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抗日战争中能力不济的孙元良能一路高升?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3 13:56:13 5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抗日战争中能力不济的孙元良能一路高升?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屁屁踢 fly】的最佳回答:

孙元良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一位将领,他在军事战争中虽然表现平庸,但却一路高升,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李宗仁的支持:孙元良曾经是李宗仁的部下,李宗仁对孙元良非常看重,给予了他大力支持。李宗仁当时是中央政府派往华北的主要军事指挥官,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权威,对孙元良的晋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内部关系:孙元良与国民党中的一些高层人物关系密切,与他们的关系也对他的升迁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在政治环境复杂的时期,个人关系和背景经常会成为干部晋升的关键因素之一。
  3. 时代背景: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需要越来越多的军官和指挥官来指挥战争。由于军事人才稀缺,一些能力不太突出的将领也有机会得到提拔和晋升。孙元良恰好处在这个历史时期,能够得到一些机会来升迁。

需要指出的是,孙元良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军事表现确实不太突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当时中国军队人才短缺的问题。但是,他的升迁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下干部选拔的复杂性和人才评价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干部选拔和晋升过程中,应该注重客观评价干部的能力和实际表现,而不是过分依赖个人关系和政治背景。

【2】、来自网友【萨沙】的最佳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第一,孙绝非能力不济;第二孙绝非一路高升。

作为黄埔一期生,孙在抗战前已经身经百战,这才成为 88 师师长。

淞沪会战中,88 师表现极为出色,但人员伤亡巨大,退到南京仍然有很大人员缺口。

蒋介石为了安抚这几个损失惨重的德械师,将他们提升为军,不过实际兵力只有 1 个师,孙由此成为军长。

但南京保卫战中,88 师和敌人血战在雨花台等地,3 个旅长牺牲 2 个,官兵仅有 2000 多人主要是伤员先期撤走,其余基本都死在城内。

孙自己躲进安全区,辗转回到部队。

这无非厚非,部队已经不存在了,设法突围是应该的。

不过,由于国内舆论原因,孙被暂时禁闭,直到 1939 年才恢复军长职务。

之后直到抗战结束,包括在独山增援中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孙是军长,没有再升职。

可以看到,孙的仕途并不顺利。

至于能力上,孙能够当时中央军精锐中精锐德械 88 师师长,就说明他绝非草包。

根据 88 师在淞沪和南京的战斗来说,战绩突出,歼灭大量日军,孙指挥得法,是难得的人才。

为什么我的知道的孙却是另外一个人,很简单,他被系统全面的黑了。

因孙特别长寿,他一度成为黄埔学生会的领头人物。孙这人性格耿直,毕生致力于澄清国军抗战的功绩。他有句名言:说国军消极抗战,天理难容。

为此,他曾经得罪过香港著名左派人物,也拆穿过名声极臭的台湾李敖。

李敖为了黑 918 是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伪造所谓的铣电。被孙拆穿以后,李敖理屈词穷,改为对孙的历史进行曲解以人身攻击。

李敖的种种观点不是历史事实,甚至匪夷所思,比如孙在淞沪前线指挥部强奸女学生一样,稍有智商的人就知道不可能的。

李敖的这些东西,在台湾香港均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允许自由辩论。所谓真理不怕辩论,越辩越清楚。

有意思的是,在有些地方,李敖和香港周姓学者这套谬论却广为流传,这就值得深思了。

【3】、来自网友【冯杰】的最佳回答:

孙元良能力怎么样先不讲,但就升迁速度来说,他绝对算不上一路高升。全面抗战第一年,孙元良官至第 72 军军长兼第 88 师师长,南京沦陷后,化装成难民,躲藏一个多月后只身逃出,后被蒋介石撤职。1939 年春,孙元良赴欧美游历,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赋闲状态。也可以这样说,从 1938 年初至 1940 年底,整整三年,孙元良完全不在蒋介石的视野中。我们要知道,孙元良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是同期同学中最早当上团长的佼佼者之一。全面抗战总共八年,他缺席三年有余,谈何一路高升?

