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人尽可夫”的主人公是谁?“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故事?一共有 1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历史百小生】的最佳回答:
在今天,如果我们要骂一个女人,最恶毒的语言就是“人尽可夫”。形容一个女子的放荡。
人人都知道这个成语,但是,未必人人都知道他的来历。
其实,这个成语原本一点都不污,他的起源,和“老婆与老妈同时掉进水里,先救谁”这个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处。里面蕴含着古人的“忠孝”之情,非常感人的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郑国。
话说春秋小霸王郑庄公马上要去世了,他叫来了自己的心腹大臣祭仲,对他说:“我有 11 个儿子,其中世子忽和公子突最优秀,虽然我已经立“忽”为储君,但是我还是更喜欢“突”,我想让“突”继承我的位置”。
这个“突”,他的妈妈是宋国人,在今天的商丘一带。娘家姓“雍”,在宋国也算是个大家族。郑庄公非常喜欢她,但很可惜,她只是个“妾”,古代嫡庶分明,庶出的孩子,就是低人一等,哪怕你能力再强。
这个“忽”,他的妈妈是“邓”国人,在今天的南阳邓州一带。被称为“邓曼”。当初就是祭仲作为红娘,敲锣打鼓的把邓曼给娶了回来,所以,祭仲对公子忽更有感情一些。
祭仲对郑庄公说:“我大周的传统就是立嫡不立庶,况且,忽已经当了这么多年的储君了,功劳也不小,这说换就换,恐怕会扰乱人心啊”。
郑庄公知道儿子“突”不是个省油的灯,害怕自己死后,他不服自己的哥哥忽,就让他回姥姥家去住。不久,郑庄公郁郁而终。
忽顺利继位,是为郑昭公。
新侯继位,必然要向其他诸侯国进行通报,忽就让祭仲去宋国通报,顺便看一下突有没有什么异常举动。
宋国这个时候的当家人是宋庄公,他听说宋国的外孙子吃了瘪,决定要帮助公子突扳回一局。
第二天早朝,祭仲规规矩矩的来拜见宋庄公,没想到大殿之内突然出来很多武士,不由分说的就把祭仲给绑了,然后关押了起来。
到了晚上,宋国的首席大臣华督出现了,皮笑肉不笑的说:“老兄受惊了,小弟我带了酒,来给你压压惊”。
祭仲这个时候哪有心情喝酒,一脸委屈的说:“宋国这是闹哪样?咋地,嫌我的礼数不周吗?嫌我带的礼品不上档次,还是觉得我的级别不够高,不配来见你家主公”。
华督说:“当然不是,您老在郑国德高望重,怎么会不配。只是有一件事,您老也知道,公子突是我们宋国的外孙子,而且能力出众,本来应该继承郑国的国君之位,没想到最后是忽继位了,我们希望你老人家能配合我们,废了忽,然后立突为君”。
祭仲被拍了一顿彩红屁,心情舒服多了,多少有点拿着架子,一本正经的说:“立忽为新君,是先君郑庄公的意思,我们做臣子的也左右不了呀”。
华督一看,这给你点颜色,你还上头了,收起笑容说:“你不答应也没用,国君已经让大将南宫长万准备好了兵马,即刻就能攻入郑国,到时候,突还是国君,你的小命,就可以祭天了”。
祭仲怂了,立马答应下来,并与华督歃血为盟,拥护突回国继位。
宋庄公真的这么有正义感吗?当然不是,他是无利不起早,他看准了商机,准备好好的敲公子突一笔竹杠。
当天晚上,宋庄公叫来了公子突,关上门,神神秘秘的说:“我原本是想拥立你为郑国新君的,但是今天忽给我发来消息,让我秘密除掉你,然后给我三座城池作为回报。你是我宋国的外孙子,我是真不忍心啊,所以把这个消息透漏给你”。
其实完全没有的事儿,是宋庄公使的一个小阴谋。
公子突大吃一惊,扑通一声跪倒地上:“国君救我呀,要是我能当上郑国国君,三座城池,我也可以给你,另外,我再给你美玉 100 双,黄金 20 万两,粮食 3 万斤”。
宋庄公嘿嘿一笑:“大外甥,你放心,这事儿我都给你安排好了”。
大门一开,华督和祭仲走了进来,宋庄公说:“我和祭先生已经商量好了,他会帮助你登上国君之位,你将来要继续聘用他当 CEO,郑国的军国大事,要交给祭仲处理”。
