下狱,本应处斩,只是正逢倭人侵朝,他自请率军抗倭而被释放(后朝廷又取消了让其入朝作战的命令)。
此外,杨应龙的儿子杨可栋,也在被收押期间,莫名其妙死于重庆。而重庆地方官还拒绝了杨应龙看望儿子尸首。
既轻视,又仇恨,作乱之心自起。
于是,杨应龙开始不断攻打不顺从的土司土官,击杀与杨氏不和的人,大有独霸西南之意。
激战兵败
1599 年 3 月,万历令李化龙总督四川、贵州、湖广兵马,专征播州。
杨应龙趁明军未集,先发制人,攻取纂江,屠城。
此时,杨应龙本有机会直取重庆,但其中李化龙缓兵之计,收兵而去。后来,他十分懊悔,但时不再来了。
其后,在明军集结完毕前,杨应龙又继续展开猛攻,歼灭了一些明军。
1600 年正月,明军 24 万大军集结完毕,以雷霆之势发动大规模进攻。
播州兵精悍,此战中的明军也刚猛,双方遂正面刚。
尽管播州军在个别作战中取胜,但因为兵力不敌,被迫连连后撤,最后,在其精心构建的海龙屯死守。
海龙屯遗址今在,有机会朋友们可以去看看,典型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明军猛烈进攻,每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但是,刘珽等明军猛将确实骁勇,明军振作精神,毫无畏惧,强攻!
最后,刘珽趁播州军疲惫,偷袭成功,涌入城内。
大势已去,杨应龙自杀,播州军兵败。
播州杨氏,在播州 700 余年,对西南的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然而,不管出于何种考虑,杨应龙企图搞分裂,破坏了国家主权和统一,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杨应龙以为大明问题一大堆,有机可趁。
或许,他没有高估大明当时面临的严重问题和万历帝的消极怠政,但是,他低估了大明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
不管你有何等精锐的军队,有何等险要的地形,有何等出色的防御技术,搞分裂,就是死路一条。
【2】、来自网友【寻根拜祖】的最佳回答:
杨应龙祖上 29 代人统治播州 700 年,历经唐、五代、两宋、元、明五朝。土皇帝当久了难免幻想要升级,于是野心胀破胸腔的杨应龙,一心想擦掉那个“土”字。
家族富不过 3 代,王朝兴不过 300,杨家却无视历史发展规律,“野蛮”生长 700 余年,历经 30 代,他们的基因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唐大中十三年(859 年),南召国王酋龙即位后,与唐朝正式决裂并登基称帝。此后,酋龙发兵入侵西川、安南、邕管和播州(今遵义)。
唐军与南召在播州展开了十几年的拉锯战,875 年,唐僖宗下诏招募骁勇之士对付南召。有个叫杨端的山西人,率领向氏、令狐氏、成氏、赵氏、犹氏、娄氏、梁氏、韦氏、谢氏应征,并打败南召收复了播州,从此杨端以大唐宣慰司宣慰使的身份,拉开了杨氏家族在播州 700 年统治的序幕。
杨应龙是杨端的第 30 世孙,期间中原王朝数次更迭,杨氏家族土皇帝的地位却一直屹立不倒。倘若不是杨应龙野心膨胀玩脱了自己,或许杨氏家族迈进大清王朝也未可知,那么杨应龙是如何一步步走上自取灭亡的道路的呢?
大明隆庆五年(1571 年),20 岁的杨应龙从父亲杨烈手中接过了第 30 任土司的职位。在万历十四年(1586)前,杨应龙还算守本分,曾经多次出兵帮朝廷平定叛乱,又为朝廷纳税输贡,因此被加骠骑将军,授都指挥使,还穿上了恩赏的飞鱼服。
穿上飞鱼服的杨应龙从此心开始“飞了”,他一面对统治下的五司七姓采取高压政策,企图靠杀伐建立个人权威;另一面他让自己的“待遇”无限向皇帝靠拢,例如在自己的官署府邸使用龙凤纹装饰,违制阉割男子给他当太监。
苦不堪言的百姓和当地士族开始不断告状,其中有个人的重磅炸弹,引爆了杨应龙。
告状的人叫张时照,是杨应龙的妻子张氏的叔叔。原来杨应龙怀疑妻子张氏绿了他,于是将张氏休了。后来杨应龙觉得还不解恨,于是借着酒兴,闯到张家杀了张氏的母亲,并且将张家灭门!
