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三藩之乱中,为何耿精忠最先选择投降?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鬼谷再下山】的最佳回答:
无论早降还是晚降,早晚都会投降!因为汉奸身份,部下和百姓再也不会相信他了,汉奸多都观风望势,哪头炕热哪头爬的主。为保藩爵,做做样子,看看是否能保得住位子而已。一见朝廷动真的,便保命要紧了,汉奸的本性便是如此。而吴三桂却是首恶,朝廷不论他降不降都是一个下场。
【2】、来自网友【于左】的最佳回答:
耿精忠当初的反叛,根本就是在搞投机,在跟风,是自己在作死。
先说一说耿精忠的身世。
耿精忠的祖父耿仲明,原本是毛文龙部下,后来跟随孔有德叛明降清,顺治六年被封为靖南王。同年十一月,因为部下隐匿逃人,耿仲明畏罪自杀。
耿仲明的儿子名叫耿继茂,多尔衮活着的时候,没有允许他继承靖南王的王爵,直到顺治皇帝亲政以后才袭爵,镇守福建。
耿继茂把三个儿子耿精忠、耿昭忠、耿聚忠都送到北京,顺治皇帝封给他们爵位,并把宗室的女儿嫁给他们。老大耿精忠得到一个一等精奇尼哈番的爵位,娶了顺治皇帝的大哥、肃亲王豪格的女儿,被封为和硕额驸。
康熙十年,耿继茂病死,耿精忠继承了靖南王的王爵,两年之后,削藩之事开始。
清初一共四位异姓藩王,康熙十二年初,康熙皇帝提出三藩撤藩的想法时,还剩下三位藩王,即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
按理说,耿精忠已经是第三代的藩王,还是和硕额驸,最不应该趟这道浑水。而且,他的祖父耿仲明时代,就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一直充当孔有德的跟班,能混一个王爵已经很不错了。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反清,蓄发易服。到了康熙十三年的三月,耿精忠在福建跟风反叛。到了康熙十五年的十月,耿精忠却在福州向康亲王杰书投降,为何他会有如此快速的转变呢?
首先是清朝廷的强大压力。
吴三桂反叛后,派人联络耿精忠。耿精忠反叛之初,迅速控制延平、邵武、福宁、建宁、汀州等地,兵分两路,一路向北进军浙江,一路由耿精忠率领向西进入江西,准备与吴三桂的力量汇合。
在浙江南部和沿海地区,耿精忠连连得手,但在金华和衢州等地受挫。江西方面,耿精忠迅速占领广信、建昌、饶州,并进一步打下开化、寿昌、淳安等地。
清军方面,最初布置定南将军希尔根率军从江西进剿福建,平南将军赖塔从浙江方向进兵,平寇将军根特巴图鲁从广东方向进剿。同时命令山东、江苏等地驻军做好准备。
康熙十三年六月,康熙皇帝又派和硕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与傅喇塔等人率领八旗军和蒙古兵前往浙江,初步了扭转不利的形势。
康熙十四年,双方互有胜负,相持不下。到了康熙十五年,清军逐渐占据上风,反击进入福建。
第二,反叛同盟内部的联合不够有力。
康熙皇帝的策略很明智,就是分化瓦解。
吴三桂反叛的消息传来,康熙皇帝立刻下令,平南王、靖南王两处停止撤藩。耿精忠起兵后,康熙皇帝认为,吴三桂当初就是投诚之人,如今又是反叛的倡议者,是首恶分子。耿精忠却是三代受恩,属于从逆。所以他处死了吴三桂的儿子,但只是拘押了耿精忠的两兄弟。
另外,耿精忠的儿子娶了尚可喜的孙女,反叛之后,尚可喜立刻与他撇清关系,又请求皇上,希望能保全自己孙女的性命。
靖南王的力量原本就不强大,他在福建的主要任务,是剿灭沿海的郑氏势力。耿精忠反叛之后,开始与郑经联手。但双方各怀私念,结果是互相掣肘。吴三桂方面,也没能迅速东进,真正与耿精忠联手。
家族内部的强列反对。
耿精忠准备起兵时,母亲周氏强烈反对,但耿精忠不听,母亲气急而死。耿精忠的两个弟弟耿昭忠、耿聚忠都在京城做官,地位也都不低,他们对耿精忠的作法又恨又怕,这等于是把他们置于危险的境地。
