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明太祖如何反贪腐?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心田氏】的最佳回答:
明太祖朱元璋采用高压的手段反贪腐,但效果并不好,官员贪污腐败现象并没有得到抑制。因为朱元璋反腐用的是手段,并不是制度。只有设定好的反腐制度,才能根本杜绝贪污腐败现象。比如官员的财产申报制度,官员财产的审计制度,官员的监督制度。
人性是贪婪的,只有制度的约束,才能让官员不敢贪,无法贪。
【2】、来自网友【在线灵童】的最佳回答:
谢邀!明太祖如何反贪腐我没兴趣。不过,可以分析一下贪腐的心理。1,凡是贪腐的人,都有贪图享乐的倾向,2,凡是贪腐的人,内心必然极度空虚,3,凡是贪腐的人,都患有生存恐惧症。
先说第一点:有贪图享乐倾向的人。其实大多数人都有贪腐享乐的倾向。只是手中没有贪腐的途径罢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不了解自己和太过放纵自己之过。由于对自我的了解不足,所以往往对自我的能力产生怀疑,结果挺而走险以图实现最大的生存价值。
第二点:内心极度空虚的人。一个人如果不对自己行为或内心加以约束或修炼,那么人很容易产生一种“内虚外求”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一般人很难觉察,其行为往往表现得很合乎情理或理所当然。谁不知正因为其太过合乎情理和理所当然,所以人很容易忽略“内虚外求”的问题。可以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内虚”是从何而来的,更加不知道为什么要“外求”。其实,这是一种内在的自我平衡的心理现象。因为内心空虚作弄,所以他们必然会自然而然地希望通过外在的东西来实现内心的平衡。假如此为依赖,那么必然会走上了贪腐的不归路。
第三点,患有生存恐惧症的人。患有生存恐惧症的人,同样十分普遍。可以说,这是一种失去自信心的表现。一个了解自己并知道自己能力的人,绝不会踏上贪腐的不归路。只有那些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烦恼的迷茫之人,才会任由灰色的银浪摆布。因为了解自己和知道自己能力的人,深知自己能够凭着绝对的能力,摆脱任何困境。
综合而论,无论谁要想摆脱上述困境,都是一件难事。究其原因,到目前为止,人们依然没有对生存这个科题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3】、来自网友【余生念佛】的最佳回答:
人贪心不除,贪腐现象就会存在,即欲壑难填而。
【4】、来自网友【豁达风筝 jc】的最佳回答:
首先,老朱没有反贪腐,反的是贪污。贪污与贪腐不同。贪污是偷,腐败则不是。
【5】、来自网友【黑水布衣】的最佳回答:
要说中国古代反腐最为严厉的皇帝是谁,肯定首推朱元璋!
可能是因为出身底层的原因,朱元璋对元代官吏的贪残有着深切的体会,并深为痛恨。所以当他当上皇帝后,天然的对下面的官员不信任,加上明代官员的俸禄之低达到了历代之最,这让明代贪腐之风从开国时期就已经吹遍中国了。
这就是既想要马儿跑,又不想让马儿吃草。那么老朱是怎样施行自己的反腐措施的呢?
复杂严密的监察系统
洪武十五年(1382 年),朱元璋确定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负责对中央包括六部的监察。而六部之内,他设置了六科给事中,负责六部内部的廉政工作。而在地方,朱元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监察所辖各道,并且可以监督中央的都察院的官员。他还定期从中央派出御史巡察各道,称为“巡按御史”。另外,各省行政长官对本地方、本部门的官员同样具有监察责任。
除此之外还不够,“风闻奏事”制度出现了。意思就是监察官员只需根据传闻进行举报而不用负任何责任,而被举报者则需自证清白。对于官员的行为,老朱也是出台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
当然,最有名的要数明代庞大的特务系统,洪武时期的太监还没有崛起,老朱主要利用锦衣卫来监视大小官员们的生活琐事,形成了特色的特务政治。
堪称恐怖的惩治手段
根据笔记小说《草木子》记载:
明祖严于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府、州、县、卫之左特立一庙,以祀土地,为剥皮之场,名曰“皮场庙”。官府公座旁各悬一剥皮实草之袋,使之触目惊心。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剥皮实草”,这岂止是触目惊心,简直就是令人毛骨悚然。除此之外,墨面文身、挑筋、挑膝盖、剁指、断手、刖足、刷洗、称竿、抽肠、黥刺、剕、劓、阉割为奴、锡蛇游、斩趾枷令、常枷号令、枷项游历、迫令自杀、枭首、凌迟、全家抄没发配远方奴、族诛等等都是惩治贪腐的手段。
这还不算,老朱最擅长的就是运动式反腐,例如洪武四大案之一的“郭桓案”,一下就杀掉了几万人,《明史》记载:
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核赃所寄借遍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
除了这些大案,中案、小案也每年都有。几乎每年都有不少官员被杀。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不例外,永嘉侯朱亮祖就因为贪腐,也被老朱亲自鞭挞致死。
除了这些实际手段,思想工作老朱也是没放过。
千古奇书的《御制大诰》
这是本什么书?其实就是一般案例汇编。朱元璋把他惩办的大案、要案,编成一册,并夹杂着大量的说教。他要求全国人民都要学习,加上自己没啥文化,所以该书文笔较差,而且比较混乱。我们来欣赏一下:
追者回奏,将豪民赵真、胜奴,并二百余家,尽行抄没,持杖者尽皆诛戮。沿途节次递送者一百七十户,尽行枭令,抄没其家。呜呼,见恶不拿,意在同恶相济,以致事发,身亡家破,又何恨欤。所在良民,推此以戒狂心,听朕言以擒奸恶,不但去除民害,身家无患矣。——《御制大诰三编·递送潘富第十八》
这就是抓一个逃犯的事儿,但却牵连了一百七十户人家,其实就是鼓励底层百姓勇于告发,如果知情不报,自己也要受到牵连。
总之,《御制大诰》是朱元璋激进式反腐的典型体现。那么,他成功了吗?
越惩越贪的奇葩现象
刚开始,贪腐现象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随之而来就是更大的贪腐潮!
在官员看来,要像活命就必须清廉,可清廉就养不了家,还得饿死。于是官场出现了很多过把瘾就死的现象,他们认为官场全身而退几乎就不可能,所以不如趁早捞一把算了,反而加紧贪污搜刮的活动,抓到了算倒霉,抓不到运气好。于是贪腐层出不穷,根本杀不过来。《御制大诰》就记载:
“弃市之尸未移,新犯大辟者即至”。
更可怕的是,很多官员用钱养着百姓去告发别的官员,以达到打倒政敌的效果,还保全自己的“清廉”名誉。这时的反腐已经走向了歪路,这是老朱没有想到的。
历史最终证明,朱元璋这种“一根筋”式的反腐没有取得好的效果,反而在他去世之后,形成了强烈的反弹,《大诰》也弃之如敝屣,消失在历史之中。而大明王朝最终以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王朝之一”的身份被列入史册,与满清并列。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明太祖如何反贪腐?】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