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年轻人不愿意脱下「孔乙己的长衫」,现在还存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桎梏吗?如何打破这一枷锁?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没尾巴兔子】的最佳回答:
现在更多是“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格调吧,改革开放初期,整个国家都处于创业期,那个时候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最好时期,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先富起来的人并没有想着没富起来的人,在社会中占据着巨大资源的富人们把更多的机会就给了自己的亲近的人,国外一直都讲这家族那家族的,其实中国这样的家族也不少,只不过大多数都在闷声发大财,在中国你得明白枪打出头鸟的道理!
大部分财富集中在少数群体中,再加上本科率越来越高,大学生不再稀缺,出了社会的大学生们就会发现自己除了一个本科证之外,在学校没学到任何关于在社会上求生的技能!但是不少地方思想上还处于改革初期上大学=前途无量,因此导致大学生眼高手低,既然穿了长衫就不应该挽起袖子搬砖头,可是那些穿长衫的工作早就被富人们把持住了,剩下来的职位寥寥无几,如何能满足每年 2000 万毕业大学生呢?
上完四年大学,衣食住行加学费怎么也得 10 万左右,到头来回家和初中就辍学的王二一起送外卖,还得叫王二一声前辈!这其中的滋味谁人能懂?
【2】、来自网友【大江蓝】的最佳回答:
几个数据,一个故事,可以说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桎梏了一些年轻人,更桎梏了不少家长,它需上我们社会从宏观层面加强“供给侧改革”。
2022 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决定对符合退学情形的 13 名学生给予退学处理;同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发布公告,对本校 36 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高校清退不合格学生的新闻,近年频繁进入公众视野。据对全国近 30 所高校的不完全统计,2022 年,仅这些学校就清退了超过 1300 名大学生,被清退的原因主要是沉迷网络游戏、学分不够、论文不过关、学年超限等。
近年来,进了大学不认真读书,最终被清退的同学不在少数。一方面他们个人自控力存在问题,另一方面不正是因为他们对所学课程没有兴趣,打不起精神吗?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家里人,周边人,都期待着他们上大学,拿文凭,他们只能硬着头皮滥竽充数混学历。这些人被清退了,其实还有不少勉强混过关的,虽然拿了一张文凭,却没有多少实际能力,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甚至毕业就失业,无事可做。
前几天,更有一位某民办院校的老师在网上抱怨:“一个班八九十人,来上课的不到十人,上课没有一个学生听,最后期末考试还得让学生通过,要不然也是我的麻烦……”相信这位老师说的,不会是个别现象。
这样一来细思极恐,用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穿“长衫”的大学生,含金量又能达到几成?这大学毕业证究竟是“长衫”还是“皇帝的新装”?
说实话,当前市场竞争激烈,有些用人单位也迫切需要专业对口的各类人才,但现实是也有不少前来应聘的大学毕业生,其能力与岗位并不匹配。
“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网友的这一句评论,获得了最多的引用和点赞。
由此来看,大学毕业学历这件“长衫”,原本是很多人的希望、梦想,是能力的证明,身份的象征。然而在现实中,“长衫”的现实处境与期望并不相配。在这当中,又有小部分南郭先生貌似穿上了“长衫”,其实他什么都没有穿。“长衫”里掺杂进一些“皇帝的新装”,让“长衫”的成色也生出了疑惑。
当然,保证“长衫”的含金量,打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桎梏,“发球权”更多的在政府相关部门。解决大范围的问题,我们就需要从宏观层面去找症结,需要寻求有针对性的改革与政策。除了前文所说,要加快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创造更好的职场环境外,还要有更多层面的思考。比如:
- 一些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应该更科学一些、严格一点;
- 随着适龄人口总数的变化,我国大学招生规模也应有相应变化,可以扩招也可以缩招;
- 大力发展社会需要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更适应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一方面提升“长衫”的含金量,减少注水量;另一方面,开展“长衫”供给侧改革,供给更多与“长衫”匹配的岗位,供给除“长衫”之外的其他类型“服装”,让莘莘学子个个穿着得体,人尽其才,并享有劳动者应有的尊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桎梏才能真正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