听说祭仲有个女儿,还没有婚嫁,宋庄公特意将雍氏家族的雍纠赐给祭仲当女婿,一起回到了郑国。
这个雍纠,名义上是女婿,实际上就是宋庄公在郑国的一个密探。
回到郑国,祭仲就开始精心谋划。
他假装生病在家,朝中大臣一看老大生病了,一个个掂着礼物去祭仲府上慰问。可是,他们见到的祭仲非常精神,一点也不像生病的样子,就问祭仲:“老大,你看样子很精神啊,怎么说病了呢”,
祭仲看朝中大臣们都到齐了,垂头丧气的说:‘不是我有病了,而是郑国有难了。宋国要立公子突,已经集结大军在路上了,这可怎么办’。
其他大臣们也都是高级打工仔,王侯家的事儿,他们是能不掺和就不掺和,纷纷说:“老大,你拿主意把,你说咋办就咋办”。
祭仲说:“如今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废了国君忽,改立公子突,你们同意吗”,谁当国君,对大臣们来说没啥两样,反正也不给涨工资,于是纷纷说:“同意同意”。
祭仲叫出了公子突,大家磕头三拜,算是认了新老板。祭仲拿出了提前写好的联名信,让大臣们一一签字画押,送给国君忽,正式通知他:“老板,你下课了”。
祭仲比较鬼精,他留了个心眼,偷偷给忽发了个“私信”:“老板,你赶紧跑吧,宋国要立突,还威胁我,我要是不答应他们,就被撕票了。咱们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你先出去避避风头,我在郑国给你瞅着点机会,时机成熟,我一定接你回来”。
忽连夜跑到卫国,突继位,是为郑厉公。
突当了郑国的国君,但是,国家大权却在祭仲手里,突本是个强势的人,现在被祭仲压制着,心里憋屈的慌,就找雍纠来喝酒。
酒过三巡,雍纠说:“老板,你心里有事”,郑厉公说:“没有,没有,来,喝酒”,雍纠说:“你是不是不把我当朋友,我雍纠虽然是宋国人,但是当了郑国的官,就要为国君分忧,不然对不起我这 3000 块钱工资”。
郑厉公有点感动了,说:“不是我不想说,而是这事儿关系到你老丈人,你得避嫌呀”。
雍纠说:“什么老丈人,我就是个陪嫁丫鬟,娶祭仲的闺女,完全是宋国国君一手安排,你以为我愿意千里迢迢的来当这个上门女婿?”。
郑厉公这才敞开心扉的说:“是这样的,我名义上是国君,但是却一直被祭仲压一头,我想除掉他,你能不能帮忙”。
雍纠说:“我有个办法,过几天是我老丈人的寿辰,到时候我在东郊摆下一桌,给老丈人祝寿,我暗中在酒里下毒,一定能取他的性命”。
郑厉公说:“这事儿,就完全拜托给你了,兄弟”。
雍纠这个人,胆子很大,心里素质却很差劲儿,而且有点怕老婆。
回到家,老婆祭小姐正在做饭,雍纠毕竟心里有鬼,不敢正眼看老婆,敏感的祭小姐一下就发现问题了。
拽着雍纠的衣领就问:“说,今天去干啥了,为啥不敢正眼看我”,雍纠说:“还能干啥,正常上班打卡呗”,祭小姐问:“那今天朝廷里有啥大事吗?”,雍纠说:“天下天平,哪有什么大事”。
祭小姐生气了:“我是不是你老婆?咱俩是不是两口子,你有啥事不能对我说的,难道我还能出卖你不成”。
雍纠顶不住了,说:“也没啥,就是国君让我在东郊摆下一桌,给老泰山祝寿”,祭小姐说:‘祝寿,为啥不在家里,跑去东郊’。雍纠说:“老板的命令,我哪知道”。
雍纠的德行,祭小姐最清楚了,他一定还有什么事儿没说。
晚上吃饭的时候,祭小姐故意给雍纠喝了很多酒,雍纠喝的晕晕乎乎,祭小姐对着雍纠的耳朵说:“国君让你杀老丈人,这事儿你忘了吗?”。
雍纠迷迷糊糊的说:‘这种大事,怎么能忘了,就是睡着了,我也不能忘呀’。
第二天,雍纠刚起床,祭小姐就堵着门说:“你们计划,我全知道了,你要害死我老爸”,雍纠惊的下巴都掉了:“这么机密的事儿,你是怎么知道的”。
祭小姐说:“昨天我把你灌醉了,你自己亲口说的。不过你别担心,我是你老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肯定不会坏了你的大事”。
雍纠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他坐下来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全部告诉了祭小姐。
