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春秋小霸主郑庄公,割周天子麦子,互换人质,他哪来的底气?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2 19:29:24 7次浏览

p>关于问题春秋小霸主郑庄公,割周天子麦子,互换人质,他哪来的底气?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栖山君】的最佳回答:

就凭‬拳头硬‬!

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在骊山点燃了烽火,将诸侯们狠狠地戏耍了一番。站在烽火台上的褒姒看着万千兵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冷若冰霜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然而,褒姒的这一笑却让周幽王彻底失去了诸侯们的信任,也将西周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公元前 771 年,西北夷族犬戎发兵攻打西周都城镐京,惊慌失措的周幽王在骊山点燃了最后一次求助的烽火,然而,诸侯们并未将此次求助当真。

最终,周幽王命丧于骊山之上,其子姬宜臼即位,史称周平王。自此以后,周天子的势力日渐衰弱,中原从此进入了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

在大多数人眼中,春秋是一个百家争鸣,群雄并起的时代。曾出现过孔子、老子、庄子这样的思想家,也出现过春秋五霸这样雄踞一方的霸主。

提到春秋时期,有一个人不容忽视,

他便是春秋初期三小霸之首的郑庄公

。他虽然没有春秋五霸的威名,但他却是敢于挑战周天子王权的第一人,也正是他开启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那么,郑庄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何敢向周天子宣战?他到底是如何成就霸主之命的?

这一切还要从

平王东迁

说起。

01

黄泉见母

周平王即位的第二年,犬戎再次派兵来犯。人祸伴随着天灾,此时的镐京城内萧索一片,多年的干旱,粮食欠收,周王室国库空虚,对于犬戎的步步紧逼束手无策。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思虑再三,决定

迁都洛邑

躲避灾祸。这一次迁都史称平王东迁,这也标志着春秋时期的开始。

但是,在周平王东迁时,并没有让镐京的百姓跟着东迁。因此,在洛邑重新建都需要大量人力的时候,周平王只得依靠地方诸侯的力量,这也导致了洛邑落入了诸侯的掌控中。

春秋战国五百余年的争霸与厮杀自此而始。

第一个因为平王东迁而崛起的国家是

郑国

郑武公

因为护送周平王有功,因此获得大量的封地,郑国也由此逐渐强盛起来。

公元前 743 年,郑武公病逝,其子

寤生

即位,史称

郑庄公

郑庄公是个富有野心的人,周平王早已不是在镐京号令天下的周天子了,如今不过是靠着诸侯在洛邑担个虚名而已。因此,他不再甘愿每年都进贡粮食和珠宝给周王室。

但是,朝中大臣认为,郑庄公刚刚登上王位,他的弟弟公子段正对王位虎视眈眈。若是贸然与周天子为敌,会给公子段可乘之机,得不偿失。

公子段

是寤生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后世称他为

共叔段

。他和寤生自小不和,常有争执。在郑武公晚年时,段更是几次三番想从寤生手中夺下太子之位。

原本,王室之中,兄弟俩争夺王位的事情并不少见,可是,作为寤生和段的母亲,

武姜

也参与其中,并且

坚定地站在了小儿子的身后,帮他一起夺取王位。

武姜出身高贵,是申国国君之女。她一生只生了寤生和段两个孩子,但是,对于大儿子寤生,武姜一直是厌恶的,反而对小儿子疼爱有加。

尤其是在郑武公病重之时,她不只一次在丈夫的病榻前要求他将王位传给小儿子段。

武姜之所以对两个孩子的态度反差如此之大,是因为她在生长子寤生时难产,婴儿出生时是脚先出来的,被称之为逆生,这在当时是不祥的征兆。

在武姜看来,寤生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幸,还会给整个郑国带来灾难。因此,她一直支持小儿子段。但是,

郑武公却仍然坚持将王位传给了寤生

寤生继位后,原本是打算将远离国都新郑的一个小城共城作为封地赐给段。但是,段却以要在母亲跟前尽孝为由,迟迟不愿去封地,任由寤生多次催促也无用。

直到有一天,武姜主动叫来了寤生。武姜一见寤生,就立刻质问道:

“你已经是一国之君了,郑国的百里江山都是你的,你却只给段这么小的封地。”

寤生闻言,恭敬地问道:

“那么依照母亲的意思呢?”

武姜见状,立即说道:

“不如将制邑作为封地给段,可好?”

