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关于问题安禄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为何安史之乱却还是打了八年?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围炉煮酒话春秋】的最佳回答:
安史之乱,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知道,不是安禄山一个人领导的叛乱,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史思明。
事实上,安史之乱前后一共有过四位叛军首领,分别是安禄山和儿子安庆绪,以及史思明和儿子史朝义。
安禄山虽然在造反后一年多就死掉了,但其他三人却继续领导叛军,与唐军作战了六年多时间。
安禄山之死。
安禄山和史思明之所以要造反,跟他们的民族成分有一定关系,因为他们一个是粟特人,一个是突厥人,二人的国家都被唐朝消灭了,由此成为唐朝的属民,但骨子里对唐朝没有认同感。
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营州人,两人出生日期只差一天,从小在一起长大,长大后又一起在边境地区做牙郎,因此两人即是发小,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混得最惨的时候,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欠了一屁股债,只能靠偷鸡摸狗生活,后来两人遇到了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他们就帮着张守珪抓捕蕃人,这才得以步入仕途。
安禄山年轻的时候,身体就很肥胖,但他打起仗来毫不含糊,堪称一员猛将,因此逐渐得到张守珪的重用,还被张守珪认为义子。
安禄山的脑子也很灵活,他知道自己想要得到升迁,就必须讨好皇帝,为此他多次贿赂京城来的使者,让他们替自己说好话。
时间长了,唐玄宗就知道安禄山了,安禄山的官也越做越大。
天宝三载(744 年),安禄山靠着巴结唐玄宗,成为了平卢节度使,之后他入京拜见唐玄宗,又认了杨贵妃当干娘,自那之后他就平步青云了,最巅峰的时候一人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手下精兵十五万。
事实上,安禄山比杨贵妃还要大十六岁,却认了杨贵妃当干娘,这件事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安禄山有个很厉害的地方,那就是他尤其擅长跳胡舞。
安禄山靠着说杨贵妃的好话,以及拖着肥胖的身体跳胡舞,经常让杨贵妃开心大笑,唐玄宗见杨贵妃如此,自然对安禄山越发有好感了,也默认了他认杨贵妃为干娘这件事。
安禄山发达之后,没有忘记发小史思明,在他的引荐下,唐玄宗接见了史思明,任命史思明为大将军、平卢兵马使,而思明这个名字,也是唐玄宗赐给他的。
在安禄山的地盘,他是老大,史思明就是老二,两人配合得也相当默契,不但将自身发展得十分强大,而且表面工作做得很好,将唐玄宗都给欺骗了。
唐玄宗以为安禄山是效忠自己的,可以帮自己守护边境安全,实际上安禄山早就有了反意,尤其当安禄山与宰相杨国忠爆发矛盾之后,他就开始加紧谋划造反了。
从天宝十年(751 年)开始,安禄山就在范阳建造了雄武城,名义上是为了防范外敌,其实他在城中暗藏了大量武器和士兵,并四处招兵买马,还从西域购买马匹。
在长达四年时间里,唐玄宗都没有发现异常,期间杨国忠曾发现安禄山打算造反,就将此事禀告给唐玄宗,安禄山为了消除唐玄宗的疑虑,就入京拜见唐玄宗,还让杨贵妃帮自己说好话,最后成功欺骗了唐玄宗。