康熙十四年,耿聚忠带着康熙皇帝的敕令,前往衢州劝说耿精忠,耿精忠拒不接受。康熙十五年十月,耿精忠在福州向康亲王杰书请降,康熙皇帝恢复了他的爵位,命令他立功赎罪。于是耿精忠调转枪口,继续为朝廷卖命。康熙皇帝让耿昭忠做了镇平将军,到福州去代理靖南王,两个弟弟都强烈要求处死反复无常的耿精忠。
康熙二十一年正月,耿精忠与多名亲信一起被凌迟处死,耿精忠和刘进忠又被枭首示众,儿子耿显祚等多人被斩杀。
【3】、来自网友【邓海春】的最佳回答:
顺治十八年(1661),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帝猝然长逝,年仅八岁的皇三子玄烨按遗诏登基。国君新丧,年幼的小皇帝无法亲政,各方势力的野心便悄然滋长,其中,因清兵入关时立下贡献而被封为平西王的吴三桂更是一早便谋划自立。康熙十二年(1673),面对康熙帝下发的削藩令,吴三桂勾结其他两大藩王造反,史称“三藩之乱”。那么,吴三桂所联合的藩王中,靖南王耿精忠为什么却最先投降了呢?
公元 1644 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的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四月,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十月,顺治帝在北京建都,张献忠则在成都称帝。在这样动荡的一年,耿精忠出生于辽东盖州,他的祖父耿仲明助多尔衮入关,以功被封为靖南王。耿仲明去世后,其子耿继茂继位,耿继茂去世后,耿精忠成为了靖南王府的新主人。
康熙十二年(1673),平南王尚可喜因为年老请求告老回乡,康熙帝趁势下决心撤藩。年末,三藩中实力最强、野心最大的吴三桂率先造反,不久,广西将军孙延龄、四川巡抚罗森相继反叛响应,很快,靖南王耿精忠、陕西提督王辅臣、平南王之子尚之信也都加入叛军,一时间,清廷焦头烂额。
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在福州起兵响应吴三桂,他以利相诱,很快扩张了自己的势力,又迎合百姓们内心光复明朝、恢复汉人统治的愿望,承诺将会“复明”,从而招揽和收买了人心。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耿精忠恢复明朝衣冠制度,带领自己领地的百姓们开展了“光复”。
得到群众支持后,耿精忠兵分三路,西路进攻江西,东路进攻温州、台州一带,中路则直取金华。此外,他还联系割据台湾的郑经,请求他出兵从海上协助。不过,耿精忠虽然风头很盛,但清廷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西边的川陕一带,对他则采取限制和招抚的策略。
一开始,耿精忠对清廷的招降完全不予理睬,但很快他便别无选择了。耿精忠联系郑经来作为援助,双方商议的结果是,耿精忠提供战船,郑经则领兵帮助耿精忠攻略沿海地区。不过,双方后来又因为战船供应而发生矛盾,战船问题解决了,郑经又不经允许便占据沿海地区休整,不久,好几座沿海城市投靠郑经后,双方甚至爆发了小规模冲突。
渐渐的,郑经所能到达的沿海地区都被耿精忠占领,耿精忠便更加轻视势力弱小又失去利用价值的郑经,郑经则千方百计从耿精忠这里占便宜,此外,藩王间也并非亲密无间。矛盾的积累导致了耿精忠对造反一事逐渐失去兴趣,再加上清军重新获得优势,开始接连取得胜利,耿精忠终于在亲信投清、兵临城下的局面下投降,成为了三藩之乱的突破口。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三藩之乱中,为何耿精忠最先选择投降?】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