当时朝廷正在推行“改土归流”,杨应龙这类土官,本来就是政策的打击者,于是朝廷决定对杨应龙动手。万历二十年(1592),杨应龙被征召到重庆接受审查。
案件审理核定,杨应龙罪当处死。狡诈的他立刻腿一软:俺错了,俺痛改前非,俺戴罪立功。他表示愿意以 2 万金赎罪,同时派 5000 人马协助朝鲜战争。
万历皇帝碍于在朝鲜跟日本人的战事吃紧,同意了杨应龙的请求,并释放了他。没想到这家伙回到播州就翻脸:要钱没有,要人也没有。
万历二十一年,在警告无果的情况下,四川巡抚王继光分兵三路进入播州。杨应龙再度将他的狡诈发挥到淋漓尽致,他一面同意投降,一面派人偷袭明军,结果王继光大败,死伤过半。
事情到这一步,本来杨应龙已经没了回头路,但这家伙居然再次迷惑朝廷:俺错了,俺保证不再犯,俺愿意缴纳 4 万金罚款,俺永远给朝廷当看门狗。为了表示诚意,他一咬牙交出 12 名亲信给朝廷处理。
这种“壮士断腕”的表演,让朝廷真心感受到了“浪子回头”的诚意,于是朝廷下旨:杨应龙免职,职务由其长子杨朝栋接任,次子杨可栋到重庆为人质,准其罚金 4 万。
表面上杨朝栋接替了杨应龙,其实这不过是朝廷给自己留了个面子,却保住了杨应龙的里子。可失去了压力的杨应龙却想里子面子一起要,于是他再度耍无赖:要钱可以,除非我儿子活过来!
原来杨可栋到重庆不久,就突然死了,死因不明。
朝廷会不会杀害杨可栋呢?按理来说不会,一个杨可栋对朝廷来说无关痛痒,活着的杨可栋可以牵制杨应龙,因此朝廷没理由杀害杨可栋。
杨应龙不光不交罚金,还公然挑衅官府:“拥兵驱千余僧,招魂而去。”到此为止,双方又僵持起来,接下来的四年,杨应龙又开足马力,不断拔大明王朝的老虎须子,他所犯下的罪行,用令人发指都不足以形容。
其一,毁棺解尸:有个叫毛承云的余庆县官吏,曾经得罪过杨应龙。不过此时毛承云已死,杨应龙竟然将他的棺木挖出毁了,并将他的尸体剁碎。
其二,灭族张熹:杨应龙派他的弟弟杨兆龙,带兵袭击重安司长官张熹的家,对张家实施了“三光政策”。
其三,活剐仇家:杨应龙侵入江津县和南川后,捕获了仇家袁子升,在城下他将袁子升“脔割”。
其四,虐杀宋、罗:宋銮和罗承恩二人曾经状告过杨应龙,杨应龙侵入湖广四十八屯后,抓获了宋銮、罗承恩及其家人,对他们两家人展开了令人胆寒的报复。
“令诸苗对父奸女,面夫淫妻。或裸体坐木丛射笑乐,或烧蛇从阴入腹,人蛇俱毙。又掘坟墓焚尸,灰飞蔽天。”
当着父亲的面祸害人家女儿,当着丈夫的面侵犯人家妻子,逼手无寸铁的俘虏裸身坐在草丛里当箭靶子,用火烧蛇让蛇钻进女人下身,掘坟毁尸,简直是人间地狱。
其四,屠杀百姓:万历二十六年,杨应龙又攻破綦江县,杀害了参将房家宠、张良贤,劫持了蜀王后,他又对老百姓展开大屠杀。
“应龙因劫令纵囚焚掠,出綦江库犒师,依仓就食,尽取资财子女去。老弱者杀之,投尸蔽江而下,水为赤。”
一个人残暴到这种程度,连老天都会愤怒。万历二十八年,结束了朝鲜战争的大明王朝终于腾出手来了,四省总督李化龙,挂兵部侍郎衔出征,全权负责播州之役,魔王杨应龙的末日来临了。
在李化龙面前,杨应龙成了“杨应虫”。明军 24 万人马分八路挺进,李化龙首先占据要道,将杨应龙堵死在播州不得流窜;又以最精锐的兵力,迅速攻克娄山关,使播州的门户大开。
杨应龙这次慌了神,无处可逃的他,将人马收缩于大本营海龙囤,企图靠海龙囤的地理优势严防死守。
与此同时,杨应龙再次祭出屡试不爽的骗招:俺错啦,俺投降,俺保证……
这一次李化龙理都不理他,明军在正面纵火,焚毁了杨应龙的营寨。同时,李化龙又派人从后山夹击,对海龙囤发起猛烈的进攻。
到这时候杨应龙才发现,祖上 700 年的荣耀,留给他的是一个坐井观天的虚幻,他一直鄙视的大明军队其实是个巨无霸。
万历二十七年(1600 年)六月初六,明军攻破大城,杨应龙自知大势已去,他带着两名爱妾,仓皇地钻进一间密室,给自己点了一把大火。
明军后来从火堆里抢出了杨应龙的尸体,并将它与杨朝栋、杨兆龙等杨氏百余人一起解押进京,受磔刑于集市。至此,历经 724 年的播州土皇帝杨氏家族灭亡了!