天宝十四年(755 年)十一月,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安禄山在范阳发起叛乱,而在此之前不久,唐玄宗还在京城为他的儿子安庆宗赐婚,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安禄山会造反。
当时,安禄山打出的口号是清君侧,也就是铲除杨国忠,这不过是个借口而已。
由于唐军毫无防备,叛军的实力又太强,因此只花了一个多月,安禄山就占领了洛阳。
天宝十五年(756 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登基称帝,建国号为燕,号称大燕。
事实上,安禄山称帝得有些仓促,因为他占领的地盘并不大,贸然称帝的话,很容易引发唐朝的疯狂反扑。
但是,安禄山也不得不如此了,因为他那时候已经五十四岁了,而且身体非常不好,本来就患有疮疖,视力逐渐模糊,还在日益加重。
更要命的是,安禄山的身体十分肥胖,导致他连走路都很困难,每次穿衣服的时候,都需要四个人服侍才行。
安禄山不确定自己还能活多久,所以他急于称帝,这样也可以激励三军,让将士们拼命厮杀。
就在安禄山称帝后不久,叛军就在潼关击败了哥舒翰的八万大军,唐玄宗逃往蜀地,长安由此被叛军占领,之后就爆发了马嵬兵变,唐肃宗继位。
但是,唐军的反击很快就开始了,唐肃宗让李光弼、郭子仪率军攻打安禄山的老巢河北,导致十几个州郡投降唐朝。
安禄山起兵造反的时候,为了稳固后方,就让史思明作为留守,史思明虽然几次击败唐军,但丢失的州郡,也没有办法马上收复。
这就让安禄山十分恼火了,那段时间他心情非常差,一度想要退回范阳,但一直犹豫不决。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安禄山的身体越发不好,到至德二载(757 年)正月的时候,他已经完全失明了,并且他在接受百官朝贺的时候,还因为疮痛复发而中途离场。
种种迹象表明,安禄山是活不了多久了,但他的脾气却越来越大,经常因为小事打骂身边人,而在这些人当中,有个叫做李猪儿的人,显得尤其特殊。
李猪儿,原本是契丹人,十几岁的时候就来到安禄山身边,安禄山很喜欢他,想要他长期服侍自己,于是将李猪儿给阉割了,血流了好几升,差点没死过去。
因为这件事,李猪儿对安禄山十分憎恨,但也只能默默忍受。
后来,李猪儿因为聪明伶俐,逐渐成为安禄山身边的宦官头领,专门负责侍奉安禄山,尤其是在安禄山穿衣服的时候,他时常用头顶住安禄山的大肚子,然后帮安禄山系裤腰带。
可以说,侍奉安禄山是个非常辛苦的工作,李猪儿虽然心有不满,但为了生存下去,只能选择隐忍。
除了李猪儿之外,当时有个叫做严庄的大臣,因为经常遭受安禄山的鞭打,所以逐渐产生了杀掉安禄山的想法。
那时候,安禄山的大儿子已经去世,二儿子安庆绪很有野心,却不被安禄山喜欢,安庆绪担心自己无法继承皇位,于是找到庄严,让庄严帮助自己杀掉安禄山。
严庄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一个人办不成这件事,于是找到李猪儿,两人一拍即合。
当时,安禄山在床上睡觉,严庄和李猪儿就各自拿着一把刀,来到安禄山的房间,李猪儿见安禄山已经睡着了,就直接朝安禄山的肚子捅了一刀。
安禄山被剧痛惊醒,准备拿放在身边的刀反抗,但他的眼睛看不见,一直找不到刀,这个时候李猪儿又冲上去,乱刀将安禄山给砍死了。
可怜安禄山死前都不知道是谁杀了自己,只知道这个人肯定是身边人,并且在他死后,李猪而只是在床下挖了个坑,然后用毯子将他的尸体掩埋,没有举行任何仪式。
安禄山死的时候,距离安史之乱爆发不过一年多一点,他死之后庄严对外宣布,谎称安禄山传位给安庆绪,安庆绪由此成为叛军首领。
安禄山死后,叛军是如何发展的?