孙元良重新获得蒋介石任用是 1941 年,负责中央军校高等教育工作。此时,曾经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同学胡宗南、李默庵、郑洞国、宋希濂、关麟征、杜聿明、李延年等等,都己升至军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人比人气死人,孙元良显然不被重用。幸好日本陆士前期学长汤恩伯拉了他一把,抗战后期得已再次带兵,升任第 28 集团军总司令兼第 29 军军长。1944 年 12 月,日军深入贵州独山,但因补给线太长,大肆破坏县城、火车站后从容撤退。孙元良率部进军黔南,跟在日军后面收复失地,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其实没打什么仗,等于捡了一个大便宜。

抗战胜利后,孙元良任重庆警备司令,混得马马虎虎。直到 1947 年夏,他的叔叔孙震调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推荐其当上了第 47 军军长。不久,第 47 军扩编为第 16 兵团。如果将此算作高升的话,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蒋介石乐见黄埔学生能够掌握川军系统部队;孙震愿意把子弟兵交给中央;孙元良两者兼顾,既是黄埔一期,又和孙震有血缘关系。1948 年 12 月,孙元良在淮海战役中单独突围,基本上全军覆没。后在南京、武汉等地收容部分失散官兵,艰难重建第 16 兵团。南京国民政府摇摇欲坠之际,孙震飞往台湾,又把川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一职交由侄儿代理。1949 年 12 月,川鄂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董宋珩、第 16 兵团副司令曾甦元率部投奔解放军,孙元良辗转奔赴台湾,从此淡出军界。

【4】、来自网友【秦右史】的最佳回答:

孙元良的运气很好,一辈子没有负过伤,各种荣誉、头衔都加于一身。

战争是军人的舞台,但这个舞台不像科举那么公平和刻板。有人说他是逃跑将军,其实也不客观。

战争成败有很多时候跟机遇有很大关系,有些能打的将领不能赶上机会,于是一辈子就默默无闻过去了。

而有些将领虽然名气没那么大,但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打了一场正确的战争,就迅速成名,可能他并不是一个悍将,机遇好就能成名。孙元良是四川人,曾在日本士官学校和国民党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1924 年毕业黄埔一期,但是在里面并不突出,也不是蒋介石老乡。孙元良在军校中是个学霸:

开学典礼上,孙元良作为仪仗队队员,有幸在大门口迎接名誉校长孙中山;在黄埔一期学生中,孙元良文化程度较高,加之仪表堂堂、风度翩翩,颇得校长蒋介石的器重。

1930 年代,正好赶上了国民党整编,为了抵抗日本人侵略,孙元良赶上了好机遇,当时国府准备整编 33 个德械师,但是只整编完 3 个师,日本就打进来了,这三个是就是孙元良的 88 师,王敬久的 87 师,宋希濂的 36 师。

孙元良 1924 年黄埔毕业,1937 年就指挥一个精锐师,在黄埔军中是上升比较快的。1932 年,孙元良作为第五军 259 旅旅长,随张治中参加了淞沪抗战,打过不少漂亮仗,逼得日军三易主帅,多次增兵,在此次一战成名。孙元良抗日意志还是很坚定的。八一三淞沪抗战,作为第一个拉上前线的三个德械师,不负众望,三只小老虎关键时刻冲锋陷阵,其中孙元良率领的 88 师坚守闸北 75 天寸土未失,最后才随军撤退。

这时还涌现出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大军后撤,日军围攻的艰难时刻,谢晋元团率领的 400 多壮士坚守四行仓库达四天四夜,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南京保卫战,非常惨烈,全师官兵牺牲六千多人,此后他升任 29 军军长。日寇侵略我国最深入腹地的一仗贵州独山战役,以及以后驱逐日寇出贵州的战斗,主要就是由二十九军打的。

抗战胜利后,原来川军组建为两个集团军,抗战中川军几乎参加了正面战场所有大型战役,一改川军往日形象。

可是在蒋介石心中,川军永远是杂牌军。所以战后蒋借整编部队之机,将川军组成的第 22 集团军司令官、川军元老孙震明升暗降,调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孙震自己坚决不干,蒋介石只好妥协,派既是孙震侄子又是自己学生的孙元良出任四十七军军长,统率二十二集团军的两个军,即四十七军和四十一军。

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消解了一部分战斗力。

可是由于是川军组成,始终不被杜聿明、邱清泉等蒋介石嫡系信任。

最后在淮海战役中,孙元良兵团由于怕被抛弃当炮灰,就擅自突围,最后侥幸逃脱,去了台湾,于 2007 年去世。

历史传讯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我们团队立足于原创,书写历史,资鉴现实,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与交流!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为什么抗日战争中能力不济的孙元良能一路高升?】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