杨应龙为何不顾祖训,放着眼前荣华富贵不要,偏要不自量力,跟朝廷作对呢?
其一,播州特殊的环境,助长了杨氏家族的胆气
当年杨端之所以能从一介平民发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播州那地方实在难搞,它地处西南边陲,山高林密,民风彪悍,靠武力解决不了问题,更收服不了人心。
因此,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对这地方都采取羁縻政策,用世袭土司代替政府机构来行使管理权,只要他们承认中央王朝,履行必要的义务就行。
在播州之役中,明军两度大败,并非杨应龙战斗力有多出色,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明军不熟悉地形,不适应山地战。这种先天优势,被杨应龙无限夸大,自以为即使打不过明军,朝廷也拿他没办法。
其二,杨氏在播州 700 年经营,实力确实够强
客观讲,杨氏家族 700 年的经营也不容小觑,他们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都具备相当的实力。
很多人说播州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经济怎么会好?那是指整体经济状况,不代表杨氏家族的经济实力就弱。我们以海龙囤为例,这个杨氏家族的大本营占地 1.59 平方公里,一座宣慰司官署面积达 4.5 万平方米,可谓气势恢宏,竭尽奢华。
从杨氏家族墓考古出土的精美器具看,杨家的经济实力惊人,一点不亚于朱家王爷们,难怪杨应龙一开口自罚 4 万金。
另外杨氏家族与张氏、罗氏等当地豪族常年通婚,早已经把家族根系深深地扎进播州的角角落落。与此同时,他们与朝廷官员之间也存在着利益交换,所以杨氏在朝中并不孤立。如果不是杨应龙公开谋反,以他们的人脉关系,伴随大明朝终始一点都不难。
另外,杨应龙是播州附近军事实力最强的一个豪酋。早年杨应龙也多次率兵,帮朝廷平定四川、云贵,乃至湖广地区的叛乱。杨应龙两次团灭明军,在与李化龙的对决中,他能调动 7 万大军,其军事实力可见一斑。
其三,大明王朝的没落,让杨应龙产生幻觉
见过李家王朝的败亡,又经历了朱、李、石、刘、郭五家走马灯似的轮换,再见赵氏、孛儿只斤氏的幻灭,杨氏家族可谓坐看风云起。老朱家来了,如今又日暮西山,临近 300 年大限,他们岂不是又一个历史过客?
其实杨应龙的判断并没错,至少的西南一隅,他看到的是朝廷相互倾轧,明军战斗力低下,以至于不得不把赌注押在他身上。
一边是杨家的强大,一边是朱家的衰败,于是杨应龙理所当然地得出一个结论:俺杨应龙应该就是一条龙,是时候擦掉那个“土”字了,700 年的家族沉淀,也该开花结果了。
只是他忘了一句话:鹰有时候会飞得比鸡低,但鸡永远飞不到鹰的高度。久离中原的杨应龙恐怕也不会记得,他祖先所在的中原,那是一个多么博大精深的地方。
繁华的杨氏府邸成了一片废墟,不知道杨应龙在地下见到 29 代祖先时,会发生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