安禄山去世之前,史思明在河北与唐军激战,虽然起初作战不利,但后来李光弼和郭子仪等人被调走,史思明因此收复了河北各州郡,并且实力大大增强,拥兵十多万,还开始进攻太原。
但是,安庆绪杀掉安禄山之后,史思明心里有点打鼓,就撤退到范阳去了。
安庆绪继位之后,虽然花天酒地,绪淫乐宴饮没有节制,但也懂得收拾人心,他知道史思明是必须拉拢的对象,于是下旨册封史思明为妫川郡王、范阳节度使,并赐名为安荣国。
但是,史思明打心眼里看不上安庆绪,他表面上接受册封,实际上在范阳自立为王,尤其当时范阳藏了大量安禄山运去的金银财宝,他可以说是富可敌国,因此更不把安庆绪放在眼里。
以安禄山之死作为起点,叛军就分裂成为两派了,但当时唐朝还不知道安禄山死掉了,直到当年二月份,唐肃宗这才得知消息,于是派遣大军攻打安庆绪。
庄严作为拥立功臣,也被安庆绪封为郡王,并委以重任,负责防守陕郡,不过很快长安就被唐军收复了,然后继续进攻陕郡,庄严率领十多万叛军与唐军作战,结果惨败给唐军,损失极其惨重。
庄严逃到洛阳之后,安庆绪坐不住了,于是带领一千三百多人逃走了,而后庄严在洛阳投降唐朝,洛阳得以收复。
安庆绪一路逃散,李光弼在后紧追不舍,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这个时候他打算豁出去,就率军折返回去,给李光弼来了个偷袭,结果将李光弼给击败了。
之后,安庆绪派人四处散播战报,说他斩杀了李光弼所部一万余人,现在兵精粮足,让各路叛军前去与他汇合。
还别说,安庆绪这个办法起到了作用,之前溃散的士兵逐渐回到他身边,蔡希德、田承嗣等人也率军与他汇合,再加上新招募的士兵,他一下子又有了十几万精兵强将。
从这件事可以知道,安庆绪虽然有谋逆之举,但还是很有能力的,继承了安禄山的衣钵。
之后,安庆绪率军到邺城驻扎,他听说安禄山在范阳吃香喝辣,就是不派兵救援自己,于是想到一个办法,他派遣阿史那承庆率军五千到范阳,名义上是招募新兵,实际上是为了杀掉史思明并吞并其部众。
史思明也不是好惹的,当即杀掉了阿史那承庆所部五千人,为了防止安庆绪报复,他率领河北各个州郡投降了唐朝。
唐肃宗非常高兴,就册封史思明为归义郡王、河北节度使,继续驻扎在河北,防止安庆绪攻打。
当然了,史思明不过是假意投降唐朝罢了,为的是避免两面受敌,但很快李光弼就是识破了他的诡计,唐肃宗便派人与他的部下乌承恩联络,让乌承恩做内应。
不过,史思明最后发现了乌承恩有谋反之举,于是将其杀掉,并怒而反叛唐朝,唐朝由此又多了十几万敌人。
对于史思明的所作所为,安庆绪当然感到不满了,但也无可奈何,并且在乾元元年(758 年)九月的时候,唐肃宗就派遣李光弼、郭子仪、仆固怀恩等九位节度使,率军二十余万攻打安庆绪所在的邺城。
这个时候,安庆绪就急需援军了,于是派人通知史思明,让史思明率军救援,史思明趁着唐军与安庆绪交战,在去往邺城的一路上攻城掠地,占领了不少地盘,也掠夺了不少财宝。
乾元二年(759 年)正月初一,史思明在魏州称帝,自称燕王,这个时候他已经做好打算,准备趁机消灭安庆绪。
眼看着邺城被围攻,史思明就是不救援,到乾元二年二月的时候,邺城已经因为缺粮而开始相杀而食了,真是凄惨无比。
等到安庆绪被消耗得差不多了,他这才趁机攻打唐军,安庆绪也出城作战,再加上唐军内部存在矛盾,最终叛军合力将唐军击败,唐军损失重大,还丢失了大量粮草。
不过,唐军虽然被击败了,但安庆绪的损失也很大,这个时候他就不得不向史思明低头了,他亲自到城外拜见史思明,结果史思明以谋逆为由将其杀掉,以此来为安禄山报仇。
安庆绪被杀之后,史思明正式自称大燕应天皇帝,封妻子辛氏为皇后,儿子史朝义为怀王,改范阳为燕京。
当时的局势是,虽然叛军丢失了洛阳和长安,但唐军也屡次战败,再加上叛军重归团结,因此叛军的势头依然很强盛,唐朝并不占有绝对优势。
那么,安史之乱是如何结束的?