寤生随即拒绝道:

“制邑是险要之地,父亲生前有命,决不允许封地,除了制邑,其余地方任凭母亲挑选。”

武姜见寤生直接拒绝了她,不觉心中气闷,怒道:

“我就知道你会拿你父亲的遗命来堵我的嘴,罢了罢了!”

寤生见状,也心中焦急,无奈道:

“母亲,除了制邑哪里都可以给段,全凭母亲做主。”

武姜见此情形,也不再坚持,于是

要求寤生将京邑封给段

。寤生心中虽然百般不愿,还是按照武姜的意思,将京邑给了段做封地。于是,段很快就收拾行李启程去了封地。

目的达到之后,武姜便交代段,到了封地尽快扩充兵马,早做准备。一有机会便会派人送信给段,好让他趁机能夺得王位,她始终觉得寤生生而不祥,定要让段取代他的地位。

段临行前,武姜又向寤生给段要了一批兵马,用来镇守京邑。这次,寤生没有再阻挠,而是欣然同意了。

郑庄公虽然自幼内向,但是为人十分精明。早在郑武公病重时,他就看清了弟弟想要篡权夺位的野心,为了不打草惊蛇,他对母亲和弟弟是有求必应,让他们慢慢放松了警惕。

其实,

寤生是刻意对段十分纵容,好让他起兵谋反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在武姜面前彻底除掉段,但是,段和武姜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到京邑后,段就开始招兵买马,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以图早日夺位。数年间,段和寤生之间看似风平浪静,其实他的所作所为都在寤生的监视之下。

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段就悄悄地潜回了新郑,并乔装打扮混进宫见到了母亲武姜。武姜见到段十分惊讶,问道:

“你怎么会来新郑?”

段焦急地回道:

“母亲,我已经等不及了,不日便会起兵。”

武姜听罢,大惊失色:

“不日起兵?你可都准备妥当了?”

段自信地回答道:

“我打听到寤生会在五月初一去洛邑朝见周天子。到时他定会带走大队兵马。母亲,你帮我盯紧寤生,他一离开,你便在城头插上白旗,我立刻攻城。”

姜武听罢,立刻答应了段的请求。但是,她也希望不要伤了寤生的性命。段与武姜说完,便急匆匆地离开了王宫。

他们以为天衣无缝、密不透风的夺位计划,其实早已传到了寤生的耳朵里,因为他早已在武姜身边也安插了眼线。

此时的郑庄公对母亲和弟弟已经失望透顶,更是对那稀薄的母爱不再抱有希望。俗语说,

游鱼贪食,钓者诱之。既然段要攻打新郑,那他便去攻打京邑,端了他的大本营。

据《左传》记载: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五月,郑庄公假装离开都城新郑,前往洛邑。段见新郑城内兵力薄弱,于是率军想要偷袭新郑,武姜也里应外合,命人打开了城门。

就在此时,郑庄公突然出现,惊慌失措的段立刻率军掉头,想要逃回京邑,却在半路得知郑庄公早已命人攻下了京邑。退无可退的段只得逃到共国,最后自尽而亡。

平定了段的叛乱后,郑庄公顺势扫平了郑国内部的反对势力,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独掌大权。可母亲姜武却成了了他的心结,两人的关系不仅没有改善,因为段的叛乱变得更加恶劣。

武姜在寤生出现的那一刻便知道,夺位计划注定是失败了,她当即被送往寝宫软禁。在寝宫中,她焦急地等待了半个多月,却没有等到段的一丝消息,她的内心隐隐不安。

情急之下,她主动求见了寤生,一见面,她便厉声质问道:

“你是不是害死了段?”

面对母亲的质问,寤生说不出半句话,只得任由武姜将怒火发泄在他身上。可是他又着实地不甘心。

他反问道:

“你只关心段,你可知,到底是谁害了他。是你!是你从小就告诉他国君之位是他的,是你纵容了他的野心,是你叫我将京邑和兵马给他,若不是你,他不会走到这一步!”

武姜被寤生的话语惊得连连后退,她不愿承认自己是那个罪魁祸首。

寤生见状继续说道:

“就因为我是逆生,你给我起名寤生,你厌恶我多年,认为我是个不祥之人,你当真以为我不知道你们的计划吗?实话告诉你,段已经自尽了。”

武姜得知自己最爱的小儿子已经死了,顿时悔恨无比,她想向寤生认错,可是寤生不再希冀那淡薄的母爱了,他下定决心道:

“世上哪有你这样做母亲的,我不想再看到你,你我此生,不到黄泉,绝不再见!”

