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在读大学生期间应该怎么规划自己的未来?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日日悦读】的最佳回答:
学生时代的进程有时候像是节假日期间在火车站挤火车。
车上的座位有限,而错过了眼前的这班车就赶不上接下来的车,所以站台上的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向前挤,生怕落后一步就耽误了自己之后全部的行程。至于去哪里,虽然暂时也不很清楚,但顺着人群的方向走总不会错吧?这样紧张地赶着,换车,赶了十几年,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眼前的风景却又让人陷入了迷茫,“现在我要怎么做?”
有些人开始重新思考:我一开始到底为什么要赶火车?我付出这么多努力走的这个方向,到达的这个目的地,真的是我最喜欢同时最适合我的吗?如果中途面对那班费尽力气才勉强挤上的火车时,我选择了退后稍作休息和调整,是否反而可以坐上舒适的座位不用这么劳累,或者换乘下一班快车更早地到达呢?有的人得意自己占了拥挤车厢里最优选的座位,一回头才发现身旁的好友们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走散了。有的人懊恼着自己没能赶上热门的路线,却在新的世界中探索着从未想象过的美景。
在这个结束了学生生涯开始走入成人社会的尴尬阶段,无法摆脱的主旋律是焦虑和迷茫。无论作何决定,耳边总是萦绕着“如果这样呢?如果那样呢?”的困惑和犹豫。不同于学生时代有考试成绩这样清晰的标准来衡量结果,现在的目标变成了幸福或成功这样笼统的、模糊的定义。在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再也没有了预习—学习—复习这样只要做了就可以得到预期结果的秘法。相反的,获得幸福和成功的路径也充满变数,让人捉摸不定。
看看远方模糊的目标,再看看手上可以选的选项。如果发现可选的都是自己不喜欢的职业或者生活方式,那肯定不会觉得快乐。可当选择都很诱人时就不痛苦了吗?
一直很喜欢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The road not taken),诗中有这么一段: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Oh,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and I —
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正如诗里形容的,在人生很多重要节点,一旦做出了选择就无法再折返重选,而有时一个选择,决定了未来一生的道路。面对自己选择会带来的影响,我们会感到十分焦虑,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缺少完整信息。首先,我们依然缺乏对自己清楚的感知。曾经有个笑话说道,大学校园的安保人员问来访人员的都是终极哲学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幽默之余的确引人深思……我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在校园里,学生们优先需要做好的是打好知识的基础,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仅自身被仅有的少量生活阅历限制着,再加上这些问题本来也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对于它们的思考确实容易变成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如今,在通识教育基础已经具备的前提下,到了需要去选择最适合自己,让自己最好地创造价值的领域的时刻,对这些问题的深思熟虑和回答则是迫在眉睫了。
所以铺在我们眼前的路是一条向内探索自我的路,而且这个自省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业已形成的模糊的、粗线条的理解已经不足以支撑个人所面对的新阶段的选择,更加需要的是把自己的行为模式和喜好憎恶等一层一层地进行精准评估。例如,你认为自己大概应该从事职业艺术家的职业,因为自己享受艺术创作。那为了更好地做出选择,就应该首先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享受艺术创作,为什么享受等。
这里,想要弄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享受艺术创作,就要回想,是生活里哪些特定的场景和时刻让你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享受?那个时刻发生了什么,你的心情和身体感受具体是如何的?这样的心情和身体感受是只来源于艺术创作,还是来源于什么别的东西?
同时,想要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享受艺术创作,就要再仔细观察自己的“享受”,用言语或者文字精准描述出来的话,到底是什么?是把自己的思想实体化展现给世界带来的满足感,还是知道自己创作作品很轻易就比他人优秀的优越感,甚至是社会定义的“学艺术”这个标签给你带来的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被关注感?细化了“享受”这个笼统的概念,再翻阅记忆中的人生轨迹,是从小到大的哪些重要的时刻和事件成就了现在的自己对于这种“享受”的追求?那些事件是否改变了你的某些看法,满足或没满足你的哪些需求,甚至改变了你和身边重要的人的关系?如果事件主要改变了关系,那么,那些重要的人,无论是朋友或是家庭成员,一直以来对于艺术或是艺术所代表的东西所持有的态度是什么?你和他们的关系又是怎样的?通过对这类一系列问题的思考,逐渐细化对自己的了解,面对选择时才能胸有成竹。
随着人的成长和经历的累积,对于自我的探索注定是一个无法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过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刘宝楠《论语正义》中说,“知天命者,知己为天所命,非虚生也”。如此所说要到五十岁才可以对于自己的禀赋以及肩负的使命有所了解,可见对自我的认知和探究是一个永不停止,不断进取的过程。