史思明同意叛军之后,叛军的士气大涨,马上就发起了对外扩张的道路,虽然他在与李光弼交战的过程中互有胜负,但他依然占领了洛阳。
以洛阳作为根据,史思明于上元元年(760 年)十一月,以江淮地区的刘展之乱作为契机,再次派兵攻打唐军,河南、山东等地都在攻击之列。
第二年年初,权宦鱼朝恩误听谣言,以为叛军长期在外征战,开始思念家乡了,只要朝廷派遣重兵攻打,必定能够取胜。
于是,鱼朝恩就劝说唐肃宗出兵,唐肃宗派遣李光弼攻打洛阳,李光弼却认为时机不成熟,不太愿意去。
这个时候,仆固怀恩站了出来,因为他与李光弼不合,于是与鱼朝恩一起劝说唐肃宗,唐肃宗就严令李光弼出征,仆固怀恩与鱼朝恩也一同前往。
但是,由于李光弼与仆固怀恩产生分歧,唐军最终被史思明给击败了,史思明感到意气风发,又派遣儿子史朝义作为先锋攻打陕城,自己则率领大军在后。
史朝义也真是不争气,几次与唐军交手都以失败而告终,这让史思明十分生气,于是将史朝义大骂了一顿,临了还对史朝义说,“等我拿下陕州,当晚就斩了这家贼!”
史朝义其实是个好孩子,他为人谦恭,爱惜士卒,在军中很得人心,只不过军事才能稍微弱一点而已。
在此之前,史朝义其实已经对史思明感到不满了,因为史思明更喜欢小儿子史朝清,时常有杀掉他,然后立史朝清为太子的想法(废长立幼)。
史朝义见史思明说要杀掉自己,以为是真的,就感到非常惶恐,于是联合几个亲信部下,在当年四月的一个夜晚,冲入史思明军营当中,当五十八岁的史思明给杀掉了。
宝应元年(762 年)五月十八日,史朝义宣布了史思明的遗诏,之后他继位为帝,并将史思明安葬在良乡(今北京房山区)东北岗,上谥号为昭武皇帝。
而史朝义,也由此成为大燕的第四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
史朝义虽然当了皇帝,但军事才能却是大燕四位皇帝中最差的,唐军趁着叛军内乱发起进攻,史朝义无法抵挡,最后被迫退出洛阳。
之后,史朝义北渡黄河,但依然败给了唐军,张忠志、薛嵩、田承嗣、李怀仙等人相继投降唐朝,叛军实力大减。
宝应二年(763 年)正月,史朝义在李怀仙的逼迫下,于平州温泉栅(今河北滦州西北)林中自尽,长达七年两个月(史书一般说成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
回顾安史之乱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安禄山很早就死掉了,但安庆绪和史思明都是比较有能力的首领,他们多次击败唐军,确保叛军得以继续发展壮大。
再一个就是,唐朝内部指挥系统混乱,内耗也很严重,让叛军一直可以找到喘息之机,一直到史朝义成为叛军首领之后,由于他才能有限,这才让唐朝找到消灭叛军的机会。
【2】、来自网友【穿越再现彼岸】的最佳回答:
“安史之乱”顾名思义,就不是安禄山一个人领导叛军。“安史之乱”自 755 年 12 月 16 日至 762 年 2 月 17 日,历时 7 年 2 个月 1 天。之所以大这麽久,叛军先后出现了四位领导人物,分别是安禄山、安庆绪(安禄山次子)、史思明(安禄山部将)、史朝义,唐王朝内部也是互相掣肘,期间断断续续才打了这麽久。(安禄山剧照)
唐玄宗、杨国忠和安禄山叛乱。
安禄山在唐玄宗时期是唐朝东北方向的三个节度使,拥有精兵 15 万。河北这样一地区由于“五胡乱华”的动乱,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聚集区,民族矛盾比较集中。755 年 12 月 16 日,安禄山假借讨伐杨国忠的名义起兵叛乱,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攻克了洛阳。唐朝名将哥舒翰和安禄山的部队对峙在潼关,哥舒翰坚守待变,叛军也攻克不了潼关,唐玄宗和杨国忠却执意哥舒翰出战,结果导致唐军大败,长安城也没有积极布防,随即丢失了都城长安。
潼关之败,丢失长安非将领不能战,兵不够强,而是唐玄宗、杨国忠的错误指挥造成的。
安禄山之死和安庆绪。