之后,寤生便将母亲武姜送到了颍地(河南颍阳地区),在那里修建了一处行宫,将武姜幽禁起来,并派人专门看管。

一年后,郑国王宫里,郑庄公正在宴请群臣,舞池中央,舞姬翩翩起舞,乐声婉转,郑庄公很是高兴,他扫视了一圈,只见一位大臣正在将宴会上的佳肴,装进自己的食盒中。

郑庄公见状,心下疑惑,于是出声问道:

“你在做什么?”

大臣回道:

“君上,臣家中尚有老母,从未吃过这么好的东西,我在这里享受,母亲却吃不上一口,我心中愧疚,因此我要带一些回去给母亲吃。”

郑庄公听罢,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他落寞地说道:

“你有母亲可以孝敬,寡人却没有。”

大臣回道:

“君上怎么会没有呢?夫人健在,只要君上愿意,还是可以孝敬的。”

郑庄公此时也懊悔地说道:

“其实,将母亲送到颖地也是寡人一时冲动,无论如何,她都是我的亲生母亲,为君者怎能不孝。但是,寡人也立下重誓,不到黄泉,绝不相见,寡人不能违背誓言啊!”

大臣听罢,说道:

“君上,臣有一个方法,只要命人在地下挖一条隧道,将泉水引入,便为黄泉,届时,君上便可在黄泉边与母亲相见了。”

郑庄公听罢,觉得这是一个既成全孝道,又不违背誓言的好办法。于是依计而行,将黄泉修好后,便命人将武姜接了过来。

武姜一见到郑庄公,便痛哭流涕,连连道歉。郑庄公终是接受了母亲的道歉,将她接回了新郑。寤生最终和武姜冰释前嫌,这也是流传后世,为人传唱的孝道故事,黄泉见母。

和母亲和好后,郑庄公完全扫平了郑国内部的所有阻碍,独揽大权,然而,他的野心并不止于此,他想要的是凌驾在周天子之上,不再受周王室的控制。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郑庄公与周天子之间再一次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02

假命伐宋

郑国在郑庄公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盛,兵强马壮,他开始放眼天下,冷冷注视着名不如实的东周王朝。

经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和犬戎之乱后,

周王室也不再是那个可以号令天下的中原霸主了

,反而更像是一个日薄西山,垂垂老矣的老者,成了诸侯们的俎上鱼肉。

公元前 720 年,周平王眼见附近的郑国逐渐强盛,再加上他深知郑庄公忍辱负重,雷厉风行的性格,笼罩在心中的危机感始终挥之不去。

为了不让周王室有被吞灭的危险,周平王想方设法想要解除郑庄公在朝中的势力。

郑庄公是周王朝的卿士,辅佐周天子管理朝政。因此,周平王想将郑庄公卿士的权利分散,以此来削弱他的势力。

得知这一消息的郑庄公气愤不已,于是立刻找来

祭足

商量此事。祭足是郑庄公的谋士,此人足智多谋,被人后成为春秋第一权臣。

祭足得知事情的原委后,便向郑庄公献计,

用郑国公子换取周王朝的太子作为人质

,用此举来威胁周天子。郑庄公听罢,便立刻前往洛邑,面见了周平王。

周平王自知,无端架空郑庄公卿士职权一事,自己做得名不正言不顺,因此见到郑庄公前来,也不免有些心虚,于是问道:

“郑伯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郑庄公也不绕弯子,问道:

“听闻大王想要将臣的卿士之权交予旁人,臣闻听此事,甚觉荒谬,因此特来面见您,希望大王可以解除臣的卿士之职,免得大王被留言所污。”

郑庄公此言一出,周平王心中一喜。但是,周平王深知,此时的周王朝已经国力衰退,若是再受到犬戎等外族的欺压,仍然需要各诸侯国来维护王权。

如果此时削了郑庄公的卿士之权,说不定,各国诸侯见状便会落井下石,为保王室安危,周平王思来想去,还是选择了妥协。

于是,周平王回道:

“郑伯不要听信谗言,此事绝非寡人所为。郑伯与先君郑武公对周室有再造之恩,本王岂会如此无情无义。”

郑庄公听罢,谦虚地回道:

“先君虽然对周室有贡献,但功劳甚微。自臣承袭先君之位后,未曾与大王分忧,不能在忝居卿士之位。”

周平王见郑庄公连番请辞,知道这是在试探自己,于是急急地说道:

“郑伯因何不信本王,反而听信那些谗言,你到底要如何才能相信本王。”

郑庄公见状,说道:

“大王,不若让公子狐到我新郑来做客,也让我儿到洛邑来聆听陛下的教诲,如何?”

