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苏轼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用户春花有意】的最佳回答:
苏轼是北宋时期成就最大、影响深远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因创造出乐观的理智诗境,而确立了宋诗格调的诗人。
苏轼出身于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家庭。他自幼好学,加上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故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二十一岁中进士,踏诗入仕途。当时,正是北宋社会危机四起,各种矛盾日益加剧的时代,一场改变的风暴正来临。苏轼也成为其中一员,写出了《进策》、《思治论》等文,提出一些革除弊病的要求和措施。但他的认识是肤浅的,没抓住“弊病”的要害所在,从而暴露了他的思想矛盾和守旧。故王安石推行新法时,苏轼站在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一边,攻击新法。因而被贬杭州、密州等任地方官,复因诗文得罪朝廷,被捕下狱。出狱后为黄州团练使。元祐中,旧党执政,召还任翰林学士等职,又与旧党发生分歧,再次外调杭州。到新党得势,又被贬惠州、琼州(海南岛)。一一 OO 年,遇赦北还。此年,死于常州途中,时年六十四岁。
纵观苏轼的一生,虽说他在仕途上屡遭打击,锦纶满腹,却怀才不遇,当政者没有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但苏轼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多方面的,这些成就,成为北宋诗人革新运动成功的标志,并使他取得当时文坛领袖的地位。
苏轼同父亲苏洵、弟苏辙同列“唐宋古文八大家”。他的散文,平易自然,文从字顺,反映了宋代古文运动的基本要求和发现方向。他的历史论文和奏议,如《上神宗皇帝书》、《贾谊论》等,明晰透辟,富于雄辩。他的山水游记,如《超然亭记》、《石钟山记》等,把描写、叙述、议论三者融为一体,结构工巧,笔致凝炼,姿态横生!他的赋,如《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对传统手法灵魂运用,文情酣畅,舒卷自如,象优美的散文诗。他的书札简帖也写得亲切有味。苏轼又是个杰出的诗人。他的诗,现存四千多首,题材极为广泛。最主要的,一是反映民生疾苦、抨击社会流弊。在《荔枝叹》中,对贪婪残暴的统治者加以无情鞭挞:“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籍,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鶻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干载。”在《吴中田妇叹》中。他描述了“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新泥”的灾年真景,表现了“悲歌为黎元”的可贵精神。而是写景咏物,抒发情怀。写景诗如《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寥寥数语,勾勒出初春的景色,给人以生意盎然的情趣。咏物诗如《红梅》,《双石》等,借物抒怀,真挚感人。在艺术上,苏轼的诗有独到之处。不少诗用浪漫主义手法,以奇妙的想象、出人意表的夸张,把形象描绘得传神生动。有的诗,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突然揭示出深刻的哲理,使人豁然开朗。有的又以议论为诗,矜才炫学,流于议论。
【2】、来自网友【密语寻芳】的最佳回答:
苏轼的确是北宋时代耀眼的文学家和诗人,受到今天很多人的追捧,他的诗词书画也奉为绝品,堪称大网红。
但苏轼是什么样的人呢?仅通过他的诗词不能完全了解他。请大家欣赏他给宋神宗的一份上疏:
“夫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深浅,而不在乎强弱。历数(国)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的厚薄,而不在乎富与贫……臣愿陛下务崇道德厚风俗,不愿陛下有功而贪富强”。
读完以后,想到苏轼自己过着高朋满座、妓女满前、美妾换马的富贵生活,而北宋冗官冗兵冗费以及社会贫富矛盾等“俗事”不进入他的法眼,不能深刻体现在他的诗词中,这有多大的局限性。尽管有苏粉认为他为官一方,政绩突出,但以他的治国理念,其政绩反映的是他坚守了本阶级的道德底线吧。
无论被贬到那里,苏轼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是富裕的,可以支持他抛开世俗负累,在诗词中尽显洒脱自由豪放。这深深吸引着今天的读者,谁不向往这种自在潇洒又富贵的人生呢?
但在经历过世事沧桑、年龄渐长的现实主义者来看,苏轼的诗词终多一份轻浮,少一份浑厚苍凉,其意境格局远比不上毛泽东。为此,不少苏粉直接斥称我没文化。对不起,此判断日久弥坚。
所以我以为苏轼是一个不深谙国事但文学造诣、为官道德操守超拨于当时的上流士大夫。
【3】、来自网友【水果阿兰】的最佳回答:
苏轼(苏东坡)是文学艺术领域里的全才,文章涉及面广,其诗清新精彩,词开豪放一派,书法亦是奔放流畅,绘画同样有着根深的造诣。
苏轼存世的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等。
如果有人问苏东坡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我觉得他不仅才华横溢,更是一个幽默、大度、居家的好男人。
一,不惧怕遭受打击的人
他博通经史,仰慕屈原、贾谊、诸葛亮等人物。在长期担任地方官期间,做了很多好事。
苏轼一生的政治生涯,先后经历了两次沉重的打击。
先是反对王安石变法受到排斥,后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之后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傾轧,他又一贬再贬,最后贬到儋耳(今广东海南岛)。
虽然政治生涯不如意,他仍然很乐观。苏轼在充满烟火味的生活中,乐观豁达,喜欢交友,自己烧火做饭。
说他是一位居家好男人,真的不是虚夸。因为他亲自下厨房,烧得一手好菜,还做了很多关于美食方面的文章。
据说他在被贬谪徐州期间,与好友下棋,一时忘记锅里还炖着猪肉,待其想起来时,发现肉不但没有糊锅,反而色泽鲜亮,吃着软烂,唇齿留香,好友们吃了以后也连说好吃。
为了感谢他在徐州发大水期间的努力,当地百姓买上好的猪肉送给他,而苏东坡将百姓送来的肉做成自己风味的炖肉,再送还给百姓,并受到百姓的喜爱,因此“东坡肉”便流传下来了。
他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在政治上显得有点稚嫩,他敢于对王安石变法提出不同意见,虽然被贬,仍然乐观面对一切。
二,风趣幽默的人
我们都知道苏东坡很有才华,其实他们全家人都挺有才华的。苏东坡有一个妹妹叫苏小妹。他们兄妹俩经常一起对诗。有一次对着对着两个人就开始以对方长相缺陷来取笑。
苏东坡的缺陷是脸比较长。苏小妹额头比较突出。
苏东坡说他妹妹:“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意思就是苏小妹来到画堂,人还没有看到,额头已经先露出来。
而苏小妹也不示弱,跟着就脱口而出:“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形容她哥哥的长脸。
苏东坡继续:“几回拭眼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小妹觉得上一句没有打到哥哥的痛处,仔细观察哥哥胡子拉碴,便又反讥道:“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杳然,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从他与妹妹的调侃中,不难发现他的机智与调皮。而苏小妹长相甜美,活波开朗且又聪明。仅从这点便不难看出苏东坡他们一家人的才华。
(注:苏轼到底有没有妹妹,具体也不明,有人说他有一个妹妹,也有人说他根本就没有妹妹,不管有没有,他的幽默风趣还是很为后人欣赏的)
三,苏轼对词的贡献。
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及弟弟苏辙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才华横溢,尤其对词的贡献较为突出。他有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词,名叫: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是在中秋节期间,对胞弟苏辙的怀念之词。而我们现代人也把这首词当成怀念亲友时,常常默念的。
苏轼的词调高亢,境界庞大,使人耳目一新,具有豪放飘逸的风格。
李清照在《词论》中评价苏词“不协音律”,持此看法的也不在少数,实际上苏轼是通晓音律的只是为了内容表达上的需要而摆脱音律的束缚罢了,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苏轼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