安禄山在打下长安后,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据史料记载,安禄山特别的肥胖,有眼睛疾病,脚部也有溃疡,性格变得越来越暴躁,对和自己一起领兵儿子安庆绪也不例外,身边的侍卫也饱受其苦。安禄山有一个宠妃段氏,生了一个小儿子安庆恩,特别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安禄山的帝位,安禄山也有意费除掉自己的儿子安庆绪。
安庆绪知道后,担心自己的帝位和性命,于 757 年正月初五,安庆绪和安禄山的侍卫谋杀了安禄山,安庆绪自己称帝。(郭子仪剧照)
安庆绪没有安禄山的威望,众多的叛军将领们抢夺了大量的财物和美女后无心恋战。这时唐肃宗李亨没打招呼给唐玄宗就自己称帝了,唐军在郭子仪、李光弼等率领下,纷纷击溃安庆绪的叛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安庆绪的部队溃散,大部依附了史思明,而安庆绪只带了 1300 人逃到邺城(河北邯郸临潼)。
邺城之战和唐肃宗的策略。
757 年陕郡之战,唐军大败安庆绪,安庆绪只带领 1300 人逃到邺城。按道理,应该快速进军消灭安庆绪,可是邺城之战在一年后才开战,这是为什么呐?
这时唐肃宗在迎接太上皇李隆基回归长安,忙着权利分配,如何控制唐玄宗这个爹。控制好了 内部权利。唐肃宗又担心了另一件事情,假如叛军被打败了,打败叛军的将领们要是成为第二个安禄山怎么办?唐肃宗特别宠信了一批宦官,如鱼朝恩、李辅国、程元振等,让太监鱼朝恩监军。(史思明剧照)
安庆绪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收拢溃败的军队,迅速壮大起来。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路人马,围攻邺城,奇葩的是这么多的唐朝军队居然没有统帅,粮食后勤也供应不足。尽管这样,唐军仍然击溃了安庆绪的主力部队,安庆绪龟缩在邺城等待史思明的救援,并许诺让位给史思明。号称 60 万的唐军与史思明 5 万精锐部队激战,此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天昏地暗,唐军溃败,九路唐军各自回归各自的驻地,史思明乘势夺去了洛阳。
这次唐军的溃败主要原因是唐肃宗对将领们的不信任,宠信太监造成的。不过这一战后,史思明诱杀了安庆绪和他的主要将领,自己成了老大。
史思明之死和叛军的覆灭。
758 年史思明为了麻痹唐朝政府,假意归降,暗地里却在收拢溃散的安庆绪部队,积攒力量。唐朝对史思明也是不放心,暗地里也在积极谋划消灭史思明部队。史思明觉察到了唐军的计划后,与安庆绪相互为援,邺城之战后,诱杀安庆绪以及他的主要将领,自己回到范阳,自称“大燕皇帝”。(仆固怀恩)
761 年 3 月,史思明又犯了和安禄山一样的毛病,自己也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干死了,史朝义自己称帝。不过史朝义的威望也不如史思明,军队的战斗力大大下降了。
762 年,唐肃宗因为太监李辅国、程元振处理了张皇后,自己也被吓死了。唐代宗即位,启用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为统帅,联合回鹘军队,合击叛军于洛阳,打败了史朝义的固有部队和主要援军,史朝义败。史朝义的残部被原来叛军的其他将领所不容,最后自缢在范阳城外的树林中。
这次,唐代宗接受了大臣的建议,大赦投降的叛军,叛军投降的主要将领被封为节度使。
唐廷任命降臣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
从此开始了宦官专权和范镇割据的时代,唐王朝开始走下坡路了。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安禄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为何安史之乱却还是打了八年?】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