周平王听罢,大惊失色,但是迫于郑庄公的实力,他也不敢贸然拒绝,只得无奈答应。

不久之后,

公子狐来到了新郑成为人质

。此时的郑庄公已经心满意足,不仅保住了卿士之位,还得到了公子狐这张护身符,自己的安危总算有了保障。

而远在洛邑的周平王则气急败坏,不仅没能削了郑庄公的卿士之位,儿子还成了郑国的人质,这下,他对郑国也无可奈何了。

这场权力的交换,史称

“周郑交质”

,这是周王室权威崩溃的开始,也是东周礼崩乐坏的第一个标志性事件。

其实,在春秋时期,诸侯国为了保护边境安宁,常常采用

互换人质

的方式来相互制约。但是,敢于和周王室提互换人质的条件,郑庄公是第一人。

要说郑庄公为何敢于和周王室分庭抗礼,主要是现在周王室缺失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实力,一个是名正言顺。

之前,周王室稳坐都城镐京,实力不容小觑,但是随着平王东迁,镐京地区被狄戎蛮族占领,周天子丧失了对镐京的控制,因此也就

没有了和土著诸侯抗争的实力。

另一方面,周平王是由其外公申侯拥立的,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天下皆知。周平王得位不正,甚至有弑父夺位的嫌疑,所以也

丧失了民心和威望。

因此,郑庄公才会敢于挑战王权,胁迫天子。

公元前 720 年,周平王病逝,身在郑国的公子狐准备回到洛邑继承王位。谁知,在回洛邑的途中,公子狐因伤心过度,也病逝了。

最后,由周平王的孙子姬林继位,史称周桓王。周桓王继位后,一想到周王室因郑国而受到的屈辱,内心便愤懑不已,对郑庄公的恨意无以复加。

对于郑庄公的大权独揽,周桓王早已不满,为了泄愤,他召集群臣商议,想要削了郑庄公的卿士之位。

大殿之上,周桓王状似忧心地说道:

“最近寡人寝食难安,郑伯为先王重臣,鞠躬尽瘁,劳苦功高,可您年事渐长,若还是让你日夜劳心,寡人于心何忍。但若让您退位,只怕天下人都要说寡人忘恩负义,寡人真是不知如何是好。”

郑庄公见状,也顺着说道:

“臣忝居高位多年,也是日夜优思。因此,先王在世时,臣也是多次请辞,或许是先王对臣太过信任,竟没有允许臣离开。”

周桓王听罢,继续说道:

“既然如此,看在郑伯为周室操劳多年,寡人也实在不忍心在让你这么劳累下去了,不如就回新郑好好休养吧!”

郑庄公见周桓王已下定决心,不好再辩驳,只得说道:

“臣谢过大王体恤,这就回新郑好好休养。”

这一次和新君的较量,郑庄公意外落了下风,被夺取职权,只得灰头土脸的回到新郑。可是他仍然心有不甘,于是再次叫来祭足商议,想要挫一挫周桓王的锐气。

公元前 720 年的夏天,周桓王治理下的温邑,金黄色的麦穗在清风的吹拂下,如同浪潮一般,一层又一层地摇曳着,麦农们也正在田间劳作,内心充满这喜悦。

突然,一队手拿镰刀的郑国士兵冲进麦田,粗暴地赶走麦农,以最快的速度将田里的麦子收割一空,然后扬长而去。

过了一段时间后,郑庄公发现周桓王并没有什么反应,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将周王室的稻子也收割一空。

东周沿袭了西周王朝的“兵农合一”政策,其基本特点是,服役人员平时散在村社为农,战时临时征集为兵,当时没有职业军人,除了少数战车上的贵族之外,都是种地的。

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建立了四个城邑用来屯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温邑。而郑庄公将周王室一年的收成收入囊中,不仅削弱其实力,还为自己储备了军粮,是

以战养战

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郑庄公再次偷割稻子的举动将周桓王气得暴跳如雷,他忍了第一次,绝不会再忍第二次。但是,他也绝不会贸然与郑庄公为敌,只能静静地等待一个机会。