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同时,在我们眼前的更是一条向外探索世界之路。随着工作生活的开始,生活里必然出现了各式各样新的体验,而这个接触和适应的过程总是让人恐惧和局促不安的。就像第一次进入泳池学习游泳的新手,起初的反应总想紧抓池边的扶手不肯松开。这样选择待在自己熟悉的,确定是安全的环境里,是一种很自然的自我保护方式。生活里类似的“泳池扶手”还有很多,很厌烦却也不跳槽的工作,不合适却不愿离开的感情,但这样用尽全力去维持的稳定性,在不断变动的大环境下是否真的稳定呢?与其紧抓稳定的假象,不如平静自己,渐渐踏出自己舒适的活动范围主动地探索,感受水流围绕身边的轻盈。
是,对熟悉感的追求让我们遥远的祖先不会随便采摘鲜艳的蘑菇或者是盲目追逐猛兽,但如果没有冒险和改变的勇气,哪来六万年前人类从起源地非洲向世界各地的迁徙,从而形成如今灿烂而多样的人文历史呢?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无论是通过阅读书本从而转换时间,获取前人的智慧,还是通过变更城市从而转换空间,对多样世界的接触都可以打开人的视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面临的选择背后的环境与条件,预判可能出现的结果。同时很重要的是,在向外探索的过程中,人们会意识到有别的选择存在,自然地放下一些不必要的“应该这样做”“不应该这样做”的评判。对于一个从小到大三餐以米饭为基础的亚洲人来说,如果天天以油炸香蕉为主食恐怕很难适应;而对于非洲和南美的很多人来说却是恰恰相反。这样的饮食模式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是适应环境而已。在尊重不同的观点存在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懂得”选项以后做出的选择,必然是更加成熟和坚定的。
对内与对外的探索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作用,相互扶持的。首先,对自己需求和喜好的细化了解可以指引自己在外部世界前行的方向,从而事半功倍。其次在对外部世界的积极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和他人的交流反馈,以及觉察自己在新的情境下的反应,更好地了解自己。也许老友们一直公认你是最好的倾诉对象,因为无论对你诉说什么你都耐心地倾听给予支持。而你却在和新同学聊天相处的过程里发现,自己其实会受到他人负面情绪很大的影响。而长期以来压抑自己的需求去倾听,也许是童年时期受到的忽略让自己潜意识里觉得个人的需求不值得被重视,被负面情绪影响的心情并不重要。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这样的形象虽然表面上很正面也给你赢得了许多友谊,但实际上给你带来特别大的负担和伤害,那就可以欣然摘掉。或许你一直骄傲文科的学习能力,却害怕触碰任何与理工学科有关的内容,认为自己既不会喜欢也不会擅长。在一个偶然的任务中发现自己对于相关内容的掌握并不落后于他人,相反还更加轻松,更加得法。这时候再仔细听脑海里那些泄气的声音,发现其实并不是自己的声音,而是初中数学老师嘴里念叨的:“女孩子文科好,理科差。”这时候你就会明白,原来这不是自己本身的原因,而是没防备地被外部贴上了这个标签,还不断地自我认同从而变成了信念。因此你大可撕开这些限制,去挑战原本不敢企及的机遇。
如此通过和外界的不断接触反馈,意识到身上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是社会和周围的人给自己贴上的标签。一一分析,摘掉不喜欢的,发现未发现的自己,从而轻装上阵。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你,你选择哪一条,从此决定你一生的道路呢?
【2】、来自网友【水晶之雁】的最佳回答:
在读大学生期间应该怎么规划自已的未来?大学意味很快步入社会。迎接新的挑战,也会检验我们的真才实学。很多大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好,在大学四年几乎都玩,又没有升学的压力,浑浑噩噩的过去了。
而有的学生他们的目光比较长远。在学校就做好规划,他有了目标就知道自已该做什么了。要怎么规划呢?首先这个规划要合理性,也就是设定目标,做人生规划。挖掘目标背后的理由,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能做些什么?而不只是爱好,人生规划又分为职业规划和健康规划,家庭规划。三者合一,将来你要从事什么工作?多少岁结婚,另一半是怎么样的?给家庭怎样的生活条件,如何去承担起这个责任。
再者就是规划要符合时代的趋势,要不你做了也白做,打倒重来。最后你的规划要落地,什么时间达成?目标落地。要有时限性,再由远及近的推回来,要需成这个目标你需要提升哪方面的能力?怎么去提升?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现不对怎么进行微调?当你目标清晰,你会非常努力。
常说有规划的人生是蓝图,没有规划的人生是拼图,有目标的人在拼捕,没目标的人在流浪。所以在大学里要好好规划,免得出了社会,频繁换工作。时间很快过去,有一天发现自已不再年青,突然看到同学和你拉开了很大的跟离。其实他们在大学就已经规划好了。生活并不是谁更幸运,都是自已争取来的。
【3】、来自网友【lijiasheng009】的最佳回答:
为以后的专业努力学知识,最好是兴趣与专业统一
【4】、来自网友【年逾古稀待尔如初】的最佳回答:
找热点,看未来,打基础,抓机遇!
【5】、来自网友【睡魔点评】的最佳回答:
首先学好专业知识,不论以后是否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另外,尽可能的把学历读厚,考研,考博……当然,这个自愿,最后,多看书,多学习,丰富的知识一定不会带来坏处。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在读大学生期间应该怎么规划自己的未来?】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