还得意洋洋的说:“国君说了,杀死老丈人后,我就是 CEO,到时候你就是第一夫人”。
祭小姐说:“我老爸的事儿太多,那一天他不一定有空去,这样吧,我先回娘家,盯着他那天一定去参加祝贺寿,这样能万无一失”。
雍纠激动的都快跳起来了,你说,这样的好媳妇,天下哪儿找去。
别看祭小姐在老公面前表演的这么流畅,其实他心里也非常忐忑。
老公要杀老爸,这不就是千古难题“老婆和老妈掉进水里,先救谁”的古代女子版吗?我造了什么孽,摊上这种事儿。
祭小姐心神不宁的回到了娘家,老妈很吃惊:“这是那阵风,把你给吹回来了,咋不提前打个电话,我好给你做好吃的呀”。
祭小姐没有搭理她妈,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妈,你说老公和老爸,哪个重要”,祭夫人也没多想,就说:‘这孩子,今天这是咋了。你没出嫁的时候,理论上天下男子都可以当你老公,即便是出嫁了,丈夫死后你也可以再改嫁给天下男子,但是,你老爸可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一个’。
祭夫人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左传》。
老妈的一番话,点醒了祭小姐,她的天秤倒向了老爸这边。
祭小姐坐下来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老妈,老妈吓坏了,赶紧把祭仲叫了回来。还是祭仲稳得一批,他淡淡的说:“这个事儿,我知道了,你们不要对任何人说,我自有办法”。
到了那天,祭仲带了十几个保镖出门,并让手下在四周埋伏了 100 余人。
在东郊,雍纠笑脸相迎:“老泰山辛苦了,国君命我给老泰山祝寿”,祭仲礼貌性的微笑说:“都是老夫分内的事儿,国君太客气了”。
雍纠赶紧给老丈人倒酒,祭仲冷冷一笑,抓住雍纠的胳膊往外一歪,酒洒了出来,毒液滋滋啦啦的响。祭仲大喝一声:“好小子,居然敢谋害老夫,你们还等什么”。
十几个保镖嗷嗷的上去,把雍纠给砍成了肉泥。
郑厉公听说雍纠失败了,知道祭仲不可能饶了自己,连夜就跑到了蔡国。
后来,郑厉公听别人说,雍纠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把事情告诉了自己的老婆,老婆又通知了祭仲,祭仲才会有备而去。
郑厉公恨不得一头撞墙,愤愤的说:“你这个该死的雍纠,如此重要的机密之事,你居然和一个女人商量,你不死谁死”。
后来只要说起祭氏,郑厉公都会咬牙切齿的说:“你这个人尽可夫的女人,这下好了,你老公死了,你如愿了,可以让天下男人当你老公了”。
这个故事,就是成语“人尽可夫”的由来。
其实,当时祭夫人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有先决条件的,那就是一个女人未出嫁的时候,和丈夫已经死了以后,这个时候,理论上,天下男人都可以嫁,是完全没毛病的。
但是后人却忽略了这个先决条件,只看到了结果,慢慢的把这个词语演变成了一个骂人的话。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每一个成语,甚至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出处,在千百年的演化中,它可能已经背离了原来的本意。
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因为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人尽可夫”的主人公是谁?“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故事?】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