宋国与郑国相邻,经常发生争端,郑庄公对宋国早已有了吞并之心。于是,他软硬兼施地结盟了陈国和鲁国,准备三家联盟攻打宋国,但是这一计划遭到了祭足的反对。

祭足认为,攻打宋国需要一个充分的理由。因为宋国不同于其他国家,作为公爵,地位尊崇,在诸侯中的影响力极大,若是没有充足的理由,势必会引起其他诸侯的不满。

而最充分的理由便是得到周天子的支持,以

王命伐宋

对于这个理由,郑庄公很是为难,他已经和周王室交恶,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三年,但是他明白,周桓公肯定不会帮他的。

此时,祭足看出了郑庄公的犹豫,于是劝说道:

“君上不必担忧,您只需带着厚礼为夺粮一事向周天子请罪,若他肯支持自然是好,若不肯,我也有别的办法。”

郑庄公听罢,即便再不愿,也只得带着厚礼,去洛邑向周桓王请罪。而另一边,周桓王听说郑庄公前来请罪,内心十分有成就感,于是便接见了郑庄公。

郑庄公一入大殿,周桓王便讽刺地说道:

“郑伯自从上次离开洛邑,已有三年未来朝见寡人了!”

郑庄公听罢,连忙行礼道:

“臣事务繁忙,一时抽不开身,耽误了觐见,如今一有空,便来向大王请罪。”

周桓王冷哼了一声道:

“幸亏郑伯事务繁忙,上次郑伯来的时候,就将我的粮食强光了,若是郑伯年年都来,只怕寡人就要饿死了。”

面对周桓王的冷嘲热讽,郑庄公忍耐了下来,也没有提伐宋的事情,便匆匆告辞了。而周桓王为了打郑庄公的脸,还特意送了十车秕糠做回赠。

周桓王此举惹得郑庄公十分不满,但是这对祭足来说却是天赐良机。他将这十车秕糠说成是周天子对郑庄公年年朝贡的奖赏,借此彰显周天子对郑庄公的信任。

之后,祭足还放出风去说宋公对周天子无礼,长时间不去洛邑朝拜天子,因此,

周天子特意命郑庄公代天子讨伐宋国。

公元前 713 年,郑庄公联合齐、鲁两国,率领联军直扑宋国,取得了战争上的胜利,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

假命伐宋

事件。

这件事之后,郑庄公惊奇地发现,周天子竟然没有因为假称王命而治罪于他。其实,周桓王在得知自己被郑庄公当枪是了之后,心中十分恼火,可是他畏惧郑国的实力,只得作罢。

于是,郑国与周王室再一次陷入了冷战之中。

到了公元前 707 年秋天,周桓王终于对郑庄公的不敬忍无可忍,为了维护周王室的威严,

周桓王亲率周、陈、蔡、卫四国联军讨伐郑庄公。

集结了四国军队的周桓王信心满满,气势汹汹直奔新郑。这一次,他要让郑庄公见识到天子的威严,他要一雪郑庄公带来的耻辱。

郑庄公得到消息后,也不惧四国联军,迅速筹备兵马,率军迎战,两军在繻葛摆下战场。郑庄公命

祝聃

为先锋,自己则坐镇中军,伺机而动。

当时,陈国因国内动乱,毫无斗志,蔡、卫两军战斗力也不强。因此,战斗打响之时,祝聃便率先攻打联军左翼的陈军,陈军一触即溃,不久便退出战场。

而后,祭足率领军队攻打右翼的蔡、卫联军,打得联军节节败退,四处逃散,周桓王见状,大为惊骇。

而此时,阵中的祝聃看到了惊慌失措的周桓王,于是搭弓射箭,这一箭以迅雷之势射向了周桓王,周桓王躲闪不及,肩膀中箭,随从见状赶忙将他扶上了车架,慌忙逃走。

祝聃见周桓王败走,心中大喜,随即拜见了郑庄公,想要乘胜追击,活捉周桓王。但是郑庄公仍然忌惮周王室的威望,害怕穷追猛打会引起其他诸侯国的敌对,

终是作罢

03

最后

繻葛之战,以郑庄公大获全胜而告终。

当天夜里,郑庄公派遣祭足前去周营慰问身负重伤的周桓王以及周朝的将领,以表示与周王室交好之意。而周桓王害怕郑国军队再次来攻,于是拔寨返回了洛邑。

郑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郑庄公害怕自己落得一个弑君的罪名于列侯,因此也不追赶。此后,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东周王朝形同虚设.

周之天下,犬戎桡之,始皇亡之,而繻葛一战,则君臣之义郑伯先废之矣。

郑庄公是第一个将君权神授的王权拥有者打下神台,从此天子威信扫地,郑庄公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向王权说不的诸侯,郑国的崛起也为春秋争霸开了一个先河。

继郑国之后,齐、晋、楚、秦等诸侯国先后兴起,继之而来的就是春秋时期的新格局,诸侯争霸。

所以说,郑庄公的经历完美诠释了,实力才是硬道理。在群雄并起的年代,

若是拳头不硬,那便只有挨打的份!

【2】、来自网友【水煮汗青】的最佳回答:

春秋时期名气最大的应该是

“春秋五霸”

,又叫

“春秋五伯”

,但在周朝与春秋之间又有哪些厉害的角色,大家可能并不是很熟悉。

今天我要跟大家聊一聊春秋时期的“小霸主”——郑庄公

说到

小霸主

这个称呼,主要是为了区别于后面的“五霸”,实际上郑庄公在春秋时期做的那些事绝不逊色于五霸!

郑庄公时期,天下还是以周天子为中心,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可以互相争斗,没有人敢与周王室作对,

唯有郑庄公敢直接叫板周天子!

  • 他不服周天子削弱自己卿士的地位,直接与周天子争论起来,最后周天子只能以

    互换人质

    的方式解决;

  • 他带着手下连续两次

    把属于周王室的麦子给割了

    ,周天子也只能是口头上对他表示不满;

  • 周天子领兵征讨郑国,他率军抵抗,手下

    一箭射中周天子肩膀

    ,直接把周王室的威严射得粉碎!

春秋诸国,只有郑庄公敢叫板周天子,他哪来的底气?

郑庄公对周天子强硬的态度并不是逞一时之气,这里面包含了多种因素。

  • 首先是来自长辈的熏陶

郑庄公的爷爷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因为不是谪长子,因此失去了继承周天子的机会。

郑桓公是姬姓家族的人

,也算是周王室成员之一,后来他的哥哥周宣王给他封为郑地的诸侯王。周幽王继承周宣王的天子后,他把郑桓公召回来担任司徒,

相当于宰相一职。

周幽王因为沉迷于褒姒的美色

,对朝政也是日益荒废,郑桓公决定东迁到河南洛阳以自立。当时郑桓公新迁的地方只有 10 座城池,还是虢国和郐国每国送五座给凑的。但是等郑桓公去世,郑武公继位后,直接就把虢国和郐国给灭了,郑国疆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

郑桓公的自立,郑武公的扩张,都给了郑庄公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郑国灭虢国,因为虢国也是姬姓诸侯,同是周王室的人,但郑武公照样发兵夺城,

给郑桓公竖立了一个“武力解决矛盾”的榜样。

  • 其次是来自母亲的影响

郑庄公的母亲武姜一直都不喜欢他,

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是脚先出来

,这在古代是“不祥”的征兆。郑武公弥留之际,武姜一直劝说武公要立小儿子叔段为太子,这个提议没有被武公采纳。

因为周礼规定是谪长继承制,叔段不是长子,但武姜却想打破这一祖制!

郑庄公继位后,他弟弟叔段把自己住的城墙围得很高,直接高过了哥哥的,

这在当时也是违反礼制的举动

。有大臣向郑庄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郑庄公只是认为母亲武姜要求的,自己也没办法。

所以,

母亲经常对当时的礼仪制度进行挑战

,郑庄公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也形成这种性格,也是他后来为什么不再遵守天子礼仪的原因。

  • 最后是周王室的没落

整个周朝,从周幽王开始就已经出现衰败的现象,特别是

“烽火戏诸侯”

之后,周天子再想召集诸侯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在诸侯国面前更是没有多少威信了,很多诸侯王都不再来朝拜。

郑国在郑武公时期攻占了虢郐两国的领地,并且把周边八邑的也都吞并,把郑国提升到了大国的地位。

郑庄公继承的郑国在当时已经排在“强国”之列,所以在反对周天子的时候自然显得“底气十足”。

结束语

郑庄公被称为春秋小霸主,实际上是他最先站出来与周朝决裂,也为后来诸侯崛起埋下伏笔。不过周朝的灭亡也不是因为郑庄公的叫板,

主要还是社会生产力提高了,周朝的分封制已经不再适合当时的社会环境

,诸侯王的实力不断提升,甚至超过了周王室,这才是导致周朝灭亡的原因。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春秋小霸主郑庄公,割周天子麦子,互换人质,他哪来的底气?】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